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下总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737553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3.15KB
新人教版四下总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
《新人教版四下总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四下总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个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个,二位小数有()个
二、小数的改写
1、复习概念
2、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
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
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3、练习:
(1)0.6里面有()个0.01
(2)0.61里面有()个0.01
(3)3.61里面有()个0.01(4)0.061里面有()个0.001
7/100改写成小数();
23/1000改写成小数()
三、小数点的移动
1、复习P61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2、练习
(1)63.6×
10()×
100()÷
1000()
63.6缩小为原数的1/10()缩小位原数的1/1000(
把300缩小为原数的()是0.3
(2)由0.56到0.056是()。
a缩小10倍b扩大10倍c缩小100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
第2课时,(共2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性质和意义
(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
2、小数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验算。
2、用小数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小组先交流,指名说一说。
师精讲:
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
二、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1、小组合作:
(1)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怎样变化?
(2)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需要注意些什么?
2、汇报展示。
(2-3个小组)
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它的10倍,
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它的100倍,
……
小数点向左移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它的1/10,
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它的1/100,
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
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
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
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
4、练习
(1):
12.376÷
10=()×
100=()÷
1000=()
练习
(2):
2.37米=()厘米1.46米=()毫米
5070千克=()吨6.5吨=()千克
1吨25千克=()吨52米4厘米=()米
教师提问:
通过上面的改写,再想一想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低级单位的单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
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复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
这个方法与以前学的名数的变化有什么联系?
5、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练习:
345670000千米=()亿千米≈()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
教师:
想—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怎样求?
三、课后作业
课本P1281、2、3
总复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共1课时)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和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
能够对一些小数加减运算中能简算的题简算.
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竖式计算和加、减混合运算。
能运用运算定律中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推广到小数中灵活进行简便计算。
一、复习整理。
1、小组合作交流: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2、小组汇报。
3、教师精讲:
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复习的内容:
小数的加减法。
二、指导练习。
1、口算:
2.6+0.40.375+0.6255.8+2
5-0.20.48+0.294.3-1.6
0.74-6.41-0.893-2.3
2.计算:
4.2+15.624.8-18.213+7.1
10-9.053.96+6.044.03-1.97
提问: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
什么样的题可以简算?
根据是什么?
二、巩固练习:
1、计算:
2-0.35-0.275+0.44.36-(2.01+2.29)+0.4821.3+108.75-(100-0.07)
(自己独立计算,指名板书)
2、择正确答案.写在等号后边:
(1).9.26-3.96+8.905=(14.47514.20513.809)
(2).9.09+11.1-19=(201.11.19)
(3).40-9.05-(3.8+6.02)=(21.1333.3520.95)
(小组合作交流,看看谁的方法最快得出答案。
)
3、先观察数字特点.能用简便算法计算的用简便算法计算.
4.9+0.1-4.9+0.134.02+13.5+0.985.6+2.7-4.4
5.17-1.8-3.29.95-(4.95+3.14)8.43+2.87+0.57+0.13
4、专业队用三个月挖了一条9.5千米的水渠,第一个月挖了2.75千米,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挖了0.65千米.第三个月挖了多少千米?
三、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总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000÷
25-13×
12
37×
25+268÷
67
372×
(16+29)×
16-16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
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
该如何订正?
(235+5)×
(200-100¸
25)
=240×
(100¸
4
=960
5×
(12-12×
12+12)
=5×
(0+12)
12
=60
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
7×
8)
(41-16)×
(89-64)
(375+31-16)×
2、小组交流总结:
四则运算顺序
3、展示汇报。
4师适时点拨。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小组交流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并用字母。
2、展示汇报。
(比一比哪个小组说得最全)
3、教师适时点拨。
4、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
12514-389-11187×
201125×
88
(3)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四、综合练习:
课本P125-126第3、4、5、6题,P129-130第6、7、8、9题
总复习——三角形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会画三角形的高。
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来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一:
简单基础的题目
1、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2、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3、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
3、4、53、3、32、2、63、3、5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组合作:
三角形是如何分类的?
展示汇报。
三角形的分类要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
解决问题
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可以指名也可以小组说)
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
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动三:
提高题
1、小组交流:
(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
为什么?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3、教师适时点拨: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四、课后练习:
课本P127第8题,P130-131第10、11、12、13题
总复习——统计
1.让学生巩固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较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利用数据和空白图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交流回顾知识。
所学过的绘制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有哪些?
2、小组展示汇报。
3、教师精讲,适时板书。
4、师精讲:
今天我们就对绘制折线统计图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
复习统计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2)画统计图时先画什么?
怎样画?
再画什么?
(3)你认为哪个你方面整理的比较好?
3、教师精讲并展示整理内容。
结构:
标题、横轴、纵轴、单位、制表日期
特点:
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折线:
数量的增减变化倾斜程度变化幅度(有些上升、下降或不变)
作用:
分析预测
(1)要依次连线,不能连漏了
画法:
先描点,再连线
(2)线段要画直。
(3)标点时,要找好对应点。
三、强化练习,完善提高。
1、填一填
(1)要表示一年12个月的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用()的统计图更合适。
(2)如果要观测病人体温的变化情况,最好选用()统计图。
2、P127统计9、根据1997-2003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数统计图回答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请交流。
(2)分组讨论,每组自由选择一小段时间(如:
1998—2000的变化情况)
(3)汇报交流各自的研究情况。
(4)让学生体会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3、P131页14根据我国1997—2003年博物馆数量统计图回答问题。
(1)哪年博物馆数量最多?
哪年最少?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总结
通过今天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课时,(共课时)
通过复习教学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整理
1、预作:
练习二7-17题
2、想: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出四道混合运算,说明运算顺序(题目自拟)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师引导归纳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7题
可以用三步计算也可以用两步解决,审题后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
2、练习二第8题
学生经历填表——说思路——观察比较表中数据变化这一过程,加深对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的理解。
3、练习二第9题
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独立解答
4、练习二第10题
启发学生用生活经验理解题意,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各自想法。
5、练习二第11题
先让学生明白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作后组织全班交流思考过程及依据。
6、练习二12、13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7、练习二第14题
引导学生明白不同图形代表不同的数,弄清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再启发学生用代换方法进行思考
五、总结全课:
今天有什么收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四下 复习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