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与无锡乡土文化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827885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5.71KB
钱钟书与无锡乡土文化Word格式.docx
《钱钟书与无锡乡土文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钟书与无锡乡土文化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抬轿子,像薛福成故居展出的两抬官轿,再加上泥娃娃,所以钱先生就指出泥土气是无锡民风中间一个很有特色的东西。
泥土气说明什么问题呢?
安土重迁。
还有更大的一个特点,泥土气就是小福即安,日子很富足了,就不思进取,就淡忘了铁的硬的这个性格。
所以既然钱先生是这么来定义我们无锡文化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作为无锡的老师和家长,我们就要有这样一种文化反潮流的精神。
什么叫文化反潮流的精神呢?
就是让自己的孩子能够突破一点点这个性格,假如不能突破,那你这个人的一生就会很快。
所以今天我们看这些故居的时候,得到一个共同的印象,无论是薛福成,薛家,薛家大花园,还是顾毓秀,顾家,顾家应该老房子很多,现在都被高楼大厦给占了,还有钱先生的故居,钱先生的故居现在保留下来只有三之二,三分之一在建无锡中医院的时候被建设性破坏,但是这三家大户人家,尽管他们顾家、薛家、钱家没有多少人再在无锡的,但是从他的出发点来看第一条经验就是都接受了高等教育。
无论晚清时候的薛家,读书中举,还是到顾毓秀,还是钱家,出去读清华大学、东南大学,而且都有留洋、留学的经历,这给我们很大很大的一个启示。
我们在座的各位,我相信,你们无论是住房也好,存款也好,私家车也好可能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一个富裕的水平,至少小康吧,但是有没有想到三十年、五十年以后你们自己的孩子,你们自己这个家族的传承方向在哪里?
我说方向就在这几家故居,就在他们那,所以让小孩受教育,受最优秀的教育,有条件的留学,出国,学成回来,这点就是这几个大
户人家留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
钱钟书先生创作的《围城》这部小说,他塑造方鸿渐这样一个典型,所以在我们接下来的报告中间还会有一个专题。
因为钱家、钱先生本人享受到了读书,求知识,受教育,出国留洋这个好处,所以他看不惯、容不得象方鸿渐这样的人,不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不珍惜大好的学习条件,得过且过,最后让自己的人生变成泡沫。
二、从七尺场钱钟书故居说起关于钱钟书与无锡的乡土文化必须从钱钟书在七尺场绳武的钱钟书故居说起。
大家知道,在十年以前,1997年,当年无锡的规划已经下了批文,要把它拆掉,这在海内外的传媒界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识之士纷纷的投书报纸,对媒体发表意见,表达无锡一定要保护钱家故居。
这样的一个意见,当时有些人的有些意见说的是很激烈的,比如说钱学研究专家李宏岩先生,他就说了这样的一番言论,他说“无锡有人文之宝,无锡人不知保之,而外人保之,则梁溪之人不智也。
”就说无锡明明有这么一个人物的国宝在那,居然无锡的父母官都不把他当宝贝,在无锡以外的人都把他认为是宝贝,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喝梁溪之水长大的这些人不智慧,他说“不知之人为不智之士,则必使后人哀之”,说你这个不智慧,不明智的人做了这个不智慧不明智的事情,那么就要让我们的后人,我们的后代包括无锡的后代都要为这件事情感到惭愧,感到悲哀,感到悲伤,这个意见可以说是说到极至了。
同时发表意见的还有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还有象清华大学的国学研究所的所长钱逊教授,钱逊教授也是无锡钱家一支,钱穆先生的儿子,还有著名的红学家李希凡先生,冯其庸先生都纷纷上书呼吁保护。
而香港著名的散文家董桥他也讲,中国的江南有许多许多的老房子,这些老房子都是很珍贵的建筑遗产。
钱钟书故居为1923年所建,纯粹的无锡民居风貌,黑瓦白墙,砖木结构,三间门面,后头大概有四进,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建筑。
当时在后头还有一栋楼房,这个楼房现在已经见不到了,楼房下边种了一棵梅花,所以这个地方又称为“梅花书屋”。
这个“梅花书屋”应该说给他们钱家的文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钱家的旧居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
