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考点大集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768937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43KB
光学考点大集合Word下载.docx
《光学考点大集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学考点大集合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underline}DIV.MyFav_1287023086207SPAN.MsoHyperlinkFollowed{COLOR:
underline}DIV.MyFav_1287023086207P{FONT-SIZE:
12pt;
MARGIN-LEFT:
0cm;
MARGIN-RIGHT:
}DIV.MyFav_1287023086207PRE{FONT-SIZE:
10pt;
ArialUnicodeMS"
}DIV.MyFav_1287023086207P.a{TEXT-JUSTIFY:
0cm0cm0pt14.2pt;
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14.15pt;
justify;
punctuation-trim:
leading}DIV.MyFav_1287023086207LI.a{TEXT-JUSTIFY:
leading}DIV.MyFav_1287023086207DIV.a{TEXT-JUSTIFY:
leading}DIV.MyFav_1287023086207DIV.Section1{page:
Section1}DIV.MyFav_1287023086207OL{MARGIN-BOTTOM:
0cm}DIV.MyFav_1287023086207UL{MARGIN-BOTTOM:
0cm}
考点1:
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
主要考查光的色散现象,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若物体几乎能让各种色光透过,它就是无色的,如水、空气等。
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几乎能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对所有色光几乎都不反射,而是吸收。
还要了解光的三基色:
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
红、黄、蓝。
例1如图1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发生折射时的偏折程度(选填“相同”或“不同”)。
解析:
题目考查光的色散现象,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后分散开来,是由于光的折射,而且折射时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
答案:
光的色散不同
考点2:
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都是电磁波大家庭中的一员,试题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热点在于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如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品,家庭用红外烤箱烤食品,浴室用红外线暖灯来取暖,医疗上利用红外线来理疗,科研上用于红外遥感,电视遥控器也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紫外线能杀菌。
验钞机上应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进行防伪。
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但过量则对人有害。
例2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
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题目考查红外线、紫外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验钞机利用的是紫外线,遥控器利用的是红外线。
C。
考点3: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都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注意小孔成像中像是倒立的实像。
例3200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初一)上午,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
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的两种简便方法:
如图2甲所示,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成像原理;
如图2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利用了光沿传播的原理。
太阳能在脸盆的水中成像,这是光的反射,或者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
手指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属于小孔成像,利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平面镜直线
考点4:
光的反射
对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对反射现象和反射光路可以通过作图题进行考查。
作图时一定要细心,如法线要与镜面垂直,要画成虚线;
光线要加箭头,且箭头方向要与光的传播一致;
反射角与入射角都是与法线的夹角,二者要明显相等。
还要注意反射有两种类型──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其根本区别在于反射面是否光滑,而不是反射光线是否平行。
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例4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
时,反射角也为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5°
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
时,则入射角为70°
,反射角也为70°
;
当入射角增大5°
时,反射角也增大5°
,这样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
B
考点5: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应用,其特点简记为:
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或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查。
这里有两个常犯的错误:
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其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越小,还有作图时像不画成虚像,一定要注意克服。
关于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例5图3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为点燃的蜡烛,C是和B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我们在玻璃板中看到B的像是因光的所形成的虚像。
当把C移到B的像所在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都不能使C与B的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C”实际上是(选填“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或“蜡烛C本身”)。
蜡烛B射向玻璃板的光被反射进入人眼,人眼误认为光是从玻璃板后来的,这就是B的像;
当蜡烛B的底部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蜡烛的像的底部就不在桌面上了,所以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都不能使C与B的像完全重合;
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了“蜡烛C”实际上是“蜡烛C”的光从空气进入玻璃,又从玻璃进入空气中的人眼,这要发生两次折射。
反射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考点6:
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常出现在选择题和作图题中,许多同学常把入射角和折射角谁大谁小记混,这里教你一招,你就永远不会混了: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即不论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只要该角是在空气中,这个角都是大的(垂直入射除外)。
简记为“空气大角”。
例6有一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水面的升降可由进水管和出水管调节。
在其右侧某一高度朝确定方向射出一激光束,在容器底部中央产生一个光斑,如图4所示。
该光斑()
A.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
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B.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
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C.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
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D.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
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容器底部中央产生的光班是光从空气进入到水中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而不是反射。
因为反射现象是光不进入另一物质又返回原物质中去的现象。
若水面上升,则光的入射点向右移动,这样折射光线也要向右移动,反之,若光斑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C
考点7:
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在作图题中经常出现,特别是特殊光线经过透镜的折射光路图,是常考点。
这里还有两个常错点: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指从凸透镜出射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更偏向主光轴,使它的光束变窄、变收缩.不能将会聚作用理解为出射光线一定是会聚的、交于一点。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指从凹透镜射出的光线相对原来的入射光线更偏离主光轴,使光束变宽、变发散,经过凹透镜的光线也可能交于一点。
例7请完成图5和图6中的光路图。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会聚于主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经过焦点射入凸透镜的光将会平行于主轴射出。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于主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会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虚焦点。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射向凹透镜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从凹透镜射出时将会平行于主轴射出。
如答图5、答图6。
考点8: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以及有关透镜的应用的题目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常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作图题等。
解答本考点的题目关键是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由于成像复杂,许多同学感到难以掌握。
可简要归纳成下面六句话:
一焦分虚实(即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为实像),
二焦分大小(即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
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
实像异侧倒(成实像时,物和像总在透镜的两侧,且像是倒立的),
物远像近小(物体离透镜越远,所成实像离透镜越近,且像越小);
虚像同正大(成虚像时,物和像总在透镜的同侧,且像是正立、放大的),
物近像变小(物体离透镜越近,所成虚像越小)。
其中一、二两句是对成像情况的总体把握,三、五两句是成像情况的静态分析,四、六两句是成像情况的动态描述。
例8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视网膜相当于胶片,通过晶状体的调节将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图7是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得出:
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当他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方(选填“前”、“后”),应戴透镜制成的眼镜加以矫正。
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光屏),不过这个像距是不能改变的,要使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像都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来改变焦距实现的。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体由远移近透镜时,像将变远。
但若像距不能变大时,可以让晶状体的会聚本领变大,即焦距变短,此时晶状体较厚。
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一直处于较厚的状态,当他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仍会偏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可以抵消偏厚的晶状体,达到矫正的目的。
凸透镜变小前凹
三、小试牛刀
1.如图8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
2.图9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3.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m。
当该同学走近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10所示,东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
东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
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东东想:
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
请写出你的推断:
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
5.如图11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1,水中另有一发光点A2。
人在空气中的B点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的位置。
画出:
(1)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2)A2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6.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如图12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清晰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4)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得模糊不清.他应当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7.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桌面上(如图13),取两段同样的蜡烛,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方,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的后方。
(1)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时,蜡烛B的位置即为蜡烛A的像所在的位置;
(2)取两段同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关系;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
参考答案:
1.C
2.A
3.4不变
4.红凸透镜(或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或折射)程度小
5.见下图:
6.⑴下⑵7.5cm⑶左缩小(4)远离透镜方向(或向右)
7.
(1)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大小;
(3)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光学 考点 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