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 单元测试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8790144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3.59KB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 单元测试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 单元测试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 单元测试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解析 本题要求选择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正确答案应该是D。
从文章第一段中有关唐诗的文字可知,数量巨大的唐诗作品,反映出唐诗作为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分量;
此外文章也直接指出,唐诗作品中的相当部分并不是为功名而创作的,而是适应于当时的社交需要。
正是这一点,使得唐诗即使历经磨难,仍然会在最后重回人们的文化视野。
D项中,“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与原文的意思相同,“唐朝诗人之多”是原文“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的另一种说法,但是,诗的传唱是否流行与写诗之人是否多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而D项的表述“于此可见一斑”则是将两种并无必然联系的事实理解成因果关系,可见,D项不符合原文意思。
A项中“难以割舍”是对唐诗经历分别后“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的原因的正确概括,因此A项的表述是符合原文意思的。
B项中“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实际上就是对原文“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的具体解释;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则与“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意思相当,因此B项的表述也符合原文意思。
C项中“其中尤以后者为多”与原文“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意思相同,该项中其他部分的表述则都与原文意思一致,可见C项的表述也是符合原文意思的。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该选D。
答案 D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比较的结果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正确答案应该选C。
完成这道试题,首先需要明确信息筛选的区间,在理解其中一些重要语句的基础上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
文字信息集中在文章的第二段,这一段文字紧承上文对“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的唐诗的回顾,指出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长盛不衰同样值得欣喜,突出流行歌词与唐诗在形成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实际效果等方面的相似。
A项中的“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是对原文信息的误解,原文是说唐诗“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这与“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同样令人欣喜。
因此A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
B项中“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是对原文中的“悲欢冷暖,酸甜苦辣”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的误解,将原文中的因与果倒置,因此也不符合原文的意思。
D项中文字涉及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比较,原文说“不见逊色”,选项中则是“更为出色”,选项中的表述比较明显地夸大了对《我和你》作评价的高度,因此也不符合原文的意思。
C项中文字涉及《乡恋》和《静夜思》的比较,原文说“是一样的精致平实”,选项中则说是“可谓异曲同工”,意思是一样的,可见,C项的表述符合原文的意思。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
答案 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
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正确答案应该是B。
根据原文内容,唐诗是当时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知名度高的作品必然成为传唱的重要对象,王之涣自信最美的歌女会唱她的诗,必然是以他的诗被广泛传唱为前提的,因此A项的推断是正确的。
与C项对应的原文内容为,“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也就是说唐三彩在它流行的时代还没有被看作美的对象,自然也就难以被视为“很珍贵”,可见C项的推断也是正确的。
D项文字的推断,原文中的依据是文章最后几句话“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前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综合这几句话的意思可以推出“现在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将来同样歌唱着的心”,D项中“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意思恰与此相同,因此D项的推断也是正确的。
至于B项,关涉到好几方面的事实,“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也是原文提供的事实,“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也是原文提供的事实,“文本一些”和“歌词性质”这是并列属性的评价,相互间不存在因果关系,B项中“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将并无必然联系的两方面事实理解为因果关系,明显违背了原文内容,因此B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该选B。
答案 B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子昂别传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人也。
奇杰过人,姿状岳立,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
至年十七八未知书。
尝从博徒入乡学,慨然立志。
因谢绝门客,专精坟典。
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该览。
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
初为诗,幽人王适见而惊曰:
此子必为文宗矣。
年二十一始东入咸京,以进士对策高第。
曾献书阙下,时皇上以太后居摄,览其书而壮之,召见问状。
子昂貌寝寡援,然言王霸大略,君臣之际,甚慷慨焉。
乃敕曰:
梓州人陈子昂,地籍英灵,文称伟晔,拜麟台正字。
上数召问政事,言多切直。
属契丹以营州叛,建安郡王攸宜亲总戎律,台阁英妙,皆署在军麾。
时敕子昂参谋帷幕。
军次渔阳,前军王孝杰等相次陷没。