现在我们到钱钟书故居,到他的右厢房大家可以看到钱家的一个世系图。
钱钟书的女儿钱瑷,出生在法国,曾是北京师范大学外文系的教授,钱家这么优秀的这一支,可惜这根线已经断掉了。
所以我们到钱家看那个话就可以知道,但是只要能够传下来,传承下来都出了很多的人才。
在这个故居里,钱钟书先生和他的那些堂兄弟读书、听讲、练毛笔字、做文章,最后就出了一个海内外都著名的人。
钱家的这个故居不仅仅是1923年造的这两亩四分多地的这一套普通民居,也是我们无锡乡土文化中间一个很重要的亮点。
无锡的很多名气是建立在我们历史文化名人,一代一代人的努力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无锡的各位父老乡亲要特别敬重我们无锡的教育和文化,而且特别的要有一种意识,要让自己的孩子们,无论是你教的学生还是你自己赵钱孙李家的孩子都要走这个通过教育,追求文化、科学,走这样一条知识人生的道路。
钱家是很爱国、爱民、爱老百姓的,在无锡当初1949年解放的时候他们钱家也是作出过贡献的。
现在离开了阶级斗争的理论我们就知道任何一个地方的大户人家至少对于解决当地就业问题有帮助的,更不用说他对这个地方的这个地税的贡献,对这个地方民风的影响,对文化传统的影响。
无锡钱家这个家庭中间,人才辈出对我们中华民族是有很大的贡献的,在这所有贡献中间,很重要的一点,三个字——爱学习。
钱家的文风很盛,人才辈出,但前提必须是要建立在传得下去的基础上。
刚才我们讲到1949年在解放的时候,江北苏北的解放军要南下,当时代表无锡工商界荣德生先生去谈判的就是钱家的钱钟汉。
我一直怀疑是方鸿渐父亲的原型,他身上的一些特征具有钱家人的影子。
直到昨天才发现原来方鸿渐的父亲糅合了两个人的特征,一个人当然是钱钟书自己的父亲,钱基博先生,还有一位就是他留在无锡的叔父。
因为他留在无锡的叔父走出无锡的机会少,所以都具有乡村大地主的特征。
我们还知道在钱家老宅子中还有一位牺牲的烈士,叫钱钟仪,他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只有22岁就被杀害了。
所以总体来说,钱家故居,他的子孙后代中间,有的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有的走的是实业救国的道路、有的象刚才说到的烈士走的是武装革命的道路。
我们今天讲的钱钟书先生走的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学作为根本,糅合西方文化,建立他自己所能达到的人文道路。
所以在为科学发展,国家建设,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间,钱氏家族是有杰出的贡献的。
但所有的贡献就是三个字,就是青少年时期爱学习,具有为科学发展、国家建设、文化传承的基础。
钱先生在旧居中间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三个时期。
他们家族中敦厚实朴、奋发进取的家风,对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所以在爱学习之后,如果我们要给钱家人进行一个补充说明的话,还有四个字那就是“勤奋进取”。
勤奋说明了一个人很重要的品质,这个品质是什么就是珍惜时间。
我们一个人生下来以后,拥有的最大财富是时间,我们拥有的最大动力是欲望,是人跟钱走,但是我们必须建立理性,知识理性。
理性从受教育来。
不受教育,一个人是很难有发展的。
所以从这一点意义上来讲,我们要理性化的生存,要理性化地发展。
知识理性从受教育中来。
我们有时候会说到这样的一个话,说某某人脑子里头只有一根筋。
为什么只有一根筋,就是他没有知识理性,他脑子里头拥有的是非此即彼,只有因和果的关系,是单线条的。
而一个拥有知识理性的人,就象我们的知识结构一样,首先是一种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在他的大脑思维里头,他也是复合型的,知道有这个非此即彼,有这个若此即彼,有因果关系,但是还有其他的可能性,所以拥有知识理性的人,在他的大脑中间是多元化的。
多元化必须来自于教养,来自于识字启蒙。
所以我们看到在钱家,走出来的这些人才中间,也是一个多元化的、复合型的一个家庭,是我们无锡乡土文化历史上,很优秀的一个家庭,代表了我们无锡人文的一个高度。
我们要知道一个人,一个凡夫俗子生下来的时候,他的占地面积是很小的,就在娘胎里头,将来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占地面积也很小。
但是只有一部分人,一部分对国家、对民族、对文化、对科学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他们的占地面积是可以比较大的。
要不然为什么我们经过了旧社会,到新社会,到改革开放以后这个更新的社会,我们这些大户人家的故居还能被保存下来?
为什么我们无锡的百家姓、千家姓的故居保护不下来呢?
