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讲解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844983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51.97KB
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讲解Word格式.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讲解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讲解Word格式.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Ⅱ类:
爆炸性气体、蒸气;
Ⅲ类:
爆炸性粉尘、纤维。
2.2
爆炸性气体(含蒸气和薄雾,下同)的分级与分组
爆炸性气体在标准试验条件下,
按其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和最小点燃电流比分级。
按其引燃温度分组。
共分T1、T2、T3、T4、T5、T6六组。
示例见表1。
表1 爆炸性气体的分类、分级、分组举例表
─┬───┬───┬───────────────────────────
│最大试│
│ 引燃温度(℃)与组别
│验安全│最小点├───┬───┬─────┬───┬───┬─────
类│间隙
│燃电流│T1
│T2
│T3
│T4
│
T5
T6
和│MESG
│比
├───┼───┼─────┼───┼───┼─────
级│(毫米)│MICR
│T>450│(450≥│300≥T
│200≥
│135≥
│100≥T
│
│T>300│>200
│T>135│T>100│>85
─┼───┼───┼───┼───┼─────┼───┼───┼─────
Ⅰ│MESG=
│MICR=
│
│
│1.14
│1.0
│甲烷
Ⅱ│0.9<
│0.8<
│乙烷、│丁烷、│戊烷、己 │乙醚、│
│亚硝酸
A│MESG
│MICR
│丙烷、│乙醇丙│烷、庚烷、│
│乙酯
│<1.14│〈1.0
│丙酮、│烯、丁│癸烷、辛 │乙醛
│苯乙烯│醇、乙│烷、汽油、│
│、氯乙│酸丁酯│硫化氢、 │
│烯、氨│、乙酸│环己烷
│苯、甲│戊酯、│
│苯、苯│乙酸酐│
│、氨、│
│甲醇、│
│一氧化│
│碳、乙│
│酸丁酯│
│乙酸、│
│丙烯腈│
│0.5<
│0.45<│二甲醚│环氧乙│
异戊
Ⅱ│MESG
│、民用│烷、环│
二烯
B│≤0.9
│≤0.8
│煤气、│氧丙烷│
│环丙烷│、丁二│
│ │ │ │烯、乙│
│ │ │ │烯
│MICR≤│水煤气│
乙炔
二硫
硝酸
C
│≤0.5
│0.45
│氢、焦│
化碳
乙酯
│炉煤气│
─┴───┴───┴───┴───┴─────┴───┴───┴─────
注:
①表1未列入的爆炸性气体见附录B;
②最大试验安全间隙与最小点燃电流比在分级上的关系只是近似相等。
2.3
爆炸性粉尘(含纤维和火炸药,下同)的分级与分组
爆炸性粉尘按其物理性质分级,按其引燃温度分组。
共分T1-1、
T1-2、T1—3三组。
示例见表2。
表2 爆炸性粉尘的分级、分组举例表
───────────┬─────────┬───────┬──────
组别 │ T1-1
T1-2
│T1-3
───────────┼─────────┼───────┼──────
引燃温度℃
T>270
270≥T>200
│200≥T>
140
──┬────────┼─────────┼───────┼──────
类 │粉 │
和
│尘
级 │物
│质
──┼────────┼─────────┼───────┼───────
ⅢA│非导电性可燃纤维│木棉纤维、烟草 │木质纤维
│ │纤维、纸纤维、
│ │亚硫酸盐纤维
│ │素、人造毛短纤
│
│维、亚麻
├────────┼─────────┼───────┼───────
│非导电性爆炸性粉│小麦、玉米、砂糖、│
│ │橡胶、染料、聚
│可可、米糖
│尘
│乙烯、苯酚树酯
ⅢB│导电性爆炸性粉尘│镁、铝、铝青铜、 │铝(含油)
│ │锌、钛、焦炭、炭
│铁、煤
│ │黑
│火炸药粉尘 │ │黑火药T·
│硝化棉、吸
│ │ │T·
N │收药、黑索金、
│ │ │ │特屈儿、泰安
──┴────────┴─────────┴───────┴───────
①本表未列入的粉尘见附录C;
②在确定粉尘、纤维的引燃温度时,
在悬浮状态或沉积状态的引燃温度中,
按本规程附录C选用其中低值一方。
3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分级和区域范围
3.1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
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性物质的物态,
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两类。
3.2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原则是按爆炸性物质出现的频度、
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而划分为不同危险等级的区域。
3.2.1
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
爆炸性气体、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
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三个区域等级。
3.2.1.1
0级区域(简称0区,下同)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
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3.2.1.2
1级区域(简称1区,下同)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3.2.1.3
2级区域(简称2区,下同)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
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正常情况是指设备的正常起动、停止、正常运行和维修。
