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741666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416.74KB
供应链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供应链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变化频繁的特点日益突出,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通过专业化分工、服务外包的手段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对市场的响应速度、降低供应链运行成本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热点。
其中,通过利用高效的外部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借助专业的供应链管理公司所提供的服务,改进企业的内部供应链架构,提升供应链的运行效率,降低供应链的运行成本,是现代经济的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因此供应链管理业务是在全球经济专业化分工背景下大型企业供应链环节服务外包而产生的。
从横向业务流程上看,供应链管理服务于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交易,贯穿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采购、生产、批发和零售,直至将产品送达最终用户的各项业务活动(中间或经过运输和仓储)。
从纵向业务环节来看,供应链各主要环节的交易均由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四流”驱动。
供应链管理即为通过对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四流”的优化服务,达到缩短客户供应链响应时间、降低客户供应链总交易成本、提升客户竞争实力的目的,从而实现供应链管理服务的价值创造。
供应链管理服务所涉及的“四流”优化服务具体内容如下:
3、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与演进
供应链管理是传统物流管理的升级。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体现为供应链层面的竞争,传统物流管理不断升华,升级为第三方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生产经营活动日益向精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为提高运作效率,取得竞争优势,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往往采取聚焦战略来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而将供应链环节上的服务予以外包,专业供应链管理服务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1)传统的物流管理阶段——内部一体化阶段
20世纪80年代之前,企业竞争仍普遍处于产品与价格竞争阶段,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企业通过规模生产即可达到利润最大化。
与之相适应的是“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即将产品的采购、生产、加工、仓储、运输、营销等各环节均集中于企业内部,最大限度地控制产品质量和成本,属于“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
这一阶段,企业对供应链的管理还处于传统的物流管理阶段,主要解决产品转移与运输问题,企业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较弱。
(2)第三方物流管理阶段——物流服务外包
20世纪90年代以后,企业竞争开始向产品服务方向发展,产品服务成为企业主要竞争手段,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提高与产品相关的增值服务。
企业竞争方式的改变,使得原有“内部一体化”经营体系既无必要,也不经济,故而企业开始选择将投资规模较大或资产利用效率不高的业务如仓储、运输等外包给第三方服务机构。
为适应这一趋势,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产品流的管理开始兴起并蓬勃发展。
从更大范围看,第三方物流不仅仅包括仓储、运输和EDI信息交换,也包括订货履行、自动补货、选择运输工具、包装与贴标签、产品组配、进出口代理等。
(3)专业的供应链管理阶段
进入21世纪后,企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成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为对市场和客户的快速反应能力,如何提升企业供应链环节的响应速度和效率,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
这便催生了核心企业只专注于供应链上的某个或多个核心环节,而将供应链上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全部或部分外包,发挥供应链上每个参与者的优势,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参与者进行一体化统筹管理的供应链管理理念。
一批跨国公司如惠普、沃尔玛、IBM、Dell、拜尔等纷纷引入供应链管理理念,从重视生产和市场发展转变为重视物流和供应链,并广泛采用供应链管理外包模式。
在此阶段,基于承接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外包职能的供应链管理行业逐步开始发展,供应链管理行业源于物流行业,并以物流为起点,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四流”,改变了价值链上的竞争格局和跨国企业的生存方式,逐步演绎成为与企业同步成长的高端服务行业。
二、行业主管部门与监管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与监管体制
目前,我国尚未将供应链管理行业作为单独的行业分类。
由于物流是供应链管理服务重要的载体,且物流服务是供应链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供应链管理行业属于现代物流行业大类。
供应链管理服务具有集成服务的特点,涵盖了进出口代理、第三方物流、跨境资金结算等多种功能,涉及的行业主管部门众多。
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按照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进一步放宽对物流企业资质的行政许可和审批条件,改进审批管理方式。
物流行业自律性组织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该会是经政府批准设立的物流与采购行业综合性社团组织,主要担负物流行业自律职能,负责组织实施行业调查和统计,提出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及经济立法建议,参与商品流通与物流方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及修订等。
此外,供应链管理行业的服务领域如涉及特定管制行业的,需要取得相关行业的准入许可,如医疗器械、道路运输等领域。
2、行业监管法规和政策
目前,我国的供应链管理行业方兴未艾,且没有单独的行业分类,国家尚未出台行业专门法律法规。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主要遵循与供应链管理密切相关的进出口贸易和物流行业的相关法规,以及享受国家以规划纲要、指导意见等形式为进出口贸易和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给予的引导和扶持,主要有:
