预应力管桩静压桩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889043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54.18KB
预应力管桩静压桩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预应力管桩静压桩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管桩静压桩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
工程名称
住宅小区
2
工程地点
3
建设单位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4
设计单位
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5
勘察单位
工程勘察设计院
6
监理单位
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7
结构类型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8
建筑面积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
平方米。
9
建筑层数
建筑层数:
29(1、11~12#楼)、30(4~7、13~14#楼)、31(2~3、8~9#楼)、3(15#楼)、地下2层
10
建筑标高
地下最大深度为-7.7m,地上最大高度为97.6m
11
承包内容
具体以项目图纸、承包合同及有关资料为准。
12
工程质量标准
确保达到合格工程质量标准。
13
工期要求
总工期:
日历天(暂定开工日期为2016年9月1日,实际开工日期以总监理工程师签发的开工令为准)
14
工程保修期
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
2.2工程地质及水文概况
2.2.1地质水文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饶平县沿河南路西侧(原为糖厂),东侧为沿河南路,毗邻黄冈河,交通较便利。
南侧为星河湾,北侧为新建居民小区,西侧为居民区,多为1~8层房屋。
场地原始地貌单元属第四系冲积相和海陆交互沉积地貌,其东面临近黄冈河,四周均有建筑物,场地原为糖厂,原地基基础多为混凝土、块石结构经人工填土整平,现场地较平坦、开阔,场地内未见管线及光缆等埋藏物分布。
项目场地呈近似长方形展布,用地面积约45492.55m2,本次新建建筑面积为272513㎡。
本工程结构类型为剪力墙结构,地下2层,地上3~/31层。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
本工程塔楼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其中群楼及地下室部分为乙级,基础类型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基础。
2.2.1.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特征
拟建场地位于饶平县黄冈镇沿河南路西侧,毗邻黄冈河,交通较便利。
2.2.1.2区域气候条件及地质构造情况简介
本区属海洋性副热带季风气候区。
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季风明显,雨量充沛,全年无冬,年平均气温21.4°
C,降雨量1475.9毫米。
本场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中强地震带,区域内地震受区域断裂构造东北向的海滨断裂带及饶平-惠来断裂带控制;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所处大地构造背景稳定,第四纪以来未发现新构造运动迹象,区域稳定性良好,场地未发现泥石流、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调查及有关资料,本工程地段作为建设场地是适宜的。
2.2.1.3场地岩土分层及特征
经勘探,本场地土、岩层从新到老主要有:
①素填土层;
②第四系冲积细砂层、③粉质粘土层、④中砂层;
⑤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粉质粘土层、⑥粗砂层、⑦砾砂层;
⑧残积土层;
⑨全风化花岗岩层、⑩强风化花岗岩层、
中风化花岗岩层。
现分述如下:
2.2.1.3.1人工填土层(Q4ml)
1.素填土层:
图表代号①
全分布,广泛分布于地表,各孔均有揭露,均已揭穿。
层厚0.40~4.70m,平均1.74米,层顶标高-6.19~-2.79m。
灰黄色,松散,成份以回填建筑杂物及细砂为主,局部含少量粘性土及植物根系。
本层作标准贯入试验8次,实测击数为4~8击,修正后击数为3.9~7.9击,平均击数为5.4击。
2.2.1.3.2第四系冲积层(Q4al)
1.细砂层:
图表代号②
局部分布,层厚0.60~8.10m,平均厚度3.47m,层顶标高-8.19~-5.37m。
黄褐色,松散~稍密,局部中密,湿~饱和,成份以石英为主,分选性好,级配差,局部含少量粘粒。
综合考虑土工试验结果、标贯击数并结合地区经验,推荐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fak取130kPa。
2.粉质粘土层:
图表代号③
局部分布,层厚0.40~6.50m,平均厚度2.00m,层顶标高-15.65~-5.57m。
灰黄色,可塑,成份以粉粘粒为主,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粘性中等,局部含30%中砂。
综合考虑土工试验结果、标贯击数并结合地区经验,推荐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fak取=130kPa。
