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规程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726132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KB
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规程Word格式.docx
《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规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规程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1.6对技术要求复杂的部位如大体积混凝土、抗渗砼、转换层混凝土、斜屋面及地下室工程等,应要求施工单位提交技术方案并经监理审核后实施。
4.2商品砼,需检查相关质量保证资料(配合比,开盘鉴定单;
砼碱含量计算书;
水泥3d、28d的合格证,复试报告;
砼试件28d抗压报告及合格证;
砼掺合料出厂检测和试验报告;
外加剂的准用证、出厂合格证、试验及复试报告),并做好资料归档工作。
4.2.1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1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碎石不宜大于1:
3,卵石不宜大于1:
2.5;
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应少于15%;
砂率宜控制在40%-50%;
4.2.1.2最小水泥用量宜为350kg/m3;
(最大不得大于550Kg/m3,否则易产生泌水现象,致使砼干硬后产生沉降裂缝和干燥收缩裂缝,强度也降低)
根据车数、时间确定检查次数,一般上、下午不少于2次,每一工作班不少于2次。
4.2.1.3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180±
20mm;
应根据运距和泵送高度相应调整。
补:
不同泵送高度坍落度选用值
泵送高度/m
<
30
30~60
60~100
>
100
坍落度/mm
100~140
140~160
160~180
180~200
4.2.1.4混凝土内宜掺加适量的外加剂(早强剂、缓凝剂、膨胀剂、减水剂、防冻剂等)。
使用不合适外加剂和不当的掺量,将对砼凝结时间、抗压强度、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造成质量事故。
使用前由试验室进行砼级配,以掺减水剂为例:
应测定坍落度损失、减水率、含气量和抗压强度等四项。
控制水灰比,不宜大于0.55,不应大于0.6,掺引气剂在0.5~0.6之间为宜,不得大于0.65(防止水泌现象发生)
4.2.2泵送轻骨料混凝土的原材料选用及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
搅拌站同施工现场距离应保证运输时间在一个小时之内(项目部要撑握把关)
4.3自拌砼计量
4.3.1混凝土各组成材料应符合配合比及相应规范要求;
备材要充足,主材要有复试报告。
4.3.2应对混凝土组成材料计量和搅拌机具进行检查,机具设备要运转正常,计量机具(台秤、地磅等)的偏差应符合要求。
4.3.3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中间仍要再复检一次。
4.3.4每一台班、工程现场管理人员应间隔对原料(重量)计量抽查多次并记录,并督促监理每盘检查:
水泥、水和外加剂误差为±
2%;
砂、石骨料为±
3%。
4.4搅拌
4.4.1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每一工作班至少应抽查两次。
4.4.2混凝土坍落度应由专人负责检查,每车砼到现场均应进行目测。
坍落度检查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测定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
如遇雨天施工,应增加含水率检测,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
4.4.3试块制作、存放应符合规范及试块留置方案的要求,监理必须见证制作、封样。
4.5运输
4.5.1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
4.5.2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时,应抽查砼坍落度,观察其稠度,混凝土应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份不发生变化。
4.6浇筑
4.6.1浇筑时,应注意避免混凝土产生分层离析。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
在竖向结构中一次性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在浇筑板时,不能在一处倾倒堆积混凝土过高,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30~50mm厚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无粗骨料的水泥砂浆。
4.6.2浇筑混凝土时,监理应经常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的情况,要求施工单位必须配备钢筋工、木工在浇筑现场,随时修整,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好。
4.6.3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必须留设施工缝时,应按规范要求留设20cm厚以内留直缝,大于20cm留台阶缝。
下步浇筑前,应按规范对施工缝部位作相应处理,若留设临时施工缝其前后浇筑时间不能超过砼初凝时间。
(同水泥标号,砼标号,室外温度有关)
砼运输、浇筑和间歇的允许时间(min)
砼强度等级
气温
不高于25℃
高于25℃
不高于C30
210
180
高于C30
150
4.6.4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
