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789497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3.96KB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3、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地描写。
练习写作:
基本了解写景文章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尝试按一定顺序,从几方面来写一处景物。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2、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3、由点及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1、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写课文提纲。
3、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4、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教学流程:
模块一
预习
导读,激发学习兴趣——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认识生字生词,书写生字生词——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板块一:
导读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她气势非凡,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
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
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
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
(放映录象,学生尽情地观赏。
同学们,你们去过广东新会吗?
(没有)那里的景色可美丽了。
瞧,这就是广东新会天马村湖心岛上迷人的风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好好的尽情欣赏吧!
(看课件,在音乐中欣赏鸟的天堂风光)。
看天上绚丽的火烧云,播放火烧云画面。
知道火烧云是怎么回事吗?
想更多地了解它吗?
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火烧云的文章。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神奇景观的吗?
那就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
1、谈话导入轻松自然,既能了解学生课前对有关资料的搜集情况,又能直入主题,突出重点,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从课件中初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
板块二: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浏览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大自然景物。
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4.朗读质疑,提出难以理解或觉得有价值的问题。
板块三:
认识字词,书写字词。
1.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
2.读字组词。
3.理解词语。
模块二
理解内容
小组内交流解疑——班级交流解疑——运用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重点了解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神奇景象,神奇在哪里。
交流解疑
1.先小组内讨论解决,再全班交流讨论。
2.解疑时,结合课文插图、资料袋以及自己搜集的相关材料。
板块二:
研读感悟
四篇课文都描写了大自然的神奇景象,都可以“奇”字为突破口,采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找出描写神奇的地方,画下来,读一读,体会体会,并交流体会。
《观潮》景观之奇可从大潮的声音、形态和观潮者的神态、动作两方面进行感受。
《鸟的天堂》景观之奇可从榕树和鸟两方面进行感受。
榕树大,茂密,碧绿,非常美;
鸟声鸟影,形态多样,姿势各异,非常热闹。
《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之奇可从地理位置、峡谷比较、生物多样等方面进行感受。
《火烧云》景观之奇可从色彩绚丽和形态多变两方面进行感受。
【设计意图:
在班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地针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读。
让学生真切地从内心达到对祖国美景的惊叹与自豪。
模块三
领悟表达
教学流程:
默读课文,解决作者是怎样写出这四种自然景象神奇的——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读,背诵。
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达
我们要想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就必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钱塘潮的“奇”?
怎样写出鸟的天堂之“奇”?
怎样写出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奇”?
怎样写出火烧云之“奇”?
可以让学生先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一)作者是怎样写出钱塘潮的“奇”?
1.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
说说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
2.比较句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地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你觉得哪一句好?
评价:
第一句把意思说完整了,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3.品读佳句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
(低沉的,“轰隆隆”)为什么会这样?
B、指导朗读这句话。
(低沉)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水天相接”是什么地方?
“白线”是什么?
(远)
B、那条白线就是大潮的潮头。
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后一点左右,这时终于看到了一条白线,如果你们是观潮的人,你们会怎么样呢?
(情不自禁地喊起来。
)怎么喊?
C、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这样的场面就是――“沸腾”。
D、有一点老师不明白了,怎么说人群“又”沸腾了呢?
(结合理解上文“人声鼎沸”)
D、指导朗读。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重点理解“横贯”一词。
(速度快、面积大)“横贯”与“横卧”能否调换?
B、“横贯江面”多么壮观!
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想像那个情境,再读一读。
C、那条白线“很快”地移来,却“逐渐”地拉长变粗是否矛盾?
(4)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
指导读好这两句话。
读出潮水变长,变粗,形成白色城墙的气势。
(速度快,气势大)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了。
A、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
B、想像一下“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
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
C、潮来汹涌,当你们面对着万马奔腾似的潮水,你想对它些什么呢?
这此句子,这些气势,真的让人不由自主地惊叹:
钱江潮真是“天下奇观”呀
(二)怎样写出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奇”?
1、妙句“向下看,怪石突兀,绿树掩映,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向南奔腾而去。
”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2、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列数字,作比较。
“雅鲁藏布大峡谷比号称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长46。
3千米,比号称世界最深的秘鲁科尔多峡谷深2082米……”感到它是世界峡谷之最,“无与伦比”,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3、作者怎样说明大峡谷景观奇异?
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三)怎样写出鸟的天堂之“奇”?
1.作者怎样说明榕树奇?
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近处先写枝干,再写绿叶。
引生体会“大”“不可计数”“卧”。
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作者怎样说明鸟奇?
先写各种鸟儿的形态(大、小、花、黑),又写鸟儿的姿态(叫、飞、扑),最后专门写一只画眉鸟。
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
(四)怎样写出火烧云之“奇”?
1.作者连用7个“……了”的句子,不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美景,也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
2.“烧”字准确、形象,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以“着火”作喻,言其鲜艳无比,光亮耀眼。
3.作者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颜色绚丽多彩:
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4.形态奇妙多变:
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
赏析与背诵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为什么喜欢,读熟背诵。
【设计说明:
通过抓关键词语、典型句式、说明方法、描写顺序等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它们在表达方面的作用,作者就是运用这样的方法描述了一幅幅美丽又神奇的。
模块四
口语交际与习作
课前搜集资料——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说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象——思考如何写——学生作文——讲评作文。
口语交际——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
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
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
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
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
你感受到美丽了吗?