3.中砂层:
图表代号④
大部分场地均有分布,层厚0.70~14.80m,平均厚度6.98m,层顶标高-18.02~-6.83m。
灰黄色~青灰色,稍密~中密,个别钻孔局部松散,饱和,成份以石英为主,分选性一般,级配差,局部含少量粘粒及粗砂。
综合考虑土工试验结果、标贯击数并结合地区经验,推荐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fak取=160kPa。
2.2.1.3.3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mc)
1.粉质粘土层:
图表代号⑤
局部分布,层厚0.50~5.50m,平均厚度2.57m,层顶标高-20.75~-13.10m。
灰黄色,硬塑,局部可塑,成份以粉粘粒为主,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粘性中等,局部含少量中砂。
成分不均匀,部分钻孔为粉土。
2.粗砂层:
图表代号⑥
局部分布,层厚1.10~8.00m,平均厚度4.51m,层顶标高-16.87~-9.02m。
灰黄色~青灰色,稍密~中密,饱和,成份以石英为主,分选性一般,级配一般,局部含较多贝壳碎屑及少量粘粒。
综合考虑土工试验结果、标贯击数并结合地区经验,推荐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fak取=180kPa。
3.砾砂层:
图表代号⑦
全分布,层厚0.90~11.50m,平均厚度4.85m,层顶标高-23.15~-14.85m。
灰黄色,中密~密实,饱和,成份以石英为主,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含圆砾、卵石约15~30%。
综合考虑土工试验结果、标贯击数并结合地区经验,推荐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fak取=300kPa。
2.2.1.3.4残积土层(Qel)
该土层在为花岗岩风化残积的砂质粘性土层,土性特征如下:
1砂质粘性土:
图表代号⑧
局部分布,层厚0.80~13.40m,平均厚度5.54m,层顶标高-28.85~-19.03m。
棕色~灰黄色,可塑~硬塑,花岗结构已破坏,长石云母等大部分风化为粘土矿物,含石英颗粒约20%,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水浸易软化崩解。
综合考虑土工试验结果、标贯击数并结合地区经验,推荐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fak取=200kPa。
2.2.1.3.5岩石风化带(γ52(3))
根据本次勘察揭露到全、强、中风化花岗岩。
1.全风化花岗岩:
图表代号⑨
局部分布,层厚0.70~23.30m,平均厚度6.86m,层顶标高-36.41~-21.54m。
黄褐色~灰黄色,原岩结构基本被破坏,岩石完全风化成坚硬土状,岩芯用手可以捏碎,水浸易崩解。
综合考虑土工试验结果、标贯击数并结合地区经验,推荐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fak取=400kPa。
2.强风化花岗岩:
图表代号⑩
全场地分布,局部未揭穿。
层厚0.40~30.30m,层顶标高-51.08~-18.03m。
黄色~灰褐色,花岗结构较清晰,长石、石英等部分矿物已蚀变为次生矿物,岩芯破碎,呈碎块状。
岩芯手可折断,为硬质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
本层作标准贯入试验75次,实测击数为50~98击,平均60.4击,修正后击数为26.5~69.1击,平均击数为37.9击,,变形模量E0=181.2MPa。
。
综合考虑土工试验结果、标贯击数并结合地区经验,推荐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fak取=650kPa。
3.中风化花岗岩:
图表代号
局部分布,层厚1.00~13.50m,层顶标高-54.53~-20.63m。
灰白色~青灰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教发育,岩芯教完整,多呈长柱状、短柱状,节长10~30cm,少量呈碎块状,风化不均匀,断面新鲜,锤击声脆,不易击碎,为硬质岩,岩体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属Ⅳ级,RQD为40~75%。
取岩样7件(21组),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为:
饱和抗压强度范围值为24.9~59.6MPa,平均39.3MPa,变异系数0.270,标准值frk=31.5MPa。
综合考虑试验结果并结合地区经验,推荐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fak取=3000kPa。
2.2.1.4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下水概况
本次勘察范围内场地地下水位埋深0.30~3.60m(标高-8.34~-5.51m)。
地下水年水位变化幅度为2米,本场地毗邻黄冈河,水文地质复杂程度为复杂。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上层潜水、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地下水位一般与季节、气候、地下水赋存、补给及排泄有密切的关系。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垂直补给及生活用水的补给,其排泄方式为蒸发;
第④层中砂层和第⑦层砾砂层厚度较大,层位稳定,预测本地层一直延伸至黄冈河,因此,本场地地下水与黄冈河河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
