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研究毕业论文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745680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7.86KB
我国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研究毕业论文文档格式.docx
《我国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研究毕业论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研究毕业论文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多元化战略11
(四)培育我国商出口的自有牌11
六、结语12
参考文献:
13
一、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及世界一体化,各国经济的开放程度与日俱增。
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也日渐频繁,根据“一价定律”及“购买力平价理论”,国际价格通过汇率作为贸易中介转换为国内价格。
汇率的波动必然会导致到国内价格水平的变化。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贸易国经济严重受创,国内经济疲软内需不足,在失业率飙升的国内经济压力下,各国纷纷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对人民币升值再次施加压力。
同时,自2009年3月以来,全球经济开始逐步复苏,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发达经济内持续推行低利率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全球范围内流动性相对充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也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状,本文对中国经济同时出现这两大状况之间的关系以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2、我国人民币升值的现状
2005年7月,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宣布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由亿美元兑换8.2765元人民币上调为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对外价值进入上升轨道,金融危机前人民币已累计升值20.8%。
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期间,中央银行收紧了人民币波动幅度,使得2008年10月-2010年7月人民币升值速度下降,但人民币升值趋势没有改变,从2010年7月人民币升值进程又开始加速,截止到2012年1月,人民币累积升值超过30%。
虽然人民币已经大幅升值,但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仍在继续,美国等西方国家仍然对人民币施加压力,逼迫其更大幅度的升值。
这说明人民币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对外升值的压力。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我国国内物价走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7年1月-2008年7月,国内物价维持高位运行,CPI在多数时间内维持在4%的水平以上,其中2008年2月CPI达到了8.7的历史高位;
2008年8月-2010年10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与国内紧缩政策的影响,CPI从高位回落至紧缩再到复苏;
2010年11月-2011年12月,国内物价经历第二轮上升态势,CPI不断走高,2011年6月国内消费物价指数CPI达到6.5%。
[1]除却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的物在大多数时间中维持高位运行,人民币对内贬值比较严重。
表一:
2012年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图
2012年1月
美元
682.81
682.70
682.69
682.73
2012年2月
682.71
682.72
2012年3月
682.67
682.63
682.68
682.61
682.64
2012年4月
682.65
682.59
682.62
2012年5月
682.80
682.74
2012年6月
682.79
679.09
682.84
678.90
681.65
682.52
2012年7月
678.58
677.50
678.59
677.18
677.75
681.77
2012年8月
677.42
681.05
676.85
679.01
681.39
2012年9月
681.26
670.11
669.36
674.62
680.68
2012年10月
668.30
669.08
669.86
664.97
667.32
679.60
2012年11月
668.86
667.62
669.25
662.39
665.58
678.19
2012年12月
667.86
662.27
665.15
676.95
三、我国通货膨胀现状
我国的通货膨胀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5年7月—2008年2月,这一阶段国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食品和原材料价格以及工资成本上涨,在加上国际市场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水平持续上升;
第二阶段:
2008年2月—2009年7月,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价格下降,居住价格涨幅回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平稳走势;
第三阶段:
2009年7月2012年10月,经济企稳,货币供给量持续增加,再加上“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水平不断上升。
表二:
我国从1990-2012年通货膨胀率
1978-2011年中国通货膨胀率
年份
通货膨胀率
2001
0.7%
1990
3.1%
2002
-0.8%
1991
3.4%
2003
1.2%
1992
6.4%
2004
3.9%
1993
14.7%
2005
1.8%
1994
24.1%
2006
1.5%
1995
17.1%
2007
4.8%
1996
8.3%
2008
5.9%
1997
2.8%
2009
-0.7%
1998
2010
4.9%
1999
-1.4%
2011
4.0%
2012
4.3%
四、我国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研究
(一)经济发展失衡是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本原因
由于我国长期主导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而消费对GDP的拉动能力不足,地方政府要发展经济,保证有充足的财政来源,只能从大型投资建设入手,开发土地,兴建工厂,修建公路,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的结果是,在早期阶段经济获得高速增长,就业增加,城市人口承载力不断提升,使得我国GDP增速常年保持了高增长的态势。
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各项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结构失调:
部分行业如冶炼、纺织等依托当地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而发展迅速,由于他们不仅能够带动就业,而且给地方经济带来的贡献很大,因此各地方发展时一哄而上,不顾当地的环境承载力和市场潜力,一味盲目发展,造成了大批的产能过剩,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业由于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小,在发展过程中完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而且由于大批资金涌向大城市,使得城乡二元化进一步加剧,城乡收入相差越来越大,新生代农民工认识到在农村务农不如进城打工,于是农村大批青壮劳动力涌向城市,以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大批农田闲置,乡政府为发展乡村经济也要发展第二产业,将大批农用土地转为工业用地,长此以往,虽然我国单位农产品由于技术进步增了产,但耕地却大幅度减少,而且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最终使得农业供需矛盾加剧。
结果近年在国家相关部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爆发了如此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2]
(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及时和经济发展过热是通货膨胀产生的基础
国际经验显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和产品结构单一、技术落后、生产率低下,那么将该国的资本项目开放来连接国内外市场,存在着非常大的风险。
因此,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国家,才适合资本项目开放。
目前,制约我国资本项目自由的兑换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我国的经济结构。
假如在我国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下,强行推进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自由的兑换,势必会影响我国就业,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所以,人民币的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实现只能在我国经济结构得到有效的调整以后。
