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一年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8798536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6.54KB
教学反思一年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学反思一年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反思一年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相拼的规律。
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
新课程也十分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发音认形环节先看图,练习发音,师由熟悉的字音“鸡”带出声母“j”的发音,形象生动帖近生活,学生易于接受,再半扶半放学习“q、x”。
小组合作观察图画,编儿歌,认形,交流,汇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的欲望,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学生自读自悟,将学生推向了学习的主体位置。
拼读环节中,先让学生认读“鸡、七、西”三个字,再给“qī、xī、jī”找朋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很感兴趣,学习兴致高,适时练习拼读,使拼读不再枯燥无味。
再玩找伙伴拼读的游戏,进一步巩固了“j、q、x”与韵母的拼读。
学生在玩乐中尝试自己学有所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能让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最后探究j、q、x与ü
相拼的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先让学生观察q-ǜ→qù
拼读音节时,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ü
两点去掉了。
我采用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
班上的xx同学戴上帽子叫什么名字,脱掉帽子以后又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回答之后,我顺势引导,小ü
也是这样,不过它可有礼貌啦!
见到j、q、x三位老师都要脱下帽子,恭恭敬敬地鞠躬说:
“老师好!
”编顺口溜“小ü
小ü
有礼貌,见着j、q、x,就脱帽”再问学生愿意像小ü
一样见到老师脱帽问好吗?
学生齐答“愿意”。
我们都来做个有礼貌的小ü
吧!
这样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喜闻乐见的形式也让他们着迷,喜欢上了小ü
,人人争当小ü
,这堂课的课堂纪律也特别好。
我觉得这一环节特别成功。
实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正确引导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最后是小组合作学习比较j、q、x与g、k、h后面的韵母是“ü
”与“u”,由于有上一环节铺垫,这一环节学生掌握得很扎实,学得也很轻松。
《日月明》教后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满腔热情满腔爱。
不一往情深,就钻不进去,就不能体会其中的奥妙,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学生学语文,也是同样的道理。
著名科学家爱因期坦说: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产生浓厚的感情,就能深入其中,就能刻苦地研究,怎么激发他们热爱的感情呢?
本堂识字课就是一个很好的契入点,因而在教学中就有了闪光点。
在教学开始,我先让学生说说“日”和“月”分别指什么?
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明白“明”是指很亮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试说,也许是汉字的有趣的构字规律打动了他们,学生的回答很让人惊奇。
他们是这样理解的:
灭:
有人用水管浇火,上面的“一”就是水龙。
看:
用手遮在眼睛上,能看得更远。
男:
一个男人在田里干力气活,所以田力是男。
我真是没想到,孩子的理解竟是如此接近古人的造字规律,本以为要大讲特
讲的教学环节,竟是孩子如此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对于不能理解的孩子来说仍是
不理解的,但至少也说明了这些构字是那么地接近我们的生活,确实是从生活中
而来。
语文课,还应带来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学语文。
在课堂教学中,便有
了这样的矛盾。
如在教学〈自已去吧〉一课时,学生本身是知道鸭子是会游泳的。
我做过调
查:
一年级的小孩子。
多数人不知道这些知识。
如果不让学生有所了解,那么,
学生对鸭妈妈的做法就会不理解──没人保护,万一淹死怎么办?
孩子们已有的
经验:
初学游泳时,需要有大人或专门的救生员来保护的。
了解一些科普知识,
对学生解决自己已有经验与课文内客冲突是有帮助的。
应该说,语文本身是个综
合学科,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本身,
正是体现了新课程综合性的特点。
然后语文毕竟是姓“语”的,它更注重的是语言
文字方面,而如果在课堂上谈一谈,鸭子的身体结构,让学生理解它为什么会游
泳,是不是显得有些生硬而多余呢?
不过,我现在也在思考:
是不是一定要在语
文课堂上来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知识?
