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743563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14.96KB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5、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
长长和长粗。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
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6、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由水、无机盐和有机物三部分组成。
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钙盐,使骨坚硬;
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使骨有韧性。
骨密质:
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组织,致密坚硬,白色,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骨松质:
位于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一生容纳红骨髓),红色。
7、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
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8、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
9、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10、骨的成分和特性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11、关节的结构:
(结合图形记忆)
关节面关节头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
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
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图注:
①关节软骨,②关节腔,③关节囊,④关节头,⑤关节窝,⑥关节面
12、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
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13、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
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
14、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腱:
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
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15、骨骼:
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
骨、肋骨和胸椎共同构成胸廓,保护心脏、肺等器官。
髋骨、骶骨和尾骨共同构成骨盆,保护着膀胱和肠等器官,女性的骨盆还可以保护卵巢等器官。
★16、躯体运动:
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
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其中屈肘与伸肘都是在两组以上肌群协调下完成。
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
手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17、运动所需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第16章动物的行为
第1节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
★1、动物的行为:
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
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
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2、动物行为从获得的途径上分为:
先天性行为(不依赖生活经验)和后天学习行为(借助经验经历)。
先天性行为又称本能行为,是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自然进化而来,如:
蜜蜂跳舞、酿蜜、蜘蛛结网、母鸡营巢孵卵、昆虫的趋光趋热行为、动物的抚育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则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行为,如:
小狗算加法。
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能判断或举例)
3、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
第2节动物学习的主要类型
1、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
(懂得举例和分辨)
★注意:
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
是否为同种动物。
记住:
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特别记住社群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
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2、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
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懂得分辨)
2、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
提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经过推理总结作出结论。
那么为了减少偶然性,一般要设置一个对照组。
3、动物行为研究案例: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观察法为主)(法国昆虫学家)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实验法)(奥地利利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通过颜色卡片来验证蜜蜂的色觉。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英国籍荷兰动物学家)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奥地利学者,“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4、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
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
联系:
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
★5、动物在内外刺激下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
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1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生态系统中包括的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角色,其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必要的,绝对不能少的。
生产者——能自己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如绿色植物(主要)。
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主要是动物。
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环境促进物质循环,如细菌和真菌。
2、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2)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3)对环境有好的也有坏的影响,如能促进植物繁殖和分布。
3、动物可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三大类。
★4、食物链——将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关系表示出来的链状结构。
〔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
A、食物链的书写一定要从生产者开始写,如羊→狼就不是一条食物链,因为没有从生产者开始写,正确的应是草→羊→狼。
B、注意箭头指向吃的一方,如狼吃羊,那狼是吃的一方,羊是被吃的一方,所以箭头指向狼。
C、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
D、食物链中越后的生物,数量越少。
〕
5、生态平衡——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例总是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例题:
在食物链植物→蝗虫→青蛙中,大量捕食青蛙,蝗虫会怎样?
分析:
根据食物链中的关系,如果捕食了青蛙,青蛙的数量就会少了,也就是说蝗虫的天敌少了,蝗虫就会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蝗虫的数量就会增多,但是同时蝗虫需要的食物就会多了,植物就会减少了,当植物减少,有一部分蝗虫因不得不到食物也会减少,所以蝗虫的变化是先增多后减少。
第2节我国的动物资源
1、我国珍贵的国家一级动物:
大熊猫、扭角羚、褐马鸡、扬子鳄