竞争力是考量经济发展程度的另一个指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还是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主要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也将影响我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因此,我国必须从粗放式发展方式向集约式发展方式转变、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但是,实现这一切并不容易,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
此时,人民币如果贸然实行自由兑换,则会给部分转型中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3)宏观政策的转变造成了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2008年9月份开始,由于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中央开始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防止由于全球性经济萧条而可能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依然采取“保8”的方针,严防经济陷入衰退之中。
具体来说就是先后三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暂免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并迅速推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等等。
2009年,中央政府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继续延续上年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和实行结构性减税,保持货币信贷快速增长,提高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并做出了实施两年间新增4万亿人民币的投资计划。
诚然,政府实施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出发点是正确的,这些政策刺激了我国经济,使得我国在本轮经济危机中几乎没有受到大的负面影响,但是这种“打兴奋剂式的”政策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发展问题,由于国家的刺激政策主要表现为减税和新增投资,而减免的税收却主要表现为贷款基准利率,住房交易税费,证券交易印花税的降低上,由于我国投资渠道狭窄,这些税种的降低客观上推动了楼市,股市乃至日用品价格的上涨,再加上我国经济增速不减,且4万亿贷款的发放体现在价格上还有一定的时间,这些都将对我国商品价格继续上涨产生推动作用。
(4)输入性通货膨胀构成了通货膨胀的外因
2008年11月底,我国政府宣布了四万亿的刺激计划以期拉动内需,保证经济增长。
过度宽松的货币供给增加了流动性治理的压力,同时劳动力成本上涨也推动了物价全面上涨,另外对于我国人民币汇率上升的预期,也导致国际大量热钱的涌入,也加大了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
2010年年底,我国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利率,2011年,央行先后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3个百分点,3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共0.75个百分点,进入10月份以后,针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蔓延,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价格涨幅逐歩回落等形势变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1年,CPI同比涨幅前期不断扩大,7月份后连续回落。
2011年CPI同比上涨5.4%,比上年高2.1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我国政府已将货币政策定为稳健型的货币政策,控制贷款规模,逐步退出刺激计划。
防止通货膨胀抬头,保证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将成为2012年我国政府宏观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
[3]
(五)内外困境并存——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存成因
1、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起的通胀无法为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所抵冲
从1994年汇率并轨至2005年7月,我国名义上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实际上执行的是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在此制度下,维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买进美元释放人民币流动性,形成国内外汇占款。
2005年7月,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确定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扩大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人民币踏上升值轨道。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屡创新高,截至2012年2月达1:
6.30的水平。
在此制度下,中央银行应对国际收支顺差,又多了一个选择,即可以通过人民币升值缓解顺差带来的压力,升值并没有平衡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反而有扩大的趋势,同时国内消费物价指数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形成人民币升值与通胀并存的现象。
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国际收支顺差的问题,但均衡汇率的实现有利于内外市场的均衡,有利于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维持国内物价水平稳定,有利于改变我国的出口依赖型经济,促进其向内需拉动型经济的转型。
制定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长期规划。
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具有指导性的长期改革方案对人民币汇率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这需要对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有深刻的了解,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长期方案不仅包括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包括人民币汇率的调节机制等。
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
2005年之前,人民币汇率一定程度上被低估,导致我国对外贸易水平的低端化,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随着汇率升值,逐步达到均衡汇率的水平,并确立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形成机制,根据外汇市场上人民币的供给和需求水平确定了均衡水平。
中国需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范围,逐渐过渡到市场绝对的浮动汇率制,依靠市场决定内外市场的平衡。
并且增加人民币汇率下行的可能性,2011年末人民币汇率连续多个交易日的大幅下跌,说明了市场决定的均衡汇率的逐渐逼近,反应了市场的供需水平,有利于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健康发展。
放开银行结售汇的头寸限制,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引入做市商制度,使其从目前的交易中介变为外汇市场上的做市商,活跃外汇市场上的人民币供求,实现人民币汇率更加有弹性的浮动变化。
继续稳步改革人民币汇率调节机制。
[4]中央银行有义务也有能力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大环境的变动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必要的调节。
中央银行通过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来调节汇率短期和中期波动,通过准汇率和基准利率的变动来影响外汇市场的长期水平及走向。
2、货币冲销难度逐步加大使得外汇占款所造成的基础货币投放难以遏制
货币市场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的基础平台,也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我国货币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规模较小、流动性低等严重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发挥。
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和完善我国货币市场,建议一个独立的部门来专门行使货币市场的管理与引导职能,以强化货币市场管理,更好地实施货币政策,全面负责和统一协调货币市场的业务发展。
一方面要培育国债市场的适度规模,以优化央行和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提高国债资产比重;
