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配套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802366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59.09KB
船舶配套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船舶配套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舶配套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中国将继续承接世界船舶制造业的转移,国内船舶工业长期增长趋势未变14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5
1、有利因素15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15
(2)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15
(3)世界造船业向中国“第二阶段”的转移16
(4)船舶制造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16
2、不利因素17
(1)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较大17
(2)生产规模成为本行业发展的瓶颈17
(3)劳动力、原材料等造船成本进一步升高18
六、行业主要企业18
七、行业进入壁垒19
1、资质壁垒19
2、技术和人才壁垒19
3、品牌壁垒20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采用政府宏观指导和调控、企业自主经营、行业协会积极参与服务的政策和管理体制。
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主要职责如下: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制定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产业发展政策、监督检查产业政策执行、提出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指导拟定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工业行业规划等。
(2)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是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产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提出行业发展战略;
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
指导行业结构调整、行业体制改革;
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等工作。
(3)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是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行业的行业协会,组织制定、修订船舶工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法规,对行业经济运行跟踪分析及组织相关信息交流、咨询服务、培训、资格认证等。
(4)中国船级社及其他国家船级社
船级社是一个建立、维护与船舶和离岸设施的建造、操作相关的技术标准的机构。
船级社的主要业务:
为船舶和海上设施提供合理和安全可靠的入级标准;
提供独立、公正和诚实的入级及法定服务;
提供包括质量体系认证、工程检验、货物检验、船舶和海上设施的公证检验、技术咨询、计算、评估及其他的工业服务。
(5)国家海事局
国家海事局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港务监督局和原中国船舶检验局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
其主要职责是拟定和组织实施国家水上安全监督管理和防止船舶污染、船舶及海上设施检验、航海保障以及交通行业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技术规范,负责管理船舶及海上设施法定检验、发证工作;
负责通航秩序、通航环境以及航海安全保障等工作。
2、行业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一步发展壮大船舶工业,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快海洋开发、保障战略运输安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均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用于支持和鼓励我国船舶工业,尤其是其中的船舶配套行业以及船舶附件行业的发展。
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牵头编制的船舶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工作初稿已经完成,规划将结合《中国制造2025》纲领性文件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规划》提出到2020年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关键配套设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进入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
其中,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核心技术主要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
由于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被《中国制造2025》列为十大重点之一,规划将突出高端海工装备的地位,加强扶持。
“十三五”重点任务包括化解造船产能过剩、推进行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鼓励军工企业生产民用基础设施和“民参军”;
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打造智能船厂;
加强配套设备自主化建设能力;
推进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扩大对外合作和开发等。
规划将推动船舶兼并重组、创新制造,高技术船舶走出去,如船舶出口信贷扶持将是政策重点。
二、行业概况
1、船舶制造业行业概况