(二)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1、场地环境类型
根据岩土层分布、岩芯观察、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及土样分析结果,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版)附录G.0.1场地环境类型的分类标准,按环境类型分类,本场地属干湿交替地区,为II类环境。
2、场地地下水及土的腐蚀性评价
综合评价:
场地土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2.2.1.5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及地震评价
(一)场地稳定性评价
从区域地质资料分析,拟建场地所处大地构造背景稳定,第四纪以来未发现新构造运动迹象,区域稳定性良好,拟建场地未发现泥石流、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
本次勘察结果表明,在钻孔控制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有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场地和地基基本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
(二)地基适宜性评价
①人工填土层:
该层广泛分布于地表。
主要由回填建筑杂物及细砂组成。
该层土性质不稳定,工程性能差,不能做为本建筑物持力层;
②细砂层:
该层局部分布,属富水地层,该层为地震可液化层,故不能做为本建筑物持力层;
③粉质粘土层:
该层大部分场地均有分布,可塑,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一般,工程性能一般,该层不能做为本建筑物持力层;
④中砂层:
该层大部分场地均有分布,属富水地层,该层土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不能做为本建筑物持力层;
⑤粉质粘土层:
该层局部分布,硬塑,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一般,工程性能一般,该层不能做为本建筑物持力层;
⑥粗砂层:
该层局部分布,属强富水地层,中密~密实,其承载力较高,可选择该层做为预制桩的桩端持力层,但需要进行沉降分析计算;
⑦砾砂层:
该层全场地分布,属强富水地层,中密~密实,其承载力较高,可选择该层做为预制桩的桩端持力层,但需要进行沉降分析计算;
⑧残积砂质粘性土:
大部分场地均有揭露,承载力较高,可选择该层做为预制桩的桩端持力层,但需要进行沉降分析计算;
⑨全风化花岗岩岩:
该层在本场地局部分布,呈坚硬土状,该层土承载力较高,压缩变形较小。
该层土预制桩的桩端承载力较高,可选择该层做为预制桩的桩端持力层,但需要进行沉降分析计算。
该层土灌注桩的桩端承载力较低,不宜选择该层作为灌注桩的桩端持力层。
⑩强风化花岗岩:
该层全场地分布,土地基承载力高,该层土预制桩的桩端承载力较高,可选择该层做为预制桩的桩端持力层。
该层土灌注桩的桩端承载力较高,可选择该层作为灌注桩的桩端持力层。
中风化花岗岩:
该层局部有揭露,土地基承载力高,该层土预制桩的桩端承载力较高,可选择该层做为预制桩的桩端持力层。
2.2.1.6特殊岩土(不良地质层)评价
本场地不存在软土,不考虑软土震陷对本工程的影响,但存在以下几种特殊性岩土。
本场地饱和砂土第②层细砂和第④层中砂,分布较广,层厚较厚,经判断在强震作用下存在轻微液化,设计时应考虑其对本工程的影响。
本场地第⑧层砂质粘性土和第⑨层全风化花岗岩具有遇水易软化崩解的特性,而导致工程性能较低,设计时应考虑其对本工程的影响。
2.2.1.7基础持力层的适宜性评价
场地拟建建筑物为群楼和地下室,场地浅部土层性质较复杂,强度较低,未经处理,采用浅基础较难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岩土层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建筑物荷载特点及场地施工条件,基础类型建议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选择⑩
层强风化花岗岩作桩端持力层;
根据周边环境,本着经济可行、快速有效的原则,建议拟建建筑物基础类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选择⑩层强风化花岗岩作桩端持力层。
(一)桩基础评价
(1)、拟建场地较平坦,场地旁边道路宽阔,有利桩机行走及进退场。
(2)、根据揭露的岩土层:
主要有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积层、海陆交互相层、残积层及风化基岩层。
强(全)风化岩层顶埋深0.40~30.30m。
根据本场地岩土层性质及地区经验,采用混凝土预制桩时桩端可穿过上部土层进入强风化岩约1~2米左右,按此估算桩长约为20米。
从桩长角度考虑,有效桩长可达到规定要求。
(3)、由于拟建建筑物为群楼和地下室,上部荷载不大,不会布置密集的桩,挤土效应不明显。
(4)、单桩承载力高,可满足上部荷载的要求。
(5)、预应力管桩以强风化基岩作为桩端持力层,其沉降量一般很小,能满足桩基等相关规范的要求。
2.3建筑设计概况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273697.3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
65317.9平方米。
建筑层数:
29(1、11~12#楼)、30(4~7、13~14#楼)、31(2~3、8~9#楼)、3(15#楼)、地下2层,地上最大高度为97.6m。
2.4桩基设计概况