倘若在课上不太合适,我们可以结合美术
课,开展一次制作鸭子、小鹰头饰的活动,并且结合利用已有的材料制作头饰,
了解鸭子、小鹰身体的个个部分与自己身体各个部分的区别。
这样就把语文实践
活动、美术课、科普知识的了解与语文课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
在上〈雨点儿〉一课时,首先,在上课前一周就布置学生回家观察花草在浇
水前和浇水后的区别,或观察花草在下雨后的变化。
在上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
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观察所得。
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布置学生课后
参加实践活动的作业,如到校园的花圃给花草浇水、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雨水
的资料(可以是图片、儿歌、诗歌、画画、唱歌、舞蹈等)、在班内举办“我眼中的雨点儿”展览等活动,从而使学生对雨水和植物生长的
关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这一设计思路正符合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三次青年教师阅
读教学研讨会上说的:
“在阅读教学中,要适当引进、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或观察、调查、或读书、看报、查阅资料,有的可作为教学的铺垫,有的可作为课文内容的补充,有的可作为教学的拓展……改变课程内容的旧、窄、死,使之变得新、宽、活,使语文课程内容向生活开放,成为一泓不断更新、永远流淌的活水。
”叶圣陶先生说:
全部的课程就是全部的生活,一切生活就是一切课程。
在课堂中引导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扩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这,也许是我们语文课堂中应该带给学生的吧?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有感
《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学童话,语言活泼,富有情趣。
但我认为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语言不算浅显,但生动,吸引人,尤其是小松鼠的形象稚气、可爱。
如何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既能掌握本课的字词,同时能语言能力方面也有进一步的提高呢,这是我在本课中所要解决的。
在今天的这堂课中,我力求实在,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真的有所学,学有所乐。
因而,整堂课,也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自己成为课堂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做一个平等中的首席。
问题的设计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顺引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让其读出句子的美,体会用词,是有相当的难度的。
如在教学“花生已经开花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这一句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自由说,然后读句再说,提高的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对语言的感觉力,提升了学生的认识。
然后出示“(
)的花生花”这一卡片让学生说,既丰富学生的口头词汇,又为“鲜艳”的理解做了铺垫。
学生在读读说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了句中的“一朵朵、格外、金黄色”等词,学生在读句时也就体会得更深了。
在整堂课中,学生的朗读也很出色,出现的亮点也很多。
比如有个男孩儿,在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时,他就喊了,说他要读小鼹鼠的话,自信十足,他说鼹鼠是男的,让我们忍俊不禁。
这种童言稚语给课堂增添了亮色。
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才敢如此畅所欲言。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对学生语言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及时发现语误,纠正语病,为学生学习语言创设一个开放规范的氛围。
猴子捞皮球
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展示台”中有这样一则看图说话:
几只小猴在河边的草地上踢皮球,不小心把皮球踢入了水中,中间留下了一幅空白的图画:
小猴们采用什么办法把皮球捞上来呢?
课前研究教材时,我便觉得这组图画挺有意思,它以连环画的形式来结构一个故事,中间留下一段空白给读者去思考、去想象,是激发学生多向思维、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极好载体。
于是我仔细观察了图画中的一切细微因素,考虑到了可能利用的一切材料,胸有成竹地走进了课堂。
课上,在我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图意之后,学生便按捺不住表达的欲望,叽叽喳喳地说开了。
为了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多向思维的学习习惯,我并没有马上请孩子发言,而是让他们再仔仔细细地观察图画,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办法都在头脑中梳理一遍,最好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学生再次进入了安静的沉思的状态。
当孩子们抬起头,与我的目光再次相遇时,我似乎能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他们经过自己真正用心思考后的沉着与自信来了。
是让孩子们畅所欲言的时候了!
虽然课前的我认为自己想到了几乎是一切的可能性,可孩子们的发言仍我惊叹!
聪明调皮的罗洋一口气说出了两种方法:
猴子可以用草地上的树枝把皮球往岸上拨;
小猴们可以爬上树,倒吊着,一只拉住另一只的尾巴,去捡皮球(典型的猴子捞月的翻版,能够学以致用,灵活迁移,真不错!
)爱动脑筋的邵婧想到了去向别人借一只小船,划着船去捡皮球;
小机灵雷雪还想到了拿着草地上的树枝爬到树上去拨皮球,这可是我课前都没有想到的操作性极强的好办法!
在他人的带动下,孩子们想出的主意越来越多,有请来大象伯伯试探水的深浅,然后下水去捡的;
马上又有小朋友想到请大象伯伯用他的长鼻子去钩的,还有小朋友补充到因为皮球离岸上并不远,观察得多仔细!
想得多周密!
有请来长颈鹿叔叔帮忙,用他的长脖子去够的;
还有更细心的孩子观察到了散落在草地上的几个小石块,想到了用石块去大皮球离岸远的那侧,使皮球往岸边移动,多么细心的观察!
细腻的思维!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这样小小的话题,在老师的有效组织下,孩子们想象的激情四溢,创造的火花四射!
不知不觉间,下课铃声响起来了,而孩子们意犹未尽。
下课了,仍有没来得及说出自己想法跑到我跟前,饶有兴致地说着。
这堂课结束了,可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那跃跃欲试的表情、那充满想象与创造的奇思秒想久久萦绕于我脑际。
在我走进课堂之前,认为自己已把一切好办法都想到了,孩子们的表现令我讶异!