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
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
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
习作教学——写一处自然景观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
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
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
你有何发现?
(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
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
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
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
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模块五
检测
学习语文园地一——基础检测——交流收获
板块一:
语文园地一
1.我的发现
生读对话,反复读,思考:
这段对话告诉我们什么?
生反馈。
(读文章,边读边想象,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然后师生共同再读《观潮》,边读边想象,争取在头脑中出现画面。
2.日积月累
生自由读,思考:
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吗?
然后生反复读,背自己最喜欢的。
3.趣味语文
对联和回文佳句可以先让学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生读后,思考:
这样读有什么意思?
哪种读法更有道理。
然后师生小结,再读。
基础检测
1.学习本单元,积累了哪些词语?
2.学习本单元,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句子?
3.背诵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以及课文段落。
交流收获
1.学习本组课文,有什么收获?
2.学了本组课文,你还想去读一些什么书?
设计说明:
此板块是整个单元学习的总结,目的使学生有意识反思学习过程。
交流收获可以从学习内容、语言积累、学习方法、学习经验等方面进行。
交流是学生对整个单元学习的反思和成果整理。
读书建议,是读书的又一次交流,也是语文学习的又一次扩展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教材中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围绕文物保护展开的口语交际,以写导游词为内容的习作,“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展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查(资料)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
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将搜集到的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林斌讲英语完形填空
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
李俊和讲高中英语写作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3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名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5、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6、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7、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5、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四、训练重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
17长城2课时
18颐和园2课时
19秦兵马俑1课时
语文园地五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教学设计
本组学习活动名称:
睁大眼睛看世界。
设计理念:
本组教材中的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都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主题编排的,文章的形式多样,内容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所以在教学时要着力体现“观察和发现”这个训练重点,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这个目的去展开。
本组课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学生并不陌生,但认认真真地做过观察的人并不会多,尤其是坚持长期观察同一种事物的人会更少。
持久的观察力需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浓烈情感来支持,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同时还要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在感受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自然、体味生活的兴趣。
设计说明:
这一组文章文笔清新、结构精巧、文情并茂,作者不仅以拟人的笔调向我们描述了自然界里植物和昆虫的美好生活,而且还向我们揭示了自然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在本组文章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家他作了长期的观察,而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体现这一些,所以品析语言、体会文章里的重点词语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活动。
为了完成本组的训练任务、达到训练目的,教材中的“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内容必须和每课时的教学活动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1.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感悟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在教学《古诗两首》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内容、欣赏品析古诗文的语言美,而且还要在读诵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古诗教学除了理解、读诵、品析这几种手段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就是感悟和想象,所以教学时要让学生体验并学会这些方法。
2.品析语言,感悟方法,练习运用。
教学《爬山虎的脚》时,首先要通过词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然后再体会使用这些词句的好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到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学会观察方法后自己再试着去观察和描写一种事物也要同步进行。
3.深入领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大量的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想象非常丰富,语言非常风趣,
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读中抓住这些富有情趣的语言,体会使用它们的妙处,并由此引申到对观察方法的感悟,同时要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4.睁大观察的眼睛,述说感悟的心灵。
教学《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时,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疑难问题,并且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5.多角度体验观察的重要性。
《语文园地二》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检验学习成果的机会,学生通过表达见解、交流感受、展示作品、对比竞赛、亲身实践等活动更加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性,同时这些活动也为演练和展示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提供了一个平台。
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完成并检查预习任务。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并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
教学过程: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预习任务设计:
1.查找有关资料或工具书,了解苏轼、陆游的生平及作品2—3首。
2.尝试自读,理解两首诗。
(1)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讲一讲每首诗的意思。
(3)有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上课质疑。
(4)朗诵自己查找的课外古诗。
总结、评价学生自学检查的情况
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自己读书的积极性。
根据理解朗诵两首古诗
1.学生试读,注意把诗的节奏和对诗的理解读出来,师生评价。
2.采用齐诵、唱诵、表演诵、轮诵等方式读古诗。
读后理解、学生质疑
1.读完后再说一说自己最新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有的问题师生即时解决;
有的可在学习中解决。
欣赏诗句、体会意境、品味情感
1.看图想象,这两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把想象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一说。
3.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画出来,然后到讲台前作展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4.师生共同评价,看学生是不是把诗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画了出来。
朗读古诗、体验情感
1.把自己的想象和体会融入到诵读之中,促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默诵古诗、谈读后的感受
1.谈读诵的方法和体会。
2.说对诗句内容的独到见解和感悟。
相互交流、介绍自己查阅的诗
1.小组交流苏轼和陆游的诗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2.摘抄其他同学找到的好诗。
第二课时
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采用“古诗接龙”的方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
学习《题西林壁》
设问置疑、思考哲理
1.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观察角度有哪些变化?
你认为诗人所见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可先让学生找出“横”“侧”“远”“近”“高”“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上册 第一 单元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