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729348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117.56KB
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用卫星定位技术设立并用于高速铁路上下行线路中心线三维定位的测量控制网络。
分别为:
CPⅠ、CPⅡ、CPⅢ三级。
2.0.6综合接地引线
用于牵引变电所、接触网支柱基础预留接地端子或架空地线与高速铁路贯通地线间接地连接导体。
2.0.7SF6全封闭组合电器
将各组成元件的高压带电部位密封于接地金属外壳,壳充以缘性能良好的气体、油或固体绝缘介质,各组成元件(一般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母线、避雷器、电缆终端等)按接线要求,依次连接和组成一个整体而各电器仍保持原性能的装置。
结构紧凑,外形及安装尺寸小,使用方便,且各电器的性能可更好的协调配合。
2.0.28SF6气体绝缘高压开关柜
使用SF6气体绝缘介质,将各组成元件间隔(一般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母线、避雷器、电缆终端等)按接线要求,依次连接和组成一个整体而各电器仍保持原性能的装置。
2.0.9综合自动化系统
能够实现全所当地监控、当地维护、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预处理、当地和远程通信功能,以及线路变压器组、接触网馈电线的控制和保护功能为一体的自动化系统。
2.0.10供电调度系统
用于指挥供电系统运行、事故处理、设备运营维修管理及集中调度的系统。
2.0.11接触网静态检测
在接触网运营前,为检查接触悬挂的某些性能,运用测量装备检查测量接触网的空间几何参数以及在低速无电条件下受电弓沿接触网的滑行检测。
2.0.12弹性不均匀度
表征同一跨距,接触悬挂最大弹性与最小弹性差别的静态特性指标。
有U表示:
U=(Umax-Umin)/(Umax+Umin)×
100%
2.0.13联调联试
完成高速铁路静态验收后,采用试验列车和检测列车,对高速铁路各系统的工作状态、性能、功能和系统匹配关系进行综合测试、验证、调整和优化,使高速铁路整体系统达到设计要求。
2.0.14动态检测
动态检测是动态验收的一个环节,通过采用检测车和试验列车,在规定速度围对系统功能和性能进行检测,并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评定。
2.0.15接触网精调
在联调联试或动态检测过程中,根据接触网静、动态检测数据及评估结果,进行精确调整,直至达到高速铁路验收标准。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建设各方应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明确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目标和措施。
重点加强接触网架设及悬挂调整、电缆敷设、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等环节控制,注重接口工程、交叉施工等施工细节管理。
3.1.2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管理,强化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3.1.3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遵照国家现行有关安全法规和按照《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36和《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31的有关规定及建设单位相关要求,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3.1.4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建立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制定并实施环境管理计划,有效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3.1.5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重视职业健康和劳动卫生保护,制定管理计划并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发生职业健康安全事故。
3.1.6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前,应确保各重要工序的施工工艺;
对工程有较大影响的关键工序,进行现场首段定标,统一工艺标准。
3.1.7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按照现行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有关规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加强关键工序的进度控制和管理。
