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知识要点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773147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9.79KB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知识要点文档格式.docx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知识要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知识要点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7)
11.幼儿教育机构由德国的福禄倍尔创设。
(P6)
12.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的特点。
(P7)1.学前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公共事业。
2.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
3.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
4.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3.“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
7.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
8.走向多元化。
第三节
1.学前教育的功能P22:
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
2.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P23:
(1.)客观性。
(2.)多样性。
(3.)整合性。
(4.)方向性。
3.学前教育功能的分类:
P24:
(1.)从承受对象的不同来划分,区分出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从作用的层次来分,可以区分出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
(3.)从作用的方向来划分,可以区分出学前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4.)从作用表现形式来划分,可以区分为显性体功能和隐性功能。
4.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P25~P27(一.)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他可以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也被称为工具功能,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作用。
第五节
1.我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
P37~P39(1.)发展的整体观。
(2.).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
(3.)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
(4.)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
(5.)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基础的教育途经观。
2.发展的概念。
P37发展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的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3.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概念。
P37~P38内部因素是指幼儿自身条件中得自与遗传与胎内环境的先天特点和出生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个体身心发展的特征。
外部因素是指幼儿生活在其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我国学前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P40~P42(1.)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
(2.)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
(3.)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
(4.)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
(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体现在以下2点。
P43(1.)教育影响幼儿的发展方向。
(2.)教育参与幼儿的发展,可以改善幼儿发展的水平与质量,不断引导幼儿的发展,实现新的发展可能性。
第二章
1.家庭的概念。
P46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2.家庭教育的广义和狭义。
P46~P47家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即在家庭里,无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还是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所施加的一切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
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指父母和家庭成员中其他年长者)自觉的、有意识的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
这个概念还有三个含义:
一、是家庭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场所是家庭,受教育者是子女。
二、是指出了家庭教育的目的的要求和内容是受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所制约的,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时代性。
三、是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即是在家庭中通过家长和其他年长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时间来进行。
3.家庭教育的特点。
P47~P48。
1.家庭教育的早期性。
2.家庭教育的全面性。
3.家庭教育的情感性。
4.家庭教育的灵活性。
5.家庭教育的渗透性。
4.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P48~P52。
1.家庭教育保证了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1.)胎儿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出生提供了保障。
(2.)婴儿教育为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2.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
(1.)有助于孩子了解社会的规则。
(2.)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3.)有助于孩子养成顽强的意志。
3.家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有助于孩子发展水平的提高。
(2.)有助于孩子职业取向的选择。
5.托幼机构的概念。
P54托幼机构是指社会为儿童所提供的公共的,集体托幼机构。
6.托幼机构的任务。
P55简单说1.为儿童服务2.为家长服务。
我国的托幼机构担负着双重任务。
一方面有教养儿童的任务,促进他们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又有社会福利的任务,解除家长后顾之忧,减轻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负担,使家长能全身心的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7.什么是托幼机构教育的含义。
P55托幼机构教育是由托幼机构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有计划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措施。
8.托幼机构教育有以下特点:
p55~p56(1.)社会性(2.)群体性(3.)计划性(4.)专业性。
9.判断:
托有机构教育的地位和作用p56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制度的准备阶段的托幼机构教育对整个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表现在:
托幼机构教育是整个幼教过程中最能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要求的,具有导向作用。
托幼机构教育在整个幼教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有:
一是辐射作用;