那就是因为你这个家族中间,没有出现高出一般人的杰出人物,所以从这一点意义上来讲,我们要理性化的生存,要理性化地发展。
一个人出生以后,共同的命题就是生存和发展。
发展朝哪个方向发展,是朝物质世界发展,还是把物质当作一种手段,培养自己的孩子,发展自己的家族。
客观上我们来讲,最后在钱家的故居原址上建立了钱钟书纪念馆,保护了下来。
所以我们现在要珍惜两亩四分地的故居,是经过了风波和曲折才保护下来的。
当时有一种通融的方案,最残酷的方案很简单,先开发,在故居地方建一个亭子,作为对这个地方的纪念。
大家知道一个亭子和保护一个建筑,那个投入是不一样的,开放商都是物质的动力,在人跟钱走的中间,走地最快。
这是最残酷的一个方案。
苏州文化和我们无锡近代工商业文化走的路是不一样的。
无锡在近现代,改革开放历程中间,走的是工商业道路,而苏州一直走的是人文消费这样一个道路。
当然改革开放以后,苏州一直和无锡在攀GDP,因为这是我们到了新的商品经济时期。
所以我们在认识钱钟书故居被保护被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地警惕,我们当代的无锡,当代的发展,不要让文化、文教事业边缘化。
我们应该发扬无锡的传统,发扬钱家的精神
三、“二泉之子”:
钱钟书接下来讲讲今天的主要人物——钱钟书。
钱先生是1910年在无锡出生的。
在我们的民族发展史上,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如果这个家族对文化、教育、子女比较投资的话,它的发展就会比较大的。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大系统的商人,一个是晋商,一个是徽商。
徽商我们称之为“儒商”,安徽的商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发财以后都投资于教育,让小孩走读书中举的道路。
按现在来看,就是走学历、学位教育这条路,取得很好的学历、文凭。
所以现在晋商的衰弱很厉害了,但徽商还活跃在文化教育舞台上。
对于钱先生也是这样。
他当初在1929年的时候考大学,当时清华大学在全国只设两个考点:
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钱先生被破格录取。
一进清华大学,钱先生如鱼得水,因为当时无锡县立图书馆藏书量比较小,清华的藏书很丰富。
钱先生博览群书,再加上他来自无锡钱家这样一个品质优秀的家族,家族的品质也是会遗传的,如做工程的钟韩院士,钱钟书做文学,同样做得很优秀。
家族是很多元化的状态,各自能找到各自的榜样。
钱先生博学多才,博闻强记,他进入清华大学,优秀的品质很快就发挥出来,很快成为清华大学最优秀、最有前途的学生。
钱先生好深谈,深谈是建立在深思的基础上的,深思是建立在深阅读的基础上的,你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那是没法深谈的,是经不起追问的。
钱先生也好博览,就是刚才说到的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博览群书,一目十行,因为它是建立在深思的基础上的,所以,在他那里的发挥就不一样。
过去我们商界有一句话,相信我们无锡也有这样的体会,叫做“你有不如我有,我有不如怀有”。
你的亲朋好友有再多的钱,不如我自己拥有,我拥有了我就可以做我对资产的主人。
但你自己有不如你怀里有,怀里有就不是物质上的了,是你脑子里的智慧。
所以,我们过去讲,“两军相遇,勇者胜”。
在资本时代,两军相遇,足智多谋的人胜。
在未来的社会,两军相遇,智者胜,智慧高的人才能赢。
所以,“你有不如我有,我有不如怀有”。
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的社会,发展中的社会,必然是有才之人,成为社会的主流,所以,我们投资教育、文化,对于家庭来说,是最高明的抉择。
四、“方鸿渐悲剧”:
拍案惊奇说《围城》
现在我来说说钱钟书先生的《围城》。
《围城》有很多的版本,在国外也有很多版本。
通过电视剧这个媒体,《围城》又获得了新的生命。
在将来数字化以后,我相信钱先生的许多作品,会在数字化的空间中获得再生。
很多人读了《围城》以后,都对它有一种迷惑,这个迷惑是值得我们推敲的。
很多人读了《围城》之后,认为它是一部爱情小说,讲的是成人世界中的婚姻,没有结婚的想结婚,结了婚的想要挣脱牢笼跳出来。
婚姻很无奈,这当然是一个事实。
我们人生下来以后,只有两大命题,是我们终生困惑的。
一个是人的生存问题,在生存的问题上,人和任何一个动物都是一样的。
还有一个是发展,发展是人作为高等动物区别于任何动物的所在。
但是,对于人发展的另外一个命题——文字,文字是绝对后天的。
那么,我们在讲《围城》的时候,就要讲到,钱先生在什么心态下写《围城》?
