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798495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42.23KB
新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Word格式.docx
《新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Word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周
3月9日-3月15日
我的爱心卡
第五周
3月30日-4月3日
折剪蝴蝶
第六周
4月7日-4月10日
小画框
第七周
4月13日-4月17日
笔筒设计
第八周
4月20日-4月24日
倒影
第九周
4月27日-4月30日
印印画画
第十周
5月4日-5月8日
纸版画人像
第十一周
5月11日-5月15日
民间年画
第十二周
5月18日-5月22日
闪闪的星星
第十三周
5月25日-5月29日
美丽的丝巾
第十四周
6月1日-6月5日
做香囊、迎端午
第十五周
6月8日-6月12日
向日葵
第十六周
6月15日-6月19日
夏天
第十七周
6月23日-6月26日
可爱的猫咪
潺潺的小溪水
第十八周
6月29日-7月3日
我们画我们评
1、春天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和表现力。
2.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把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加以表现。
3.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难点:
能抓住春天的特点,有创意地表现春天。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
教师:
课件
教学过程
1.寻找春天
(1)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寻找校园的春天,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2)交流:
你发现春天在哪里?
(3)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2.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色彩到底是怎么样的?
观察景色,欣赏图片,学生自己来总结春天的色彩。
(1)欣赏名作。
通过欣赏名作来总结春天的色调,看看画家如何用画笔来表现生机盎然的春天。
(2)春天的色彩。
用感官感受春天的色彩,在调色盘里找出春天的颜色。
3.布置作业
抓住春天的色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创作一幅春天的画。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只要能体现春天的感觉即可。
引导学生耐心地完成作品,不要半途而废。
4.展示点评。
(1)将学生的作业布置成春天的花园,逛一逛“春天的花园”,一边逛一边评价。
(2)找一找最美的景色,说说美在哪里。
5.拓展游戏小燕子。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废旧材料等
平面或立体的瓶贴作品、课件。
1.导入环节。
(1)除了绘画,我们还有很多方法来表现对春天的喜爱,比如歌唱、跳舞、诗歌。
今天我们一起动动手,用一些废旧材料来制作一个春天的百花园。
以作品导入,技法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揭示课题《春天在哪里》。
2.欣赏环节
(1)平面作品的欣赏《小姑娘》《神奇的大树》。
布贴,综合材质的作品欣赏,在作品中总结剪、撕、拼、贴等一些技法。
(2)立体作品欣赏。
从平面转为立体、教师示范。
学习教材中最基本的手工技法。
立体花束的制作有点难度,教师示范起效果。
3.体验环节
(1)学生作业
动手实践,大胆表现。
互相欣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评价能力。
4.课外拓展
利用完成的作品搞一次以春天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2、盛开的鲜花
1、教学目标
1.感受鲜花的美,了解鲜花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
2.学习渐变色,掌握渐变色的涂色要领,进行涂色练习。
3.培养善于观察、勤于表现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的重点定位于学习渐变色,对于鲜花的外形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鲜花的色彩,在观察鲜花外形和色彩的基础上了解渐变色,发现渐变色的色彩规律,并能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初步掌握单色渐变和多色渐变的涂色方法。
在学习涂渐变色方法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涂色技巧:
(1)由轻到重或者由重到轻的渐变涂色方法;
(2)运用点或线的疏密排列产生渐变的涂色方法;
(3)先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阶梯式排列色彩,再平涂产生渐变的涂色方法等。
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鲜花,养成善于观察和美化生活的习惯,将渐变色的涂色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
2.重点、难点。
掌握几种基本的渐变色涂色方法。
自主探究发现渐变色的涂色新方法。
3、教学课时:
1课时
4、教学设计
(学生)鲜花图片资料,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鲜花图片资料、课件、范画、绘画工具材料。
1.谈话导入,欣赏感悟。
(1)教师谈话引导: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柳树发芽,鲜花盛开。
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欣赏盛开的鲜花。
(2)请学生说一说鲜花美在哪里。
小结:
鲜花美在苴炎在述鲜花美在它的形状和色彩上。
2.观察思考,尝试表现。
(1)师生共同分析鲜花的基本结构。
(2)欣赏不同形态的鲜花,尝试表现喜欢的鲜花。
(3)欣赏不同颜色的鲜花,分析鲜花的色彩规律,发现自然界一部分鲜花花瓣的色彩是渐变色。
(4)渐变色分为单色渐变和多色渐变。
3.探究尝试,总结方法。
(1)同桌合作探究:
怎样画出渐变的色彩?
