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827918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3.98KB
山西省大同市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
《山西省大同市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大同市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以韵文形式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已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
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
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
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
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
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
皓乃手剑当车,曰:
“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
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
今日有死而已。
”梵辞屈,不敢对。
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
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
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
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
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
冀因此陷之。
传逮皓、承。
太尉李固上疏救日:
“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
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
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
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日:
“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
”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
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迁使匈奴中郎将。
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
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
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
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
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
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
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
并、凉边人成为发哀。
匈奴举国伤惜。
(《后汉书·
卷五十六》有删节)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皓素嚎慨,好立功立事慷慨:
大方、不吝啬
B.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案:
查办
C.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比:
等到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寇:
侵略
5.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3分)()
①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皓乃手剑当车,曰:
“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
”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⑥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④⑤D.③⑤⑥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皓,种皓被免官。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
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
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7.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②皓乃手剑当车,曰: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宴散
白居易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8.全诗紧扣标题中的“散”字展开,请说说颔联是如何表现“散”的。
(5分)
9.这是诗人晚年的一首闲适诗,请结合颈联的意象分析诗中的闲适之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2),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4);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5),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乙选考题
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全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作答时请在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内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口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雕花烟斗
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
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
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
“没关系。
到这边来抽吧!
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
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他怔住了。
“您怎么知道我姓唐掏三知道我画画?
”“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
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
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
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
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
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
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
“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
”唐先生诚恳地说。
“不!
”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他的烟斗是特别。
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
”他说。
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
“美,美呀!
”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
”“不,不,俺要不得!
”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
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
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
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
一天,家中高朋满座。
外边又有人敲门。
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
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
“哟,老范,是您呀!
”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
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
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
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
“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
“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
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踩了。
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
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
“老范,快请进,请进!
”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
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
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
”“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
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什么?
”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
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处在人生低谷中的画家唐先生,在花房邂逅花农老范,老范对他态度和善,对他的画由衷赞美,这使他感受到久违的温暖。
B.看到烟斗柜时赞叹“美,美,美呀”,接受雕工简单的烟斗时“谢谢您……真谢谢您”等语言描写,刻画出老范纯朴、木讷、无知、傻气的形象。
C.老范的儿子在父亲去世之后,依照叮咛,把一盆特大的凤尾菊送给唐先生,既写出了他的忠厚、孝顺,也表现了他们父子的信守承诺。
