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产业集中区A3#标准厂房报告工程桩静载低应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8876494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296.38KB
江南产业集中区A3#标准厂房报告工程桩静载低应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江南产业集中区A3#标准厂房报告工程桩静载低应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南产业集中区A3#标准厂房报告工程桩静载低应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1-0222、L2012-1-31-024、L2012-1-31-024、CD2012-2-018-296
检测结果(论)
1、受检的80根工程桩中Ⅰ类桩57根,占被检测桩总数的71.25%;
Ⅱ类桩23根,占28.75%,被测基桩桩身混凝土波速在3000~4300m/s之间,平均3680m/s。
2、受检测的3根工程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均为3000kN,满足设计要求。
3、该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身完整性符合规范要求的综合评价,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以下空白)
主检:
审核:
批准:
签发日期:
2012年04月16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
3
2工程地质概况·
3基桩设计与施工概况·
4
4基桩低应变法检测过程叙述·
5基桩低应变法检测完整性分类判别标准·
6基桩低应变法检测结果汇总表·
5
7基桩低应变法检测结论与建议·
8
8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过程叙述·
9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10
10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汇总表·
11
附录A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汇总表·
13
附录B基桩低应变法检测典型曲线·
16
附录C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Q~S曲线、S~lgt曲线·
23
附录D桩位平面示意图·
26
1工程概况
江南产业集中区标准化厂房A3#标准厂房,位于铜池公路南侧,九华河东侧,框架结构。
基础设计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型PHC-A500(100),桩端持力层为场地第④层:
中、细砂混砾卵石,采用静压法施工,基桩总数为218根。
受安徽省梅龙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由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工程检测中心对其在建的江南产业集中区标准化厂房A3#标准厂房工程80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进行低应变法检测,以检测工程桩的桩身完整性。
对3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以检验该工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工程地质概况
层序
土层名称
土层描述
预应力管桩桩基设计参数
①
杂填土
层厚0.40~1.10m,层底标高为7.17~8.77m。
呈褐灰色,松散状态,很湿~饱和,含有碎石、碎砖等。
②
粉质粘土
层厚0.50~2.70m,层底标高4.71~7.87m。
呈黄灰色,饱和,软塑状态。
含氧化铁等,摇振反应无,干强度低、韧性低。
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一般为1.10~1.70MPa,平均值为1.20MPa。
qsik=40kPa
③
淤泥质粉质粘土
层厚9.50~14.50m,层底标高为-8.69~-2.99m。
呈青灰色、浅灰色,饱和,流塑状态。
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含有机物、腐植物等,此层局部夹有薄层稍密状态粉砂。
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一般为0.40~1.00MPa,平均值为0.70Mpa。
qsik=25kPa
④
中、细砂混砾卵石
局部未揭穿,揭穿层厚5.20~10.70m,层底标高为-15.36~-11.72m。
灰绿、黄褐色,中密~密实状态,饱和,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无韧性,该层中部分为粉质粘土混砾石,含云母和石英和粉细砂等,下部混砾卵石量渐大,卵石直径一般在2~7cm,含量在15~35%不等。
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一般大于8.0MPa;
其标贯试验实测击数N一般值为25~40击/30cm。
平均值为29击/30cm。
qsik=85kPa
qpk=6000kPa
⑤1
强风化泥质砂岩
层厚0.40~3.00m,层底标高为-16.88~-13.84m。
棕红、灰绿色,密实状态,表部已风化成壤,无水可钻进,含云母片、混有钙质结核等,裂隙发育,极破碎,属极软岩。
其标准贯入实测击数N值一般为27~57.8击/30cm,平均值为34.4击/30cm。
qsik=180kPa
qpk=8000kPa
⑤2
中风化泥质砂岩
该层尚未揭穿。
棕红、灰绿色,坚硬(密实)状态,含云母、等,混有钙质结核。
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基本呈块状构造,岩体上部较破碎,往下逐渐趋于完整,属极软岩~软岩,岩体属较破碎~较完整,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
其标准贯入实测击数N值一般为110~123.0击/30cm,平均值为110.8击/30cm。
3基桩设计与施工概况
基桩设计概况
基桩施工概况
设计桩型
施工日期
2012.03.31.-04.20.
桩端持力层
第④层:
施工桩长
24.0~26.0m
设计桩长
>
20m
成桩工艺
静压沉桩
设计桩径
500(100)mm
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
单桩竖向
抗压承载力设计要求
特征值:
1200kN
总桩数
218根
4基桩低应变法检测过程叙述
4.1检测依据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4.2检测目的及抽样方法
本次基桩低应变法检测为验收性检测。
本工程总施工桩数为218根,检测数量为80根,占总数的36.70%,本次检测为现场随机抽检,检测数量满足规范要求。
4.3检测设备
设备名称
型号
编号
检定有效期
桩基检测仪
RS1616K(S)
KP200205012
2011-0222
2012.11.18.