并动手尝试。
(2)师生交流探究结果。
(3)教师示范几种涂色小技巧。
①通过点、线的疏密变化表现渐变色。
②油画棒由轻到重地涂色表现渐鹅。
③平涂深色打底,用浅色由浓到淡地或由淡到浓地进行覆盖,表现出渐变色。
④挑选出渐变的色彩,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阶梯式排列,依次平涂色彩表现出阶梯式的渐变效果。
(4)师生共同总结渐变色的涂色方法和规律。
4.欣赏同学作品,尝试创作表现。
(1)欣赏同学的作品,思考你能从同学作品中学到什么。
(2)教师提示花朵的各个花瓣渐变方向要一致。
(3)教师提出学习建议:
①选择自己喜爱的鲜花,用渐变色的方法进行表现。
②到室外去写生盛开的鲜花,灵活运用渐变色的方法表现鲜花。
5.评价与拓展。
(1)学生将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美丽的大花园,评选出最美的花。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从色彩方面进行评价。
(2)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渐变色。
(3)总结:
学会用色彩表现美,善于用心灵发现美。
3、田园风光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美丽的田园风光。
2.学习简单的构图方法,并能运用概括的绘画手法表现景物。
3.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观察和体验是本节课创作的基础,教师可以展示典型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田野,在愉悦中受到审美的熏陶,品味田园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线条和色彩的表现控制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能流畅稳定地画出或弯或直的线条,进行随意交织的布局划分;
通过体验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效果(水笔的流畅、油画棒的粗犷、颜料的明快与厚重),尝试根据所表现的景物进行多变构图练习和绘画表现活动,借助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课可以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构图技巧,创作表现想象、记忆中的田园风光。
第二课时进行写生练习,可以在校园内进行相关风景的写生,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园,到田野中进行写生创作。
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集体创作一幅田园风光的长卷。
教师要多加演示风景构图的不同视点和形式,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绘画表现的潜能。
2.重点、难点。
感受田园的美,学习风景写生的方法和培养简单的构图能力。
构图方法和画面空间的划分如何体现画面内容的需要。
景物的点、线、面表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教师直接示范,学生参与尝试来突破。
2课时
(学生)课前观察乡村的生活场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示范作品。
1.漫步田园。
(1)欣赏田园风光。
郊外的田园景色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灵动的韵律和丰富的色彩。
你去过田园吗?
风景如画的田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请同学们看图片,看看你喜欢哪幅图,哪幅图能勾起你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课件展示。
①整体感受:
俯瞰或远观。
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两种视野下的田园面貌,引导学生观察。
②局部特写:
人物和作物。
通过拉近“镜头”,展现田园中的农作物和劳作的人们,观察田园中各个景物生长的样子和特点,人们劳动的场面和生活的场景。
(2)交流表达感受。
在欣赏中,教师带领孩子漫步田园,观察中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视角下田园的不同构成方式。
(如俯瞰时表现田埂的交错分布,平视时表现近景、中景、远景的层叠。
交流:
你觉得田野怎么样?
说说你最喜欢哪块田野?
为什么?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欣赏田园风光图片或视频,在感受田园美景的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城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农村的田野,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获得感官的认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校园的园艺基地写生。
2.开垦田园。
(1)模拟拓荒者,将画纸当做未开垦的土地,用线条画出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将“田地”分割。
(2)继续用线分割布局,把这片土地分成好多块“田地”,近处可以稍微大一点,远处的小一点。
也可以通过画田埂、河流或其他景物再分出几块田地。
(3)讨论分割方法:
一是自然分割,田间小路线条弯弯曲曲,体现一种俯瞰大地的视野效果;
二是直线分割,体现机械作业环境下的现代化田野;
三是水平线分割,这种构图方法可以用水平线构图的方式进行。
还可以怎样分割?
请一位学生尝试。
(4)通过两张图片的比对,找出分割线。
观察分割线之间的透视和景物的遮挡关系。
通过示范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田园布局和构图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而关注田园的平面构成和视觉效果。
3.田园拾趣。
(1)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了解不同农作物的色彩,田园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和状态下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和景象:
如还没插过秧的水田的颜色;
还没种过植物的旱田的颜色;
还没成熟时的小麦和玉米的颜色;
成熟时稻田和麦田的颜色;
紫云英、红高粱、油菜花等各种农作物所呈现出来大面积的色彩。
课件再次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通过图片观察这些植物生长的样子。
(2)现代化农业的设备和田地设施有哪些特有景色?
辛勤劳作的农民们都在干着什么农活呢?