4.6.5混凝土分层浇筑时,每层混凝土厚度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每点振捣时间控制为20—30秒,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应对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程度进行检查,振捣方法、时间、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且要求施工方固定专业振捣工。
4.6.6承台、基础梁砼浇筑:
承台与基础梁应一起浇筑,如果承台比基础梁低时,应从低的承台先浇筑。
浇筑承台砼,应分层浇筑,每层先浇边角,后浇中间,摊铺均匀,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应振捣密实。
承台浇筑完成后,表面应随即抹原浆找平。
浇筑基础梁应分段分层连续浇筑,一般不留施工缝。
各段各层间应相互衔接,每一段长度2~3m,使逐段逐层呈阶梯形推进,并注意先让砼充满模板边角,然后浇筑中间部分,保证砼密实。
4.6.7柱、墙砼浇筑:
柱、墙的砼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50㎝,浇筑厚度采用尺杆控制。
振捣时振动棒不得碰动钢筋;
柱、墙高在3m以内,可在柱、墙顶直接下料浇筑;
超过3m时,应有串筒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浇筑后将门子洞封严并箍牢。
柱、墙砼应一次浇筑完毕,如有间歇,施工缝留在主梁下面。
柱浇筑完毕应停歇1~1.5h。
使砼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上部梁、板。
当柱砼强度高于梁板砼强度时,应在梁柱接头周边用钢丝网定位,具体留置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先浇梁柱接头,后浇梁板砼。
4.6.8梁、板砼浇筑:
4.6.8.1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进行浇筑,浇筑时应顺次梁方向。
先将梁的砼分层浇筑,用“赶浆法”由梁一端向另一端作成阶梯形向前推进。
每格框架先将梁根据高度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砼一起浇筑。
随着阶梯的不断延伸,梁板砼连续向前推进直至完成。
与板连成整体的截面积较大的梁,亦可将梁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2~3㎝处。
浇筑时应从大截面梁的两端向中间浇筑。
浇筑与振捣应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宜慢,梁底充分振捣密实才下二层料。
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都应先振实后下料,梁底部位要充分振实,并避免碰动钢筋。
浇筑完毕后用1.5~3m的刮杠刮平,用木抹子抹平,并拉线检查板面标高,严格控制平整度。
4.6.8.2浇筑梁柱交叉处的砼时,一般钢筋较密集,宜用小直径(¢30)或带刀片的振动棒从梁的上部钢筋较稀处插入梁端部振捣,必要时可辅以用细石子同等级的砼浇筑,并用人工配合捣固。
4.6.8.3浇筑楼板(屋盖)时,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度,用平板式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
板厚度较大时,亦可用插入式振动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并用铁插钎检查砼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压实抹平。
浇筑悬臂板时,应注意不使上部负弯矩筋下移。
当浇筑底层砼后,应随即将钢筋提到设计位置,再继续浇筑砼。
4.6.8.4梁、板施工缝位置的留设,当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时,施工缝应留在次梁跨度中间的三分之一范围内。
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
4.6.8.5卫生间的浇筑,其翻边(大于15cm)要求与板一次浇筑完成,另外,露台、落差屋面的低屋面邻靠主墙底部翻边同上。
4.6.8.6楼板砼厚度的控制可采用在楼板中焊接短钢筋的方法进行,每个控制点的间距一般为3m。
有柱子的利用柱子钢筋作为控制楼板厚度的标志筋,楼板浇筑在砼初凝时,派专人抹平整,终凝前,派专人压实。
4.6.9楼梯砼的浇筑应从楼梯段下部向上浇筑,先振实底板砼,至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砼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压实抹平。
楼梯段砼宜连续浇筑完成,施工缝应留在楼梯段三分之一的部位并且垂直于斜板面。
4.6.10斜屋面板的砼浇筑:
先从坡底连续向上推进,先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再用小型平板振捣器振捣(相邻两段应搭接振3-5cm)。
砼表面压实必须两次,第二次在砼初凝前结合砂浆压光,以增强刚性防水的效果。
4.6.11上翻梁、悬挑梁、斜屋面、钢筋密集部位、混凝土墙洞下部等部位,应加强监控,上翻梁严禁二次浇捣。
4.6.12新拌砼的和易性和稠度不能满足要求时,不得随意加水,应通过试验室试配调整。
4.6.13砼振捣、二次压光人员要求施工方固定专人。
4.6.14依据砼试块留置方案,督促监理现场见证留置试块,标养试块必须放进标养室,同条件试块及拆模试块现场做好保护,与实体同条件养护,并且做好同条件试块温度统计台帐,工程部随机抽查。
1、试件留置方式:
所对应的结构构件、结构部位,监理、施工共同选定;
各砼强度等级,均应留置;
同一强度不宜小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拆模后,应放置靠近构件或部位周围,相同养护。
2、强度代表值:
等效养护龄期600℃·
d对应龄期,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
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4.7养护
4.7.1特殊要求部位,如地下室(大体积砼)、(斜)屋面等部位,需要编制养护方案并报监理审批,且此类重要部位养护期间的天气记录务必详实、准确。
4.7.2应检查混凝土养护情况,混凝土应保持足够湿润状态,普通砼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防水砼和大体积砼(采用保温保湿养护)不得少于14天。