传感器
LCO154TA
SN-m428
5基桩低应变法检测完整性分类判别标准
类别
时域信号特征
幅频信号特征
说明
Ⅰ
2L/C时刻前无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
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其相邻频差△f≈C/2L。
桩身完整。
Ⅱ
2L/C时刻前出现轻微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
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其相邻频差△f≈C/2L,轻微缺陷产生的谐振峰与桩底谐振峰之间的频差△f’>
C/2L。
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
Ⅲ
有明显缺陷反射波,其他特征介于Ⅱ类和Ⅳ类之间。
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一般应进行工程处理。
Ⅳ
2L/C时刻前出现严重缺陷反射波或周期性反射波,无桩底反射;
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使波形呈现低频大振幅衰减振动,无桩底反射波。
缺陷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相邻频差△f’>
C/2L,无桩底谐振峰;
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只出现单一谐振峰,无桩底谐振峰。
桩身存在严重缺陷,必须进行工程处理。
注:
对同一场地、地质条件相近、桩型和成桩工艺相同的基桩,因桩端部分桩身阻抗与持力层阻抗相匹配导致实测信号无桩底反射波时,可按本场地同条件下有桩底反射波的其他桩实测信号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6基桩低应变法检测结果汇总表
桩号
桩长(m)
桩径(mm)
壁厚(mm)
波速(m/s)
桩身完整性评价
001
25.1
500
100
3900
Ⅰ类桩,桩身完整,混凝土密实。
004
4300
007
25.0
3700
Ⅱ类桩,桩头下10.4m左右轻微裂隙。
008
3000
010
3400
Ⅱ类桩,桩头下7.7m左右轻微裂隙。
013
24.3
Ⅱ类桩,桩头下8.4m左右轻微裂隙。
014
4000
016
24.4
3800
Ⅱ类桩,桩头下8.2m左右轻微裂隙。
017
Ⅱ类桩,桩头下8.3m左右轻微裂隙。
019
24.0
020
024
4200
028
23.8
032
23.6
038
3500
040
24.7
042
050
24.9
Ⅱ类桩,桩头下11.0m左右轻微裂隙。
051
Ⅱ类桩,桩头下10.8m左右轻微裂隙。
052
3300
053
26.0
057
058
061
063
065
Ⅱ类桩,桩头下12.1m左右轻微裂隙。
066
074
24.2
3600
080
081
23.4
085
23.3
087
088
24.8
3100
Ⅱ类桩,桩头下9.7m左右轻微裂隙。
092
25.2
094
098
Ⅱ类桩,桩头下6.0m左右轻微裂隙。
101
106
25.7
Ⅱ类桩,桩头下9.9m左右轻微裂隙。
110
Ⅱ类桩,桩头下10.5m左右轻微裂隙。
111
112
115
118
24.1
121
24.5
125
3200
127
23.7
129
130
132
137
140
Ⅱ类桩,桩头下10.9m左右轻微裂隙。
143
4100
145
147
149
Ⅱ类桩,桩头下6.6m左右轻微裂隙。
154
157
159
161
26.7
167
168
Ⅱ类桩,桩头下10.3m左右轻微裂隙。
171
172
174
Ⅱ类桩,桩头下6.7m左右轻微裂隙。
177
26.1
Ⅱ类桩,桩头下8.5m左右轻微裂隙。
178
181
186
188
192
25.3
198
199
Ⅱ类桩,桩头下7.4m左右轻微裂隙。
200
Ⅱ类桩,桩头下8.0m左右轻微裂隙。
201
Ⅱ类桩,桩头下6.8m左右轻微裂隙。
204
207
Ⅱ类桩,桩头下11.1m左右轻微裂隙。
213
214
218
7基桩低应变法检测结论与建议
江南产业集中区标准化厂房A3#标准厂房共施工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18根,本次低应变法检测工程桩80根,检测比例为36.70%。
其中Ⅰ类桩57根,占被检测桩总数的71.25%;
本次基桩低应变法检测比例(桩数)符合《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的相关规定,根据以上检测结果,可评定该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身完整性符合规范要求。
8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过程叙述
8.1试验依据
8.2试验目的及抽样方法
本次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为验收性检测。
本工程总施工桩数为218根,检测数量为3根,本次检测为现场随机抽检,检测数量满足规范要求
8.3试验方法
静压桩机自重反力法。
本次试验是在工程桩上进行桩的验收性检测,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
8.4试验设备
计量器具
全自动静力载荷试验仪
JCQ-503
070912
L2012-1-31-024
2012.07.02.
位移表1
MFX50
050507
CD2012-2-018-296
位移表2
050508
CD2012-2-018-297
油压千斤顶1
600T
600-C1#
油压传感器
CYB-10S
511793
非计量器具
反力载体
静压桩机自重
超高压油泵站
DBS-0.8-73型、工作压力73MPa
基准梁
6000mm×
40mm×
30mm矩形钢管1根
8.5最大试验荷载
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第4.1.4条,最大加载量为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设计要求的2.5倍。
本工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设计要求为1200kN,最大试验荷载应不小于1200×
2.5=3000kN,试验时取3000kN。
8.6试验加载与分级
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第4.3.4条,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加载。
本次试验首级加载600kN,以后各级各加载300kN。
8.7沉降相对稳定标准
由于在工程桩上进行验收性检测,本次试验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
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范条文说明4.3.6~4.3.7,每级荷载施加后维持1h,按第5、15、3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每级荷载至少维持1h后,若最后15min时间间隔的桩顶沉降增量与相邻15min时间间隔的桩顶沉降增量相比未明显收敛时,应延长维持荷载时间,直至最后15min的沉降增量小于相邻15min的沉降增量时(即沉降收敛)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8.8终止加载
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第4.3.8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即可终止加载。
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总位移量接近前一级荷载作用下位移量的5倍,当桩顶沉降能相对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时,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稳定标准或收敛标准。
3试验荷载达到预定最大加载量。
4当工程桩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南 产业 集中 A3 标准厂房 报告 工程 桩静载低 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