二是促进各种幼儿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10.社区教育概念:
p58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区域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式。
11.多选:
社区教育的特点:
p58~p59
(1)整体性
(2)区域性(3)全面性(4)平等性(5)有效性。
12.判断:
社区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p59社区教育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13.简答:
社区学前教育的作用p60~p61
(1)为学前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2)可提供全社区居民的素质;
(3)为幼教毕业生提供广阔的从业渠道。
14.简答:
家庭对托幼机构教育的意义p66~p68
(1)家庭是儿童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
(2)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学校;
(3)家长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
首先,家长参与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其次,家长是教师做好的合作者。
15.论述:
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的途径p68~p72
(1)托幼机构组织的活动:
家长委员会;
家长会;
家长学校;
咨询接待日;
家长开放日;
家长接待日
(2)教师的日常工作:
家庭访问;
电话联系;
随访;
家园联系册(3)征集教育意见:
家长信箱;
意见咨询表(4)宣传工作:
家园之窗;
家园专栏;
园刊。
16.家庭和托幼机构合作的主要内容。
P72~p76
(1)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
①帮助家长认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③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
(2)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3)组织家长参与,形成教育合力①参与园所的教育活动②参与幼儿园管理③支持和参与园所环境创设等各项活动(4)现阶段家庭、托幼机构合作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1.托幼机构教育的概念。
P90托幼机构教育是由托幼机构组织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实施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
2.幼儿教师的概念。
P91幼儿教师是幼儿离开家庭进入托幼机构之后遇到的重要人物,在幼儿园的班级生活中担负着创设班级环境和组织班级生活的重要职责。
3.托幼机构教育的特点。
P91~p92
(1)社会性
(2)群体性(3)计划性(4)专业性。
4.托幼教育机构的原则。
P92~p94
(1)保教并重与结合的原则
(2)面向全体、因人施教原则(3)以游戏为基础活动的原则(4)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中的原则(5)重视幼儿同伴相互作用的原则(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的原则。
5.幼儿园班级与幼儿教师的作用。
P95~p96幼儿园班级是托幼机构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幼儿在园生活与学习的主要环境和场所;
教师是物质环境的组织者,教师是幼儿在园生活的组织者。
6.角色和幼儿教师角色的概念。
P97~p98j\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生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及行为模式的总和。
幼儿教师的角色是幼儿教师在托幼机构教育中各种行为模式的总和。
7.简答:
幼儿教师角色的塑造或转变是什么?
P99~p100
(1)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
(2)由课程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的研究者;
(3)由幼儿关系的控制者转变为师幼关系的协调者与合作者;
(4)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知识的终身学习者。
8.概念:
什么是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基本内容?
P105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
幼儿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幼儿、要把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
9.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基本内容。
P105~p106
(1)儿童权利观和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2)儿童特质观和适宜教育观;
(3)幼儿在自身发展中的作用观和幼儿教育的方法观。
10.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
P107
(1)幼儿生理、心理和教育方面的知识;
(2)广博的文化科学和艺术知识。
11.幼儿教师的能力结构。
P107~p110
(1)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
(2)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幼儿行为辅导能力;
(5)与幼儿沟通能力;
(6)与家长沟通能力;
(7)独立思维和创造的能力;
(8)适应新环境的能力①交流与沟通技能②浏览与查阅技能③信息发布与网络参与技能;
(9)反思能力。
12.▲教学效能感是什么?
P110教学效能感一般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幼儿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幼儿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
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13.▲幼儿教师的教育机智及具体表现。
P114教育机智是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情况,快速地做出反应,及时的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
(1)善于因势利导;
(2)善于随机应变;
(3)善于“对症下药”;
(4)善于掌握教育分寸。
14.专家型教师的概念。
P116”专家型教师”又称“专业型教师”,是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专业敏锐洞察力的教师。
专业化幼儿教师的特征。
P116~118
(1)专业化幼儿教师与非专业化幼儿教师对幼儿的不同反应①判断情景潜在的意义②做出一些临床诊断③把一件事以及对他的思考作为课程设计和班级管理的依据;
(2)专业化教师的特征①他们是反思型的、非冲动型的教师。
他们看待问题时经常会深思熟虑,具有较强的自控和自我调节能力②他们是幼儿的研究者。
他们会根据对幼儿的观察分析来确定行动的方法,制定尽可能安全合理的反应方案。
有效的干预来自教师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来解释幼儿需要的能力。
16.多选: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
(1)顺应阶段;
(2)适应阶段;
(3)发展阶段;
(4)专业化阶段
第四章
1.不同心理学派的观点p125-p126
(1)行为主义的观点;
(2)成熟理论的观点;
(3)认知理论的观点。
2.名词解释:
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概念。
P128所谓教育环境主要是指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节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环境系统。
3.幼儿园物质环境的结构和功能。
P128-p129
(1)幼儿园环境的基本要素有:
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教学玩具、图书声像资料、环境布置、空间格局以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
(2)幼儿园物质环境的结构:
从环境的范围来看可分为:
整个幼儿园环境、整个活动室环境、各活动角区的环境;
从三维空间来看可分为:
地面环境、墙面环境、空间环境;
从性质来看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3)幼儿园物质环境功能:
幼儿园的教育目的、功能、内容、形态和方法,无一不受其物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
4.判断:
5.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P130-p133
(1)适应性原则;
(2)挑战性原则;
(3)启发性原则;
⑷丰富性原则⑸平衡性原则⑹系统性原则⑺动态性原则⑻主体性原则⑼效用性原则。
6.▲户外环境的构成和功能是什么?