他为什么要写《围城》?
我们打开1980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围城》,前面有他写的一篇自序,他讲了这样的话:
“在这部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还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这本书,我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终止”。
在这个时候,另外一位杰出的无锡女性杨绛女士,为了《围城》起到很大的贤内助的作用。
那么一部《围城》,它到底讽刺的是什么?
爱情是一个方面,更大的不是讽刺我们人类动物性方面,而是人类在求发展的过程中显现的本性,人类的虚荣心。
它讽刺的是人类的虚荣心,而且讽刺的是这种虚荣心的盲目性和无意义。
在《围城》中,钱先生智慧的选择了这样一个角度。
作为一部名著,总是有直指人类本质的东西,人类的虚荣心,是我们作为高等动物的共性,而《围城》讽刺的就是这个。
方鸿渐这个人物我们放到后面讲。
他为什么去买假文凭,那是因为他点金银行的岳父告诉他,说你出去留学四年了,总得有个执照吧,回来有个交代啊。
你出去留学,总得有个交代,方鸿渐自己想出这个歪点子了,去买假文凭。
这个假文凭寄回上海,就在上海的《申报》登了个广告,登了个广告之后,这是为了点金银行自己的老板,他自己也想有个交代。
这个虚荣心的问题构成了整个《围城》中人物行动思想的一条主线,但是,虚荣心问题还不只是小说的根本,他的根本在于另外一个话题,在于它塑造了方鸿渐这样一个人,生在福中不知福,不能够珍惜自己的时间,爱护自己的机遇,最后让自己的人生走向失败,是这么一个反面角色。
我们一开始在放的电视片段中间大家就能看到方鸿渐到了小说的最后,我们的钱钟书先生给他作出了一个判决,就让他昏沉沉的睡着了,钱先生说他的睡就是死的样子,这个话用北方话说的是很绝的。
就这么两年中间几度中止写作,到最后忍不住给方鸿渐判了死刑了,什么死刑呢,人家不是说睡觉第二天还可以醒过来么,钱先生没说他死了啊,但是如果一路小说读到最后一页倒数第二段的话,你就觉得这个社会已经没有方鸿渐活着的立足之地了。
孙柔嘉作为一个助教,最后都从本质上看不起他了,否定了自己的丈夫,他在社会上也是下岗了。
那么方鸿渐为什么会得到这样一种醉生梦死的这样的一种结局,这是因为他醉生啊,成语之中不是有一句“醉生梦死”么。
我们看看方鸿渐,他在上清华大学的时候,他是怎么来读书的,方鸿渐报考的是清华大学的社会学。
社会学读下来也很辛苦,大量的社会调查、数据分析,所以他读了社会学以后,反而读不下去了,就把他转到哲学系。
所以我一直相信,方鸿渐是有原型的,这个原型大范围讲应该在清华大学里面,也就是在钱先生当年的同学中就有方鸿渐式的人物。
小范围来讲,我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个清华大学的同学必然是钱钟书先生的同乡,无锡人,而且必然和钱先生曾经有过一些很熟悉的交往。
小说是生活的折射,小说中任何一个人物都不可能是作家头脑中虚幻的产物,都可能是他自己生活中间的一个原型。
钱先生说到的方鸿渐这个典型,就像我们这个无锡的泥人,用一大堆无锡的乡土,捏啊捏啊就捏出了方鸿渐这样一个人物角色,这样一个活的典型。
所以方鸿渐在哲学系也读不下去了,最后就转到中国文学。
小说中有方鸿渐被赵辛楣他们灌醉酒的片段。
是因为赵辛楣请客设了一个局,吃饭后面肯定有一个局,这个局就是鸿门宴,就是要让方鸿渐在他女朋友面前出丑,最后方鸿渐果然中计了。
所以我们说方鸿渐他在清华大学读书的过程中间,他的知识没有得到增长,他的学识没有得到系统。
小说中间这样写,方鸿渐到了欧洲,不抄敦煌卷子,又不饱览《永乐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梵文,四年中间换了三个大学,在清华大学四年中间换了三个系。
到了欧洲,学制更自由,他在三个国家的首都,柏林、巴黎、伦敦都留过学,大学也换了三个。
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
钱先生一反小说创作的常规,从小说的后面跳出来写。
一般的人读《围城》一扫而过,他没有发现钱先生已经把他创作《围城》小说的底交代给读者,他希望你们站在这个角度来看《围城》,来看方鸿渐这个人。
而且钱先生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很多很多正在走着方鸿渐道路的人,让很多很多有方鸿渐性格特征的人不要成为方鸿渐。
