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思想对南宋吉州窑瓷器装饰的影响图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732002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85.86KB
禅宗思想对南宋吉州窑瓷器装饰的影响图Word格式.docx
《禅宗思想对南宋吉州窑瓷器装饰的影响图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禅宗思想对南宋吉州窑瓷器装饰的影响图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代江西文学的空前繁荣,就与士大夫普遍流行的禅悦之风密切相关。
不仅如此,禅宗的影响还渗透到了手工业领域,众多禅宗寺庙包围之中的江西吉州窑便是典型一例。
宋代的江西,吉州境内禅宗寺庙最多,其中庐陵29座、泰和25座。
蕴涵禅理的桑叶
吉州窑瓷器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产品,恐怕非木叶盏莫属。
木叶盏内外壁均施黑釉,按造型可分斗笠盏、束口弧壁盏和深腹盏三种。
斗笠盏腹壁斜直、口径略大,观叶楼和杨永德伉俪有此类收藏(图1);
束口弧壁盏腹壁较深、口径略小,观叶楼藏木叶盏和江西上饶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赵氏墓出土木叶盏,即属此类(图2);
深腹盏是吉州窑最为流行的器型,观叶楼即有此类收藏(图3)。
4、桑叶盏口径14.4厘米
日本《特别展中の陶瓷》收录日本私人藏品
5、桑叶盏口径15.1厘米
美国芝加哥美术馆藏
6、各式桑叶盏
木叶盏按装饰可分三叶盏和单叶盏两类。
日本私人藏吉州窑瓷器中有一件特殊的三叶盏(图4),其盏心木叶旁,竟装饰一条栩栩如生的蚕。
盏中木叶边缘有锯齿,木叶一侧有明显裂痕,具典型幼树桑叶特征。
类似的盏,瑞士Baur艺术馆和美国芝加哥美术馆也有收藏(图5)。
吉州窑单叶盏,木叶的形态或舒展、或卷曲、或折叠,极尽变化之能事(图6)。
关于木叶之种类,学界主要有桑叶和菩提叶两种观点。
菩提树与桑树虽同属桑科,两者叶片形状亦较为接近,但菩提叶细长似尾的叶端及光滑的叶边缘与桑叶显著不同。
菩提树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云南等地,江西并不适宜其生长。
而吉州窑所在地江西,南宋时为盛产蚕桑之地。
另据仿烧吉州窑瓷器经验丰富的廖光荣先生相告,经过他的多次试烧证实,只有桑叶才能烧出南宋吉州窑木叶特有的米黄色和清晰叶脉,这应与桑叶中富含锌、铁、铜、锰、钙等微量元素有关。
由上可知,吉州窑木叶盏之木叶,应属桑叶无疑。
至于为何吉州窑制作木叶盏采用桑叶,南宋诗人陈与义“柏树解说法,桑叶能通禅”的诗句提供了找出最终答案的线索。
众所周知,吉州窑盏的主要功能是饮茶。
从唐怀海禅师制定《百丈清规》始,饮茶遂被纳入佛门清规,并逐渐形成一套庄重的寺院茶礼。
唐末五代,“饭后三碗茶”已成为吉州禅寺普遍流行的“和尚家风”。
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二载僧人问吉州资福如宝禅师:
“如何是和尚家风?
”师曰:
“饭后三碗茶。
”茶与禅的关系已达到“茶禅一味”的境界。
至南宋时,禅茶在整个社会的渗透与普及极大地提高了禅茶文化的美学境界,茶器美学品格的提升也不例外,吉州窑桑叶盏就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而“能通禅”的桑叶盏的设计,或有可能就是禅僧或参禅的士人所为。
永和镇吉州窑即处于诸多禅寺包围之中,本觉寺更与窑场完全融为一体。
此外,窑址中还发现“本觉”“慧”“太平”“弟子蒋子通”等寺院定烧的标本。
由此可知,吉州窑工与禅寺交往甚密,其瓷业生产极易受到禅僧需求和审美的影响。
当然,充满禅趣的桑叶盏的烧制,最终离不开窑工的反复实践才能成功。
不过,从吉州窑三叶盏与晚唐五代漏花木叶纹枕风格相似的情况,也不排除其同时受了唐代木叶装饰的启发。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吉州窑单叶盏装饰的多为枯死、残破的桑叶。
这种装饰于静穆漆黑釉面上的残叶,不仅其装饰意境极富禅趣,而且与著名的禅宗公案——“体露金风”所蕴涵的禅理也颇为相合。
公案载,有僧问云门禅师:
“树凋叶落时如何?