我国已跃升为全球船舶市场强者,船舶制造行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中国造船海洋产业在国家政府提供的振兴需求(帮助航运企业船队更新)、金融扶持等政策下,近年来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都位居全球第一,目前,我国造船海洋产业的目标是通过系统整合从造船海洋“大国”转变到造船海洋“强国”、海洋装置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20%、船舶配件国产化率超过80%等。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造船完工量4,1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1%;
承接新船订单量3,12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7.9%。
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2304亿载重吨,同比下降12.3%。
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8.6%、88.6%、95.7%。
2015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44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85.6亿元,同比增长2.2%。
其中,船舶制造业3,532.2亿元,同比增长2.8%;
船舶配套业904亿元,同比增长8.2%;
船舶修理业197亿元,同比下降3.4%;
海洋工程专用设备制造634.5亿元,同比下降4.7%。
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6.1亿元,同比下降37.3%。
其中,船舶制造业122.5亿元,同比下降14.3%;
船舶配套业43.1亿元,同比增长11.3%;
船舶修理业8.2亿元,同比增长153%;
海洋工程专用设备制造亏损4亿元,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16.3%。
2015年1-11月,我国船舶出口金额为25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
我国出口船舶产品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仍占主导地位,其出口额合计为144.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6.5%。
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86个国家和地区,亚洲仍然是我国船舶出口的主要地区。
其中,向亚洲出口船舶的金额为151亿美元,占比59.1%;
向欧洲出口船舶的金额为32.9亿美元,占比12.9%;
向拉丁美洲出口船舶的金额为31.1亿美元,占比12.2%。
近年来,船舶制造行业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接单难、交船难、盈利难、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全行业经济效益出现下滑,但是我国船舶工业克服了航运市场持续萧条、国际船市低位震荡、全球造船产能严重过剩等困难,实现了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智能制造有所突破、对外合作成绩显著、行业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兼并重组稳步推进等目标,综合实力得到提高,世界造船大国地位继续巩固。
2、船舶设备配套业行业概况
船舶设备配套业是指生产和制造除船体以外的所有船用设备及装置的工业,主要包括动力设备、操纵设备、装卸设备和安全设备等,与船舶总装业、船舶修理业一同组成完整的船舶工业。
船舶配套产品的价值约占船舶总价值的三分之二,船舶配套业是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船舶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装船率水平看,我国配套业发展经历了“高位发展”、“大幅下滑”、“稳步回升”三个阶段。
高位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船舶配套业通过引进国外船用配套设备生产技术及国家专项的大力扶植,基本满足了当时船舶制造需求,国产设备的装船率达到80%以上;
大幅下滑:
“九五”期间,国家对船舶工业90%以上的科技投入用于船舶产品的研发,我国船舶配套业滞后于造船业的发展,配套设备本土化装船率下降至30%,其中船舶电气、自动化设备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严重依赖进口产品。
稳步回升:
“十一五”以来,随着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配套业滞后于造船业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
国家开始重视并加大对船舶配套业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十五”末至“十一五”初期,国家先后制定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船舶配套业“十一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文件。
在系列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船用配套设备本土化装船率稳步提升。
而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国家提出到2020年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关键配套设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进入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配套设备制造国。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到2020年我国步入世界造船强国行列;
建成较为完善的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设计、总装建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产业体系及标准规范体系;
主要装备设计制造能力居世界前列,骨干企业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
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自主设计建造装备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35%和40%。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将促进我国船舶制造行业向好发展。
三、市场竞争情况
1、市场竞争格局
从船舶配套行业的竞争格局来看,参与竞争的企业主要可分为国际领先企业、国内知名企业、中小民营企业等三大类。
国际领先企业,如施耐德、西门子、ABB公司、现代、寺崎等凭借先进的技术、发达的市场销售网络和全球化的售后服务网络,在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占据了中国的出口船舶与海工船舶市场的大部分市场。
国内知名企业凭借生产规模与生产技术优势获得国际领先企业的认可,并在市场中与之保持合作与竞争,同时,充分利用国外企业的国际化售后服务网络,参与国内出口船舶、远洋船舶市场。
