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752903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5.85KB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板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课题1
【提问】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看到的或我们已学过的燃烧事例。
【设问】那么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呢?
请根据你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合理的猜想。
【讲述】下面我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
【活动探究一】燃烧的条件
【演示】白磷燃烧实验
(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水中放入一小块白磷。
(2)将分别放有白磷与红磷的两支试管(带有橡皮塞)一起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
【介绍】着火点:
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讨论】
1.由上述实验中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不能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2.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而热水下白磷却不燃烧,这又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追问】俗话说水火不相容,热水中的白磷,会燃烧吗?
请同学们做出一些合理的猜想。
【演示】
(3)用盛有氧气的试管口对准烧杯中的白磷,观察现象。
当向热水下的白磷通入O2后,白磷又能燃烧了,再次说明了,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提问】根据以上事例你能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吗?
燃烧需要那些条件?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
1.具有可燃物;
2.有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请同学们把刚才演示实验装置与课本实验装置做个对比,发现有何不同?
这样改进有何目的?
【过渡】那么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三个条件中如果去掉任何一个条件,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呢?
现在同学们面前都有准备好的蜡烛和烧杯等一些用品,请你们用蜡烛和烧杯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探讨一下“灭火原理和方法”。
【活动与探究二】灭火原理和方法
【巡视】指导学生探究活动
【提问】你们选用哪种方法“灭火”?
那是破坏了燃烧哪一个条件?
【板书】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空气
3.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创设情景】如果你身边发生了下面的事,你会怎么做?
原理是什么?
1.如果酒精灯不慎被撞倒引起酒精在桌上燃烧,应如何灭火?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怎样来灭火?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
【总结与回顾】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对照
燃烧的条件
灭火原理与方法
可燃物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氧气(或空气)
隔离氧气(或空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作业】
1.课后习题2.3.4.5.
2.预习第二课时的内容。
观看
思考并回答
火的功与过
交流汇报
学生猜想
认真观察,思考,分析
听讲
交流与讨论
由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猜想,交流
思考燃烧的定义及条件,并请同学作小结
交流讨论并由小组代表发言
思考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并得出结论。
其采用的方法与原理
比较归纳总结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通过阅读观看资料使学生了解燃烧的“功”与“过”,并由此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条件的兴趣。
让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火的“功”与“过”
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感性到理性再认识
由于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会污染空气,故对本实验进行改进,以培养环保意识
分析归纳是化学学习的常用的方法,经常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将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与课本实验装置做个对比,让学生自己得出改进实验装置的目的,以更好地树立学生环保意识。
通过简单的实验从活动中思考并悟出灭火的原理
认学生亲身体会知识的获取过身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善于对所学的知识比较归纳总结以加深理解。
充分利用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感性认识,总结灭火的一般原理与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通过课题1“燃烧和灭火”的教学,让我体会到联系生活实际,把握学生已有经验,利用课件、录像等手段的确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能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
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是对白磷燃烧实验装置的改进,并引导学生将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与课本实验装置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得出改进实验装置的目的,以更好地树立学生环保意识,体现新课改理念。
【案例评析】
1.本节课是在学生对生活中的燃烧比较熟悉,对燃烧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及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不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亲身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与方法,体验到参与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既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又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经验,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上课伊始由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新闻资料和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情景,并由情景中提出问题,最后通过创设情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白磷燃烧实验装置的改进富有创意,通过引导学生将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与课本实验装置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石燃料的利用
教学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的重要能源,对人类有重大作用,同时了解燃料的热值,以及选择燃料要考虑的因素。
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3、知道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要合理开采,并认识使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4、知道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以及主要产品和用途
教学重点:
1、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
2、煤的综合利用和石油的分馏
授课形式:
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提问
教学过程:
复习:
1、燃烧的条件
2、空气污染和污染来源
新授:
一、化石燃料
煤:
被称为“工业的粮食”是混合物
1、化石燃料石油:
补称为“工业的血液”,是混合物
天然气:
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西气东输”就是输的天然气
2、化石燃料的分布情况
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
播放视频:
煤和石油的开采
4、燃料的热值
相同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等。
一定量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燃料的热值。
如:
原煤2.1×
107J/Kg,天然气3.9×
107J/Kg等。
思考:
参照有关煤,液化气,天然气,管道煤气的市场价格,从经济上看,选用哪一种燃料更合算?
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用方便等因素综合考虑,今后应优先推广哪一种燃料?