P134⑴促进幼儿各种感觉、运动能力及身体素质的发展⑵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⑶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帮助幼儿积累科学和数学经验,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⑷促进幼儿创造、想象与审美能力的发展⑸促进幼儿自信心、独立性的发展⑹增加幼儿之间的合作,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7.户外环境的构成。
p139幼儿户外环境主要包括:
园舍的内部建筑设计、活动室的规划模式即活动室的空间规划、活动区的材料与布置、活动室的设备、活动室的墙式饰、活动室陈设的变更方式与变更频率。
8.园舍得内部建筑设计。
P139-p140⑴色彩的功能:
色彩具有美育功能、影响情绪情感功能、调整环境的功能⑵光线的功能:
光线对幼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⑶声音的功能:
安静的环境容易使幼儿注意力集中,减轻精神压力和疲劳⑷通风的功能:
户外通风设备直接影响户外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空气清新度等。
第五章
1.▲论述:
师幼关系的意义。
P157~p164
(1)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①幼儿从与教师的关系中获得关爱②幼儿获得来自教师的安全感③教师的榜样作用来自于一定的师友关系中④良好的师友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幼儿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注⑤良好的师友关系有助于教师帮助幼儿建立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
(2)师幼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的基本体现;
(3)师友关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
2.选择:
p157美国教育家詹姆斯﹒尤尼斯指出,幼儿与成人的关系“非对称型”关系,而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是“对称型”关系。
3.判断:
p165师幼互动或师幼交往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师幼互动是师幼关系形成的过程,良好的师幼关系不是关于教师与幼儿之间关系的一种空洞的描述,而是有其实际过程和实际内容的。
4.选择:
p167师幼互动中的交互作用问题:
⑴教师对幼儿的影响;
⑵幼儿对教师的影响。
5.选择/简答:
现代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p174-182⑴互动性①教师——儿童的“代言人”,儿童——教师的“应声虫”②教师——“抛球者”,儿童——“接球者”③教师——规则的维护者,儿童——规则的执行者④儿童——教师的“玩具”,教师——“玩具”的操纵者⑵民主性⑶互主体性⑷分享性⑸激励性。
6.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
P183-184⑴师幼互动⑵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⑶幼儿园不同的教育活动。
7.▲论述:
建立优质师幼关系的策略。
⑴关爱幼儿⑵与幼儿经常性的平等交谈⑶参与幼儿活动⑷与幼儿建立个人关系⑸积极回应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第六章
1.幼儿班级生活的特点。
P188~p190⑴生活节奏性⑵保教渗透性⑶活动多样性⑷内外互动性⑸班级的组织性
2.托幼机构班级的编班形式及特点。
P191~p192⑴按年龄编班;
一般幼儿园按小、中、大班进行编班⑵婚龄编班。
3.简答:
班级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功能。
P194~195⑴幼儿班级执行着幼儿生活共同体的功能⑵幼儿班级执行着在幼儿中开展共同教育活动的功能⑶幼儿班级有利于形成共同的舆论和价值观。
4.论述:
班级对幼儿成长的影响p195~p197⑴幼儿班级加强了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交往⑵幼儿班级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⑶幼儿班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⑷幼儿班级体使幼儿产生对班级的归属感⑸幼儿班级为幼儿提供了表达自我和交流的机会⑹幼儿班级为幼儿之间提供了观念共享的环境。
5.班级生活的组织p198~p199⑴根据入园幼儿的情况对幼儿进行编班①在园和入园幼儿的人数和年龄结构②幼儿园班级用房③包教人员配备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活动空间⑶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和规则⑷形成良好的幼儿之间的互动和师友互动的模式。
6.班级生活的管理。
P199-p202⑴拟定班级计划⑵明确保教人员职责⑶对幼儿进行编组⑷协调相关资源。
7.幼儿园保育员、幼儿教师职责。
P202保育员的职责⑴负责本班级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⑵在教师的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工作⑶在医务人员和本班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⑷妥善保管幼儿衣服和本班的设备、用具。
幼儿教师的职责⑴根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教育纲要,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⑵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的发展情况⑶严格执行幼儿园工作安排、卫生保健制度,指导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⑷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征的教育措施,共同完成教育工作⑸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⑹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与指导。
8.简答:
班级生活与管理的发展适宜性要求。
P203~p204⑴满足幼儿在班的一切生理需要⑵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⑶满足幼儿操作活动的需要⑷满足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⑸满足幼儿从事不同活动的需要。
9.小班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与指导。