另一方面要完善国债期限结构和持有者结构,保持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物质载体。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低,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基本上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
这种非市场化的利率,使货币市场的利率弹性有限,从而抑制了宏观金融调控措施的高效率实施,同时不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削弱了利率传导货币政策的效果。
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地完善利率结构,形成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利率的市场导向功能。
使其真正成为央行调节货币供求、居民决定消费支出、企业选择投资机会的资金价格信号。
同时,以市场化的利率来约束企业的信贷行为,从而提高其对利率的敏感度。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制约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
进一步完善中国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逐步放松资本管制,允许资本有限制地流动,同时逐步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培育相对均衡汇率,是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当务之急。
通过汇率浮动区间的逐步扩大,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外汇市场供求,放宽企业和个人用汇自由度,分流外汇储备,舒缓外汇占款压力,减少中央银行通过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
只有由强制结售汇制向自愿结售汇制转变,才能建立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便于中央银行更好地利用汇率政策杠杆来调节外汇收支。
[5]
五、降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制度
在此制度下,中央银行应对国际收支顺差,又多了一个选择,即可以通过人民币升值缓解顺差带来的压力,但因为J曲线效应和我国顺差的结构性特点,升值并没有平衡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反而有扩大的趋势,同时国内消费物价指数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形成人民币升值与通胀并存的现象。
放开银行结售汇的头寸限制,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引入做市商制度,使其从目前的交易中介变为外汇市场上的做市商,活跃外汇市场上的人民币的供求,实现人民币汇率更加有弹性的浮动变化。
中央银行有义务也有能力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大环境的变动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必要的调节。
中央银行通过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来调节汇率短期和中期波动,通过基准汇率和基准利率的变动来影响外汇市场的长期水平及走向。
(2)加强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减少恶性竞争的出现
工业、通信业及信息化主管部门主要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宏观指导产业发展,不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要把协会作为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的重要支撑,切实将一些适宜于协会开展的工作委托给协会。
协会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接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委托的有关工作,协助政府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加强调查研究,反映企业诉求和行业情况,组织制定“行规行约”并监督实施,协调维护企业利益,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加强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
围绕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行业发展中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的重大问题,组织协会开展课题研究,积极采纳相关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为制定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标准等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行业发展情况,鼓励协会适时提出行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行业信息化等措施建议;
组织技术和管理交流、人才培训工作,协调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工艺设备,协助政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鼓励协会发挥专家资源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经济信息、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咨询服务;
指导帮助企业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提高企业和产业国际竞争力。
[6]
督促协会建立健全各项自律性管理制度。
支持和指导协会制订并组织实施行业职业道德准则,大力推动行业诚信建设;
建立完善行业自律性管理约束机制,规范企业行为,防止同业恶性竞争,维护市场秩序;
加强协会公信力建设,公平、公正、公开地处理行业事务,协调会员企业关系,协商解决企业间争议,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多元化战略
人民币升值以后,一定数量人民币可以换取更多外币,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到海外投资,相对减少了投资成本。
中国企业应该把握人民币升值这一契机,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海外投资步伐,以摆脱国内恶性竞争和国际贸易摩擦。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是我国金融企业体系改革的核心,要解决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以及不良资产高等问题,每家上市银行需要引进一批具有丰富财力和经验的战略投资人,尤其是来自国外的投资人。
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得到国际市场上专业人才的引进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与国际人才有着重要的联系。
金融市场得到全面建设,特别是关键性的外汇市场、货币市场要基本发育成熟。
因此要实现我国的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构成部门,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就应该更加重视和专业。
我国的业虽说在某些程度上依旧属于传统产业,但是对于传统产业更要使用现代化最近的管理模式,和实现更多元化的战略,不能仅仅依靠国内市场和国内技术,要坚决树立走出去的思想战略理念,让我国的产业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四)培育我国商品出口的自有品牌
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较差依靠传统的技艺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等问题,因此提高我国的自助创新能力和实施牌战略是我国的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企业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在很多行业中,都存在着企业规模不合理、产品缺乏创新的现状。
品牌战略就是企业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
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改变中国产品、外国品牌的局面。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仅要有商品经营战略,而且要有品牌战略。
战略的本质是塑造出企业的核心专长,从而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科技高度发达、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产品、技术及管理诀窍等容易被对手模仿,难以成为核心专长,而品牌一旦树立,则不但有价值并且不可模仿。
企业的品牌战略要和企业自身条件,如企业规模与实力、企业信誉、产品种类等因素相匹配。
由于世界各国在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可以有不同的品牌。
在品牌创立过程中,企业在品牌命名、营销策划等方面要进行国际化运作,兼顾国内外习惯。
企业需要花大力气理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人民币 升值 通货膨胀 并存 原因 研究 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