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考试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751707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5.83KB
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考试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考试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考试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知识)病句
病句辨析与修改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有两种考查方式:
一、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二、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修改错误的一项。
常见病句错误:
1、成分残缺;
2、成分赘余;
3、语序不当;
4、搭配不当;
5、结构混乱;
6、表意不明;
7、不合逻辑等。
修改病句的方法:
增对成分残缺的句子,可增添字词,补全残缺成分。
删对重复多余、句式杂糅、前后矛盾的句子,可删去多余的字词。
调对语序不当的句子,可调整语序,使之合理。
换对用词不当、搭配不当、不合事理、指代不明、有歧义、不得体的词语可进行更换,使之合理。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加大病句修改训练力度。
第5题:
(课内文言文)实词
考查对课内文言文实词的理解。
课文重要词语的解释虽然大多在文下注解中都有出现,但学生记忆有限,因此,还需从词语的本义入手,理解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这样才能有效积累,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第6题:
(课内文言文)虚词
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的理解。
《考试说明》中有12个常见文言虚词:
而、之、为、其、于、以、乃、则、因、所、
且、何。
近五年考题中的文言虚词均在其中。
所有材料均来自课内,要求学生对已学过的文言文中的虚词意义必须掌握,否则就会判断错误。
虽然考题在题干设置上没有强调对词性的考查,但在虚词的教学中却不能回避,如“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潜移默化,形成学生清晰的语法结构和语感。
第7题:
(课内文言文)文意理解
考查对文章综合分析的能力。
选项主要包含对主要内容、段意理解、写作意图、写作手法、文章主旨、语言特色的分析。
2013年选取八上(八年级篇目考查较多)略读课文《观潮》、2014年选取九上《庄子两则》出乎所有老师的预料。
因此,即使是课内篇目的阅读,也应该是通过课文文本的教学,教会教会学生全面阅读的能力。
第8题:
(课内文言文)翻译
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考生应了解并熟悉古代汉语字词句式等语言知识。
文言翻译一般要求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意译。
因此,我们要抓好直译训练,落实关键字词,并注意文言文特殊的语法句式和表达习惯,重视学生在语境中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训练。
第9题:
(课内文言文)默写
考查名篇名句的识记。
近三年,成都中考默写一部分采用三选二(任选其中两句)、补足型的方式默写;
一部分全诗默写,主要考查七言绝句的背诵。
因此,我们要督促学生篇篇背诵,字字落实,尤其是在平时默写中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以免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第10-12题:
现代文阅读
测试阅读说明文和议论文的能力。
2009、2013、2014年(《成才与成功》)考查议论文,2010年至2012年都是考查说明文。
均为课外文章。
议论文常见考点为:
找出或归纳中心论点;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理解某词的准确性;
结合内容和自己的实际,谈看法并说理由。
说明文常见考点为:
概括全文或某段、某几段说明的内容;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顺序等。
学生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文体意识模糊,专业术语混用,有关文体知识框架的建立还需要强化。
第13题:
作文
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10年半命题作文:
听听的声音+话题作文(带提示语):
守望 11年命题作文(带提示语):
拥抱
12年命题作文(带提示语):
走过那一个拐角
13年命题作文(带提示语):
再也没有
14年半命题作文:
小小的”
以命题、半命题的单一命题为主。
单一命题有加强“引语”的倾向。
命题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
