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798534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77.71KB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Word下载.docx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温计
(1)、气温计
(1)、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
(2)
全班:
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较水的温度
1、引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
有什么感觉?
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
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板书:
温度
讲述:
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师:
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每个小组的桌上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
大家一起安静的来完成下列活动:
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
(预设:
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
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
5、师:
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
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
6、师:
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温度计
二、观察温度计
1、出示温度计,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2、分发温度计,提示:
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观察温度计,然后仔细观察。
观察时注意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
如果温度计的管子劈裂,请立即告诉老师。
3、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
出示:
“使用温度计前需要看清楚的问题(教材上P43的3个)”,这三个问题你们都解决了吗?
如果没有,再观察一次。
5、学生对照问题,检查自己是否都解决了。
再观察。
(根据学生汇报时的情况,教师适当补充讲完整:
温度计主要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
量程;
刻度)
6、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
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
汇报交流。
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液面上升,放开后一会,液面下降。
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1、师:
出个题目考考你:
“25℃”,你会读吗?
学生试读
2、师:
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例:
“28摄氏度”怎么写?
“零下8摄氏度”怎么写?
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师:
我们再来试一下,出示:
0℃37℃—5℃—10℃
(此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
3、出示自制模型温度计,然后教师设置温度,请同学读或者写,巩固。
同时强调:
零下温度自0℃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四、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1、现在请每个同学观察自己温度计上的液面,并记录。
2、交流:
结果是否一样?
如果不一样,那什么会不同呢?
(参考P44图)
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这样几种:
俯视、仰视;
从嘴里呼出的热气。
师生讨论,并明白:
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
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五、拓展
1、师: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课后考虑一下如何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板书设计】
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表示摄氏温度
温度计构造:
玻璃管、玻璃泡、刻度
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读作:
零摄氏度
写作:
0℃25℃读作-8℃读作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2课《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是继《温度和温度计》一课之后,使学生进一步知道温度计的有关知识——如何使用温度计。
因此,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本课训练学生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学习使用水温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
通过多次测量基本掌握用温度计测定物体温度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定量观察的能力。
同时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良好习惯。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还期望学生能将物体温度的变化与热量的传递建立起联系来,为后续学习(例如五年级的“热”单元)打下基础。
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内能增加。
热量是描述内能转移的物理量。
但内能这一概念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教材采用了小学生通常使用的热量的说法。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的第二课《测量水的温度》。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共有7课。
在第1课《温度和温度计》和第2课《测量水的温度》中,学生要形成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技能。
学生在前一课已经认识到了“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在此基础上,学生在本课学习使用温度计,并连续观测记录水温的变化,然后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形成的核心概念是:
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
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判断这个物体失去了热量还是获得了热量。
在后续的第3-7课中,学生将逐步观察和研究水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并认识水的三态的变化规律。
本课教材中有三个活动:
1、测量水温的方法:
包括选择合适的测温计和学习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
2、测量水的温度:
包括学习用水温计对四种不同温度的水进行测量记录和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每杯水的温度并记录;
3、推测水温的变化:
根据前面观测的水温变化规律推测四杯水温度会如何变化。
三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因此,正确使用温度计以及持续一段时间观测记录温度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要恰当的遴选材料及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水温计的测量方法,并在假设的基础上有效获取数据,然后用收集到的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引导学生形成证据意识。
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
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参考书P46)
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若干(气温计、体温计、高温计等)
一、测量水温的方法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测量水的温度
书P45展示了一些温度计(气温计、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等),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
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该选择怎么样的呢?
4、学生讨论交流后师小结:
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吗?
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
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P45的插图和方法。
(学生阅读)
6、师生共同明确方法。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介绍完了之后,请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
(归纳:
(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
(2)(5)——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
(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
(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
二、测量水的温度
清楚了测量的方法之后,我们就要来实际操作一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快。
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自来水,2号杯内装的是温水、3号杯内装的是烫手的热水,4号杯内装的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
我们来比一下哪个小组测量的温度既快又方法准确,及时记录在P46的表格中,同时要小心热水烫手。
开始吧。
水温的测量记录
自来水的温度
温水的温度
烫手的热水的温度
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
2、学生测量后汇报。
通过交流能发现个小组测量同一种水的温度有差异。
讨论:
这些差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如果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引起的,教师再做适当讲解。
我们再来测量一下,现在要求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把测量结果记录在P47,在等的过程中思考:
这些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
估计会怎样变化?
4、小组测量,教师指导。
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的记录表
0分钟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
5、汇报交流。
从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随着时间的变化,2、3、4号杯里的温度都在下降,4号杯里的下降的最快,1号杯里的温度变化不大。
)也就是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是:
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
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
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
6、带领学生阅读P47:
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
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三、推测水温的变化
如果这四杯水再过10分钟,水温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
放一天呢?