D.唐先生的画被打成黑画,他再次落魄,无人理睬,这种境遇的变化,直接反映了畸形的社会现实,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
E.一盆凤尾菊,一只雕花烟斗,几次普通的交往,表现出人性的大美,也显示了人性的缺陷,小说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引发人们深思。
(2)小说中的唐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3)请梳理小说情节,简析隋节安排的妙处。
(4)关于小说的线索,有人认为是“雕花烟斗”,有人认为是“凤尾菊”。
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口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星斗其人蔡元培
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
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
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的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
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刻意修身齐陛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元素。
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
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
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
“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
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
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年轻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词气颇为尖刻。
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
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求,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疑惑不解。
在北京大学的一次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
“你的字写得这么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
”此话出口,席间同人颇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
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
“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
”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
出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
大概因为这平易恬淡,蔡元培作为“好好先生”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
有人以为他接物待人“太滥”,有人觉得他临事无可无不可,有人甚至说他参政理事易受别人影响和操纵等等。
但是,蔡元培“一遇大事,则刚强之性立见”。
这一特点较集中地表现于他主持北京大学那一时期。
北京大学实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当时社会上守旧势力与军阀政客集团联手,诋毁北大和蔡的办学方向,一时间“黑云压城”。
曾经为蔡改革北大出谋划策的汤尔和等人转而力劝他解聘陈独秀、制约胡适,以缓和外界压力。
蔡长时间沉默着,听着汤等人的劝解,最后他站起来决然说道:
“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
”他后来发表《洪水与猛兽》一文痛斥军阀,再次表现了“临大节凛然不可犯”的风骨。
“五四”前后的北京大学,倘没有蔡元培的如此“担当”,恐怕早为守旧势力摧垮也未可知。
有人概论他的这种性格为“内和外介,守正不阿”,确是颇为切合的。
无论是从事教育还是参与政治,蔡元培始终不失书生本色。
人们注意到,蔡一生中的辞职次数非常之多,其中引动社会反响的“辞职事件”就有数起。
他抱着“合则留,不合则引去”的自由信条,合与不合的尺度是他所信守的价值观,至于高官厚禄则并不足惜。
每次辞职后,他便重操旧业,以老学生身份向欧洲的大学注册入学,进行自己心爱的学术研究。
他自述的“一生难进易退,性近于学术而不宜于政治”,正是其书生本色的最好体现。
在蔡元培看来,学人参政,应力谋为公众做事,而不可以权谋私。
他鄙薄那些利欲熏心的官吏,虽曾置身官场,却清廉奉公,洁身自好。
每当见到那些做大官的人购田置产常不胜叹息,以为与其留给子孙金钱华屋良田,莫如策励晚辈求得真才实学,在人世间有所作为。
本此观念,它一生两袖清风,生活俭朴,直至晚年仍赁屋居住,以至引来他的学生和朋友“赠屋祝寿”的那段佳话。
为了
他认定的人生价值,蔡几十年如一日,毫不苟且。
蔡元培的人格修养在其一生的主要社会活动中自然地流露和表现出来,构成其复杂文化品性的最为基本的部分。
(摘编自张晓唯《蔡元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突破了传统传记的写法,从表情、举止、语调、事迹、精神诸多方面生动地刻画出大教育家蔡元培的形象。
B.中国传统圣贤的修养与法兰西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深刻影响了蔡元培,造就了他的学者风度、君子雅量和恬淡平易的性格特点。
C.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借酒发问,当众使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难堪,蔡元培巧用心思,机智作答,化解了尴尬场面。
D.既临事时常常无可无不可,又在关键时敢于担当;
既兼有东西方文化之长,又在书法方面只学黄体,这些体现出蔡元培复杂的文化品格。
E.本文通过对蔡元培相关事迹的叙述,表现了一位传统知识分子平易恬淡、心胸豁达、不畏强权、廉洁自律、坚持操守的崇高品格。
(2)传记是怎样表现蔡元培“仁人君子的雅量”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蔡元培“书生本色”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4)有人认为蔡元培是“好好先生”,有人认为蔡元培“守正不阿”,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近年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生,除了书本知识外便身无长物,被认为缺乏一技之长而在现代职场中难以立足。
B.他在国学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与人谈论起《论语》《孟子》,他总是滔滔不绝,振振有词,神采飞扬问,尽显激情和魅力。
C.国际社会纷纷要求中国运用对朝鲜的影响力促使这个国家冷静下来,以避免其与韩国在冲突中两败俱伤。
D.“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揭晓,“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首都博物馆、北京电视中心等新式建筑脱颖而出。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了培育汽车消费市场、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等措施对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电危机导致多个国家对核电发展前景产生阮虑,但我国相关部门表示此次危机不会影响我们既定的核电发展方针和规划。
C.我们要提倡自主创新,因为能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着中国实现从贴牌大国到品牌大国、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跨越。
D.我国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鼓励劳动者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就业岗位,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市场导向就业机制。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
这也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遍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
⑤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⑥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A.①②⑤⑥③④B.②⑤①⑥③④C.②⑤①④⑥③D.①②⑤④⑥③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3月15日“谣盐”消息在网络传播,迅速演化为全国范围内的抢盐风波。
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强调我国食用盐库存充裕。
随后,国家卫生、物价、工商等部门及地方政府也快速反应进行辟谣。
新浪网为此成立“微博辟谣”小组,科普网站果壳网随即建立“谣言粉碎机”主题站,民间组织在平息此次谣言上功不可没。
这场“谣盐”风波为什么能够迅速平息呢?
请简要回答。
(答案不超过18个字)。
17.仿照下面画曲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挫折纵然无情,却给人无尽的砥砺;
失败固然残忍,却能使人趋于顽强。
一湾溪流,曲折回转中却能荡出山鸣谷应的回响;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小树问大树:
“你吃了什么才长得这么大呢?
大树说:
“我每天吃青山一座,白云一片,蜂呜与蛙唱四两,早晚各吃晨曦与落日一遍,有时也吃些鸟粪、腐叶,喝点朝露和山泉。
小树:
“吃这些你的体形就这么完美和谐?
大树:
“这还要感谢风雨雷电。
风为我修饰身材,雷为我劈去放肆,雨为我洗去尘土,电为我斩去高傲。
小树又问:
“为何有的树木长得枯黄又干瘦?
“他们选择的是愤世,是抱怨,是黑暗;
因此就不能青翠光鲜。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大同市2012届高考调研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不恰当,从下一段的开头,尤其是“作为一种社会
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一句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
竹文化还没有发展到高峰时期。
)
2.B(从“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
惘、懑闷中解脱出来”来看,文人们爱竹是为了自身的解脱。
3.A(“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分析错误,是审美趣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大同市 届高三学 情调 测试 试题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