虽然他们还只是一年级的孩子,但他们身上潜藏着的能量是巨大的,我们做教师的如果能培养他们良好的思考习惯,课堂上做一个优秀的引领者,对孩子们多一些鼓励,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对学生的回答适时地给予恰当的点拨与牵引,孩子们的思维会是多么广阔,课堂上的对话将是多么热烈!
而此时,我们是否也会品尝着一种小小的成功感呢?
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情趣盎然学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崭新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命体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
金老师在教学中,没有过多地包办代替,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汉字,自主探究汉字,在自主感悟中发现一些汉字的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
如,在小朋友认识了昆虫,初步认了有关昆虫及本课的词语后,就进入了学韵文、识写汉字的阶段。
金老师让小朋友认真朗读韵文,仔观察汉字,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或教大家的。
学生认真自读韵文后,纷纷举手:
生1:
我发现蚂蚁两个字,只要在“马”和“义”旁都加上一个“虫”字旁就成了“蚂蚁”,大家跟我读“蚂蚁”。
生2:
我发现“蜻蜓”两个字,也只要在“青”和“廷”旁都加上“虫”字旁就成了“蜻蜓”,大家跟我读“蜻蜓”。
生3:
老师,我发现大部分昆虫的名称都有“虫”字旁!
师:
呀!
你真了不起,你的发现是“伟大的发现”!
生4:
我教大家记“林”字,一个“木”,再加一个“木”就是“林”,大是林子里树木比较多。
生5:
我教大家记“”字,只要把“青菜”的“菜”字去掉草字头,就是“采”。
生6:
我们家用的洗发水是“采乐”牌,就是这个“采集”的“采”。
生7:
我奶奶家在昆山,“昆虫”的“昆”就是“昆山”的“昆”,我早就认识了。
……
小朋友真了不起!
平时认识了那么多汉字,今天每个人又用自己的办法记住了新的汉字,我们一再来读一读。
这是教学的一个瞬间,看似简单,却很精彩!
尽管是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但对于许多汉字,他们并都是白纸一张,他们自己开动小脑筋,观察字形,研究字形,展开联想,组织语言,说出了那么多答案,有了了不起的“伟大发现”!
真的,我们千万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里处处都有汉字。
多彩的太阳
——《四个太阳》教后感
阅读教学中,谁是真正的主人?
我们该扮演什么角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所谓促进者,指教师从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要给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空间,要让学生先与文本充分交流之后,再与老师、同学合作交流。
好好读读这篇课文,老师相信小朋友们自己一定能读懂的。
生:
自读。
师:
刚才读这篇课文时,你们的脑海中是否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生:
展示四个季节的太阳。
(出示图画)
请小朋友们再图文对照着读一读、想一想,然后说说什么时候的太阳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你的眼前仿佛什么?
生自读(读得很投入)
我仿佛听见高山上的树木、田野里的庄稼、街道上的人们、校园里的小朋友们都在说绿色的太阳真凉快呀,晒在身上,舒服极了!
老师,我把自己想成一个果园的工人,金黄色的太阳让我的果园边的金灿灿的。
我想请大家都到我的家里来尝尝我种的水果。
我觉得我喜欢冬天的太阳,因为我很怕冷。
天冷的时候,我站在操场上做广播操的时候,懂得手和脖子都不敢伸出来。
如果有了火红火红的太阳,它就会照得我暖烘烘的,这样我们小朋友就不会再怕冷了。
那你眼中春天的太阳是怎样的呢?
你能用收集到的古诗、儿歌或者歌曲来说说春天、唱唱春天吗?
积极投入表演。
假如现在你也是一个小画家,你们心中的太阳是怎样的呢?
我心中的太阳应该是粉红色的,因为它可以把桃花姐姐变得更加漂亮!
我想画一个白色的太阳,这样它就不会把我队的学娃娃晒死了。
我想画一个香香的太阳,让太阳公公把我家门口的那条河变得香喷喷的。
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什么也没说,你们就自己读进文中去了。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最美的太阳!
想把这段话读好背下来吗?