温度还会变化吗?
水的温度会无限下降吗?
当水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一样的时候,水温就不会下降了。
如果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可能吗?
有什么办法吗?
把水放在冰箱冷冻槽里,水温就会继续下降直至结冰。
这个只是我们根据生活经验推测出来的,今天回家后去试验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教学板书】
测量水温的变化
热水下降
冰水温度上升
自来水基本不变
水失去热量,温度下降;
水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第3课《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三年级学生对科学课有着很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是科学
教学的第一法宝。
课堂上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调动孩子参与的热情尤为重要。
情景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也直接指向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一——比较冰与水的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
教师亲身经历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前提。
教师的经验与提示,既是发挥主导作用的表现,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
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一、冰的观察
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
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水结冰了
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
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
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
水和冰的共同点:
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
7、师: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
(学生发表意见,并请他们阐述原因。
通过争论得出结论:
(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
(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
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指导学生阅读书P49,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
(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
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清楚怎么做了吗?
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主意轻声交流,仔细观察。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现在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
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水在0℃时会结冰。
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
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降到0℃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
三、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水(液态)冰(固态)
现在知道为什么冬天有时候河里会结冰了吗?
回家也自己去做一块冰。
通过上本节课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1.“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是本节课的重点。
“让水结冰”并不难,只要有足够的碎冰、盐,以及适量的水和容器,就能让水结冰。
这一活动的难度在于,要让学生探究发现“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的。
在这节课中,我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无论是对问题的猜测,还是设计实验,我都坚持跟学生平等对话,共同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
2.科学标准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学会选择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
因此,本节课设计以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试验为主,再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冰的特点及水结成冰的原因。
培养学生用比较法来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科学探究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用科学的态度进行教学,教会他们尊重事实的态度。
欣慰之余,慢慢反思,我觉得我的这节课还有诸多的问题需要改正和改进。
1.在教学中,虽然我自认为自己准备比较充分,但由于担心天热冰太碎了容易化,冰块没有砸的那么碎,导致有的组同学将试管插入碎冰时遇到麻烦,甚至影响实验效果。
2.我觉得教学中的最大难点是学生无法确切观察到“水在什么时候开始结冰”。
虽然试管内的水在短时间内都结冰了,但要确切观察到“水在什么时候开始结冰的”实在是很困难的事!
一般学生观察到水结冰时温度已经很低了,无法观察到一开始就结冰的时候的温度,所以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不断地用温度计轻轻搅拌试管里的水,既可让水均匀受冷,还可以及时感知到水在什么时候开始结冰。
我想这样更容易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另外,我觉得教师的评价激励方式或者评价性语言还不够丰富,这个是课堂的催化剂,可使学生的学习气氛更加融洽,希望学生能在科学海洋中畅游。
第4课《冰融化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
前一课《水结冰了》和这一课《冰融化了》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
本课内容分为观察冰的融化和加快冰的融化两部分。
学生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知道了水在0摄氏度的时候开始结冰。
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等办法解决一些探究中的问题。
三年级的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对他们来说有难度;
在数字实验设备的使用上,熟练程度不高。
但是《温度与水》这单元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浓厚。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
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
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一、观察冰的融化
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
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
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
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
冰融化了
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
请大家一起看书P50
4、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
(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
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
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
时间
1分钟
3分钟
5分钟
冰融化时周围空气的温度记录表
盛放烧杯内空气温度
紧靠烧杯外壁空气温度
远离冰块处空气温度
6、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
(预设可以得出的结论:
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
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二、加快冰的融化
我们刚才观察了冰的融化过程,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吗?
2、学生预测方法。
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
把冰块放在太阳、灯光等下面;
用手把冰块焐热。
……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个融化冰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融化冰的水平最高,每个小组先讨论下你们打算用哪种方法。
4、师:
方法都讨论好了吧,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大小一样的冰,放在同一种透明的塑料袋中,要求塑料袋的袋口一定要保持密封。
一般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记录下冰完全融化的时间。
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小组也可以相互观察和监督。
5、学生实验后汇报交流。
在冰融化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塑料袋的外壁上有很多小水珠。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说说是什么使冰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熔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冰(固态)水(液态)
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问题出现吗?
(如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4.冰融化了
融化
冰(固态)----水(液态)
吸收热量
温度上升
在实验前的猜测中,很多学生认为冰在较高的温度下才会融化,只有一人猜测0℃时就会融化。
因此,在后面的实际测量中,学生发现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总是0℃时,感到非常奇怪。
这打破了他们原有的认知,将会使他们印象深刻。
在对于如何加快冰的融化速度,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小学 三年级 下册 科学 教学 设计 第三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