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结构设计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846401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52.10KB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Word下载.docx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路面结构设计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00
长征CA160
45.2
83.7
2
<
3
700
宇通ZK6820G
55
北京BK6150A
48.5
71.2
>
400
解放SP9200
31.3
78
600
东风SP9250
50.7
113.3
500
1.2交通分析
(1)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为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1-2确定。
表1-2
标准轴载
BZZ-100
标准轴载P(KN)
100
轮胎接地压强p(MPa)
0.70
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d(cm)
21.30
两轮中心距(cm)
1.5d
当以设计弯沉为指标时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凡大于25kN的各级轴载Pi的作用次数Ni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N——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数(次/d);
Ni——被换算的车型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
P——标准轴载(kN);
Pi——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C1——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系数,当其间距大于3m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计算,轴数系数即为轴数m,当其间距小于3m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轴数系数为C1=1+1.2(m-1);
C2——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38。
沥青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为:
=4709.00(次/d)
当以半刚性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数
:
——轴数系数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09。
注:
轴载小于50KN的特轻轴重对结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不纳入当量换算。
沥青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4978.00(次/d)
该新建道路为高速公路,采用沥青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交通增长率为4%,即γ=0.04。
又该路设计为双向四车道,由【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查可取0.4-0.5,本设计取
=0.5。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时,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为:
以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上述计算所得,由【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查表3.1.8判断交通等级
一个车道上大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日平均交通量
Nh=2500,属于重交通等级
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4709.00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次)
属于重交通等级
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4978.00
综上,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重交通等级
1.3初拟路面结构
(1)路面结构方案
根据济南绕城高速的功能性质及【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并结合工程经验与典型案例,初步拟定路面结构组合与各层结构厚度如下:
方案一:
采用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类型系数1.0)
----------------------------------------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mm
----------------------------------------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0m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0mm
水泥稳定碎石待设计
级配碎石200mm
方案二:
采用柔性基层(路面结构类型系数1.6)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0mm
密集配沥青碎石待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300mm
(2)路面设计弯沉值
和抗拉结构强度系数K
该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两种方案均采用沥青混凝土面层,半刚性基层,公路等级系数
取1.0;
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因此路面结构类型系数
为1.0;
面层为沥青混凝土面层,面层类型系数
取1.0。
路面设计弯沉值
抗拉结构强度系数
(沥青混凝土面层)
(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
容许拉应力
,
-----路面结构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MPa)。
(3)路面材料相关参数的确定
试验材料的确定:
半刚性基层所用集料取自沿线料场,结合料沥青选用A级90号,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相关技术指标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bn(JTG_F40-2004)相关的规定。
路面材料劈裂强度:
根据设计配合比,选取工程用各种原材料,测定规定稳定和龄期的材料劈裂强度。
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与《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中的方法进行测定,参数见表1-3。
表1-3
材料名称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密级配沥青碎石
水泥稳定碎石
劈裂强度(MPa)
1.2
1.0
0.8
0.6
路面材料抗压回弹模量的确定:
根据设计配合比,选取工程用各种原材料制件,测定设计参数。
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中规定的项目顶面法测定半刚性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
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规定的方法测定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
测定20℃、15℃的抗压回弹模量,各种材料的试验结果与设计参数分别见表1-4、表1-5。
级配砂砾
级配碎石
抗压回弹模量(MPa)
3188
250
半刚性材料抗压回弹模量表1-4
沥青材料抗压回弹模量表1-5
20℃抗压回弹模量(MPa)
1991
1425
978
1248
15℃抗压回弹模量(MPa)
2680
2175
1320
1715
由前面计算所得相关参数,计算路面各结构层容许拉应力σR,见表1-6。
路面结构层容许拉应力计算表表1-6
结构层材料名称
Ne
Ac
Ks
σsp
σR(MPa)
1.72
107
3.52
0.34
0.28
0.23
0.17
1.81
2.20
0.27
1.4路面结构层厚度确定
根据设计资料,利用HPDS-2011公路路面设计程序系统进行路面结构层厚度的设计,以下分别进行方案一、方案二设计层的厚度设计。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5
标准轴载:
BZZ-100
路面设计弯沉值:
21.4(0.01mm)
路面设计层层位:
4
设计层最小厚度:
150(mm)
表1-7
层位
结构层材料名称
厚度(mm)
20℃平均抗压模量(MPa)
标准差(MPa)
15℃平均抗压模量(MPa)
容许应力(MPa)
40
60
80
4
?
5
200
6
新建路基
46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21.4(0.01mm)
H(4)=200mmLS=23.3(0.01mm)
H(4)=250mmLS=20.1(0.01mm)
H(4)=229m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H(4)=229mm(第1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4)=229mm(第2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4)=229mm(第3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4)=229mm(第4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H(4)=229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进一步的修改,
调整后得到路面结构厚度设计结果如下图: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40m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60m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80mm
水泥稳定碎石300mm
级配碎石200mm
新建路基
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为500mm
结构层总厚度
验算结果表明,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公路等级:
4
150(mm)
表1-8
300
H(4)=150mmLS=15.8(0.01mm)
由于设计层厚度H(4)=Hmin时LS<
=LD,故弯沉计算已满足要求.
H(4)=150mm(仅考虑弯沉)
H(4)=150mm(第1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4)=150mm(第2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4)=150mm(第3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4)=150mm(第4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4)=150mm(第5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H(4)=150mm(仅考虑弯沉)
H(4)=150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并根据沥青混合料压实最小厚度与适宜厚度表选择沥青混合料类别,调整后得到路面结构厚度设计结果如下图:
密级配沥青碎石ATB-30150mm
验算结果表明,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1.5交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
方案一:
表1-9
综合影响系数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第1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17.5(0.01mm)
第2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19.3(0.01mm)
第3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21.6(0.01mm)
第4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24.6(0.01mm)
第5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139.6(0.01mm)
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202.5(0.01mm)(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
LS=256.6(0.01mm)(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
第1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0.197(MPa)
0.34(MPa)
第2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0.014(MPa)
0.28(MPa)
第3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3)=-0.07(MPa)
0.23(MPa)
第4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4)=0.209(MPa)
0.27(MPa)
故沥青结构层层底容许拉应力大于层底最大拉应力,设计满足要求。
方案二:
公路等级:
新建路面的层数:
标准轴载:
表1-10
150
第1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15.8(0.01mm)
第2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17.5(0.01mm)
第3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19.7(0.01mm)
第4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22.6(0.01mm)
第5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32.2(0.01mm)
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第1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0.184(MPa)
第2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0.008(MPa)
第3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3)=-0.038(MPa)
第4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4)=-0.024(MPa)
0.17(MPa)
第5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5)=0.18(MPa)
1.6方案比选
面层共设三层,分别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0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0mm。
面层总厚度180mm,采用半刚性基层,结构层层数共5层,结构总厚度为680mm。
面层共设三层,分别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0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0mm。
面层总厚度180mm,采用柔性基层,结构层层数共5层,结构总厚度为630mm。
按照【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我国沥青路面以弯沉值和弯拉应力为设计指标,路面结构弯沉值越大,路面的寿命所受影响越大。
方案二路面弯沉值小于方案一,且方案二除上面层外其他层的弯沉值均小于方案一。
表明方案二的整体材料受力均匀,方案二为柔性基层相较方案一的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较少。
其次从材料经济角度分析,方案二材料更易获得,从施工角度分析,方案二材料更少,施工宜选方案二。
综上所述,在两个方案都能够满足现有交通情况及当地条件下,选择方案二在性能指标、经济性上更优,故选择方案二作为实施方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沥青路面 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