P204~p206⑴要进行必要的入园引导工作⑵做好入园、离园的迎送工作⑶加强对幼儿的照顾⑷通过活动帮助幼儿减轻焦虑⑸以大帯小⑹逐渐形成班级活动规则和日常生活的规律。
10.判断/选择:
中班幼儿班级生活年龄特点。
P206班级的归属感和班级荣誉感等逐渐在幼儿当中形成,幼儿在班级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
第七章
1.最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
P218~220⑴课程即学科⑵课程即计划⑶课程即目标⑷课程即经验。
综上所述:
第一,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含义多重的术语,每一种定义都有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基础;
第二,每一种定义既有优势也有其局限;
第三,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应全面分析,明确各种定义所提出的问题,根据实践的要求,做出有效的课程决策。
2.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P221~p222⑴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这是建国以来影响我国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一般看法⑵幼儿园课程即教育计划,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总和⑶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幼儿园出现的一种课程观。
3.名词解释:
课程模式的含义。
P236课程模式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种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框架。
4.陶行知幼稚园生活教育的课程理论体系的主要体现。
⑴课程内容来源于幼稚园的人、事、物⑵课程内容的组织分全年、一月、每周、每日四种⑶课程实施强调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
5.陈鹤琴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P238-p240⑴陈鹤琴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科学与民主精神的陶冶⑵学前教育课程是为学前儿童设计的课程⑶陈鹤琴指出:
“小孩子应该学的和能够学的东西,本来是很多的,但是我们不能就这样慢无限制毫无系统的去教他”⑷陈鹤琴先生在课程组织上反对分科教学⑸陈鹤琴先生认为,幼稚园课程的实施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课程实施应采用“整个教学法”、游戏法、小组教学法等。
6.蒙台俊利教育法。
P240⑴主要教育思想和课程理论⑵评价①积极价值②局限。
7.论述:
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的基本理论。
P252⑴⑵⑶⑷⑸
8.课程设计的概念。
P258学校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基本问题是课程,而课程设计的核心问题,总离不开教什么和学什么。
9.选择题:
课程设计过程概括步骤。
P259泰勒把课程设计过程概括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结果四个步骤。
答:
生成课程的组织和实施。
P264⑴生成课程需要教师不断通过观察、记录儿童的兴趣来加以计划⑵生成课程的内容是弹性的、非强制性的⑶教师是课程关键的决策者⑷儿童、家长、社区成员是课程实施中的参与者和合作者⑸生成课程的内容与活动具有连续性,是相互联系的。
11.幼儿园单元主题活动的含义。
P266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其特点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联系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单元的活动,获得与中心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
选择主题的依据P266
13.幼儿园学科活动P271-2741健康2语言3社会4科学5艺术
14.论述结合实例谈谈幼儿园课程的实施P275-2791学习环境的创设与利用a物质—空间类b组织制度类c文化心理类2幼儿的学习和教学策略a学习的概念与类型b幼儿学习的特点c教师的教学策略
第八章
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p289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双边复合活动,是教师支持、帮助幼儿与幼儿自主学习的统一活动。
2.教学的概念P289教师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3.教学概念的界定。
P191-292教学就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价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辩证统一的过程。
需注意1平等2价值引导3自主建构。
园教学概念的发展。
P292-294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教学论自身的发展为幼儿园教学概念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觉:
1幼儿首先是“人”2“知识”的概念有待于扩展3教、学关系的发展a教和学不应只是传授和接受,实际上,“教”更应该是一种组织、支持、帮助和引导b教与学的关系不仅仅是师幼关系c教与学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儿园教学概念的界定p295幼儿园教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对幼儿所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支持、帮助与引导和幼儿自主构建的辩证统一过程。
1学习活动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是权威、控制者、操纵者和包办代替者,而应是组织者、支持者、协助者和引导者,教师与幼儿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
2强调教师与幼儿的平等、对话关系,并不否认教师活动的有目的性和有计划性,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毕竟与幼儿的自由活动有很大的差异,它始终带着社会要求、教育目的的烙印,这是我们不应该回避的,但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把两者和谐地统一起来,两者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教育原理 自考 学前教育 原理 知识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