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780463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18.26KB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蒿莱,劳动生息,创造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黄河流域四季分明,植被繁茂,山溪密布,旱有密布如网的河流之水,涝有山岗丘峦可退。
这里有第一个能显示华夏文明的夏王朝宫殿群,还有商王朝第一个有宫殿的都城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
商王朝迁徙到安阳殷墟时,甲骨文字已是常用的规范文字。
青铜器更显现了殷商王国政权的演化过程。
文字和王权的出现,是黄河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中国”一词最早的所指也是黄河流域。
古往今来,黄河两岸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前进。
黄河流域地灵人杰,涌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历史人物,杰出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优秀的军事家廉颇、卫青、霍去病,名垂千古的文化巨匠张衡、司马迁、杜甫、白居易、关汉卿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捐躯的杨靖宇、吉鸿
底扭转了历史上黄河口居民“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险恶局面;
随着河口流路的稳定,黄河三角洲由过去一片荒凉变为富庶的鱼米之乡。
此外,黄河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回报。
但黄河毕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大河,从广义上说,黄河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包含着对黄河的治理。
为了抵御河患、造福人民,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修建黄河大堤。
黄河大堤承载了黄河的记忆,见证了黄河的沧桑,既记录了人类利用黄河、改造黄河、与大自然斗争的宏伟经历,又记录了黄河以其自然破坏力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不幸;
既传承了我国劳动人民治理黄河的事迹、成就和精神,又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20世纪80年代多了一倍,化工和矿业污染事件不断发生。
黄河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排污沟”,黄河污染触目惊心。
“一碗河水半碗沙”,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人提交了《关于尽快立项建设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的建议》,建议通过加大对黄土高原1.88万平方公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治理力度,来改善黄河水沙关系、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
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共决口1590次,改道26次。
究其原因,主要是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
长期的淤积抬高,使黄河下游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黄河底床比河南开封市地面高13米,比新乡市高20米,“一旦堤防决口,就是灭顶之灾”。
3.长期以来,美国对密西西比河的开发活动主要是防洪和扩大航运,这两项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但水质问题却是影响着密西西比河全流域“健康”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美国地表水排放有毒废水量最大的有15个州,其中5个州分布在密西西比河沿岸。
这里很多河段都达不到美国政府1972年颁布的《清洁水法》中有关适于鱼类生存和人们游泳方面的水质标准。
调查表明,排入上密西西比河的许多化学物质来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的废水。
虽然美国政府对密西西比河的治理十分重视,建设了大量工程,但计划中的工程仅完成60%左右,实际上只能勉强防御一般性大洪水。
航运一直是上密西西比河重要的商业活动。
明尼苏达州到密苏里州之间的河段建造了27座船闸和大坝,虽然极大地改善了航运条件,但很少考虑到这些大坝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航运与其他活动的相容性仍是密西西比河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泥沙淤积是上密西西比河的主要环境问题,过量泥沙使水生植物的光透射性减少,并淤填在上密西西比河的回水区。
上密西西比河的渠化、一系列船闸、大坝以及通航水库也形成了一个拦截冲刷泥沙的系统。
湿地减少也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各州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上密西西比河至今仍没有全面规划,近年才采取整体考虑的方式研究航运与环境的关系,但尚未根本解决整个上游流域的综合治理,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依然存在。
科学家警告说,森林砍伐已经使亚马逊河众多支流的水文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干流受到影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目前亚马逊河的7000条支流正逐渐干涸,另外肥料和农药也对这些支流的生态状况造成了很大影响。
近年来,亚马逊地区的森林砍伐速度较以前加快,一些森林开垦为养牛场,还有很多林区则开垦成农田,进行大规模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
大豆的种植面积很大,而大豆如要在赤道地区生长则需要大量的肥料和浓度很高的农药,势必引发水质污染。
为使亚马逊河免遭干涸的命运,巴西政府制定的一项法律规定,禁止农民砍伐沿河岸50米以内的森林;
另一项法律则规定,只能伐20%的森林,其他80%的森林可以根据政府批准的林业管理规划有选择性地进行砍伐。
但是,在这个面积超过整个欧洲的亚马逊地区,上述法律以及其他环境法规常常受到漠视。
埃及地处北非,是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
曼扎拉湖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北端,是一个长60公里,宽40公里的长方型湖泊,它对尼罗河的“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年埃及各地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几乎都通过5条水渠流入湖中。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因为人口激增,工业和农业及生活废水大幅增加,加上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理,导致曼扎拉湖水质急剧恶化,湖里鱼类几乎绝迹,鸟类也大量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面对严峻的现实,埃及政府对这里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得出了这样的认识:
消除曼扎拉湖的污染,改善曼扎拉湖的水质,不仅对提高湖区周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埃及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曼扎拉湖治污工程于1992年开始实施,人工湿地的工程包括扬水站、污水沉降池、污水处理池、幼鱼池和养渔场等,2001年工程全部完工。
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污水已经基本消除了其中的污染物质,如富氧物质的70%、总浮游物的80%、氮磷总量的50%和粪便的98%都已不复存在。
记者在参观这一人工湿地工程时看到,污水源源不断地流入第一、第二和第三沉降池,经过多次过滤和清污处理之后再引入幼鱼池,鱼池里的水清澈透明,鱼儿在池中悠闲地游动。
经过鱼池流入曼扎拉湖的已处理过的水便不会再污染湖水。
如今,这里的生态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4.“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是被广泛宣传的一句口号。
黄河的健康标准是什么呢?