强调对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广阔性、丰富性的考查,让多读书、多思考的学生得高分。
2013年作文反映出来的问题
1、审题不严密,偏离题意;
2、思想性不足,欠缺深度和新意;
3、视野不够开阔,素材陈旧单薄;
4、文章四平八稳,创意不足;
5、布局不严谨,逻辑性不强;
6、过分追求形式,怪诞而华而不实;
7、语言欠通畅,缺乏相应表达能力;
……
作文教学建议
1、必须强化作文训练,每周应有片段作文训练,间周或者3周应有一次大作文训练;
2、应兼顾多种命题形式,如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材料与话题结合的作文等;
3、应进行多种体裁的训练,一定要明确文体,避免“四不像”;
4、可以采用多种结构的训练,进行多片段的组合和综合训练;
5、可以进行多种主题的训练;
6、课堂训练形式应多样化;
7、对于一周一练的作文批改,可以采取只批不改或只改不批的方法;
对于大作文可以采用师生互动同写同评;
教师修改,分组互改等形式。
对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
1、书写工整,文从字顺,无错别字
2、文体入格,避免“四不像”
3、精心拟好标题,写好开头和结尾
4、层次分明,段落清晰,结构完整
5、精雕细作,优化语言
6、言之有物,力戒空洞
7、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8、推陈出新,张扬个性
9、限时作文,重视字数限制
中考备考策略
1、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要重视教材,加强教材知识的梳理、词语的整理、文言文实词虚词意义的归纳总结,扎实过好教材知识关。
2、熟悉套路,答题规范
建构相关的语文知识框架,储备应有的知识,包括各类文体知识及其特点,不同手法的名称及其作用,从而找寻套路,准确答题。
3、注重几个核心能力的训练
注重整体把握能力、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对文本的理解及分析能力、语言应用能力、语文与生活的链接能力的训练。
考试时只要我们冷静的分析,注意迁移,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4、加强写作,多角度训练
作文在中考中占有60分的分值,所以绝不容小视。
(1)要关注自我,思考生活,提高审美素养。
只有叙写出自己的生活,展示生活细节,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才能写出感动自己、打动他人的文章。
(2)要加大阅读量,积累丰富素材。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的积累,我们是无法写出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考场佳作的。
积累素材训练应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
建议大家应重点积累如下八个方面的素材:
一是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的;
二是热爱有品位的文化艺术的;
三是历练人生观念、思想方法的;
四是省察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的;
五是铺叙美好的亲情和友情的;
六是描摹美丽的景物和感人的场面的;
七是展望、预测美好的未来的;
八是了解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的。
(3)要扎实有序进行作文规范训练。
没有充分的入“格”训练,是很难实现作文的出“格”,更难做到升“格”,写出有鲜活独特的内容、有独特新巧的构思、有新颖绝妙的切入视角和与众不同的语言的考场佳作。
B卷
1诗歌赏析
近年来成都中考诗歌鉴赏由课内转向了课外,考查的内容则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内容的理解.例如:
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2011年)。
例如:
《成都曲》从全诗看,诗人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成都的?
(2014年)
二是对情感的把握。
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概括作答。
(2013年)
三是诗歌语言的赏析。
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2011年)
四是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的赏析。
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2009年)例如:
本诗最后一句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2014年)
(2014年)诗歌鉴赏。
(4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成都曲(唐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1、从全诗看,诗人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成都的?