3.1.8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根据施工方法、工期要求、工程特点、地质条件等综合因素,按照“技术先进、安全适用、节能环保”的原则合理配置使用机械设备,积极推进机械化施工。
3.1.9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应集中采购,预支电缆槽、接触网桩基钢筋框架、整体吊弦及腕臂结构等宜采用工厂化施工。
3.1.10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根据工程规模、工序特点和施工难易程度,组建专业管理结构和专业化的作业队伍进行施工。
关键工序、关键岗位的管理和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作业组人员相对固定。
3.1.11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建立可靠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保证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及时、畅通。
3.1.12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应符合《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TB10441的相关规定。
施工现场规划应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节约用地、符合施工需要的原则,合理布置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办公生活区等,防洪、防火、防爆等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3.1.13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现场应按照现行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的有关规定设置安全文明标志。
3.2建设单位
3.2.1建设单位应认真执行国家和铁路现行有关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
3.2.2建设单位应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设计技术交底、设计联络工作。
3.2.3建设单位在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应负责外电源供电方案报装,联系国家及地方电网公司商洽供用电、调度协议签订等事项。
3.2.4建设单位在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做好下列工程接口管理协调工作:
1负责牵引变电所(包括分区所、自耦所、开闭所,下同)征地拆迁,排除干扰等制约电力牵引供电工程的工作;
2负责协调跨铁路局(公司)交叉或支援供电、调度控制、产权归属、接管维护、计量计费等事项;
3审查土建与电力牵引供电接口工程(含接触网与车站雨棚和架柱的建筑安装)安装质量,提供高速铁路线路精密测量网资料,并负责施工协调,对预留预埋件工程进行检查确认,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纠正。
3.2.5建设单位应加强接触网施工及调整、设备安装、系统防雷接地及回流等施工质量检查,根据现场实际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3设计单位
3.3.1设计单位应认真执行国家和铁路现行有关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
3.3.2设计单位应按照建设单位的节点工期及供图计划,提供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设计文件。
设计单位应加强接口设计,与设备基础、隧道洞口、桥台、涵洞、过轨设施、各专业电缆路径、铁路贯通地线等接口应同步设计、同步出图。
3.3.3设计单位应按规定向相关单位做好施工图技术交底,对电力牵引供电专业与通信、信号、土建、房屋建筑、给排水及其他专业之间工程接口等关键设计容作出详细说明。
3.3.4设计单位应加强现场施工配合、设计变更等工作,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
3.3.5设计单位应按要求参加工程检查和验收工作。
3.4施工单位
3.4.1施工单位应认真执行国家和铁路现行有关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
3.4.2施工单位应参加设计交底工作,重点关注接触网预留基础、所亭场坪、电缆沟槽管洞预留及相关专业接口等容。
3.4.3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调查工作,现场核对设计文件,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报告。
3.4.4施工单位应编制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明确施工作业标准和工艺要求。
3.4.5施工单位应做好进场设备、材料的检查验收。
3.4.6施工单位应配齐试验检测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配备仪器设备,确保试验检测数据真实、准确。