2004年4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主席令[2004]第15号),其中指出,国家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并根据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为对外贸易服务的金融机构,设立对外贸易发展基金、风险基金。
国家通过进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及其他促进对外贸易的方式,发展对外贸易。
2004年7月1日,商务部颁布《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商务部[2004]第14号),明确指出商务部是全国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工作的主管部门,从事货物进出口或者技术进出口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或商务部委托的机构办理备案登记。
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工作实行全国联网和属地化管理。
2011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推动农产品、大宗矿产品、重要工业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支持物流园区等物流功能集聚区有序发展。
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
2011年8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要求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优先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加强组织协调。
2013年5月2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经国务院批准,自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
同时发布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有关事项的规定、过渡政策的规定及应税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规定。
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国发[2014]42号),部署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物流服务保障。
该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物流基础设施及运作方式衔接更加顺畅,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13年的18%下降到16%左右,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4年11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部署加快发展内贸流通,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吸纳就业、改善民生,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
在推进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方面,一是规范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拓展网络消费领域,推进商务领域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电子发票应用。
完善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管理。
在控制风险基础上鼓励支付产品创新。
二是加快发展物流配送。
加强物流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组织化建设。
推动城市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管理,保障运送生鲜食品、主食制品、药品等车辆便利通行。
允许符合标准的非机动快递车辆从事社区配送。
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信息平台企业,依法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相关优惠政策。
三是大力发展连锁经营。
推进发展直营连锁,规范发展特许连锁,引导发展自愿连锁。
2015年6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支持措施:
一是优化海关监管措施,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管理模式,优化跨境电子商务海关进出口通关作业流程。
二是完善检验检疫监管政策措施,对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商品实施集中申报、查验和放行,对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及商品实施备案管理制度。
三是明确规范进出口税收政策,继续落实现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退税或免税政策。
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由财政部按照有利于拉动国内消费、公平竞争、促进发展和加强进口税收管理的原则,会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另行制订。
四是完善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管理,稳妥推进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鼓励境内银行、支付机构依法合规开展跨境电子支付业务。
五是提供财政金融支持,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重点项目给予必要资金支持,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适合的信用保险服务。
向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保险支持。
2016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在天津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同意在天津市、深圳市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要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着力在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企业(B2B)方式相关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为推动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创造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支撑外贸优进优出、升级发展。
有关部门和省、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努力适应新型商业模式发展的要求,坚持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大力支持综合试验区大胆探索、创新发展。
2016年3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海关总署以及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16]18号文)。