2、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
(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的影响。
第3节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
★1、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方面。
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保护动物多样性就要从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进行。
★2、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
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就地保护——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样可以保护动物及它们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如四川卧龙保护区——大熊猫;
王朗保护区——金丝猴;
洋县保护区——朱鹮;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斑头雁和棕头鸥。
易地保护——将动物从栖息环境中移到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然后向已绝灭的原有分布区实施“再引入”,以恢复野生种群。
5、我国已公布的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1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2、微生物的特征:
个体小,结构简单,分布广,种类多,生长繁殖速度快,营养方式多样。
微生物的种类:
单细胞微生物(细菌、支原体、酵母菌、蓝藻等)、多细胞微生物(霉菌、大型真菌等)、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营养方式
特点
举例
腐生
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从中获得营养,称为分解者
枯草杆菌、乳酸菌、霉菌、蘑菇
寄生
生活在其他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这些生物中获得营养,称为消费者
炭疽杆菌、某些真菌、肺炎双球菌、所有病毒
自养
自身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满足需要,称为生产者
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
共生
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不能独立生活
根瘤菌、黏球菌、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的地衣
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酶母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可将有机物分解成酒精,所以可用于酿酒;
同时也能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二氧化碳,用于发酵面包。
2、乳酸菌——在无氧的情况下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乳酸,用于制酸奶和泡菜。
3、醋酸菌——酿醋 曲霉——制作酱和酱油 青霉——制青霉素 放线菌——制抗生素
4、微生物能使人生病,主要方法有两个:
1、寄生,产生致病物质,使寄主感染 2、不寄生,但产生毒素随食物进入人体,使人得病。
第19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1节人的生殖和发育
★1、人的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女性
男性生殖系统
是男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 最主要生殖器官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精囊腺-分泌粘液 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前列腺-分泌粘液
输精管-输送精子
阴茎-排精和排尿
★2、受精及胚胎发育
卵巢排出卵细胞
→受精卵→胚胎→胚胎→胚胎→胎儿→新生儿
精液(内含精子)
〔注:
1、新生命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算起。
2、怀孕是从胚胎植入子宫内膜开始算起,时间为280天左右。
3、营养获得:
植入子宫内膜前——靠卵细胞中的卵黄提供。
植入子宫内膜后——靠胎盘和脐带从母体中获得。
胎盘——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脐带——输送物质。
羊水——缓冲胎儿所受的压力。
4、人体发育的分期
体内发育-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
体外发育-从婴儿出生发育到个体成熟。
人的体外发育可分为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10-20岁)
★5、青春期发育特点:
(1)身高和体重突增
(2)神经系统、心脏、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3)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了遗精和月经
6、计划生育的目标:
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
可通过节育和避孕来达到控制生育的目的。
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第2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变态发育(昆虫)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发育——如果昆虫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显著的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如家蚕、蜜蜂、蝇、蚊、蝶、蛾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有些昆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若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相似,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如蝗虫、蟑螂、蟋蟀、蝉等。
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家蚕
有性生殖,为变态发育
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不同,为完全变态发育
蝗虫
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若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幼虫发育过程中,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会脱掉原来的外骨骼,这叫做蜕皮。
如:
在发育过程中,家蚕要蜕皮4次;
蝗虫要蜕皮5次。
】
【①在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中间没有蛹期;
而且由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很像成虫,只是体小无翅,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如蝗虫的若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
②蝗虫在三龄以后(即第三次蜕皮以后),翅芽显著;
五龄以后,发育成能飞的成虫。
也就是说,三龄以前的跳蝻翅未长成,活动范围小,密集,因此,灭蝗应抓紧消灭三龄以前(即第三次蜕皮以前)的跳蝻。
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雄蛙有鸣囊(是发声的共鸣器),能够鸣叫(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是为了招引雌蛙。
然后雌雄蛙抱对,各自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入水中,在水中卵细胞和精子相遇完成受精作用,因受精过程发生在青蛙体外,所以称为体外受精。
[体内受精一般是指受精作用发生在动物的母体内。
]
【雌雄蛙抱对的意义是:
刺激雌蛙和雄蛙同时分别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入水中,增加了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机会,提高了受精率。
(2)发育过程如下所示:
受精卵→有外鳃和尾的蝌蚪→外鳃消失、长出内鳃的蝌蚪(此时的形态和结构都很像鱼)→长出后肢的蝌蚪→长出四肢的蝌蚪→幼蛙(有尾→无尾)→成蛙
可见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蝌蚪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蛙的有明显不同,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等概念只适用于昆虫的发育,不能用在两栖动物的发育上。
【①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②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③在蝌蚪发育成幼蛙期间,呼吸器官的变化为外鳃→内鳃→肺。
3、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1)鸟卵的结构及作用:
卵壳保护作用
卵壳膜
气室有利于胚胎发育时气体的交换,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鸟卵黄膜保护作用
卵细胞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物质
卵胚盘内含细胞核,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卵白保护卵细胞
