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8744573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94.47KB
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小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础,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县级行政机构的职能,而是强调县是地方的基本的行政制度,排除D。
表格型选择题在解答时,要细看表格中的关键信息(中国部分时期县的数目变化),根据表格数据变化的信息,结合所学郡县制的相关史实,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3.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
A.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B.农民的购买力低下
C.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D.长途贩运呈现萎缩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黄道婆改进纺织技术,提高了生效效率,但是由于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占据主导地位,该技术强化了耕织结合的议案小农经济,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农民购买力的情况,无法推断出农民的购买力低下,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而是强调纺织技术革新深受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的影响,排除C。
材料强调纺织技术革新深受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的影响,没有涉及长途贩运呈现萎缩的信息,排除D。
4.康熙年间,美洲银元的使用区域从沿海扩大到东南,从江浙扩大到内地。
从此,一个新的货币量词进入汉语体系,那就是“圆”(后又写成“元”)。
这反映了
A.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康熙时期的贸易政策有所调整
C.清朝的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D.中国的经济政策顺应时代潮流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使用美洲银元的地区不断扩大,反映了该时期中西方贸易联系密切,故体现康熙时期的贸易政策有所调整,B项正确。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
材料没有出超和入超的数据对比,无法推断出清朝的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排除C。
材料强调该时期中西方贸易联系密切,而不是反映中国的经济政策顺应时代潮流,排除D。
5.阅读《1894—1920年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表》,此阶段
1894--1914
1914--1920
1894—1920
外国在华资本
15.83%
4.50%
13.11%
本国资本其中:
官僚资本民族资本
14.44%
6.31%
11.88%
14.54%
3.81%
10.71%
15.08%
10.54%
13.84%
A.官僚资本因甲午战争失败而衰退
B.重工业资本超过轻工业资本
C.外国资本因特权而占据主导地位
D.民族资本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官僚资本在1914-1920年间投资减少,排除A。
材料涉及各类资本在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中的投资情况,没有涉及重工业资本和轻工业资本的对比,排除B。
C项说法错误,外国资本在1914-1920年间投资减少,没有体现占据主导地位,排除。
从1894年到1920年民族资本的投资保持较大比例,故体现民族资本保持旺盛的生命力,D项正确。
6.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后,德国极力劝诱日本北进。
日本政府却决定,“向处理中国事变的目标前进,并为确立自存自卫的基础,跨出南进的步伐”。
日德战略配合破产表明
A.中国抗日战场对日本的牵制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日本的制约
C.苏联全力援助中国抗日战争
D.英美的战略重点转移到亚洲地区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日德战略配合破产主要是因为日本制定南进政策,日本南进政策主要是为了促使反日政权的屈服,说明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侵略,故A项正确。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于1942年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自顾不暇,且材料没有体现苏联全力援助中国抗日战争,排除C。
D项说法错误,该时期英美的战略重点是欧洲,排除。
7.下表是某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笔记提纲,这主要反映出这一时期毛泽东
A.解决了革命领导权、同盟军等问题
B.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
C.将新民主主义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
D.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解析】根据材料“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奠定中国特色民族制度的基础”等信息可知,该内容出自《共同纲领》,将新民主主义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解决了革命领导权、同盟军等问题,与材料不符,排除A。
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排除B。
D项是属于建国后的毛泽东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
8.周恩来提出:
“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
这支队伍,应当像人民解放军那样,是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文装的解放军”。
这个政策有利于
A.确立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
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执行
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外交,而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C项正确。
材料强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与材料不符,排除A。
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与材料强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符,排除B。
1949年10月1日,苏联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排除D。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国民政府时期的外交和新中国的外交,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结合新中国外交的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
9.下列是古代雅典一幕戏剧的对白,此“对白”的主旨是卖香肠的人:
请告诉我,像我,一个卖香肠的人,怎样才能成为你那样的大人物?