”云门曰:
“体露金风”(《五灯会元》卷十五)。
本则公案借“树凋叶落”,暗喻妄念、烦恼已断的清纯心境。
而“体露金风”,则好比历经苦行的禅者,在脱却身心的一切烦恼妄想之后,进入真空无我的“身心脱落”之境。
由此看来,吉州窑盏上看似残破的桑叶,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禅理。
宋白杨法顺禅师“金风体露复何言?
大道从来绝变迁。
一叶飘空天似水,临川人唤渡头船”一诗,给了本则公案一个绝佳的注解。
其中“一叶飘空天似水”一句,颇能契合吉州窑桑叶盏盛满茶水后倒映天空给人的视觉感受。
花中禅友——薝葡
吉州窑瓷器中,有一类人们习称的剪纸漏花梅花纹盏。
此类盏外壁多施黑釉,造型分斗笠盏和弧壁盏两种。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和杨永德伉俪均有此类收藏。
刘新园先生认为,此类盏中所谓“梅花”,实为花中禅友——薝葡(卜)。
薝葡,原产印度,释迦牟尼成道时,其背后即有此花。
宋人所称之薝葡,已非印度所产,而是中国化的薝葡,又称栀子花,花瓣六出,与五瓣梅花明显不同。
吉州窑薝葡装饰尚有海外所见梅瓶、罐等器类。
类似吉州窑盏的薝葡装饰,最早见于唐代缬染印花绢上。
新疆阿斯塔纳墓葬中至少见有两种类型的缬染薝葡绢(图14)。
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藏南宋《大傩图》中人物衣饰上也有薝葡图案。
唐宋以来薝葡纹的流行,均与禅宗的影响有关。
从唐王维《六祖慧能禅师碑铭》“林是旃檀,更无杂树。
花惟薝卜,不嗅余香”可知,薝葡在禅林中的地位之高。
南宋王十朋(1112~1171年)《薝蔔》“禅友何时到,远从毗舍园,妙香通鼻观,应悟佛根源”一诗,更将其直呼为“禅友”。
南宋诗人董嗣杲《栀子花》中又有“芳林园里谁曾赏,薝卜坊中自可禅。
明艳倚娇攒六出,净香乘烈袅孤妍”之句,诗中不仅点明栀子花即“明艳倚娇攒六出”的薝葡,而且同样可看出薝葡与禅的密切关系。
尤其重要的是,与吉州窑隔江相望的净居寺及“禅林清规”发祥地百丈寺,均出土了薝葡盏残片。
据刘新园先生相告,净居寺出土的薝葡纹盏由寺中严首和尚提供。
百丈寺与薝葡纹盏残片伴出的瓷片中有墨书“众寮”,可知出土瓷片之地为“众僧依止之寮舍也”。
这些都是禅宗文化影响吉州窑瓷器生产的重要证据。
釉绘与禅宗墨戏
观叶楼藏品中,有两件釉绘梅梢月纹黑釉盏。
两盏之梅月,虽逸笔草草,却颇具朴拙传神之妙,呈现出一幅超凡脱俗的意境,与禅宗墨戏的代表——南宋参禅画家梁楷的减笔画有着共通的笔墨神韵。
其中一盏的梅月之上,复施一层薄薄的淡褐色釉,呈现出一番夜色朦胧的梅月景致(图16中)。
这一技法,竟与梁楷《疏柳寒鸦图》以晕染的淡墨来烘托萧瑟冬季中雾霭的手法惊人相似。
禅宗墨戏遵循“以意为主”的创作理念,“简淡”便成为禅僧乃至参禅士人所追寻的最高艺术境界。
吉州窑这一绘画风格的形成,当与南宋禅宗墨戏的影响密切相关。
此外,梅月题材本身,最初也是禅宗影响下的产物,如“墨梅”便起于禅宗内部的墨戏。
在禅宗绘画中,墨梅甚为流行,以此参禅的僧人甚多。
吉州窑瓷器中,还有一类以随性挥洒的釉彩线条,或以手指随意弹洒形成的釉斑为装饰的黑釉盏。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以及观叶楼、两庆书屋等均有此类收藏,造型有盏、花口瓶、罐、三足炉等。
此类装饰手法在唐代花瓷上已有应用,其在吉州窑茶盏上的再度流行,应与当地深厚的禅宗文化传统有关。
禅宗以“无所矫饰,浑然天成”为至高境界,这一观念已广泛融入唐宋以来的寺庙建筑、园林、诗词、书画艺术之中,与禅僧生活关系至为密切的茶盏,更易受其影响。
吉州窑随性挥洒的釉彩线条,与梁楷简笔人物画中的线条有着共通的禅趣;
而率性十足的釉斑,也与禅宗审美生动活泼的气韵颇为相投。