⑴本工程群楼和地下室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采用静压高强凝土预应力管桩基础,预应力管桩截面为φ500-100A,桩身混凝土强度C80,采用平底十字型闭口钢桩尖,焊缝应连续饱满不渗水。
⑶本工程基桩总数量共为1622根,静压管桩要求桩端进入强风化花岗岩不少于1.0m,估计桩长约约12~20米,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600KN,静压管桩终压值为3500KN。
⑷本工程桩承台主要为单桩承台、双桩承台、三桩承台、四桩承台、五桩承台。
承台底及桩顶标高为:
地下室部分承台面相对标高为-7.70m,桩顶标高主要为-8.90m,承台最大截面尺寸为3120(长)×
3120(宽)×
1200(厚),承台边缘距桩的外边缘为250mm。
各桩顶标高详见桩顶标高表。
第三章施工条件
3.1施工条件
⑴建设单位于开工前十五天完成“四通一平”,接水、电源。
⑵建设单位于承包单位进场前五天内完成将施工所需的水、电、电讯线路接至施工现场。
⑶施工场地与公共通道的道路均已开通,具备施工条件。
⑷建设单位于承包单位进场前七天内提供工程地质和地下管线资料并保证其真实性。
⑸水准点与座标控制点,建设单位于承包单位进场前五天内在现场进行交验。
⑹开工前三天内完成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工作。
⑺建设单位协调承包单位处理施工场地周围地下管线和邻近建筑物、构筑物(含文物保护建筑)、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
⑻施工单位现场办公室、工人宿舍等临时设施根据场地具体情况进行搭建,搭建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
⑼熟悉施工现场及周围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交通道路等情况,特别是基础施工时地下水位情况,仔细检查周围建筑物及可做为施工用途及堆放的空间,以获得一切影响施工的直接资料。
第四章施工方案
4.1方案选择
本项目采用静压高强凝土预应力管桩基础,预应力管桩截面为φ500-100A,桩身混凝土强度C80,采用平底十字型闭口钢桩尖。
采用静力液压法施工,桩总数约1622条,拟投入3台液压桩机施压,计划30天内完成,总体施压顺序见桩机行走路线图。
压桩完成后计划在15天内完成桩检测工作。
4.2桩机行走路线
(详见附图)
4.3作业条件
1.应具有工程地质资料、桩基施工平面图、桩基专项施工方案。
2.已排除桩基范围内的高空、地面和地下障碍物。
场地已平整压实,能保证压桩机械在场内正常运行。
雨期施工,已做好场地排水措施。
3.应熟悉图纸,领会设计图纸的要求,迅速组织图纸会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对定位轴线,桩位放线,绘出桩号图。
4.根据图纸要求的尺寸,开线定桩位,桩基的轴线桩和水准基点桩设置完毕后,并会同监理及甲方等有关人员进行复线,并办理基线桩定位线验收复核,及办理签证手续。
每根桩的桩位已测定,用小木桩或短钢筋打好定位桩,并用白灰做出标志。
5.根据施工现场土质情况,桩基础平面尺寸、密集程度、深度、桩机移动方便来选择和确定压桩设备进出路线和打桩顺序。
6.检查桩的质量,将需用的桩按平面布置图堆放在打桩机附近,不合格的桩另行堆放。
7.检查压桩机械设备及起重工具,铺设水、电管线,进行设备架立组装。
在桩架上设置标尺或在桩侧面画上标尺,以便能观测桩身入土深度。
8.施工前应先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压试桩,试桩数量不少于2根,试桩必须会同甲方、设计、质安监、监理、勘察等部门人员参加试桩,确定桩入土深度和最后三次稳压时的贯入度。
并校验压桩设备和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9.已准备好桩基工程压桩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格,并安排好记录和监理人员等。
4.4施工准备
1、材料
1)钢筋混凝土管桩的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还应根据地质资料,初步确定桩段的级配计划数量。
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才能压桩。
3)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接桩时,宜用焊接法,使用的焊条牌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一般宜用E43焊条。
2、作业条件
1)应有工程地质资料、桩基施工平面图、桩基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
2)桩基轴线和标高均已测定完毕,并经过检查办理了复核签证手续。
3)已排除架空障碍物,并将在桩位置探明的旧基础、石块、废铁等障碍物清除或采取其它处理措施。
4)场地已辗压平整,其承载力一般不宜低于100kpa,以保证桩机的移动和稳定垂直。
雨季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水和排水措施。
5)根据轴线放出的桩位线,用短木或短钢筋打好定位桩,并用白灰做好标志,便于施工。
6)正式施工前必须先压试验桩,其数量不少于2根,以确定其贯入度及桩长并校验压桩设备,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4.5施工工艺
4.5.1施工工艺流程
4.5.2施工方法
1、压桩机的安装必须按有关程序或说明书进行,压桩机的配重应平衡配置于平台上。
压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启动平台支腿油缸,校正平台处于水平状态。
2.机械静力压桩的施工程序为;
