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8791330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1.59KB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反映论的观点
8.“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情境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别性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
B.教书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学
10.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参考答案:
1.D
【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D
【解析】略。
3.C
【解析】教育学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
能。
4.B
【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5.B
【解析】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6.C
【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7.A
【解析】洛克的“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种观点属外铄论的观点。
8.B
【解析】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
9.B
【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0.B
【解析】考查课程计划的定义。
2015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2)
填空题
1.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__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内化
2.儿童多动症高峰发病年龄为__________岁。
【答案】8~10
3.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__________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答案】物理
4.归因即对自我行为的原因分析,包括三个成分:
内外源、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稳定性控制性
5.广义的知识包括两大类:
一类为__________,它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另一类为__________,它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答案】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6.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品德与能力转化的关键条件是、__________。
【答案】迁移
7.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__________。
【答案】知识背景
8.发散性思维常被用作衡量创造性的指标,它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__________、变通性和__________。
【答案】流畅性独特性
9.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课程目标学科目标课堂教学目标
10.处于__________阶段的教师,最担心的问题是:
“学生喜欢我吗?
”、“同事如何看我?
”、“领导觉得我怎样”等等。
【答案】关注生存
判断题
1.根据对评价结果的解释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
【答案】√。
答案解析:
根据对评价结果的解释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2.品德是个体的先天禀赋。
【答案】×
。
品德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
3.布鲁姆提出的情感领域目标的最高等级是组织。
布鲁姆提出的情感领域目标从低到高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和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所以最高等级应是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4.技能是一种本能行为。
技能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而来的。
5.元认知调节策略与监视策略无关。
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使他们补救理解上的不足。
6.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斯金纳认为某一反应出现后有强化,则该反应以后出现的概率就增加,反之则降低。
7.行为塑造法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
题干阐述的是代币奖励法的优点。
8.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能推动人很好地去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同时好的学习效果又会强化学习动机。
9.拥有某一领域丰富的知识经验就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若大量的知识经验以杂乱无章的方式储存于头脑中,对有效的问题解决毫无帮助。
10.教师可用相同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
不同性质的班级,其群体凝聚力和群体规范不同,教师的课堂管理模式也不应相同。
2015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3)
1.学习动机_________时,对学习效果最有利。
【答案】中等程度
2.小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具有__________,同时也缺乏__________。
但发展的趋势是稳定的、和谐的。
【答案】依附性原则性
3.小学儿童正值注意有意性迅速发展的阶段,注意的__________能力表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
【答案】转移
4.__________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答案】斯金纳
5.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__________。
【答案】忠诚
6.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包括两方面:
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7.一般认为,态度和道德形成过程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与内化三个阶段。
【答案】依从认同
8.在世界范围内最早对遗忘过程作系统研究的人是__________。
【答案】艾宾浩斯
9.过度学习达到_________%时,记忆保持效果最佳。
【答案】150
10.提出假设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算法式启发式
1.定势对迁移只起阻碍作用。
当新情境与定势一致时,定势对解决问题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2.符号学习就是词汇学习。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此外也包括非语言符号和事实性知识的学习。
3.在认知风格中沉思型比冲动型好。
认知风格没有好坏之分。
4.学习是指人和动物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地变化的一种过程。
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5.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学习动机中等程度时效果最好。
2015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4)
1.依据评价的功能,教学评价有_________评价与_________评价。
【答案】配置性诊断性
2.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__________。
【答案】知觉
3.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_。
【答案】勒温
4.论文题一般较常使用的有两种类型:
【答案】有限制的问答题开放式论文
5.心理辅导中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真诚与同感。
【答案】积极关注、尊重
6.在概念形成过程中,__________和比较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变式
7.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评价叫做__________评价”。
【答案】总结性
8.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定向映象的阶段叫做__________。
【答案】操作定向
9.元认知是__________,即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与控制。
【答案】对认知的认知
10.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联合群体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答案】松散群体
1.自我意识包括__________成分、__________成分和__________成分。
【答案】认识情感意志
2.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最高级的是_________的需要。
【答案】自我实现
3.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4.研究者认为,__________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答案】发散思维
5.认知策略因所学知识的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复述、精加工和组织策略主要是针对_________知识的。
【答案】陈述性