有感情朗读,背诵。
(情绪高涨)
在教学中,我从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到点拨学生想像画面,再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体验、感悟,一直到最后鼓励学生朗读、背诵。
学生自始至终处在一种要读、愿想、抢说、乐背的良好氛围之中。
引导学生独自走进文中,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后,学生各自构建起了自己独特的阅读表象,产生了富有个性的阅读体验。
我深谙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学生是阅读真正的主人,阅读是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的体验与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所以我尝试着放开手脚,抛弃顾虑,多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超越创新的机会。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才会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空间,在与教师、文本之间不断的对话过程之中,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
孩子,给自己一个出错的机会
曾经读过《高高地举起你的小手》这一篇文章,文中作者用一片阳光春雨般的爱心点燃孩子(暂时落后的)自信的火焰,在老师充分的信任尊重中,孩子压抑自卑的心理慢慢得以释放,重新找回自己,在学习的海洋中扬起风帆,乘风破浪,向着成功的彼岸前进。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仅被这位老师精湛高深的教学艺术所折服,在教学中也引起了共鸣。
我们发现,有些孩子在课堂上默默无闻,很少看到他们发言,课后找他们谈心,了解到他们其实都知道答案,而且有时想到的比老师讲的还好,主要是怕说错,被人取笑。
还有一些孩子,内心深处很想说但到要说的时候却又害怕起来了,没有勇气站起来说。
我想,这是他们对自己信心不足,缺乏勇气表现自我,这样长久下去,会导致他们不善于表达语言,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记得那次我正给孩子们上《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备课前,我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已经看过或听过这个故事,学习这篇课文对他们来说应是轻而易举的。
于是,在学这篇课文时,我有意把更多的机会让给那些平时比较不爱发言、不敢发言的孩子,可谁知,请他们回答时,他们要么不说话,要么小小声的,问他们是不是不懂,他们又都摇摇头,这到底是怎么了?
当时的我真是急坏了,嗓门也提高了许多,但我发现那些孩子的脸上写着"害怕"两字,一个孩子小声说到:
"我怕说错,别人会笑的"。
我想,这样是不行的。
该怎样引导帮助他们?
突然之间,在我的脑海中出现了"出错、机会"这两个词语,于是,我告诉孩子们:
"要学会给自己一个出错的机会。
"孩子们一听这句话,都瞪着大大的眼睛望着我,有的孩子好奇地问:
"老师,不是对的才举手,怎么还要给自己出错的机会呢?
"孩子们一听,纷纷附和:
"对呀,太奇怪了!
"我趁势告诉孩子们:
"有出错的机会,才有纠正自己的不足的机会,才有前进的机会。
"孩子们对我的话加以赞同,于是,从那次以后,课堂上,举手的孩子越来越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看来,给自己一个出错的机会的作用特别大,它教孩子要学会欣赏别人,更要学会欣赏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成功就在自己的手中。
要不要“再来”
经过几个不眠之夜,我理出了《棉花姑娘》这一课的教学思路:
初读课文--小组学习生字——摘"棉花生字卡"巩固生字--联系字词学习句子--游戏参与互动--初步感知课文--课外延伸。
整个设计不能说是完美的,但至少体现了平时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转变、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做法。
但是,课堂的学情永远是我们无法估量得到的。
这次活动听课老师较多,便把课堂置于多媒体教室。
学生对于接触的多媒体教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就在玩"词语气球"游戏时,情绪高涨,要求再来一遍。
考虑到课堂的时间调控,我便没有继续重复这个环节,而是以一句"同学们读得很不错,都得到了电脑爷爷的掌声,下次有机会我们再玩吧"轻轻带到了下一个环节。
如果我们在课堂遇到了学生要求‘再来’时,老师要不要‘再来’?
"
是啊,作为师者,要不要"再来"?
〖你览在线》我想,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不是"要"或"不要"就能包涵一切的。
首先,孩子的好奇心是永无止尽的,如果每一个要求我们都一一满足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无限延伸,纪律和教学内容将大大受影响,没有良好的课堂环境,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我们不难想象这个画面:
学生兴奋异常,小手林立,声音此起彼伏;
老师满脸通红,力图"扭转局面"。
在平时教学中也不难看到这个画面。
文吉吉先生在《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的评价问题》一文中提出:
"教学需要‘交往’、‘沟通’、‘对话’,但‘教’绝非一个‘交’字了得。
"是的,我们追求的"民主、平等"的课堂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弃权"。
但是,如果一个老师只关心课堂教学任务是否得以完成,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灵关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这同样也是不可取的。
这样的老师,只能是为"教学"而"教学生",不是为"学生"而"教学"。
那么,到底要不要"再来"呢?
我想,应该是视学情而定。
如果是学生的良性要求,教师可以满足,并且借机加以延伸拓展,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如果教师不加以选择,一味跟从,这丧失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为"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地位,学习的互动就无法凸显出来。
我们的教学在课程改革中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教学方法也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无定法",邓小平说过:
"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同样的,"能够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课,就是好课"。
做为教师,我们惟有不断反省自我、总结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让自己成为一条会唱歌的鱼,带领着孩子们游弋在新课程的浪潮中,把课堂教学变成快乐的知识海洋!
2007-2008学年度
教
学
叙
事
饶平师范实验小学
余序丹
罗翠珍
张艳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反思一年 教学 反思 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