将军:
这是世上最容易的事。
你已经具备一切应有的条件:
卑贱的出身,受过在市场中买卖的锻炼,蛮横无理。
A.期盼雅典实行大众民主
B.讽刺雅典民主制存在弊端
C.痛恨将军操纵民间商人
D.借戏剧传播雅典民主思想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喜剧意在嘲笑雅典的领袖,讽刺雅典民主制存在弊端,故B项。
材料强调讽刺雅典民主制存在弊端,而不是期盼雅典实行大众民主,排除A。
材料反映的是将军和民间商人的对话,意在讽刺雅典民主制存在弊端,而不是痛恨将军操纵民间商人,排除C。
改材料是借戏剧讽刺雅典民主制存在弊端,而不是传播雅典民主思想,排除D。
10.1860年,法国与英国签订条约,条约规定:
英国对法国工业品的进口完全免税;
法国对英国输入的煤、铁、机器、纺织品等减税;
两国对禁止输入的项目完全解禁。
该条约与英国《航海条例》相比,其共同点是
A.都利于本国拓展世界市场
B.都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C.都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到来
D.都显示欧洲经济互补性强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860年”,英法两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该条约的签订主要是顺应贸易自由化的体现,都有利于英法拓展世界市场,故A项正确。
欧洲一体化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
“1860年”,英法两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而不是都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到来,排除C。
材料主旨不是显示欧洲经济互补性强,而是强调工业革命后推动贸易自由化,排除D。
11.美国总统罗斯福通过向国会提出特别咨文、写信等方式,把过去破例向国会提出立法草案的做法,变成了一种经常性行政活动。
为创办和管理大量公共工程,罗斯福还临时增设许多新的独立机构和附属机构。
这些变化导致
A.美国权力结构的调整
B.美国自由放任政策结束
C.美国国家结构的失衡
D.美国经济危机最终解决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斯福的做法扩大了总统的立法职能,扩大了政府的行政职能,促使美国权力结构的调整,故A项正确。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但不代表自由放任政策结束,排除B。
美国仍然是联邦制国家,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的运行机制,排除C。
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无法根除经济危机,排除D。
12.下图为漫画《苏联消耗华约成员的粮食》,此漫画主要表明
A.苏联已控制华约各国的经济命脉
B.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包围苏联
C.苏联的工业化得益于华约的建立
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解析】根据漫画和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的强大反映在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方面,而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符合主题“《苏联消耗华约成员的粮食》”,故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D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华约各国基本照搬斯大林模式,且材料没有体现苏联已控制华约各国的经济命脉,排除A。
材料漫画强调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而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包围苏联,排除B。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初步建立工业化体系,而华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成立,排除C。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初年,朱元璋颁行《大明律》,详细规定了对官吏贪赃枉法的惩处。
1385年,朱元璋发现官员贪赃枉法,将户部尚书等数万人处死。
《大明律》规定,凡遇“亲、故、功、忠、能、勤、贤、宾”等8种人犯罪,“实封奏闻取旨,不许擅自勾问”。
1395年,朱元璋又颁行《大诰》,加大了处罚力度,规定“赃至六十贯以上者,枭首示众,乃剥皮实草”。
《大诰》规定,“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
朱元璋甚至规定:
“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大诰》),若犯笞杖徒流罪名,(有《大诰》者)每减一等,无者每加一等。
”
明初规定,一个县官的月收入大约相当于现在1800元人民币。
清官海瑞去世后,人们发现他只有8两俸银。
朱元璋虽用“重典”惩治腐败,但腐败分子依然屡禁不绝,以至于朱元璋在晚年发出了“吾欲取贪官污吏,奈何朝杀而暮犯”的疑问。
——摘编自陈忠海《如何回答“朱元璋之问”》
材料二
美国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抑制腐败的法律,如禁止公司向联邦公职候选人捐款的法律(1907年)、竞选经费公开法(1910年)、联邦反腐败行为法(1925年)等。
负责调查和起诉公共腐败行为的联邦刑事机构,有司法部公共廉洁处、联邦调查局和独立检察官;
还有许多非刑事公共廉洁机构。
在遏制腐败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对案件的穷追不舍和深度挖掘,对潜在腐败官员产生震慑作用。
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平民党运动呼吁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弱势群体,促使政府对大企业的非法侵权行为实行有效控制。
19世纪80和90年代席卷美国的工农运动,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超过了1830-1877年间所发生的罢工运动和佃户的反抗斗争。
-——摘编自张宇燕富景筠《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元璋时期贪官污吏“朝杀而暮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反腐败与朱元璋反腐败的异同及启示。
【答案】
(1)原因:
权力的高度集中和缺乏制约;
推行严刑峻法,使公平正义缺失;
实行人治,法外施恩,维护特权,削弱了反腐力度;
没有制定相应的反腐配套措施。
(2)异同及启示:
不同之处:
朱元璋:
①凭借高度集中的皇权反腐,缺乏制约;
②推行严刑峻法;
③人治反腐;
④注重广开言路,鼓励民间反腐;
⑤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或巩固了封建统治)。
美国:
①反腐败执法机构众多,权力分散、互相制约;
②反腐败立法比较完善;
③法治反腐;
④民众广泛参与。
⑤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等公共监督力量的作用;
⑥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同之处:
①目的:
稳定社会秩序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
(。
意思相近即可)
②力量:
政府主导,民众参与。
③方式:
重视立法;
重视反腐机制建设;
重视廉洁教育。
④作用:
整顿了吏治;