6.__________是指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7.完形一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__________,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答案】心理结构
8.对“认知的认知”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元认知
9.根据动作的连贯性与否将操作技能分为__________操作技能和一操作技能。
【答案】连续性断续性
10.在认知风格中,与场独立型相对的认知风格是__________。
【答案】场依存型
2015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5)
选择题:
1.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2.物理课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审题的方法也将影响到化学科中的审题活动,这是一种( )。
A.负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3.学习信息时,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称为( )。
A.相似干扰
B.后摄干扰
C.接近干扰
D.前摄干扰
4.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这是( )的观点。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5.老师上课前,先要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相关内容,然后再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这种做法遵循的迁移理论是( )。
A.关系说
B.认知结构的迁移观
C.形式练习说
D.相同要素说
6.学生学习完直角后再学习钝角,直角的学习对钝角学习的影响是( )。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7.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 )。
A.具有积极作用
B.具有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8.奥苏伯尔接受了布鲁纳有关迁移的思想,提出了( )迁移理论。
A.概括说
B.认知结构
C.相同要素说
D.关系转换说
9.( )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A.奥苏伯尔
B.桑代克
C.贾德
D.格式塔
10.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属于心智技能的( )。
A.原型定向阶段
B.原型操作阶段
C.原型内化阶段
D.动作的认知阶段
11.陈述性知识的哪种基本单元储存了空间联系的信息( )。
A.命题
B.时间序列
C.产生式
D.表象
12.陈述性知识的哪种基本单元储存了观念及概念问的有意义联系到信息( )。
13.程序性知识的基本单位是( )。
A.产生式
B.图式
C.命题
14.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5.儿童在知道“香蕉”“葡萄”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的概念,新学习的概念就具有了意义,这种学习称做( )。
A.派生归属学习
B.相关归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6.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可以把知识的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17.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18.短时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为( )。
A.5±
2
B.7±
C.6±
D8±
选择题答案
1.【答案】B
【解析】正迁移和负迁移的区别点在促进和阻碍;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的区别点在先后的顺序。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
高等数学的学习能够促进初等数学的学习,是典型的正迁移。
另外,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得出,这句话强调的是后学习的高等数学对先学习的初等数学的影响,所以是逆向的。
2.【答案】C
【解析】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负迁移产生的影响是消极的,排除A。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排除B。
根据迁移的内容来划分,可以把迁移划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一般迁移也叫普遍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外一种具体学习的影响。
具体迁移是指学习发生迁移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的组成要素没有发生变化,即抽象的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习得的经验的组成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例如跳水运动员不同动作项目的学习。
3.【答案】D
【解析】干扰可分前摄干扰与倒摄干扰两种。
前摄干扰指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
倒摄干扰指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
4.【答案】A
【解析】形式训练说是官能心理学派提出的,他们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迁移的产生是自动的。
相同要素说认为:
迁移是有条件的,只有具备相同的或相似的内容时,才能发生迁移。
美国心理学家贾德的概括说认为,知识概括化的水平越高,迁移的范围和可能性就越大。
心理学家格式塔提出的关系转换理论认为,迁移是指认识事物的关系。
5.【答案】B
【解析】认知结构的迁移观认为,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这就是迁移,所以,认知结构是知识学习发生迁移的重要原因。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已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新学习是不存在的。
6.【答案】A
【解析】
(1)根据迁移的影响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如果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是顺向迁移;
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为逆向迁移。
(2)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负迁移产生的影响是消极的。
题目中的迁移为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积极的影响。
7.【答案】C
【解析】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
促进和阻碍。
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的心理背景。
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8.【答案】B
【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
9.【答案】C
【解析】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该理论认为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前的学习中获得的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应用于前后两种学习中。
至于两种学习活动中所存在的共同成分,它们仅是迁移产生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则是学习者所概括出来的、并且是两种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或概括化的经验。
10.【答案】B
(1)原型定向:
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2)原型操作:
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
(3)原型内化:
就是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所以选择B。
11.【答案】D
【解析】陈述性知识的基本单位是组块:
安德森提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组块:
时间序列、表象和命题;
时间序列储存的是个体对事物发生的时间顺序的知觉;
表象是表征物体物理特征和空间结构的信息组块;
命题是表征观念及概念间的有意义联系的信息组块。
12.【答案】A
【解析】见上题。
13.【答案】A
【解析】不同类型的知识在头脑中以不同方式表征,例如陈述性知识以时间序列、命题和表象表征,而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表征。
14.【答案】D
【解析】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一命题时,如果没有获得“三角形”“直角”等概念,便不能获得这一命题的意义。
15.【答案】C
【解析】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先学习香蕉等概括程度较低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水果的概念,属于上位学习。
16.【答案】B
【解析】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符号学习指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概念学习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就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17.【答案】D
【解析】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18.【答案】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教育学 教师 资格证 小学 教育学 练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