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让孩子学会交往.doc
- 文档编号:1879356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35.50KB
浅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让孩子学会交往.doc
《浅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让孩子学会交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让孩子学会交往.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让孩子学会交往
在一些公共场合,你是否曾留意或经历过这样一些现象:
商店里妈妈鼓励孩子去买东西,孩子站在柜台前怯怯地望着营业员不知所措;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手里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走上前去一把就抢了过来。
这些都是孩子交往能力缺失的表现。
孩子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起社会责任,都取决于孩子社会适应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状况。
所谓交往能力,就是指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等相互联系的能力。
家庭是学习人际关系的第一所学校。
也就是说,儿童与人交往的技能首先是在与家人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儿童会在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中学会与人相处,和人交往的方法和技能。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应如何引导孩子学习交往,促进孩子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呢?
一、父母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
家庭是孩子首临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对于处在孩子期的孩子来说,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的首要途径,因此父母的言谈举止,父母与人交往的方式将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
作为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榜样,营造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激发孩子交往动机的形成。
1.父母树立正确的榜样。
模仿是孩子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交往对象,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
有的父母在与人交往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的习惯,对人不礼貌、语言粗鲁、态度冷漠等;有的父母笃信“老实人吃亏”的交往信条,教育孩子,“谁碰你一下,你就还他一拳”等等。
这些无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孩子形成错误的交往态度和策略,不利于与人交往。
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使孩子在观看、模仿成人的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作为家长,应与邻里和睦相处,调节好家庭的气氛,婆媳互敬互爱,才会形成孩子的“与人为善”的交往思想,从而指导他们的行动。
有客人来家里玩,父母要热情接待,有礼貌地打招呼和交谈,给客人倒茶,拿饮料,等客人走时,客气地送别,欢迎下次再来。
这样做实际上是给孩子作出行为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使孩子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
2.创设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
墨森指出:
“亲子关系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发展为两个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孩子对这种相互作用起作用,正像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这种相互作用起作用一样”。
因此,在家庭中应创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自由的交往环境,要让孩子敢说话,爱说话。
父母应尊重孩子,和孩子站在相同的地位,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不过度干涉其选择,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是民主、平等、朋友式的,这样才能得到孩子的尊敬和信赖,孩子才乐意在父母面前敞开自己的心扉。
父母应给予孩子一定的安全感,帮助孩子了解如何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行动,对孩子行为上的某些不当,父母不要动不动就训斥孩子,要做好说服教育,让孩子心服口服。
父母平时应多和孩子交谈,给孩子适当的说话机会,可让孩子适当参与成人的某些议论,有涉及孩子的问题更应听听孩子的意见。
如“宝宝想玩什么呀?
”“妈妈觉得你这件事做的不对,你知道为什么吗?
”“你觉得这件事应该怎么做呢?
”,在家庭中形成一种民主、自由而轻松的交往氛围,使孩子从心里敢跟大人说话。
这样,当孩子走出家庭之后才能大胆与他人交往。
二、培养孩子自信心,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和方法
有些孩子害羞、胆小,想与朋友交往却不敢交往,有些即使由父母带着交往,可离开了父母的帮助自己也不会交往。
造成幼儿不敢交往、不会交往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幼儿缺乏自信,二是缺乏交往经验和技能。
因此,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同时教给幼儿交往的技能和方法,让孩子变得敢于交往,学会交往。
1.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敢于交往的前提,拥有自信的
孩子才会勇于表达,乐于交往。
因此家长应帮助孩子形成自信心,及时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让孩子觉得“我能行!
”“我会很多本领,我很能干!