3.4.7施工单位应做好已完工程的成品保护,制定冬、雨季施工方案及防护措施。
3.4.8施工单位应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施工质量检查、验收等工作。
3.4.9施工单位应按规定进行竣工资料的搜集整理,并及时向有关单位移交。
3.5监理单位
3.5.1监理单位应认真执行国家和铁路现行有关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
3.5.2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和变压器的运输及就位,接触网架设,设备安装、涉及营业线安全的施工方案进行重点审查。
3.5.3监理单位应做好设备、材料等的进场检查验收。
3.5.4监理单位应参与建设单位组织的接触网基础、电缆槽道等于相关专业接口的现场核对工作。
3.5.5监理单位应加强对变压器基础、变压器运就位、安装,电缆敷设及附件安装,防雷、接地装置设施安装,接触网架设、调整,系统调试等关键工序的现场监理。
3.5.6监理单位应加强对施工单位测试工作的监督检查,保证测试数据真实可靠。
3.5.7监理单位应参加工程检查和验收等工作。
4施工准备
4.1施工调查
4.1.1施工单位应依据获取的设计文件及相关资料,进行施工调查,并编制施工调查报告。
4.1.2施工调查应包括下列容:
1工程概况,包括工程环境、气候特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规模数量和特点;
2工程的施工条件,包括施工运输、施工用水源、电源、通信、场地布置、征地、拆迁、青苗补偿情况等;
3相关营业线技术设备现状、对施工的制约和要求、行车组织等于施工有关的资料;
4牵引所的进出所道路、场坪土建,房屋建筑、给排水工程进度;
电力牵引外电源方案落实及工程配套建设情况;
5施工材料检查,包括供应条件及料源的分部情况。
6施工生活保障调查,包括生活供应、医疗、卫生、防疫、民俗及工地周边社会治安情况等;
7土建工程中接触网预留基础、沟、槽、管、线、人孔(井)、手孔等预留情况;
施工围既有地下管、线、缆等设备径路。
8相关防雷设施和综合接地条件。
4.1.3施工前应对电缆线路路径走向及过轨、桥、涵、隧、站台、公路、水沟、路基等具体数量、长度和防护方式进行定测。
定测完毕应做好记录。
4.2施工图核对
4.2.1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批准的施工图进行现场核对,确保无误后方可使用。
4.2.2施工图核对应包括下列主要容:
1图纸的组成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2施工图纸是否齐全,有无遗漏或错误,与现场实际是否一致。
3设计说明书、工程数量表及主要设备和器材的规格、数量表是否与图纸相符。
4设计文件中选用的主要设备的生产落实,新设备图纸及安装、检查验收技术标准。
5各设计专业的接口及相关衔接。
6施工方案、方法和技术措施,对设计响应性的优化。
7牵引供电外部电源供电方案。
4.2.3施工单位应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并会同设计、监理单位进行现场核对,核对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建设、设计、监理单位进行现场核对,核对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建设、设计、监理单位联系解决。
4.2.4施工图核对完毕应留存完整记录。
4.3施工方案选择及资源配置
4.3.1施工方案的选择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施工方案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切实可行、好中选优的原则;
2施工单位应根据土建、房屋等相关工程进度和设备到达等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方案,安排进度计划。
4.3.2施工机具、仪器仪表和主要材料、设备等资源配置,应与施工方案和进度匹配。
4.3.3施工机具、仪器仪表配置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的配置应符合施工容、工期及质量控制需要,以及经济、高效的原则;
2各种施工机具、仪器仪表应状态完好,仪器仪表应处于检定有效期;
3施工单位应设专人维护施工机具、仪器仪表。
4.3.4设备、材料的配置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按照甲供、甲控、自购的相关规定,以及设备、材料的规格、数量和施工进度要求进行采购或进货。
对特殊设备材料应提供较准确的供应计划,如有变化及时通知供应方调整,确保施工需要。
2按相关规定核查设备、材料供应方出具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设备和材料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3应设置足够空间的设备、材料仓库,防盗、防火、防潮、防晒、防雨等应符合相关规定。
4建立健全设备、材料管理制度,并配备相应管理人员。
4.3.5人力资源的配置应符合工程规模、进度安排、专业技术等要求。
4.3.6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和安全培训。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应按相关规定持证上岗。