三军震,子昂进谏,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
建安方求斗士,以子昂素是书生,谢而不纳。
子昂体弱多疾,激于忠义,尝欲奋身以答国士。
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
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
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
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
及军罢以父老表乞罢职归侍,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
遂于射洪西山构茅宇数十间,种树采药以为养。
恨国史芜杂,乃自汉孝武之后以迄于唐为后史记,纲纪粗立,笔削未终,丁府君忧其中废。
子昂性至孝,哀号柴毁,气息不逮。
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
子昂荒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而简意未已。
数舆与曳就吏,子昂素羸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于是遂绝。
年四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进士对策高第 策:
计谋
B.览其书而壮之壮:
认为……壮美,赞赏
C.激于忠义激:
激励
D.哀号柴毁毁:
因悲哀过度而损害健康
解析 策:
策问。
从汉代起,皇帝为选拔人才举行考试,事先把问题写在竹简上,叫策。
应考的人按策上的问题陈述自己的见解,叫对策。
答案 A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子昂“奇杰过人”的一组是(3分)( )
①至年十七八未知书 ②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 ③以进士对策高第 ④地籍英灵,文称伟晔 ⑤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 ⑥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
A.①③⑤B.②③⑥
C.①④⑥D.②④⑤
解析 ①此为缺点;
③“高第”的意思是考中;
⑥表现皇上对他的优待,不能体现“奇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子昂曾经跟着赌博的人进入地方学校,感情激昂地树立志向。
于是辞去了门客,专心研究古代典籍。
B.陈子昂状貌丑陋短小,但是说起王道霸业这些远大的谋略,君臣关系,非常激昂,从而赢得皇上的重视。
C.陈子昂第二次进谏的时候武攸宜没有亲自接见他,而是让军曹来听他的意见,陈子昂知道意见不合,就闭口不言了。
D.陈子昂怨恨国史杂乱,就从汉孝武皇帝之后到唐代为止写作为《后史记》,只粗略地确立了提纲就因父亲去世而中止了。
解析 是把陈子昂降为军曹。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建安方求斗士,以子昂素是书生,谢而不纳。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军罢以父老表乞罢职归侍,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
答案
(1)建安郡王(武攸宜)当时正在寻求英勇战斗的人,因为陈子昂平素是文士,拒绝他的意见不肯采纳。
(斗士、素、谢各1分,大意2分)
(2)等到军事行动结束以后因父亲年老上表请求辞官回家侍奉,天子优待他,让他保留官职领取俸禄回家。
(罢、乞、听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陈子昂字伯玉,是梓州射洪县人。
杰出超过一般人,形貌卓立不群,起初凭着有钱人家的子弟而行侠仗义恣逞意气。
到了十七八岁都没有读书。
曾经跟着赌博的人进入地方学校,感情激昂地树立志向。
几年之内,儒家经典、史书、百家之学的各种书籍没有不看完的。
尤其擅长写文章,极有司马相如和终军的风度。
开始写诗,幽州人王适看到后吃惊地说:
这个人一定会成为文章为世人所师法的人物啊!
二十一岁的时候才向东进入京城长安,凭借对策考中进士。
曾经向皇帝上书,当时皇上(武则天)是以太后的身份摄政,看了他的奏书而赞赏他,召见他询问情况。
陈子昂状貌丑陋短小人缘不好,但是说起王道霸业这些远大的谋略,君臣关系,非常激昂。
就下诏书说:
梓州人陈子昂,山川献上英俊才士,文才可称光芒四射。
就授予他麟台正字之职。
皇上多次召见他询问国家政事,他的话很多都很恳切率直。
属国契丹凭借营州反叛,建安郡王武攸宜亲自主持军务,朝廷里的才俊,都参与到武攸宜麾下。
当时皇上下诏让陈子昂到武攸宜的幕府担任参谋。
军队驻扎在渔阳,前军王孝杰等相继阵亡。
全军震惊恐慌,陈子昂进谏,请求分出部下一万人让自己率领作为前锋。
建安郡王武攸宜当时正在寻求英勇战斗的人,因为陈子昂平素是文士,拒绝他的意见不肯采纳。
陈子昂身体孱弱经常生病,但是被忠义所激励,曾经想奋力作战来报答国士之遇。
自己认为身为近侍的官职,又参与军中谋划,不可以看到危难却爱惜生命苟且容于世上。
过了几天又进谏,语言非常切直尽理。
武攸宜又拒绝了他,就改任他作为军曹。
陈子昂知道武攸宜与自己意见不合,就闭口不言担任下级官吏,只是兼任掌书记罢了。
等到军事行动结束以后因父亲年老上表请求辞官回家侍奉,天子优待他,让他保留官职领取俸禄回家。
于是在射洪县的西山建造了几十间茅屋,靠种树采药作为供养。
怨恨国史杂乱,就从汉孝武皇帝之后到唐代为止写作为《后史记》,提纲粗略地确立了,写作还没有终了,因父亲去世而中止了。
陈子昂性格极为孝顺,悲伤地呼号痛哭瘦损如柴,上气不接下气。
陈子昂老家所属县的县令段简贪婪残暴狠毒,听说陈子昂家里富有,就附会法律条文将要陷害他。
陈子昂惊慌害怕让家里人交了二十万缗钱,然而段简心里还不满足。
多次用车载着他去受审,陈子昂平常就羸弱多病,又因父亲去世而哀伤损坏了身体,拄着手杖都不能起床,外面又被苛政所逼迫,于是死去了。
时年四十二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作此诗。
8.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人们普遍认为“雁引愁心去”要比“雁别秋江去”更好。
请你把两句作简要比较,说说前句好在哪里。
(6分)
答:
答案 ①“引”在文中是“带走”的意思;
②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③此句通过拟人手法,表达出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
而“别秋江”则只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够生动活泼。
9.请结合诗人的经历和诗歌的内容,谈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时候正值遇赦的李白,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义,湖面开阔,大雁南飞,白云飘浮,凉风舞袖,以景衬情,表达了诗人欢乐和喜悦的心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2)________________,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_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
(1)庄生晓梦迷蝴蝶 蓝田日暖玉生烟
(2)问君西游何时还 雄飞雌从绕林间
(3)丛菊两开他日泪
(4)银瓶乍破水浆迸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鉴 赏 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
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
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
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
他的果子都是原装。
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
“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
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