”。
父母应以积极正面的态度接纳孩子的各种行为,当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孩子会主动和人打招呼时别忘了予以称赞,及时肯定孩子初步的交往意识和行为,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除了一般性的培养,让孩子与比他们年幼的同伴交往也是一个较为有效的策略,因为年龄的优势会为他们带来能力的优势。
当孩子在与较小幼儿交往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交往经验、建立起自信时,他们就逐渐敢于交往了。
其次,教孩子几个“绝活”也是提高幼儿社交地位的策略。
幼儿往往崇拜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对于这样的同伴他们会乐于亲近。
因此,在业余时间教孩子一些技能,如折纸、变魔术等,孩子自身会产生一种心理优势,因为具有了别人不会的本领孩子会变得更加自信,从而乐于与人交往。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能。
孩子由于年龄原因,他们掌握的交往策略并不够丰富,有时因为不能及时正确地表达出与人交往的信息而导致了交往的失败。
因此父母应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能和方法,让孩子学会以他人接受的方式获得想要的东西。
父母应丰富孩子的交往语言,引导孩子学会日常交往的语言。
教孩子学习礼貌待人,要求孩子和别人见面能相互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说“没关系”。
其次应教给孩子主动交往的方法,让孩子学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鼓励孩子把自己的图书、玩具拿出来一起与朋友分享,跟好朋友说一说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和好朋友拉拉手,抱一抱表示友好,和好朋友进行协商。
最后,要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的能力。
父母在孩子发生矛盾时通过具体事件生动形象地让孩子学会分享、合作、谦让等良好的交往品质。
如当孩子在与别人争抢玩具时,父母需要耐心引导,引导孩子一同想出更好的办法,“请把这个玩具借给我玩一下好吗?
”、“我和你交换行吗?
”、“让我们一起来玩吧!
”,学会说服别人与自己分享玩具。
通过鼓励孩子之间找朋友,使用礼貌用语,增加交往的机会,使孩子在与人、事、物的相互作用中逐步提高交往能力。
三、引导孩子和同伴交往,增加孩子的交往机会。
交往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是通过不断的相互交流和联系巩固和完善的。
父母要为孩子多提供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交往。
父母可引导孩子学习和同伴交往,在和同伴交往的基础上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从而和周围熟悉的、不熟悉的人交往,在交往实践中解决问题,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
1.形成互动的同伴交往。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
“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社会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主义的前提。
”可见,同伴交往是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的重要渠道。
同伴交往的最大特点在于孩子与同伴之间具有明显的平等性、自由性和互动性。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寻找游戏伙伴,鼓励孩子多结交新朋友,带孩子或邀请邻居家的孩子到自己家玩,尽量让他们多接触同龄人。
如:
孩子过生日就可以邀请小伙伴来自己家中,分享自己的快乐,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拿糖果与小客人共享等等,一起游戏、唱歌、共同祝福,在欢聚中体验分享的乐趣。
其次还可以通过孩子之间的相互游戏培养孩子交往的兴趣,如各种角色游戏“娃娃家”“小医生”“商店”,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合作、互助、轮流、分离、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增加交往行为方式,有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让孩子体验到交往的乐趣。
2.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
母可以先引导孩子和同伴、和周围熟悉的人进行交往,主动带孩子去同事、朋友、邻居家里玩,如单位组织活动,在条件允许下带孩子一起参加;过新年,走亲串友时,带着孩子拜个年,说上祝福的话,让孩子通过和同伴、和熟识的人的交往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获得与人交往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乐于交往,勇于交往。
适应了与周围熟悉的人的交往之后,父母还应拓展孩子的交往范围,平时让孩子做一些需要交往的事情,如:
拿牛奶、取报纸、买小的日用品……增加孩子交往的机会。
经常带孩子外出散步游玩,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人的生活,鼓励孩子与陌生人进行简单的交往,如看到有困难的人或老人、盲人,可以启发孩子去帮助他们,“老奶奶(老爷爷)我来帮帮你好吗?
”引导孩子尝试主动去帮助别人,和别人交往。
到超市或商场购物,鼓励孩子自己去向售货员说明想买的东西,选好后在父母的指导下交款,购回所买的东西后,并说“谢谢,再见!
”。
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也增进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总之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间的事,家长应身体力行,为孩子提供多种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在不断的实践和交往中逐渐形成正确积极的态度和情感,获得社会交往技能,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家庭教育 如何 孩子 学会 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