自2016年4月8日起,我国将实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按照货物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购买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的个人作为纳税义务人,实际交易价格(包括货物零售价格、运费和保险费)作为完税价格,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企业或物流企业可作为代收代缴义务人。
同步调整行邮税,取消税费50元以内免税等政策,使用“跨境电商综合税”代替行邮税。
此次调整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健康发展。
三、供应链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1、供应链管理行业的市场规模
供应链管理行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社会贸易总规模;
二是企业供应链管理外包的比例。
二者的关系如下:
从这个角度来看,供应链管理行业的市场规模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电子信息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外包已较为成熟,医疗器械、快消品、食品及酒类等行业也逐步提升供应链管理外包的比例以提升整体运行效率,从而为供应链管理行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国内仍将供应链管理归类为“现代物流”范畴。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带动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实现快速增长。
201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29.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增速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2007年至2016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如下:
伴随社会物流总额的增加,我国社会物流费用(包括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也表现为较为快速增长。
201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9%,增速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2007年至2016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如下:
2、供应链管理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1)行业发展现状
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推动,全球一体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国际市场日趋成熟,无国界化的企业经营趋势加剧,推动了市场竞争进入新阶段,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成了供应链管理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管理作为集成化企业管理服务模式,在企业降低成本、新增效益、培育品牌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我国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行业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
目前,物流及供应链外包服务商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如供应链整合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以及供应链平台建设等服务收入占比较小。
从行业覆盖来看,电子信息行业是国内供应链管理行业发展最快的领域。
电子信息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快,用户需求和偏好转移的不确定性很大;
同时,该等行业产品升级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工艺复杂性增强,导致生产供给流程的复杂程度日益增加。
传统的内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该等行业对供应链的快速响应、高效、低成本的要求。
这使得上述行业成为目前国内供应链管理行业市场需求最大、发展最快的行业。
随着产业升级、竞争加剧和管理理念的更新,医疗器械、快速消费品等行业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包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
(2)行业技术水平
供应链管理在我国是21世纪初才兴起的高端服务行业,是外包业务日益盛行和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产物,电子信息行业是供应链管理行业产生的最初源泉,至今仍是其最主要的服务对象之一。
因此,从服务对象的角度,供应链管理从诞生伊始即与高科技行业结缘。
从技术软件应用的角度,供应链管理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必须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更快的客户响应速度,为此,供应链管理企业一般都必须配备功能齐全的IT支持网络,并辅助高效的ERP管理系统,配备专门的仓储、运输管理系统、信息交换系统等。
因此,供应链管理行业是管理软件应用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
从人才知识结构方面,供应链管理企业需要精通国际贸易规则、国际运输、国际金融、报关、商检、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知识,熟悉不同目标行业的运行规则,具有市场洞察力和专业判断能力,并拥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方案设计能力的跨领域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因此,供应链管理行业是知识高度密集的行业之一。
综上,从服务行业的特点、行业整体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行业覆盖领域来看,供应链管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较高。
(3)行业经营模式
供应链管理行业是典型的轻资产、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产业,供应链管理企业通过对不同行业运行模式的深入研究,利用综合专业能力和自身的整合能力,为客户定制集成解决方案,将单一、分散的报关、运输、仓储、贸易、结算服务等流程组合为供应链管理服务产品,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为客户节约成本,提升价值。
供应链管理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要求供应链管理企业必须拥有以下能力:
1)跨领域、跨区域、跨行业的专业能力
跨领域能力:
即纵向贯穿经营活动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多个层次,具备在每个单一层次都能提供解决方案的专业能力。
跨区域能力:
即横向跨越区域乃至不同的国度、不同制度和不同法律框架,具备在不同区域解决问题并执行方案的专业能力。
跨行业能力:
即深刻掌握不同行业、同行业不同客户、不同类型商业模式,并具备针对客户个性化需求制定解决方案的能力。
2)整合与运营能力
供应链管理服务与普通物流服务不同,供应链管理企业强调整合各层级现有资源,在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的指导下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这就要求从业企业具备较强的整合与运营能力。
3)信息系统支持能力
供应链管理服务具有大范围、跨领域、多层次立体全方位整合的特点。
信息传递也表现出多边、交叉、同步等特性,信息流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要素。
这就要求企业配备的信息系统技术架构先进、功能层次分明、高效协同,以满足业务需求。
(4)周期性
供应链管理行业发展状况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与反映宏观经济的指标如GDP、进出口贸易额、消费者信心指数等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具有一定的经济周期性。
(5)区域性
我国供应链管理行业起源于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初期大部分以服务于进出口贸易为主,故供应链企业最初主要聚集于港口经济带,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点。
随着供应链管理服务覆盖行业深度和广度的拓展,行业覆盖的区域也将进一步扩大。
不同的区域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法律、制度、地理环境不同,会对供应链管理行业产生操作层面的影响,即可能影响执行效率,但不会形成根本影响,例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供应链管理执行效率要高于内地。
(6)季节性
供应链管理行业无明显季节性特征。
3、供应链管理行业的发展趋势
(1)行业增长前景广阔
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创造体现为:
缩短客户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企业供、产、销的整体运行效率,有助于企业在应对频繁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提升响应速度。
目前,供应链管理服务应用较为广泛的是电子信息行业,主要是由于上述行业技术更新快、用户需求和偏好转移愈加频繁,同时该等行业产品升级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工艺复杂性增强导致生产供给流程的复杂程度也日益增加,上述因素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上述行业成为国内供应链管理服务市场需求最大、发展最快的行业。
随着手机等电子类产品、医疗器械、食品及酒类、快消品等行业的产业升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管理服务的应用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综上,供应链管理市场规模的扩张主要体现在原行业供应链管理服务应用的深化和新行业供应链管理应用广度的提升,行业增长前景广阔。
(2)凭借信息流的管理挖掘大数据价值
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流服务包括条码管理、在途查询、数据报送、供应链管理系统开发等,是商流、物流、资金流全过程的数据归集处理过程。
供应链管理的嵌入式特点,使得供应链管理企业基于数据分析,丰富客户服务内容,创造更大价值成为可能。
(3)从资金流管理到供应链金融服务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主要涵盖银行向客户(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等服务。
在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包的背景下,供应链管理服务商凭借其在供应链前、中、后端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力,能够做到对于供应链运行中的货物、资金的动态监管和风险控制,使得供应链管理服务商成为供应链中天然的核心企业,从而能够为行业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供应链管理服务商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既能开拓新的业务模式,既提升盈利能力,又能增强客户粘性,促进公司供应链业务量的增长。
四、行业进入壁垒
1、认证和资质壁垒
供应链管理企业需要取得包括海关、商检等管理部门的企业诚信认可及相应的资质认证,以便更便捷、高效地开展业务。
同时,供应链管理企业还要获得金融机构的资信认可,取得银行授信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支持。
这些相关认证和资质的取得需要经营时间、业务规模和行业资历的积淀,故而对新进入企业构成重要壁垒。
2、合作认同度门槛较高
供应链管理服务并非独立于服务对象而存在,而是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渗透于客户的产、供、销各个阶段,并为客户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四流”的有效流动提供支持。
由于深入合作需要逐步磨合,且涉及到客户许多关键信息,因此,一旦提供的服务受到客户认可,则很容易产生客户粘性。
另外,供应链管理的客户大多是大型企业,这些企业选择供应链管理供应商的条件很高,要求供应商有良好的行业声誉、丰富的实操经验、健全的运营网络等,客户的高要求和认同度形成较高的行业壁垒。
3、服务平台壁垒
供应链管理在其执行阶段,需要为客户提供包括供应链方案设计、采购、分销、库存管理、资金结算、通关物流以及信息系统支持等具体项目的服务,承担原本由管理咨询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外贸进出口公司、资金平台公司等机构分别履行的多种职能。
能否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构建起类别齐全、功能完善、合作无间、高效运作的一体化服务平台,是行业进入的重要障碍。
4、资金壁垒
与传统第三方物流服务相比,供应链管理以平台化的形式,为客户提供一整套贯穿企业价值链的服务,较多的资金投入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内容。
此外,客户对多功能服务平台的需求涵盖了决策分析、供应商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
这类平台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前期成为行业领导者并拥有平台产品的企业具备较大的先动优势,构成了行业进入壁垒。
5、人力资源壁垒
供应链管理属于创新综合性业务,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且行业在我国起步的时间较晚,因此专业人才较为匮乏。
然而,供应链管理服务需要结合不同的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协助客户改进采购、分销、配送、仓储、报关等流程,提供一整套的平台化产品,这就要求服务提供商对不同客户的业务流程、盈利模式、运营架构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并将解决方案技术实现,故此,很难机械化地采用同一套改造方案,需要发挥人才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具备较好知识储备、掌握相关技术技能、拥有丰富项目经验、理解企业具体需求、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对新进入者形成壁垒。
五、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供应 管理 行业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