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
端午前后,枇杷。
夏天卖瓜。
七八月卖河鲜:
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
卖马牙枣、卖葡萄。
重阳近了,卖梨:
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
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
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
他还卖佛手、香橼。
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
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
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
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
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
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
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
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
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
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
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
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
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
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
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
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
有时会问叶三:
“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
“紫藤里有风。
“唔!
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
“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
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
画完了,问叶三:
“如何?
“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
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
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
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
“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
“题不题上款都行。
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
季陶民死了。
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
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
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
“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
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
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
喔!
真好!
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
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塑造的叶三,为人勤快、诚实守信、阅历丰富,对绘画艺术有热情。
如果不卖果子,而当一个画家,也一定会很出色。
B.“紫藤有风”,“花是乱的”一段,汪曾祺借助白描语言的神力,让一个果贩与一个鉴赏家的形象精致地叠合在一起,可谓神来之笔。
C.从情节和结构来看,很难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甚至很难概括出一个故事梗概,颇有“散文”的特征。
D.小说语言独具特色:
准确、干净、不失华丽,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凝练又明快活泼,形成汪曾祺独到的文风。
E.季陶民“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这看似闲笔,实则表现出季陶民旷达超脱且率性脾气。
(2)小说题目是“鉴赏家”,但却用了很大篇幅写叶三卖果子。
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3)小说是通过哪些情节来塑造叶三的鉴赏家形象的?
请结合文本作概括。
(4)小说以叶三把画带到棺材里作为结尾,有人认为他的做法值得称赞,有人认为他的做法欠妥……请联系文本与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项中的假设有过于肯定之嫌,会评画不见得可以当画家;
C项中“不失华丽”有误。
E项,此小题的细节,能体现出画家的率性,“旷达超脱”语意略重。
另外,此细节还有为叶三送水果的情节做铺垫的作用。
答案
(1)选B给3分,选C给2分;
选E给1分。
(2)①体现叶三有一种脱俗的生活情趣(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有生活见闻积累和高超的审美能力);
②叶三赏画的见识和鉴赏力,正是在卖果子生活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为下文品评季陶民之画,能一语中的做铺垫(为他是个懂艺术的鉴赏家做出铺垫);
③新鲜的果子是他和季陶民交往的纽带,借此也可传达出他对季陶民的知己之情;
④他作为“鉴赏家”的对美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的品质,正是卖果子生活中乐观的、热情的、智慧的、诚实的人生态度的反映。
(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
(3)①叶三看画时,惊呼吸气的地方正是画家的得意之笔。
②叶三能看出季陶民紫藤画里有风。
③叶三能指出荷花画中的错误。
④叶三与画共存亡。
(4)示例一:
他的做法值得称赞。
这是他重友谊、重知己的表现,是全文的升华。
是他们懂得对方,珍惜对方的表现。
正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里的精神是和先人一脉相承的,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
(8分)。
示例二:
他的做法欠妥。
这是叶三自私的做法,会让季陶民作品永远不见天日,不再有被欣赏、认可的机会。
这不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痼疾之一,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将《兰亭序》带进坟墓,却让作品永远不见天日。
(8分)(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提出观点1分。
联系文本分析3分,举出恰当拓展事例2分,联系拓展事例的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 单元测试 学年 人教版 必修 第二 单元 唐代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