我想这也是钱先生作为一个大学者,也是一位大作家,他要告诉我们的正确人生之路。
大家知道方鸿渐离开无锡到清华读书,首先想要干的事情就是退婚。
这个人眼界颇高,他兴趣颇广,上了大学以后,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恋爱问题,他看不上家里给他订的那门亲,读书不好好读,当然他最后是得益于这门亲。
等他学成归来以后,他这个人因为没有见识,所以就处处体现出来。
他接受他的母校的邀请去做报告,准备讲稿还是很认真的,但是这个人由于一贯的生活懒散,就出了一个大纰漏。
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中学校长首先是请他们家,请老方和方家的两个公子一起吃了无锡的早茶,在现在翻修的那个老字号里吃的汤包。
那个时候知识分子都是穿长衫的,长衫里面有一个怀兜,这个稿子都是竖着卷着叠好了,揣在里面。
结果吃完早点以后,弟兄两人的长衫放在那,因为他生活一向懒散,既不注意自我修养,也不注意生活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在方鸿渐这件事情上就得到了体现,结果他抓起长衫来就穿,跟着校长就走,等到他在主席台上坐定,发现怀里的稿子没了。
怀里的知识本身就没有,那么“西洋文化在中国”这样的讲座的题目对他来说就是一个难题,这样只能胡说八道。
所以这个人他的知识、学识、见识是一塌糊涂的状态,能不注定他在未来的生活、职业的道路上面不失败么?
在方鸿渐这个悲剧方面,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启示,所以我建议在座的各位不妨重读《围城》。
五、“大阅读”:
钱钟书成材成名的人生启迪关于《围城》的话题,我们因为时间关系不再展开。
最后,我给大家推荐几部书,第一部是叫《丹桂堂前——钱钟书家族文化史》,这本书是由我们南京的一位作家孔庆茂所写的,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些书我们无锡市图书馆全都有,在钱钟书先生故居中反而不全,我今天在那里买到了一本书,这本书是作为我们今天话题的延伸,是刘桂秋先生所写的《无锡时期的钱基博和钱钟书》,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
还有一部书是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叫《围城内外》,大家对钱钟书的文学世界感兴趣的,可以看这部书。
那么还有一部书,它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写的,这部书叫《一代才子钱钟书》,我们知道钱钟书有各种对他的定义,有一种定义把他称为叫20世纪第一才子,他不仅能做很深的学问,还能写很畅销的小说。
大家一定知道《围城》这部小说,是国家教育部推荐给我们在校高中生必读的文学名著。
那么钱先生的书,还有一部是他自己对人生的一些看法,这部书就叫做《写在人生边上》,这本书虽然很薄,但是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许多看法。
可以作为对《围城》小说阅读的一种延伸。
无独有偶,他的太太现在已经92岁高龄的无锡人杨绛女士,最近出了一本书,这本书就叫《走到人生边上》,这部书也可以说是一部智慧之书。
这本书她写到了很多事情都是发生在无锡的。
这部书很智慧,写的很好,大家值得看一看。
那么对于杨家和钱家共同感兴趣的,大家应该看这部书——《我们仨》,这部书是我们多年前的一部畅销书,这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坚定、很刚强、很智慧的一个无锡的知识女性,她如何来面对自己的人生,面对自己的家庭,当她写《我们仨》的时候她经历了最大的痛苦,唯一的独生女儿走掉了,相依为命的先生钱钟书先生走掉了,所以大家可以想象钱先生9年前过世,这个9年杨绛先生作为一个知识女性,她是如何面对空房,在这样高龄的阶段走到现在,而且不仅出了这样的书,还出了一本怀念她女儿的书,专门写她女儿的,还写了最近这部《走到人生边上》,表达了她对自己人生许多的看法。
在讲座结束最后,我给大家推荐这几部书,希望大家都能把无锡图书馆当作自己的知识之家,当作你们家的知识客厅,更多的让自己的经济实力投资于孩子的成长。
那么讲座就到这,谢谢大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钱钟书 无锡 乡土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