通常说法有四条,即:
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
初闻此话,似觉有理。
但实际上这不能算作黄河自身的健康标准。
从黄河的发育史上可知,在有人类之前的许多年,黄河曾是互相之间并不连通的四段,最下面的一段为三门峡所阻隔未能入海,那时它是一条内陆河,而此时黄河的生命非常健康,正处于它的蓬勃发育时期。
在有了人类之后,黄河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因此,若舍掉人类存续与黄河的相互关系,单讲黄河本身而言,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
“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
否则,也就不会有25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而这恰是几亿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自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导治黄以来,黄河伏秋大汛没有决口,可谓“三年安澜”;
其后几十年固堤防洪成了治黄的主要手段,成绩很大,但代价也很大,其结果是黄河河床不断淤高,这为未来埋下了很大隐患。
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水利建设,治理黄河更是他牵肠挂肚的一件大事。
1952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出京视察的地方就是黄河。
他不无忧虑地问:
“黄河涨上天怎么样?
”毛泽东在水面比开封城高出三四米的黄河柳园口,感慨地说:
“这就是悬河啊。
”毛泽东接着指出: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一点来是可以的。
”南水北调这个雄伟的战略构想就这样被提出来了。
毛泽东视黄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他敬畏黄河,审慎思考着黄河的开发与治理,他没有留下“根治”之类的豪言壮语。
在视察时只是殷殷嘱咐有关方面负责同志:
“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1953年2月,毛泽东在外出视察的专列上就三门峡水库建设的时间、库区移民问题、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以及南水北调等问题与负责水利工作的有关领导进行了探讨。
1954年冬,毛泽东在郑州火车站的专列上专门听取了治黄工作的汇报,并着重谈了水土保持和治理规划问题。
1955年6月,毛泽东又听取了河南省委有关治黄工作的汇报。
1959年,毛泽东在济南泺口又一次视察了黄河,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是到了黄河也不死心。
”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黄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耍地位,对于黄河建设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和支持。
1980年7月23日,他来到花园口视察黄河大堤,询问黄河的汛期流量和防洪措施,在黄河主航道旁,仔细观察了黄河主流的流量,就防止泥沙淤积的问题与有关同志交换意见,他感慨地说:
“维持黄河的现状,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地区和人口在特大洪水出现时有危险,因此,还是要搞小浪底水库,解决黄河中下游的汛期防洪问题。
1999年6月21日,江泽民同志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座谈会,他在讲话中指出,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古老的黄河焕发青春,更好地为中华民族造福。
在全国人民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60周年之际,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治理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
60年来,人民治理黄河事业成就辉煌,但黄河的治理开发仍然任重道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5.东汉永平12年,孝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治黄(此前黄河已泛滥几十年)。
王景受命于危难之际,率几十万兵士民工,修汴渠治黄河,历时一年,用费亿钱。
自王景治河后,河行新道,维持了900多年未发生大改道,是时,汴渠成为东通江淮的主要水道。
王景的主要工作是修建了自荥阳至千乘的黄河大堤,治理了作为东汉漕运主要通道的汴渠。
王景治河后,黄河相对安澜800年,据分析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有关;
另外,“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种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作用。
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但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间,为黄河史上又一阶段,其特点是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在此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的记录较少,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
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否则,王景所开新河道(如汴水),也会很快被淤积,从而使河床不断淤高,降低其泄洪能力。
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并不是推论,而是有以下诸条事实,即在这一时期有关黄河水清的记载较多,且有“黄河清复清”的民谣。
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主要归因于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