促成了廉洁从政的社会风尚;
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启示:
要实行法治,理性反腐;
要从制度上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解析】
(1)根据材料一“1385年,朱元璋发现官员贪赃枉法,将户部尚书等数万人处死。
《大明律》规定,凡遇‘亲、故、功、忠、能、勤、贤、宾’等8种人犯罪,‘封奏闻取旨,不许擅自勾问实’”可概括为推行严刑峻法,使公平正义缺失;
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权力的高度集中和缺乏制约、没有制定相应的反腐配套措施、以及实行人治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2)第一小问,关于美国反腐败与朱元璋反腐败的异同,首先根据材料一、二等内容找出美国和朱元璋各自反腐的内容,然后进行比较。
关于不同方面,根据材料一“1395年,朱元璋又颁行《大诰》,加大了处罚力度,规定‘赃至六十贯以上者,枭首示众,乃剥皮实草’。
《大诰》规定,‘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凭借高度集中的皇权反腐、缺乏制约、推行严刑峻法、人治反腐、鼓励民间反腐、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等方面回答朱元璋反腐的内容;
根据材料二“负责调查和起诉公共腐败行为的联邦刑事机构,有司法部公共廉洁处、联邦调查局和独立检察官;
还有许多非刑事公共廉洁机构”“在遏制腐败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对案件的穷追不舍和深度挖掘,对潜在腐败官员产生震慑作用”等信息,可从反腐败执法机构众多,权力互相制约;
反腐败立法比较完善;
法治反腐;
民众广泛参与;
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等公共监督力量的作用;
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等方面回答美国的反腐即可。
关于美国反腐败与朱元璋反腐败的相同方面,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目的、力量、方式、作用等方面思考作答。
第二小问,关于美国反腐败与朱元璋反腐败的认识,本小问是开放性问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实行法治、理性反腐、从制度上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等方面思考作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外国
中国
1860年,美国共和党开始执政。
此后,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局面形成。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胜利。
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美国通过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男子普选权基本实现。
1871年,德国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宪法通过。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并于1882年建立第一个火力发电站。
1885年,戴姆勒和本茨各自独立地制成了三轮汽车。
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讯技术。
1897年,德国人狄塞尔发明柴油机;
强占中国胶州湾。
1899年,美国对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860年,签订中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861年,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投资创办发昌机器厂。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1881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动工兴建。
1890年,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896年“大清邮政局”成立。
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
读19世纪60—90年代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答案】示例一:
政治民主化由欧美向中国扩展。
19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两党交替执政,推动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随着工业化的到来,美国人民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政治民主化得到发展。
1871年德国统一后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1875年法国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也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
至此,近代西方主要国家的民主制度最终得以确立,并逐渐发展和完善。
随着欧美国家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对外扩张,民主政治逐渐扩展到中国。
1898年,光绪帝为了挽救清朝统治,实行戊戌变法。
变法虽然失败,但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和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和民主化进程。
总之,欧美主要国家启动了民主化进程,并在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示例二: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9世纪晚期,西方主要国家对中国加紧殖民扩张和掠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同时,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经济上,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并刺激了洋务运动的出现,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和发展,中国近代化由此开始。
政治上,维新运动兴起,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兴民权,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和民主化进程。
文化上,维新思想冲击了封建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生活习俗上,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习俗任答三方面记总之,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和社会的转型,中国被动融入近代世界。
示例三:
中外都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19世纪60—9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主要国家近代化进程加快。
美国自60年代开始的两党交替执政,推动民主政治得到发展。