测量桩位→管桩进场及桩身防护处理→桩机就位→吊桩插桩→桩身对中调直→静压沉桩→接桩→再静压沉桩→终止压接→切割桩头→灌1200mm高C30微膨胀混凝土。
3.正式施工前必须先压试验桩,其数量按设计要求不少于2根,以确定其贯入度及桩长并校验压桩设备,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4.压桩机的安装,必须按有关程序或说明书进行。
压桩机的配重应平衡配置于平台上。
5.启动门框支撑油缸,使门架作微倾15°
,以便吊插预制桩。
6.起吊预制桩时先拴好吊装用的钢丝绳及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绑桩上部约500mm处,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插入土中,恢复门架在桩顶扣好桩帽,卸去索具,桩帽与桩顶之间应有5-10mm的间隙,桩帽与桩顶之间应有相适应的衬垫,一般采用硬木板,其厚度为100mm左右。
7.稳桩和压桩:
当桩尖插入桩位,扣好桩帽后,微微启动压桩油缸,待桩入土至500mm时,再次校正桩的垂直度和平台的水平度,使桩的纵横双向垂直偏差不超过0.5%。
然后再启动压桩油缸,把桩徐徐压下,控制施压速度不超过2m/min。
压桩的顺序: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特点,由建筑物一端开始,向另一端进行施压。
具体桩机行走路线见后附图。
8.压桩应连续进行,同一根桩的中间间歇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9.稳压:
当压桩力已达到两倍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或桩端已达到持力层时,应随即进行稳压。
当桩长大于15m或粘性土为持力层时,宜取2.5倍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作为最后稳压力;
当单桩长小于15m或密实砂土为持力层时,宜取2.2倍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作为最后稳压力,稳压时间根据试桩情况定。
10.压桩施工时,应由专人并配备自动记录设备做好施工记录,开始压桩时应记录桩每沉下1m油压表压力值,当下沉至设计标高或两倍于设计荷载时,应记录最后三次稳压时的贯入度。
11.送桩:
设计要求送桩时,送桩工具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方能送桩。
送桩深度一般不宜超过2m。
12.管桩的接桩和切割:
管桩接长焊接时,焊缝应饱满连续,焊接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才可继续压桩,桩头应与管桩围焊封闭,焊缝厚度6mm,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周围上对称点焊4-6点,待上下桩节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施焊宜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
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二层,内层焊必须清理干净后方能施焊外一层,内外层焊缝接头位置应错开,焊缝应饱满连续。
焊好后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施压,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小于8min,用于抗拔的管桩桩身有效预应力≥5MPa,应特别重视抗拔桩的焊接质量,焊缝坡口不得小于6×
12mm。
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后即压,以免焊缝接口变脆而被压坏。
当管桩需要接长时,其未入土部分桩段的接头宜高出地面0.5-1.0m。
截桩头宜采用锯桩器截割,严禁采用大锤横向敲击截桩或强行扳拉截桩。
13.为防止桩端水软化土层,桩压完后应立即往桩管内灌注1500~2000mm高C30微膨胀混凝土。
14.施工过程若发现情况异常(包括桩倾斜、断桩、油压表压力不稳定等)或与实际地质情况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人研究解决。
施工过程应监测桩顶标高,发现桩有上涌时应予复压。
桩基施工过程应合理安排移机路线,采取有效措施,使桩不致因移机或开挖土方而偏位。
15.有桩打好后桩头高出地面的部分应小心保护,严禁施工机械碰撞或将桩头用作拉锚点;
送桩遗留的孔洞,应立即回填或做好覆盖。
16.为避免管桩施工挤土的影响,管桩施工时,当管桩间距小于3.5d(d为管桩外径)时,采用跳打施工。
17.每根桩须对照地质资料预计桩总长,选用合理的桩节组合,以使接桩次数尽量少,任一单桩的接头数量不宜超过4个,桩的长径比不应超过100。
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
5.1、质量控制原则
为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工程承包合同及施工图纸所规定的全部任务,必须根据国家、省、市的施工规范、规程、规定以及工程项目施工特有的要求,进行全过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5.2、施工管理措施
1、所有材料、施工机械进场时必须向监理进行报验,不报验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2、工程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应力 静压 施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