田园中还有其他值得细细观赏的景物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和交流的内容通过示范和学生交流。
通过分析比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表达,通过由远及近的镜头推移,使学生感受田园中情趣盎然的美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重点解决画面中具体事物造型表达的方法。
4.田园畅想。
(l)作品欣赏。
欣赏画家的画和同龄人笔下的田园风光,学习画面中不同的表现方式所传达的意境和童真童趣。
(2)学生尝试作业涂色方法,在分割好的“田块”中表现:
如何用大面积涂色、用线条排列涂色(新翻的土壤也可以用波浪线)、快速点涂(可表现苗、花、果实等)、颜色叠加(色彩更丰富)等方法画出几片田野。
(3)在田园里加以点缀(池塘、大树、拖拉机、稻草人、谷仓等)。
(创作提示:
相邻的颜色要有变化,田埂才分明。
景物大小有区分,前后有遮挡,造型有虚实。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5.我们的田园。
将黑板看做一块未开垦的荒地,依次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和学生一起排版、布展,根据孩子们的作品内容分类组合。
(1)介绍自己的作品。
(2)互评作业,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块田园?
看到这么美丽并且充满希望的田园,教师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间小曲赞美一下,在欢快轻松的整理活动中结束本课。
(教学提示:
展示作品时,尽量让孩子们多表达自已的想法和看法,营造愉快、轻松的评述氛围,发现孩子作品中生勃且自然的一面。
l.画家笔下的田园欣赏。
每个季节的田园都有它不同的美,令人神往。
这么美的田园景色不仅吸引了同学,古往今来许多画家也为之倾倒,留下了不朽的名作。
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作品,请同学们静静地体会画中的意境,并将你的所看所想告诉大家。
(1)名画欣赏。
欣赏中西绘画所表达的不同技法和意境对比照片,学习画家笔下画面的构图与色彩特点。
(2)对比分析。
①构图。
分析讨论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湘西水田》,比对照片,说说画家是如何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田园风光的。
重点讲解画面的构图节奏。
②色彩。
欣赏毕沙罗的油画作品《红房子》和凡,高的油画作品《播种者》,比对照片中的麦田,说说画家为什么用这样的色彩来表现田园。
③造型。
欣赏画家笔下的农家色彩静物写生作品和田园农作物线描写生作品,体会一景一物所传达的田园情趣与造型之美。
(3)交流感受。
田园中平凡的农舍、田地、树木等,在画家眼里都是很好的画画题材。
欣赏时,尽量让孩子们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从构图、色彩和造型上分析画家笔下的生活情调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2.创作四季的田园风光。
(1)欣赏田园的四季美景并交流感受。
(2)分成四组,选择表现主题——四季的田园风光。
(3)分工——讨论创作内容、形式和合作方式。
3.集体创作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以长卷等形式集体创作一个季节中田园的景物,可用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方式将画桌连起来,选择统一的表现形式,并使表现的田园有构图的变化和故事性的内容。
创作时,学生用色往往带有主观色彩,他们还不能如实表现色彩关系。
因此,不能以真实为依据强调色彩运用的准确性。
应以色彩关系为前提,重点要放在构图的合理性上。
4.集体展评。
(1)展示。
将同学们完成的作业布置于教室中间或展示区域,教师根据学生作品内容排列成一片田园。
(2)讲诉不同季节里的田园风光和故事,谈谈彼此在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3)点评:
寻找最美的田园风光。
今天,我们踏着“乡间的小路”,领略了田园四季的美丽风光,感受了独特的乡村风情!
5.拓展整理。
(1)田园中的农民艺术家。
①欣赏各种农具的造型,蓑衣、斗笠、风车、箩筐等农家物品之美。
②欣赏农田里草垛、稻草人、草艺玩具以及园艺造削党美。
及园艺造型之美。
③品味农家乐中农民们的淳朴文化之美。
(2)田园行动计划:
美丽家园,从我做起!
(3)整理课桌,清洗双手,保存作品。
4、我的爱心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音像和图片的展示,学习为家人制作爱心贺卡,表达对他们的爱。
2.能自由选择工具、材料,充满感情地进行艺术表现,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能大胆画出图案,发挥想象力。
3.通过对爱心卡的创意设计及制作,增强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内容,综合性很强,同时又是具有很好情感教育意义的一节课。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应是以情感教育为线,把课堂的各个部分贯穿起来。
利用学生对亲人的感情,引出对世界的爱,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课堂活动,学习创造性地运用身边的材料,去设计、去表现自己心中最美的情感。
2.重点、难点。
重点:
发挥想象力,将爱心卡画将爱心卡画面外理得丰富、具有美感。
难点:
如何使作品富有想象力、创造力。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综合材料、剪刀、双面胶、水彩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用双手做一做爱心的形状,或者同学之间用身体做一做爱心的形状!
(2)学生互相合作做爱心小游戏。
2.探究。
(1)请学生仔细观察爱心卡,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对爱心卡的认识。
(2)组织小组讨论:
你愿意把爱心卡送给谁呢?
