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8751818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9.23KB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
……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
A.一朵小花一片砖瓦一个口信一双洁净的旧鞋
B.一片砖瓦一个口信一朵小花一双洁净的旧鞋
C.一片砖瓦一朵小花一个口信一双洁净的旧鞋
D.一个口信一片砖瓦一双洁净的旧鞋一朵小花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学校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有趣的课本剧。
B.春天的植物园,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栩栩如生。
C.中学生要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D.他的演讲太出色,我只好甘拜下风。
5.写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睑庞。
()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升监狱大门的钥匙、,()
(4)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
6.下面列举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按其发展脉络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①对小弗郎十回答不出问题时的痫苫思索。
②对失掉祖围语苦的悲愤。
③对最后一课高度重视而表现出来的严肃、庄熏。
④对阿尔萨斯人不重视学习法语所引起的内疚。
⑤对祖国语言的赞美。
⑥对学牛专心学习文字的沉思;
⑦对亡国的悲痛。
⑧对法兰西语言必然永久存在的信念。
A.③①④⑤⑥②⑧⑦B.③①④⑤⑥⑦②⑧
C.①③④⑤⑥②⑧⑦D.①③④⑤⑥⑦②⑧
7.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比较准确的一项是()。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8.下列句子填在括号内衔接连贯、贴切的一组是()。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
()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木。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这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
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碧波粼粼。
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
9.修改下面句子中括号内的部分,使它与其他部分的句式一致,语气连贯。
(1)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
(水塘中闪闪的碧波,就像锦缎一样)。
(2)(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
二、填空(12分)
1.按要求填空。
(1)表现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
(2)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3)写木兰辞官不做,突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句子是。
(4)成语“扑朔迷离”出处的两个句子是。
2.作家作品填空。
(8分)
(1)《黄河颂》是一首,作者是。
(2)《最后一课》是国小说家的作品。
主人公是和
。
(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作者是,我国最早的,中国共产党的和。
(4)《土地的誓言》的作者是,原名,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
(5)《木兰诗》是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写了一位女子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三、阅读理解(32分)
(一)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叉上习字课。
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
“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
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1.“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可怜”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2.语段细致地描写了“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其作用是()。
(1分)
A.突出“我”对老师的依恋之情。
B.侧面烘托“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热情。
C.表明“我”此时复杂的思想感情。
D.体现韩麦尔先生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3.把字帖想象成“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有力地烘托出教室里的
气氛。
4.选文用“”具体写出“个个都那么专心”;
用“”具体写出“教室里那么安静”,这些细节描写,都是为了刻画出孩子们。
(3分)
5.“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字帖上为什么把“法兰西”和“阿尔萨斯”挨在一起并反复地写?
6.“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金甲虫飞进来”这两个细节意在渲染。
(二)
(1)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邓;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呜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呜啾啾。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解释诗句中的词语。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2)万里赴戎机赴:
(3)关山度若飞度:
(4)朔气传金柝朔:
(5)归来见天子见:
(6)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
2.第
(2)段中二、三两句描写什么内容?
3.第(3)段前两句描写的内容是,作用是。
4.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这三段文字的正确顺序应是。
6.第
(1)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不超过6个字)(1分)
7.木兰为什么辞官不做?
(三)在柏林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
坐在他身旁的是位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显然她在独自深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
“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喀嚓喀嚓”声。
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
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怪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笑起来。
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
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
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
我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
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
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本文和《最后一课》所介绍的故事同样都是以战争为背景,它们的主题是()。
A.《最后一课》是爱国;
本文是反战。
B.《最后一课》是反战;
本文是爱国。
C.两篇都是爱国。
D.两篇都是反战。
2.本文是从哪几方面对老妇人进行描写的?
3.本文写了老妇人多次反复“一、二、三……”,到底有何深刻含义?
请简要说明。
4.结合上文,对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应当如何理解?
四、作文(30分)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许多朋友。
幼小时的玩伴,学生时代的同窗,成年后事业上的合作者;
读书者以“书”为友,弹琴者以“琴”为友,赏花者以“花”为友;
有终生为友者,有一时为友者,也有先敌后友者。
要求:
1.以“朋友”为话题,自拟文题,写一篇作文。
2.体裁不限,500字以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二 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