2、本诗最后一句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答案:
(1)自然景色、市井景况
(2)通过问句,写出了夜宿处所的难以选择,照应了上句的“多酒家”,侧面写出了市井的繁华,表达了对成都太平生活的喜爱。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
(1)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即帮组学生理解了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2)挑选一些简单的诗歌,试着让学生写赏析,从内容到情感到写作手法都有涉猎,然后推荐一些名家的赏析作品进行对比,找出学生和名家的相同点,从而激发学生赏析诗歌的兴趣。
(3)教给学生一些答题的技巧:
【第一步】
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
【第二步】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
【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
【第五步】
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
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近五年,成都市课外文言文考试所选文段一般都是人物故事类,其内容一般都可用“人+事”的模式来概括。
如:
2007年的晏子使楚,晏子谏齐景公,2011年的项羽兵败自刎。
2013年是比较阅读华歆、王朗与华歆字子鱼。
2014年的张堪,题型有选择题,翻译题,主观问答题。
1、选择题,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主要是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期曰:
“暮见火举而俱发。
”(2008年)“期”字的含义在初一《陈太丘与友期》中学习过;
孟尝君怪其疾也(2010年),对“怪”字的理解,是《陈涉世家》中“固已怪之”的迁移。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2013年)对“相”字的理解,是“相委而去”的迁移。
(2014年)是对4个词语的解释有误的是:
厉:
严重;
拔:
被攻克;
劝:
鼓励;
惠:
恩施。
依然要重视课内知识点的落实。
2、翻译题分值占6分,是课外文言文分值的一半,考查重点为:
(1)特殊句式: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2011年)属于倒装句。
(2)重点字词,包括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词等。
例如: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王”属于词性的活用。
•复习策略
1、积累文言知识,增强文化底蕴。
课外文言文考查的是文言文阅读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两个基本的因素:
一是有一定的文言知识,二是有一定的文化积淀。
这两点可以在学习课内文言文的过程中去生成,所以在教授课内文言文时,既要引导学生疏通字词句意,理解文本,也要让学生感受文本背后的文化因素。
“文本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但重视文本理解不等于是教师句句落实的串讲,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
2、吟读。
吟读不一定要大声,它可以小声地、自由的、不受限制地进行,它也可以读着就停下来,若有所思,又继续吟读,这样更能参悟文言文的内涵,更能培养文言语感。
“学生最需要以吟读的方式亲历与文本的对话,于吟读之中,于对话之中通文意、明意象、识诗情、赏诗韵、探意境”。
复习课更应该安排时间给学生吟读,吟读做过的文言文,印象会尤为深刻,吟读未做过的文言文,往往会有豁然开朗的顿悟。
而在一定程度以后,可以找一些简短的文言文,把标点全都去掉,让学生吟读,在反复的吟读中,学会断句,读懂文段。
3、利用好注释。
近五年,成都中考题课外文言文均有一些注释。
之所以要作注,就是因为这些词比较难懂,或者容易误解,或者对理解文段有作用。
名著阅读
2010年,2011年的“名著阅读”考查,命题者着力于体现“真实阅读”的教学理念,所命制的选择题和填空题,2013则全是填空题,考查的内容着力点却在于学生对名著的真实阅读情况,如果仅凭借着记背所谓的中考名著复习要点一览,是根本无法应对考试的。
在平时应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倡导学生热爱经典,走近大师,感受心灵。
可以通过写读后感,知识竞赛,故事大赛等形式进行检测,也可以采用观看影视,与小说进行比较的方式进行检测。
•(2013年)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分)
前天已将《野草》编订了;
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
《》。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
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
上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应该填上的作品名称是。
(1分)
透过作者对书名的进一步阐释,可以看出作者在文学创作方面的一个见解:
(1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他不大了解他的父母,因此在他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中动人的叙述很少属实。
母亲去世时,他还不到两岁,只能通过哥哥小尼古拉·
伊尔杰尼耶夫的讲述,他才能隐约记起母亲面容,她脸上洋溢的灿烂的微笑,以及她在周遭洒下的无尽的欢乐……
‘‘哎!
如果我在痛苦的时刻看见这种微笑,我就不会知道什么是哀愁了……’’
以上内容摘自《名人传》,‘‘他’’是(填人名)。
(1分)最后一句是引文,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填心理感受)。
•(2014年)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写道: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
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
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请举出使祥子“变成了走兽”但“不是他自己的过错”的一个例子。
•
7、阅读文字,完成问题。
正如谚语所说,机会“先把其前额头发让你抓,如果你不及时抓住,就给个光头让你抓”,或者至少,它先给你容易抓的瓶把,如果你不及时抓住,就给你难抓的瓶身。
以上文字摘自《培根随笔》,它想告诉读者的道理。
课外现代文
课外现代文的题量由2007年的5个小题转变为2008年至今的4个小题,考查了学生的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固定的四个题型为:
知内容:
文中的“小枣树”具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描写小枣树的意图是什么?
(2008年);
通观全文,本文写了哪些‘‘美丽的错误’’?