二、化石燃料的燃烧与环境的污染
1、全球气候变化
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是碳,燃烧后转变成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导致温室效应。
2、热污染
火力发电站的“余热”排放到河流、湖泊或海洋中,使要水温升高,严重是可导致鱼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3、大气污染
化石燃料中含有相当数量的硫、氮,燃烧转化为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能够溶于水,形成酸雨,同时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同时煤炭燃烧时,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
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1、煤的干馏:
煤的干馏
小结:
隔绝空气焦炭
煤煤焦油属于化学变化
加强热焦炉煤气
粗氨水
2、煤的气化:
在高温、供氧不足的情况下使煤转变成煤气(CO)
3、石油的分馏:
石油的分馏
石油气
根据沸汽油
原油煤油属于物理变化
点不同航空汽油
柴油
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化石燃料又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为了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急需进一步开发新能源。
主要有:
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等,不污染环境。
总结:
石油、煤、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其中煤和石油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要合理综合开发利用。
课外拓展:
可燃冰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知识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
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
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
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
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
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
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
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
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
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
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
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
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
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
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
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
利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根据学校情况(生源、实验条件)不同,采用开放程度不同的实验探究法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模式。
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习二氧化碳。
课程结束指导
引导学生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从用途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外实验指导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避免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认识更清楚。
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用U型管做,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打下良好基础且过渡自然。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过程
:
【引言】
在某农村,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一家挖了一口井,很深,大约有十四、五米,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曾在井内烧火,而家人不知。
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了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
是谁在作案呢?
原来是二氧化碳在作怪。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板书】第三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的气体。
【演示】如图:
两只纸口袋保持平衡,向其中一直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讲解】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1.977克/升。
比空气重。
刚才我们介绍的致人死亡的井的底部有较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密度大,因此,难于扩散。
【提问】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
举例说明。
【小结】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强越大,溶解得就越多,如:
汽水、啤酒就是高压溶入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
如果将温度降低至-78.5℃(101千帕),气体二氧化碳就变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其含义是“外形似冰,熔化无水”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板书】二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演示】
两支燃着的蜡烛都熄灭,且下面的火焰先灭。
【提问】由此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板书】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进一步解释上述事故的发生及蜡烛熄灭的原因)
【讲解】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等处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提问】怎样测试菜窖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
(学生讨论后归纳)
【讲解】在菜窖里做一个灯火实验,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人不要进去。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颜色变红,加热后红色褪去,又恢复紫色。
【讲解】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2CO3),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2.和水反应:
H2O+CO2==H2CO3
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讲解】碳酸钙为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钙溶解变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CaCO3+H2O+CO2====Ca(HCO3)2
碳酸氢钙溶液加热后,又变成碳酸钙
广西桂林著名的芦笛岩内的石柱、石笋或溶洞都是长年累月发生上述反应所致。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讲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二氧化碳也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板书】
三
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它来灭火。
(简介灭火器原理)
2.
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3.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
4.
4.植物光合作用。
【小结】二氧化碳是碳的一种重要化合物,掌握它的性质后合理利用它。
教学设计方案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既二氧化碳与水、与石灰水的反应
【引入】
找有关温室效应或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录像放1~2分钟。
提出问题: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多少?
2、多些行否?
3、没有行否?
4、二氧化碳有什么重要性质?
【展开】
教师组织学生实验。
根据学校条件不同,采取不同方案。
方案一:
学生以小组形式活动。
教师将实验内容提前印成学案发给学生。
课堂上简单讲解实验注意事项。
而后又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实验,边实验边填表分析每个实验的现象与结论。
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板书填表来认识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方案二:
学生以组为单位活动。
教师讲一个实验学生做一个实验,总结一个实验。
方案三:
学生边讲边实验。
方案四: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逐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生实验:
实验1:
观察气体实验
利用简易气体发生装置制取一集气瓶二氧化碳,观察。
再将一根燃着的火柴伸到瓶口,观察火柴燃烧的情况。
(用小型塑料瓶装)
实验2:
溶解性实验
向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一半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
实验3:
灭火实验
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观察
实验
4:
密度实验
在自制杠杆天平的两端挂上质量相同的两个纸盒或一次性水杯。
杠杆平衡后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象倒水一样倒入其中一个纸盒或杯子里。
观察。
实验5:
与水反应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滴入2滴紫色试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一段时间,观察。
加热试管,使试管内液体沸腾,观察水溶液颜色。
实验6:
与石灰水的反应
试管中取少量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一段时间,观察石灰水变化。
与水反应实验
实验7:
趣味实验
打开一瓶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另一端伸入一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
实验名称实验步骤结论实验1观察气体实验利用简易气体发生装置制取一集气瓶二氧化碳,观察。
实验2
溶解性试验向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一半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
实验3灭火实验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观察。
实验4密度实验在自制杠杆天平的两端挂上质量相同的两个纸盒或一次性水杯。
杠杆平衡后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象倒水一样倒入其中一个纸盒或杯子里
实验5与水反应实验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6与石灰水的反应试管中取少量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一段时间,观察石灰水变化。
实验7趣味实验打开一瓶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另一端伸入一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色味态密度溶解性熔沸点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大(1.5倍)能溶于水(1:
1)无色液体、雪状固体“干冰”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
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灯火试验)
2.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H2CO3====CO2+H2O
(碳酸饮料)
3.
3.
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
macr;
+H2O(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抹墙)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
灭火:
Na2CO3+2HCl===2NaCl+H2O+CO2&
shy;
2.
化工产品的原料
制冷剂
4.
植物光合作用
四、石灰是的用途
石灰石、大理石、白垩的主要成分都是:
CaCO3
主要用途:
建筑材料
制生石灰:
CaCO3=====CaO+CO2
;
4.制水泥
结束:
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单元 燃烧 燃料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