国内知名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与工艺优势,以及快速、完善、性价比高的专业性综合技术服务,赢得了广阔市场空间。
此外,国内知名企业,尤其是具有研发优势、技术优势的企业,还可凭借与下游客户建立的稳定合作关系,树立企业品牌,从而为企业自有品牌产品、研发的新产品的销售奠定基础。
中小民营企业生产规模小,企业数量多,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主要以模仿为主,参与的市场主要集中于内河船舶、渔船、沿海小型船舶等市场,面临的市场竞争激烈且以价格战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
2、产业布局
从地域分布看,主要船舶配套设备生产企业向大型造船基地聚集的趋势明显,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重庆湖北地区、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四大配套集群;
从竞争格局来看,基本形成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共同发展、共同竞争的产业格局;
从产品分类看,形成了以大连、上海、青岛等为中心的,以低速柴油机、推进器、阀门及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为主导产品的生产基地;
以西安、洛阳为中心的,以高中速柴油机、发电机组为主导产品的生产基地;
以南京为中心的,以船用机械、中小船舶配套设备为主导产品的生产基地;
以武汉为中心的,以甲板机械、曲轴、大型锻件为主导产品的生产基地;
以重庆为中心的,以柴油机二轮配套产品、船用仪器表为主导产品的生产基地。
四、行业市场前景及容量分析
1、“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船舶配套行业装船率将实现跨域式增长
国产设备的装船率是衡量一个国家船舶配套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
根据克拉克研究公司的数据,与发达国家80%-90%甚至100%的国产设备装船率相比,我国目前的国产设备装船率很低,虽然2009年我国船舶配套本土化率达到54%,但其中的国产船舶电子电气设备装船率仅为13.31%,国产船舶自动化系统装船率仅为1.66%,这显示出我国船舶配套行业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空间还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随着《“十三五”规划纲要》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文件和政策的出台,我国国产船舶设备的装船率将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期间,我国船舶配套行业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会。
对于世界许多贸易大国来说,中国依赖海上贸易的程度更高,巨额的海上贸易要依靠强大的海上力量保障,它包括海上运输船队、海上资源开发、海上通道安全和国家对外贸易制度、财产及人员安全保护的海军力量和海洋执法力量等。
目前,我国一方面加强海军建设,加大海军主战装备的发展力度;
另一方面加大海上执法力量的建设。
2013年3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显示,我国将重组国家海洋局,将海监、渔政、缉私与海警四支执法队伍整合成一支新的海上执法力量队伍。
此举对于海洋战略相关产业尤其是海洋执法装备而言,无疑将迎来发展契机。
近年来,渔政、海监、海事、边防、海关等多个部门都在不断加快相关船舶建造速度,但是仍无法满足数百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的执法需求。
相比同属东亚的日本,以单位面积执法船只数量配置来看,中国海监力量依然与之差距很大。
因此,以达到或接近发达海洋国家的公务舰船配置要求,中国在未来还将有数以千计的公务船舶的需求,尚需建造更多的现代化舰船。
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的公务船市场将持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从而带动公务船用电气、自动化的市场需求空间不断增长。
另外,海工船成为发展重点,带动海工船用船舶设备及相关附件产品需求的大幅增长。
随着油气开发的活跃,钻井平台市场、浮式生产平台市场的持续兴旺,将缓解海洋工程船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这对海洋工程船市场将形成有力支撑;
其次,随着海洋油气开发走向深水,不适应需要的老旧船舶被将加速淘汰。
根据ClarksonResearch及行业内相关研究信息,油田开发项目所带来的代替设备需求将持续上升。
从短期来看,2012年全球海工船舶及设备的新增订单量估计有489艘,2013年新增订单则预计将上升到639艘。
长远来看,从2014年至2018年,预计平均每年都将有686艘船以上的订单。
3、中国将继续承接世界船舶制造业的转移,国内船舶工业长期增长趋势未变
从世界船舶工业未来发展的竞争格局来看,我国的劳动力、原材料、海岸线等优势仍然存在,世界船舶制造业将继续向我国转移。
近年来,中国船舶制造业为适应市场变化,调结构、转方式的步伐明显加快。
一是高端船型的开发、承接、交付或实现数量的增加,或实现突破性的发展;
二是有技术实力的大型企业纷纷加大在海洋工程装备方面的开拓力度。
目前世界船舶市场仍处于缓慢复苏期,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深入发展,世界船舶需求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会逐渐增强;
并且随着科技不断创新,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新造船舶的附加值、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船舶类型不断优化,船舶配套行业需求特别是船舶设备需求长期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我国政府对船舶配套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国务院、国防科工委(国防科工局)、海事局、海洋局及各省市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船舶配套业的发展建立了优良的政策环境,尤其将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船舶配套业的开发和产业化作为发展的重点。
我国一系列船舶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政策要求,船舶及船舶装备生产企业要在结构调整中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将内部配套的附件生产单位逐步调整为面向社会的、独立的专业化生产企业,提高我们整体的船舶装备制造水平,同时大力促进船舶制造相关配套行业的发展。
同时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制造业升级的需要,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鼓励船舶制造相关行业的发展。