不正常情况是指有可能发生设备故障或误操作。
3.2.2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
爆炸性粉尘和可燃纤维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两个区域等级。
3.2.2.1
10级区域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
3.2.2.2
11级区域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
3.3
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
3.3.1.气体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
3.3.1.1
非开敞式厂房的危险区域范围划分
3.3.1.1.1
非开敞式厂房的危险区域范围,
如果该厂房空间很大,可根据通风情况、释放源部位、释放量和扩散情况,划定其不同等级的危险范围。
3.3.1.1.2
1区范围以厂房为界。
通向露天的门、
窗外(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3米以内的空间,在自然通风良好的条件下为2区。
有障碍物导致通风不良时,其水平距离可延伸至7.5米(见附录A图1)。
3.3.1.1.3
2区范围以厂房为界。
在自然通风良好条件下,
通向露天的门、窗外水平距离1米,通风不良时,可延伸至3米,
垂直高度为1米的空间也划为2区(见附录A图1)。
3.3.1.2
开敞式或半开敞式厂房的区域范围划分
3.3.1.2.1
灌注易燃液体、
闪点低于或等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性液体的注送站,其厂房内部空间,以及开敞面外水平距离15米,
垂直高度3米以内的空间为1区。
1区以外水平距离7.5米,
垂直高度3米以内的空间为2区(见附录A图2、图3)。
如果环境条件确有困难时,在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后,安全距离可适当缩短。
3.3.1.2.2
工艺装置中有爆炸性气体、
易燃液体和闪点低于或等于现场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的封闭式工艺装置的厂房,
其开敞面向外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度3米以内的空间,为2区(见附图A图4)。
3.3.1.3
集中设置在露天的装置和设备,应视为一个整体。
其区域的划分如下:
3.3.1.3.1
易燃液体,
闪点低于或等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的注送站,从注送口以外水平距离15米、垂直高度7.5米以内的空间为1区。
1区以外,水平距离7.5米,垂直高度3米以内的空间为2区(见附录A图5)。
3.3.1.3.2
爆炸性气体、易燃液体,
闪点低于或等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的封闭式工艺装置,
从其设备外壳以外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度3米以内的空间划为2区。
但设有安全阀、放空阀、呼吸阀时,
从阀口向外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3米以内的空间划为1区。
垂直高度3米和水平距离7.
5米以内的空间为2区(见附录A图6)。
3.3.1.3.3
易燃液体和闪点低于或等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的贮罐,从罐体外壳以外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度为3米以内的空间,
以及当贮罐设有防护堤时,包括护堤高度以内的空间为2区(见附录A图7)。
3.3.2
粉尘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
3.3.2.1
爆炸性粉尘和可燃纤维应防止向周围扩散或飞扬,
对其邻近厂房或场所的等级划分,应根据具体扩散或沉积情况确定。
要求采取措施防止二次爆炸。
3.3.2.2
非开敞式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危险场所,
以生产厂房为一个单位,不论其释放源的位置和厂房空间的大小,应划为同一级危险区域。
3.3.2.2.1
10区范围以厂房为界。
通向露天的门、窗外7.5米(通风不良时为15米),
地面和屋顶上方3米以内的空间可以降低一级为11区(见附录A图8)。
3.3.2.2.2
11区的范围虽以厂房为界,但通向露天的门、
窗外水平3米,地面以上3米、屋顶上方1米以内的空间也应划为11区(见附录A图8)。
3.3.2.3
开敞式或半开敞式厂房的区域范围划分。
3.3.2.3.1
10区的范围以厂房边线为界。
自然通风良好时,
开敞面以外水平距离7.5米(通风不良时为15米),地面和屋顶上方3米以内的空间为11区。
3.3.2.3.2
11区的范围虽以厂房边线为界,
但开敞面边界以外水平距离3米,地面以上3米、屋顶上方1米以内的空间也应划为11区。
3.3.2.4
集中设置在露天中的设备和装置,应视为一个整体,
其危险区域范围应根据扩散到空间的粉尘含量来确定。
3.3.2.4.1
11区范围以装置群轮廓线以外水平距离3米,
垂直高度3米以内的空间为界,
轮廓线以外水平距离15米和垂直高度3米以内的空间应划分11区。
3.3.2.4.2
11区的范围以装置群轮廓线以外水平距离3米,
垂直高度3米以内的空间为界。
3.3.2.5
易燃纤维危险场所区域范围暂按粉尘危险场所区域范围的划分法进行划分。
3.4
与爆炸危险区域相邻场所的等级划分
3.4.1
与爆炸危险区域用有门的隔墙隔开时相邻场所等级的划分
与爆炸危险区域相邻厂房之间的隔墙应是密实坚固的非燃性实体,
隔墙上的门应是坚固的非燃性材料制成,且有密封措施和自动关闭装置,
其相邻厂房等级划分见表3。
表3 与爆炸危险区域相邻场所的等级划分表
───────┬────────────────────┬────────
危险区域等级 │用有门的墙隔开相邻场所等级
├─────────┬──────────┤
│ 一道有门隔墙 │ 两道有门隔墙 │ 附 注
│ │ (通过走廊或套间)│