4.4施工作业指导书
4.4.1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工程的各专业关键工序应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
1牵引变电所
1)基础施工;
2)隔离开关、断路器、组合电器等设备安装;
3)主变压器、自耦变压器安装;
4)电缆敷设、接续、测试及防护;
5)接地装置及回流安装;
6)综合自动化及交直流电源设备安装;
7)系统调试。
2接触网
1)施工测量;
2)支持结构安装;
3)下锚补偿装置安装;
4)承力索及接触线架设;
5)弹性吊索等安装与调试;
6)接触悬挂调整;
7)接触网检测及受电;
8)接触网精调。
4.4.2关键工序施工作业指导书应包括下列主要容:
1适用围;
2作业准备;
3技术要求;
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5施工要求;
6劳动组织;
7材料要求;
8设备机具配置;
9质量控制及检验;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4.4.3施工作业指导书得编制应符合下列原则:
1工艺工法先进成熟、生产组织科学合理;
2质量目标、安全要求明确;
3符合工程实际,可操作性强;
4图文并茂,简明易懂;
5符合首段定标要求。
4.4.4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通过组织现场作业交底和人员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全面掌握作业指导书的容和要求。
4.5施工技术交底
4.5.1施工单位应逐级组织管理层、技术层、作业层施工技术交底。
4.5.2施工技术交底应根据施工进度分阶段进行,并包括下列主要容:
1质量目标和要求;
2安全目标和要求;
3环境保护目标和要求;
4施工部位;
5工艺流程及工艺标准;
6验收标准;
7施工材料、机具、仪器仪表;
8操作要点;
9施工质量控制点。
4.5.3施工技术交底可采用会议、书面、班前讲话等形式。
通过施工技术交底,应使施工人员明确和掌握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技术要求等容。
4.5.4施工单位应做好技术交底的文件管理工作。
技术交底双方应认真履行签字手续。
5施工测量
5.0.1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时,应充分利用精测网资料(CPⅡ、CPⅢ),宜采用全站仪、无接触接触网激光静态测量仪,长度测量应使用钢尺等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进行设计布点与实地测点对应,三维标定。
5.0.2根据CPⅡ精测网核定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矩形ABCD四电三维坐标,测量核实相对铁路线路里程、标高、与上行或下行线路中心线距离。
同一轴线的基坑应一次测定,各类标桩设置齐全、稳固。
5.0.3根据CPⅡ精测网数据,测量核定高速铁路接触网车站、区间分段测量起点,桩基一次准确定位。
5.0.4根据CPⅡ精测网数据,测量核实隧道预留槽道、后植锚栓、下锚端面位置,路基、桥梁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5.0.5根据CPⅢ精测网数据,测量核定接触网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偏差及上部孔位准确性、隧道的吊柱及锚栓安装偏差,对支柱,吊柱(含各种安装底座)统一编号。
5.0.6根据CPⅢ精测网数据,测量计算吊弦长度。
5.0.7在联调联试过程中,根据CPⅢ精测网数据和线路拟合参数,进一步分析判定轨道与接触网耦合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6牵引变电所
7接触网
7.1一般规定
7.1.1接触网工程应包括下列施工用设计文件:
1接触网施工设计说明说;
2接触网平面图、接触悬挂安装图及安装曲线;
3基础设计图、支柱设计图、装配图及零配件图;
4接触网供电分段示意图;
5附加导线安装图及安装曲线;
6特殊设计图;
7概算或施工图预算;
8线路轨面高程、曲线数据、坡度表。
7.1.2接触网施工单位应按下列要求对高速铁路线路进行调查:
1与铁路线路交叉跨越或接近的通信、信号、电力线路、其他建筑物及设备的拆迁、改建工程应有妥善安排或有协议;
2桥梁预制场数量、位置及铺架方向;
3无咋轨道作业面位置及数量,铺轨基地位置及数量;
4施工便道起止里程、上桥通道的位置及数量;
5土建单位施工的接触网支柱基础和拉线基础现场浇注进度,对预埋(留)件进行核查。
7.1.3设备、器材的运输、储存和保管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
7.1.4运到工地的设备及零部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进场验收:
1确认外包装完好;
2装箱单,图纸、说明书等技术资料,合格证、检验单等质量证明文件齐全;
3设备及附件、备品备件的数量、信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要求;
4外观检查无缺损,无变形;
5作好进场验收记录。