为什么说这些错误是‘‘美丽的’’?
(2013年)
在概括文意的方法指导上,老师除了教会学生除了寻找关键词外,还要教会根据前后内容进行简要概括,不能只是照搬原文。
作评价:
作者认为我们有时候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但有时候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
你是怎样认为的?
请简要谈谈。
(2013年)
借助花事来表达情志,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传统。
请以所学过的花木为例,谈谈对本文最后一段中“文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这种美的教育。
”这一观点的认识。
(2014年)
首先要鲜明地表明观点
其次要根据题干要求作答,不能只侧重于对‘‘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进行阐述,而缺乏对面对‘‘所有的真相’’这方面的阐述。
品语言:
:
朦胧的欢喜朦胧的悲伤。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这道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中心思想即情感的把握。
在此提醒考生,虽然问的是你怎么看,但切记脱离文章。
一定紧扣文章中心作答,否则很容易丢掉分数。
第2段中,作者说:
“我不能忍受自己对置身的环境一无所知。
”这句话,为什么有人认为是“狂妄”的?
为什么我认为是“谦逊”的?
请简要回答。
(4分)(2014年)
说作用:
本文标题是燕子,但一开始却写了一件有关歌曲《送别》的往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用题分一般作用题和特殊作用题,第9题属于一般的作用题。
特殊的作用题包括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记叙顺序的作用(如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人称的作用(如第三人称的作用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等。
建议:
针对考点,加强对散文及小小说的阅读答题技巧的训练。
语言运用
2007年语言运用题型为写辩论词,写对联,写宣传语;
2008年的为:
写开场白,表格分析题;
2009年的为:
口语交际,材料分析题,写宣传语;
2010年的为:
新闻概括,口语交际,写宣传语和串词;
2011年的为:
表格分析题,仿写,写辩论词。
2013年的为:
材料分析,口语交际补充对联
2014年的为:
材料分析,根据语境说话,仿句
这些题有以下特点:
•体现了时势特点。
某电视台准备举办一场“爱的奉献”为主题的大型赈灾募捐义演。
假如你是主持人,你该怎样说?
请你为募捐义演写一段开场白。
(2008年)
•突出了地方特色。
给成都或当地的名小吃或名菜写一则广告词或宣传语,向外地游客推荐。
(2009年)
•.加大了整合力度。
2011年的语言运用试题围绕阅读这个话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图表分析的能力,仿写的能力,语言简明、得体,连贯的能力。
复习策略
1.各个击破,积少成多
“语言实际运用”考查部分内容广、形式多,教学时集中指导效果反而不好,不如采取各个击破、积少成多的方法,会更有实效。
(1)各个击破,指设立专题讲练。
如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选用仿写、变换句式、扩展语句与语段信息的提取、概括,图表漫画题等,分散时间专题讲解,分类练习,学生可以扎扎实实地掌握一类题的解题方法。
(2)积少成多,指在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测试中,针对某一种题型分类讲解。
从初一到初三,从单元到期末,分点讲练,循环往复,一定会把这些知识点讲完,不要都堆到初三总复习再讲,效果不好。
2.方法指导,举一反三
练习时教师要注重方法总结、答题技巧指导,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一般来说,可以从四个方面指导总结:
一是考试题型归类,二是解题方法总结,三是指导解题技巧,四是典型例题解析。
3.走进生活,实践练习
语言实际运用注重生活化、实践性,因而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时势,关注家乡变化,关注时代发展,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
在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指导学生利用数据表格分析自己的语文试卷情况,查找问题,分析原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图表分析问题。
在教说明文时,可以让学生充当导游员,用导游词的方式讲解介绍某一景点或说明事物特点。
如讲解《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时,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这样不仅把教材学活了,而且运用语言简明、得体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关键是抓好平时的学习,认认真真地训练,老老实实地归纳总结,从而切实地培养语文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在考场上以不变应万变!
预祝贵校明年中考语文取得全面胜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成 都市 中考 语文 考试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