──┬────┼─────────┼──────────┼────────
气体│ 0区
│ 1 区
│两道隔墙门框
├────┼─────────┼──────────┤之间的净距离
│ 1区 │ 2 区
│不应小于2米
├────┼─────────┤ 非危险场所 │
│ 2区
非危险场所
──┼────┼─────────┼──────────┤
10区
11
区
粉尘├────┼─────────┼──────────┤
11区
──┴────┴─────────┴──────────┴─────────
3.4.2
与爆炸危险区域相邻地下场所的危险区域等级划分
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
如送风系统的配置能使地下场所的风压高于危险场所的气压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使爆炸性混合物不能侵入和积聚时,按表3划定。
3.4.3不能保证地下场所的风压高于危险场所时,
地下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比相邻的危险场所高一级。
机械委和轻工、
煤炭等部可按照本规程规定的危险场所等级定义和划分原则自行规定。
第二篇
电气防爆安全技术与管理
4
爆炸危险场所用防爆电气设备
4.1
一般规定
爆炸危险场所使用的防爆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
必须具备不引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的性能。
4.1.1
满足上述要求的电气设备可制成隔爆型、增安型、本质安全型、
正压型、充油型、充砂型、无火花型、防爆特殊型和粉尘防爆型等类型。
4.1.2
爆炸危险场所用的防爆电气设备,
须经劳动人事部指定的鉴定单位检验合格后,方准生产和使用。
在确定授权前,
暂仍维持目前的几个检验单位进行鉴定。
4.1.3
各种防爆类型的电气设备,
应设置标明防爆检验合格证号和防爆类型、等级的铭牌,在设备的明显处应有防爆检验标志和防爆类型与等级的永久性标志。
4.1.4
防爆电气设备的分类、分级、分组与爆炸性物质的分类、分级、
分组方法相同,其等级参数及符号亦相同。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及关联设备还可根据故障条件,细分为ia和ib两级。
4.1.5
防爆电气设备最高表面温度
最高表面温度对隔爆型是指外壳表面,
对其余各防爆类型是指可能与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的表面。
Ⅰ类电气设备采取措施能防止煤粉堆积时,最高表面温度不得超过450℃,
有煤粉沉积时最高表面温度不得超过150℃。
Ⅱ类电气设备最高表面温度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
。
Ⅲ类电气设备最高表面温度不得超过表5的规定。
4.2
各种防爆类型电气设备的基本要求
4.2.1
隔爆型电气设备(d)
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
是指把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该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向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传爆的电气设备。
4.2.2
增安型电气设备(e)
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火花或危险温度,
并在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其安全程度,以避免在正常和规定过载条件下出现点燃现象的电气设备。
表4 Ⅱ类电气设备最高表面温度表
─────────┬───────────────────
组 别 │ 最高表面温度(℃)
─────────┼───────────────────
T1 │ 450
T2 │ 300
T3 │ 200
T4 │ 135
T5 │ 100
T6 │ 85
─────────┴────────────────────
注:
当Ⅱ类电气设备用于有可燃性粉尘的场所,
致其表面有沉积粉尘的情况时,其允许的最高表面温度应按粉尘堆积情况下的表面引燃温度计算。
表5 Ⅲ类电气设备最高表面温度表
─────┬───────────────────────────────
│ 电气设备表面或零部件温度极限值
├───────────────┬───────────────
组 别 │ 无过负荷可能的设备 │ 有过负荷可能的设备
├───────┬───────┼───────┬───────
│极限温度(℃)│极限温升(℃)│极限温度(℃)│极限温升(℃)
─────┼───────┼───────┼───────┼───────
T11 │ 215 │ 175 │ 190 │150
T12 │ 160 │ 120 │ 140 │100
T13 │ 110 │ 70 │ 100 │ 60
─────┴───────┴───────┴───────┴───────
极限温升是指环境温度为40℃时的温度。
有过负荷可能的设备是指电动机和动力变压器。
4.2.3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i)
在正常运行或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所产生的火花或热效应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4.2.4
正压型电气设备(p)
具有保护外壳,且壳内充有保护气体,
其压力保持高于周围爆炸性混合物气体的压力,以避免外部爆炸性混合物进入外壳内部的电气设备。
4.2.5
充油型电气设备(o)
全部或某些带电部件浸在油中使之不能点燃油面以上或外壳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4.2.6
充砂型电气设备(q)
外壳内充填细颗粒材料,以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爆炸 危险 场所 电气 安全 规程 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