7.1.5接触网施工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施工测量应采用激光测量仪、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设备;
2腕臂支持结构及吊弦施工应采用电脑计算软件计算和工厂化集中预制;
3预配件、零部件中螺栓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紧固力矩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7.1.6高速铁路接触网邻近运营接触网线路施工时,应及时将与营运接触网平行的附加线、电力电缆、承力索、接触线临时接地。
7.1.7接触网施工工序流程图如图7.1.7所示。
7.2预埋件
7.2.1预埋件施工主要包括:
对土建施工单位施工的桥梁或路基上接触网基础、隧道滑型槽道、隧道及桥梁后植锚栓、桥梁上预留电缆槽与上桥电缆锯齿孔、贯通地线接地端子等施工质量的检查确认。
7.2.2施工进场后,接触网施工单位应在建设单位组织下,与监理单位、土建施工单位共同对预留预埋件进行检查确认,并把存在的问题及时提报相关单位进行修正。
7.2.3桥梁和路基上预留的接触网支柱基础和拉线基础应按下列要求检查确认:
1跨距(设计里程)。
2基础型号、规格。
3基础方向性偏斜。
4基础顶面与轨面高差或基础顶面与路肩面高差。
5基础距线路中心线侧面限界。
6基础螺栓的材质、直径、螺纹长度、外露长度及防腐。
7螺栓间距及配套螺母垫片。
8拉线环朝向。
9基础预留接地端子。
10桥梁和路基区段预留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型号、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桥上H型钢柱基础预埋钢板应符合下列要求:
11预留基础螺栓顺线路放线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平行,垂直线路方向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两个方向的允许偏差均不大于1.5°
。
螺栓应呈竖直状态,螺栓外露长度、螺栓间距、基础位置及尺寸等应符合下列要求:
7.2.4隧道预留滑槽应按下列要求检查确认:
1隧道预留滑槽型号、位置、埋入深度、垂直度及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2滑槽位置:
(1)顺线路方向的施工允许偏差为±
0.5m;
(2)垂直线路方向的施工允许偏差为±
30mm;
3同组滑槽应平行,同组滑槽间距施工允许偏差为±
5mm;
4滑槽嵌入隧道二次衬砌深度的施工允许偏差不大于5mm;
5滑槽中心线与隧道中心线的垂直度、平行度偏差为槽道长度的±
5‰;
6滑槽泡沫填充物完好,不得被混凝土覆盖;
7滑槽不得出现扭曲变形,滑槽本体倾斜不大于3mm;
8接触悬挂下锚的隧道侧壁滑槽应铅垂,水平滑槽应水平。
7.2.5在桥墩、梁端预留的供电及回流电缆上桥滑槽、锯齿孔应无遗漏,并符合设计规定。
7.2.6隧道及桥梁后植锚栓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规定。
7.2.7为接触网接地预留的贯通地线接地端子位置、型号、数量等应符合设计规定。
7.3基础
7.3.1基础施工包括基础定位测量、基坑开挖、钢筋框架预制安装、基础浇筑等。
7.3.2基础定位测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现场交桩时,会同土建施工单位,现场共同办理线路基础交接手续。
交桩资料包括:
直线和曲线,水准基点,里程表,直线转点桩,缓和曲线始、终点桩,圆曲线终点桩,岔心桩和线间距等。
2纵向测量以土建施工单位提供的线路控制网(CPⅡ)基桩及其对应数据为依据,并符合设计要求。
3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硬横跨支柱两基坑中心的连线与正线中心线垂直。
4基础位置满足信号机显示距离的要求。
5施工测量宜采用全站仪。
7.3.3基坑开挖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基坑开挖前,复核基础位置、侧面限界、基础型号等;
2桩基开挖应采用旋挖钻机作业方式,且每个基础钻孔应连续进行;
3开挖的弃土宜装袋,搬运至指定地点;
4基坑限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限界施工允许偏差为+50mm;
5基坑达到设计深度后,应采取加盖等保护措施。
7.3.4基础钢筋框架预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温度低于-20℃时不得对钢筋进行冷弯,防止撞击钢筋,以避免钢筋脆断;
2钢筋连接可采用点焊,拉线基础的拉环锚筋应与基础钢筋框架点焊连接;
3地脚螺栓材质、规格、型号及防腐符合设计要求;
4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2.3-2的规定;
5钢筋框架宜采用锥形锲片在四面卡紧固定;
6钢筋框架距坑壁的距离不小于50mm,钢筋框架中心应与基坑中心重合;
7钢筋框架的基地符合设计要求。
7.3.5基础浇筑应按下列要求要求进行:
1符合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规定。
2宜选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速铁路 电力 牵引 供电 工程施工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