安史之乱后,农牧界线又迅速北移到河套以北,大片草原又变为农田,又一次加剧了水土侵蚀,黄河下游灾害增多。
五代、两宋至元、明时期,农牧界线一直游移于陕北和内蒙之间,至清乾隆之后,农田植被更逐渐推移至阴山以北,这时整个草原几乎全部为当年栽培作物所取代,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陕北风沙加剧,黄河下游水患频繁。
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他的治黄思路和做法很值得今人研究与借鉴。
6.黄河担负着沿黄地区50余座大中城市和420个县的城镇居民生活供水任务,黄河污染给城镇居民供水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2003年,黄河发生了有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污染,三门峡水库蓄水变成“一库污水”。
三门峡水库自规划修建之日起便承载着国人“黄河清”的千年梦想。
由于黄河下游难得一清,古人把“黄河清”作为一种瑞征。
南朝萧统编选的《文选》中首次提出“黄河清而圣人生”的说法,后来逐渐演变成“圣人出而黄河清”的祈盼。
面对黄河这样一条“善淤、善决、善徙”、水旱灾害频仍的河流,人们盼望圣主的诞生,以便带来“河清海晏”的太平盛世,也本无可厚非。
在封建社会,许多大臣曾上书奏称黄河变清,如清雍正年间的河道总督齐苏勒曾奏称黄河变清,雍正皇帝非常高兴。
然而,由于黄河治理的复杂性,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黄河清”从未真正实现,只是萦绕于人民心中的梦而已。
当年,三门峡水利枢纽修建之时,美国巨型大坝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胡佛坝、大古力坝相继而起,前苏联也先后在伏尔加河、顿河流域上建起高坝大库。
因此,很少有人怀疑这样的构想:
在黄河上建起一座大坝拦截泥沙,再附之以水土保持措施,从而既能让下游变清,又能综合开发。
当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的一千多位代表面对修建三门峡水库这样一个承载着国人“黄河清”千年梦想的工程,一个“战胜自然的伟大计划”时,一致欢呼通过,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1999年8月以后,我国从黄土高原开始,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退耕还草还林,停止了坡地开荒,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退耕面积约3.2亿亩。
据估计,黄土高原要占到一半左右,这在治黄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的大事件。
回顾历史,在北宋年间,黄土高原上就出现了开垦坡地的记录,以后此况曾愈演愈烈,而在约一千年之后的今天,其坡地开垦终获停止,这无疑是一次惊天的大逆转,人们希望以往治黄的大困局将由此而全盘皆活。
7.为治理黄河而奔波半生的水利专家王化云同志在其回忆录《我的治河实践》中辛酸地叹道:
“黄河不可能变清……黄河也不需要变清。
未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我认为应该建立在黄河不清的基础上。
”资深黄河环保专家、1978年就曾经探访了黄河源头的Y某指出,黄河源头长期屡禁不止的盗猎、金矿开采以及过度的林区资源开发,导致了黄河源头的“美丽童话”正渐渐消失,保护黄河,关键是治理黄河源头的水和沙,因而,对黄河源头的保护就显得更为重要,假如黄河源头都受到污染,那么黄河的断流、污染就更难解决。
文化学者R教授踏勘黄河源头时感慨万千,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黄河、了解黄河,是在寻找一种精神资源,寻找一种精神的依归;
对于环保,R教授对“黄河区域的移民一定会带来黄河的污染”的说法则不予赞同,他说:
“关键要看移的是什么民,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决定黄河未来的关键因素。
”中国地理学会M教授的观点也很明确:
要重新认识黄河,为此,他引入了“大黄河”概念。
他说:
“如果狭义的黄河文化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耕文化,那么广义的黄河文化就应从大黄河的概念出发,将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统一纳入黄河文化体系。
”致力于黄河文化研究的Z博士提出了弘扬黄河文化的四个关键控制点:
首先,深刻认识黄河文化的价值;
其次,注重“黄河文化圈”的培养与维护;
再次,注重文化创意融入生态旅游的一站式体验;
第四是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
(20分)
1.给定资料4写道:
“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
‘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
”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
(10分)
要求:
简明、完整。
不超过200字。
2.给定资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
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
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二)给定资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
请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内容具体,表述清晰。
不超过300字。
(三)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
宣传材料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
请参考给定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
(1)切合主题;
(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
(3)不超过400字。
(四)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0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公务员 考试 申论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