3.赏析。
(1)相互讨论交流。
(2)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规律。
(3)想一想,爱心卡的作用。
4.创作。
(1)课件演示制作贺卡的材料以及步骤。
(2)构思爱心卡的内容。
(3)画出形状后涂上颜色或运用综合材料布置画面。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6.展示评价,学生互相交流作品。
7.拓展延伸。
5、折剪蝴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蝴蝶的基本结构、对称特征及纹饰特点。
2.学习用对称折剪方法制作美丽的纸蝴蝶,并初步形成设计意识。
3.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玩玩,在设计制作“折剪蝴蝶”的练习中感受设计应用活动的乐趣。
蝴蝶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昆虫。
因其种类繁多,舞姿翩翩,纹饰亮丽,美丽动人,被称为“会飞的花”,具有灵性的美。
它更是学生乐于欣赏、喜于表现的内容。
本课用折剪的方法来表现蝴蝶,是学生创造能力、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的过程。
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玩玩纸蝴蝶,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化为能力的过程。
本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三项基本操作技能:
一是学会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即将纸对折后画上半只蝴蝶的外形轮廓线,沿着折痕,依次画上蝴蝶的半边头、一只眼、半边胸、半边腹;
在头上画出一条触角,胸部外画上一大一小的翅膀,最后沿轮廓线剪出蝴蝶;
展开后就是一只对称的蝴蝶图形。
二是学会纸蝴蝶的装饰美化,做到两边的花纹、颜色一致。
看准中间的笔痕,当一边画上一种花纹时,必须在另一边的相同位置画上同一种形状和颜色的花纹。
三是学会使纸蝴蝶能“飞”的制作技巧。
即在纸蝴蝶两边翅膀上剪出对称的能插入自己手指的两个小洞。
上述这些操作方法,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在指导时要认真做好示范,步骤讲解清晰,以降低学生设计制作的难度。
学会用对称的方法剪纸蝴蝶。
做出外形、纹饰独特的纸蝴蝶。
三、教学课时:
四、教学设计
(学生)剪刀、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
(教师)多媒体课件,示范用的彩纸、剪刀和纸蝴蝶范例等。
1.引导学生欣赏蝴蝶的外形,感受蝴蝶的美丽,激起学习的欲望。
2.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蝴蝶的身体结构。
3.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蝴蝶外形的对称特征,学习对称折剪蝴蝶的表现方法。
4.欣赏范例和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多样的纸蝴蝶表现方法,拓宽设计思路。
5.提出作业要求: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制5.提出作业要求:
请学生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只漂亮而独特的纸蝴蝶。
6.学生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讨论。
8.拓展:
要求学生课后用同样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只可爱的小鸟。
6、小画框
1.了解画框的有关知识。
2.学习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画框,并应用于装饰作品。
3.树立设计运用于生活的理念,感受创作乐趣。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优秀的美术作品已纷纷进入平常百姓家。
r-幅绘画作品配上一个合适的画框,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好地体现出美术作品的美感和装饰效果,同时还具有保护作品的功能。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与画框相关的知识,学习如何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具有独特创意的小画框,并树立学以致用的理念,用它装饰作品,美化自己的生活空间。
教材第16页展示了多张在现实生活中配有精美画框的绘画作品图片,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回忆,进一步感受画框对绘画及其他平面作品的装饰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教材第17页展示了画框的基本创作步骤,给予学生必要的学习和示范,同时还提供了一组改变画框的内外形状,使画框更具个性化的示范图,便于学生探究性学习。
教师要结合局部示范和相关步骤,为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作品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引。
4幅不同风格的同龄人画框作品,又为学生的设计提供了材料和形式上的参考,拓展了制作装饰的好方法,激励学生的创作自信心。
掌握小画框的设计、制作方法。
巧妙构思外框与内框的形状变化。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学生)剪刀、双面胶(或胶水)、彩色卡纸(或质地较厚的挂历纸、彩色纸等)、画笔、自己的绘画作品一幅。
(教师)课件、自制小画框范作、剪刀、胶水等。
1.欣赏导入。
(1)画框在生活中的运用图例欣赏。
(2)说说画框有什么作用。
(3)课题揭示:
《小画框》。
2.自主探究。
(1)仔细观察画框,分析画框有哪些基本要素。
(2)出示相关制作步骤图,师生共同研究小画框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
(3)分析概括并掌握设计个性化小画框的一些创作手法。
(4)赏析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3.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
选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只画框,并用它装饰作品。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相互评价、交流。
5.课后拓展。
(1)欣赏不同材质制作的小画框。
(2)用设计的画框搭配自己的作品,装饰周边环境,美化生活。
7、笔筒设计
1.了解笔筒设计的基本方法。
2.学习立体物品的装饰方法,进一步提高利用身边的废旧物设计制作生活用品的能力。
3.懂得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获得喜悦和欢乐,养成认真细致地制作的习惯惯。
4.通过设计应用活动初步学习感受笔筒文化,知道笔筒的使用价值与收藏价值。
笔筒是一种简单实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浙美版 小学 年级 下册 美术 教学计划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