值得注意的是,在川草堂收藏一件吉州窑黑釉描金山水诗文碗残器,以描金绘山水、明月,内壁书唐船子和尚德诚禅师(820~858年)《归棹歌》“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之句,这是禅宗影响吉州窑装饰的又一重要证据。
禅茶之盏
以往学界普遍认为,吉州窑茶盏的大量生产,是顺应宋代斗茶风习的产物,或与当时流行的点茶法有关。
但细加考虑,却并非如此。
吉州窑茶盏中,除桑叶盏等少数为黑釉外,多数盏的内壁黑釉之上还施加了一层棕褐色的窑变面釉,并辅以漏花、釉绘等为饰。
这类盏的色泽或装饰,显然都不符合斗茶“茶色白,宜黑盏”的要求。
而且,吉州窑茶盏内多有形色各异的装饰,用其盛用斗茶和点茶之乳浊状茶汤,茶盏中的图案便显得有些多余。
从目前掌握的证据来看,吉州窑盏心带有图案茶盏的流行,应与草茶在江南禅寺和民间的普及,以及由此带来的饮茶方式的改变有关。
草茶早在北宋时期的江浙、江西就已盛行。
欧阳修(1007~1073年)《归田录》云:
“蜡茶出于剑、建,草茶盛于两浙。
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
自景祐(1034~1038年)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十数斤养之,用辟暑湿之气。
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
”据滕军女士对北宋沈括《本朝茶法》嘉祐六年(1061年)榷茶统计的考察发现,几乎当年所有产茶区都有草茶生产。
随着草茶的普及,饮茶方式也有所改变,北宋已有将草茶直接煎饮的方式。
而且,近年陕西蓝田北宋金石学家吕大临家族墓地出土的铜渣斗与钵上有完整茶叶的残留,为北方地区煎饮草茶提供了直接证据。
宋室南迁后,草茶更是盛行一时。
从南宋大量歌咏煎煮草茶的诗词中可明显感受到这一变化。
更值得注意的是,杨万里(1127~1206年)诗中有“茶瓯影里见山光”(《寄题肖邦怀步芳园》)和“古松将影入茶瓯”(《颜几圣招游裴园》)之句。
因点饮和斗茶的茶汤均为乳状,不可能有自然景物的倒影,故知杨万里所吟咏的茶,一定是煎煮的透明茶汤。
盛以这样的茶汤,图案形色各异的吉州窑茶盏才能展现其独特的风韵。
煎饮草茶方式的流行与普及,寺院禅茶的推动功不可没。
宋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二十八载:
“品官蜡茶草茶各,玖品三斤,捌品以上陆斤,僧道草茶壹斤。
”可知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年)已出现“僧道草茶”的专用称谓,说明草茶已成为僧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从记载也可看出,蜡茶主要还是各级官员的专享,而草茶伴随着新的煎饮方式的流行也为各级官员所接受。
综上所考可知,南宋时,以煎饮方式为特色的草茶,已成为寺院禅茶之主流,并逐渐被士人阶层和大众所接纳。
如果说建窑黑釉盏是因适宜团茶之斗茶、点饮方式而流行的话,那么吉州窑各式带有图案茶盏的风行,则是为适应新兴禅茶要求茶汤透明的煎饮方式而设计。
链接
玳瑁釉:
是吉州窑的代表瓷釉产品之一。
釉面黑、黄等色交织混合,色调滋润。
玳瑁釉器的坯体系用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做成;
生坯挂釉,入窑焙烧后挂一次膨胀系数不同的釉,并重烧一次,由于釉层的龟裂、流动、密集,便在黑色中形成玳瑁状的斑纹,故称玳瑁釉。
除吉州窑外,广西、四川等地都有烧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禅宗 思想 南宋 吉州窑 瓷器 装饰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