(2)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装备制造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提升船舶附件产品附加值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船舶的性能,从而促进了产品更大范围的应用。
(3)世界造船业向中国“第二阶段”的转移
从造船业发展规律来看,技术和劳动力成本是决定世界造船业格局的两大基本因素。
造船业的国际转移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转移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低技术含量常规船的建造的转移;
第二阶段,高技术含量船舶建造及船舶配套设备制造的转移。
目前,中国已经完成低技术含量船舶制造的承接,成为造船大国,造船业第二阶段的国际转移已经开始,也就是中国已经由“低技术含量船舶制造国”向“高技术含量船舶制造和配套设备制造国”迈进,并且已取得一定成就:
目前我国已经建造或承接在建的船舶覆盖了化学品船、滚装/客滚船、液化石油气船、大型集装箱船、新能源船舶、海洋石油平台等,造船品种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同时,世界船舶配套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明显,转移方式多样化,包括传统产业垂直转移、部分梯度的水平转移、生产工序转移,研发与采购的转移等。
世界造船业尤其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船舶制造和配套设备制造”向中国转移,使得具有研发及技术优势、综合优势、大客户优势的船舶配套企业持续受益。
(4)船舶制造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国造船企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我国船舶制造业积极进行产品结构优化调整:
我国船舶企业突破了大型液化天然气船(LNG)、汽车滚装船、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石油气船(LPG)等高端船舶的设计技术和关键制造技术;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也取得了新突破,具备了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主流海洋油气钻采装备的设计生产能力,多缆物理探测船、海上大型浮吊、起重铺管船等海洋工程船舶获得市场认可并成功实现产业化。
船舶制造业生产集中度的不断提高、高端船型占比的不断增加,势必为我国船舶配套业带来市场、技术的不断变革。
鉴于船舶配套行业客户黏性度高的特点,具有技术优势、大客户优势的船舶配套企业必然优先受益。
2、不利因素
(1)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较大
船舶制造业周期性较强,其发展与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密切相关,而与之相关的船舶配套业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速度趋缓,受此影响,国际贸易量锐减,对商用船舶运力的需求下降,使得商用船舶的新增订单数减少,商用船舶配套业的整体景气度亦受到一定影响。
(2)生产规模成为本行业发展的瓶颈
本行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
与国外生产企业相比,我国虽然生产企业众多,但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较小,远没有达到规模生产,无法体现规模生产优势。
没有规模,也就无法进入全球采购体系,在竞争中将处于劣势。
(3)劳动力、原材料等造船成本进一步升高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行业报告,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支出上升,汇率、利率变化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的造船成本上升对我国造船业形成了较大影响。
而造船成本上升,间接影响到船舶配套设备的利润空间。
为了压缩成本,国内造船企业往往通过降低采购成本或者提高质量要求等方式将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上升的压力向上游的船舶配套企业转嫁,从而间接影响船舶配套业的整体盈利水平。
六、行业主要企业
七、行业进入壁垒
1、资质壁垒
为了保障船舶航行的安全,绝大部分船舶配套产品需通过相应船级社或海军等相关部门的严格检验,产品在获得船级社或海军的认证和授权许可后方可装船。
在民用船舶市场方面,产品需通过船级社认证。
作为专业的检验机构,船级社的相关专家会对企业的生产及设计开发能力进行严格考核,并针对具体产品进行图样及产品性能检测,以确定产品是否能够通过认证。
船级社在技术检验、监理、检测、质量控制上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因此获得船级社的授权认证是船舶配套产品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2、技术和人才壁垒
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船舶配套行业的主要优势之一,但行业内高素质设计开发和技术人员相对不足,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大连、武汉等地,随着船舶配套产业的持续发展,高级技术人才、专业销售人员的短缺将成为制约我国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船舶设备制造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该行业的产品大部分为定制式产品,不仅需要运用船舶工程、结构力学、流体力学、钢结构、工程技术、机械、电气及特种工艺设备等各种专业技术,而且需要针对客户需求进行定制设计、制造和服务,因此本行业需要不断对产品进行研发和创新性改进,为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供先进、完善的工艺保证。
3、品牌壁垒
本行业是一个靠技术与质量立足、靠服务和品牌发展的高度专业化行业,行业内的客户通常有较高的品牌认同感及忠诚度。
对优质客户资源的争夺是行业竞争的核心,特别是争夺国家一流的船厂和船东,以及我国海事局、海洋局、航测局等政府单位或部门。
而这些客户对产品的质量、服务体系有很高的要求,一般只选择行业内有较高声誉的企业,以保证持续稳定的产品供应和高效完善的售后服务。
这类客户忠诚度很高,一旦与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只要企业自身不出现重大问题,基本不会被其他企业取代。
因此,新的进入者一般在较短时间内难以培养出稳定的客户群,优质客户的获取成为新进入企业的发展瓶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船舶 配套 行业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