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
系带固定卵黄
★
(2)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
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了。
〈受精卵的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鸡,因为胚盘是鸡卵受精后开始发育形成的初始胚胎,在适宜的条件下胚胎发育成雏鸡。
〉〈此外,鸟类能筑巢、孵卵、育雏,这都提高了鸟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
(3)鸟的生殖和发育:
A、体内受精:
雌雄个体进行交配,雄鸟将精子送入雌鸟体内,与雌鸟体内的卵细胞进行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在雌鸟的输卵管内下行时,会被输卵管壁分泌的卵白、卵壳膜和卵壳所包裹,最后由泄殖孔排出体外。
(注意:
未受精的卵在输卵管内下行时,也会被卵白、卵壳等包裹。
)
体内受精是在雌体内进行的,所以比体外受精还要大大提高受精率。
B、鸟类的发育由受精卵开始。
也就是说,鸟类的胚胎在雌鸟体内就已经开始发育了,当产出体外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鸟的体温,胚胎会停止发育;
在雌雄鸟的交替孵化下,胚胎才可以继续进行发育。
一般来说,个体小的鸟类产的卵孵化时间较短;
个体越大,卵的孵化时间会越长。
每一种鸟孵卵的时间是一定的。
有些晚成鸟的雏鸟破壳而出后,亲鸟和要照顾它一段时间的,被称为“育雏”。
『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体内受精,卵生;
亲鸟交替孵卵、育雏。
』
(4)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
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和育雏等几个阶段。
【①一般来说,绝大多数鸟类在春天筑巢和产卵。
筑巢是鸟类繁殖活动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鸟巢的主要作用就是为鸟类提供繁殖和育雏的场所。
第一,鸟巢能使鸟卵聚集在一起,让所有的受精卵能够同时被巢内的亲鸟所孵化;
第二,鸟巢有一定的保温作用,有利于孵卵;
第三,由于很多鸟类把巢筑在非常隐蔽的地方,再加以伪装,因而有利于躲避敌害。
②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在其他鸟类(如画眉等)的鸟巢内,让其代为孵卵和育雏。
③鸟类的育雏行为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5)孵化出的雏鸟有早成鸟和晚成鸟(区别如下):
早成鸟(雏鸟)
晚成鸟(雏鸟)
发育程度
充分发育
发育不充分
被羽情况
全身被有稠密的绒羽
绒羽很少或全身裸露
眼睛
已经睁开
未睁开
腿和足
有力
软弱无力
取食
立即随亲鸟觅食
由亲鸟喂养
举例
鸡、鸭、鹅、大雁等
家鸽、燕子、麻雀、鹰等
★4、总结:
生殖方式
意义
有性生殖
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进而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
使后代具备两个亲本的遗传基因,更富生活力和变异性,适应力更强。
无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产生后代的速度较快,有利于短期内繁殖出大量个体;
并且后代的性状均匀一致。
种类
发育方式
昆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发育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
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
鸟类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为成鸟,没有变态发育
第3节其它生物的生殖
★1、无性生殖的种类:
①分裂生殖(如草履虫、细菌、变形虫等单细胞生物)、②孢子生殖(如青霉、曲霉等)、③出芽生殖(如酵母菌、水螅等)、④营养生殖:
由植物体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产生出新个体的方式。
【营养生殖能够使后代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尤其是嫁接还能增强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的能力。
所以果树、花卉一般采用营养生殖。
★2、常用的营养生殖方法有:
嫁接、扦插、压条
(1)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带有芽的]枝,接到另一个植物体上,使它们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
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
〉如苹果、梨、桃等果树通过嫁接繁殖。
通过嫁接可以将接穗和砧木的优点结合在一起,但果树嫁接时,主要表现出接穗的特征(如将柿子的枝条嫁接到黑枣树的树干上,将来这个枝条上结出的果实是柿子)。
嫁接的方法有芽接和枝接:
(请看课本第87页的图解)。
嫁接能否成功的关键是:
①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必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②是接穗和砧木 的亲缘关系要近,越近就越容易成活。
(2)扦插——就是剪取植物带有叶或芽的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端或者插入土中、沙中,或者浸泡在水中,等到生出不定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
如葡萄、菊花、月季等常用扦插繁殖。
扦插能否成功的关键是:
注意取植物时上方切口要水平(防止过多散失水分),下方切口要斜(增加吸水量)。
嫁接和扦插的区别:
嫁接必须是两种植物结合在一起;
扦插的植株只是选取一种植物。
(3)压条——就是把枝条从植株上弯下来,并且把枝条中部的树皮剥掉下半圈(让有机物在这里积累,方便长根),把枝条中部埋在土壤里,顶端露出地面,等这个枝条生出不定根后,再与母体切断,最终独自长成新植株。
如夹竹桃、桂花、玉兰等常用压条繁殖。
3、植物的组织培养:
在无菌的条件下,把花药、子房、叶片、茎或根的一部分等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它们能够生长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这就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接种到培养基上的植物材料统称为外植体。
(1)过程:
选取离体器官或组织→消毒→接种到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长出丛芽→生根→移栽成活→长成完整植株
(2)成功的理论基础是: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优点):
①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
②培育无病毒植株,防止植物病虫害;
③培育作物的新品种。
★★★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
★1、遗传是指生物体的各种性状由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变异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性状上的差异。
★2、性状——是指生物体的所有特征的总和,如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也就是两同一不同(同一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以下的例子是相对性状吗?
A、兔的长毛和粗毛(不是,因为不是同一性状的比较)。
B、兔的长毛和猫的长毛(不是,因为不是同种生物的比较)。
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1、基因、染色体、DNA的关系: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小片段。
染色体与DNA的关系: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基因与DNA的关系:
在DNA上不是所的的部分都有遗传作用,具有遗传效应的小片段就叫基因。
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
以下是数量关系:
1个许多条1个多个
细胞细胞核染色体(每条)DNA基因(控制性状)
★2、人的细胞可分为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两种,其中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46条,而且这46条染色体是两两成对,为23对,成对的染色体形态、大小、成分是一样的,所以基因也是成对的,基因的位置也是相同的,当体细胞形成生殖细胞时,由于成对的染色体会彼此分开,所以每个生殖细胞中只含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个,基因是成单的,染色体数为23条,不成对。
当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的减半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的。
)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除外)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相同的位置上,图1、4上的基因不在同一位置上,图2上的不是一对基因,所以只有图3是正确的。
A、B分别有示两对染色体,横线表示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
★3、当男女生殖细胞相结合时,两方的染色体配对在一起,受精卵的染色体又变为23对,46条了。
母体细胞(23对,46条)卵细胞(23条)受精发育
受精卵(23对)新个体
父体细胞(23对,46条)精子(23条)
4、不论是精子、卵细胞,还是体细胞,遗传信息都主要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年级 上册 生物学 复习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