到19世纪晚期,美国工业化的加速进一步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德国则在1871年统一后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法国也在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
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和侵略扩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并刺激了洋务运动的出现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和发展,中国近代化由此开始。
总之,欧美主要国家在加快近代化进程的同时,近代中国也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示例四:
中外(东西方)近代化存在明显的差异。
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的近代化是内发型的,因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受到落后因素的阻碍而进行政治变革或改革。
中国的近代化是外发型的,由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导致民族危机加剧,促使清政府为挽救统治而进行改革。
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国家的近代化,是在完成统一之后完善或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中国近代化,主要是清政府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从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始,然后有限地接受西方的政治制度。
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的近代化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社会稳定等各种有利因素下发展起来,发展迅速。
中国的近代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阻碍,发展艰难。
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国家的近代化是政治,经济,思想领域交织进行,相互促进。
中国的近代化是从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领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递进。
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国家的近代化任务,是扫清落后因素,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
中国近代化是双重任务,即反专制求民主和反侵略求独立。
【解析】材料引用了19世纪60—90年代中外历史事件,解题时首先通过阅读材料信息,获取“美国”和“中国”方面的相关信息;
其次,依据审题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结合近代西方与近代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概括归纳出观点为“政治民主化由欧美向中国扩展”;
再次,结合西方资产阶级代议的确立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围绕主题进行阐述,阐述过程中要求史论结合、语言准确、层次清晰等,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另外还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外都开启了近代化进程”“中外(东西方)近代化存在明显的差异”等方面确立论题。
但无论如何作答,都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所学内容论证相关观点,要求史论结合、能够自圆其说。
点晴:
本题列举了19世纪60—90年代中外若干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领域的重要史实,要求考生提取信息并形成论题,进行论述。
该题要求的关键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次考查的学科素养,囊括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题虽然属于开放性试题,但在设问设计上与2017年全国卷1的42题相似,都要求考生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史论结合。
首先,本题还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不可能有精彩的论述的。
其次,本题要求围绕“19世纪60—90年代中外历史事件”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题目,就回答难度来讲,要求学生对中外历史的对比有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和分析。
所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基础知识的扎实并且要能够掌握学科内所学知识的纵向和横向的分析,其次要尽量地多做开放性试题,既可培养考生应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各种题型的基本的解题技巧及格式。
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管仲兴齐,用的是商人的办法。
管仲规划士乡十五个、工商之乡六个,每乡有两千户,以此计算,全国有专业军士三万人,工商臣民一万两千人。
此外,在野的农户有四十五万户。
管仲规定,鱼盐可以自由出口,关隘只登记不征税。
齐桓公多次与管仲切磋富国之策,齐桓公提出对人口、房屋楼台、六畜征税,管仲一一否定,并提出了“寓税于价”的办法,在具体办法上给出简单的七个字:
“唯官山海可耳”。
管仲还认为,“若岁凶旱水溢,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无彘者(指穷人)为庸。
故修宫室台榭,……,以平国策也。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管仲变法》
(1)根据材料,概括管仲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经济改革的影响。
(1)措施:
按职业管理社会各阶层;
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国家调控,以工代赈;
实行盐铁专卖。
(2)影响:
把社会阶层按职业来划分管理,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效率;
盐铁专卖成为中国古代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
实行盐铁专卖和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齐国经济的发展,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
国家调控,以工代赈有利于促进就业,刺激经济恢复;
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私有,促进了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管仲规划士乡十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怀化市 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