4.7.3混凝土拆模期限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要求,并要求施工方报审拆模许可,监理方务必参考拆模试块强度,确认无误后方可签署拆模许可单。
4.7.4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定强度(1.2Mpa)前,不得上荷、支模架搭设施工及材料堆放。
4.7.5砼养护工作要求施工方固定专人,养护器具、用材、用水等要备齐、到位。
4.8砼季节性施工
当浇筑时间为冬季(临界强度:
当砼达到不怕冻的强度值,一般为设计强度的30%,矿渣水泥配制的为40%,C10以下的最低值5.0N/mm2,在—15℃以上为4.0N/mm2,在—15℃以上为5.0N/mm2。
方法:
蒸热法(环境温度—15℃以上)、蒸汽法(加热温度<
80℃)、电加热法、暖棚法(棚内各测试点>
5℃))、雨季或高温(>
40℃,应采用隔热措施,防水蒸发)季节时,应制定专项方案,冬季及高温季节应有措施防止砼受冻或产生裂缝,雨季应有措施进行表面覆盖。
4.9大体积砼施工
4.9.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编制专项方案,其中,养护措施应结合砼具体水化热的计算编制。
4.9.2控制要点:
4.9.2.1选用低水化热的或中水化热的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等。
4.9.2.2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4.9.2.3
优化混凝土级配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适当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4.9.2.4使用粗骨料,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
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或掺加相应的减水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4.9.2.5强化降低混凝土水化热量,可在基础内部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冷却水或设置放射散热孔,确保砼中心温度与表面的差值不应大于20℃。
4.9.2.6在厚大无筋或少筋的大体积混凝土中,可掺加总量不超过20%的大石块,减少混凝土用量,以达到降低水泥用量和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1、塑性收缩裂缝:
形状接近直线,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类似于干燥的泥浆面,裂缝较浅,多为中间宽两端细,在初凝后,风速大、气温高、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出现。
产生原因:
养护不好,没及时覆盖,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急剧体积收缩,而此时砼强度很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可能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
水泥仍是过多;
水灰比过大。
防治措施:
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少空隙率和砂率;
浇筑后,表面及时覆盖,在高温、干燥及刮风天气,及早喷水养护,设挡风设施。
2、沉降收缩裂缝:
裂缝宽度0.3~0.4mm,深度不大,浇筑后发生,硬化后即停。
使水灰比、砂率、坍落度不要过大;
振捣要充分,但避免过度;
适当增大砼保护层厚度;
处理方法同上。
3、凝缩裂缝:
六角形花纹状裂缝很浅,初凝期间出现。
避免在砼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如表面粗糙,含水量大,可撒较稠水泥砂浆或干水泥砂再压光。
4、干燥收缩裂缝(干缩裂缝):
宽度较细,在0.05~2.0mm之间,纵横交错,无规律性,裂缝分布不均,梁、板构件多沿短边方向分布;
整体结构在结构变截面处;
大体积砼在平面较为多见;
预制构件在箍筋位置。
在露天养护完毕经一段时间后,在表面或侧面出现,随湿度的变化而变化,使裂缝由表及里、由小到大逐步向深部发展贯通。
养护不当,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内部变化很小,收缩小;
长期露天堆放,时干时湿,湿度经常剧烈变化;
过度振捣,表面含量较多的砂浆层。
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要过大,避免用过量粉砂;
二次抹压,减少收缩量;
砼早期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长期露天覆盖,避免发生大湿度变化。
5、温度裂缝:
表面的、深进的和贯穿的。
无规律性,裂缝多平等于短边,大体积结构纵横交错;
沿全长分段出现,中间较密,一般在0.5mm以下,深进的或贯穿的裂缝多发生在灌筑后2~3个月或更长时间。
表面温度裂缝温差较大引起,冬期施工过早拆除模板、保温层,受到寒潮袭击,导致表面急剧温度变化较大降温收缩;
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
基础长期不加填;
采用蒸汽养护预制构件,降温过速导致出现裂缝。
预防表面温度裂缝,及时用草袋或麻袋覆盖洒水养护。
4.10混凝土质量检查和评定
4.10.1混凝土拆模完毕后,应检查混凝土表面蜂窝、孔洞、露筋长度、裂隙夹渣层等情况,并作好详细记录,未经检查施工方不得擅自处理,对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重大缺陷编制修补方案,完善修补记录,跟踪、督促修补。
4.10.2检查混凝土试件(标养、同条件)试压报告,发现问题应及时复测(回弹:
回弹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取芯(钻芯法检测)并报设计一同商定处理措施。
4.10.3应对构件的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板厚、柱墙垂直度等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4.10.4参与检测单位的实体检测:
构件几何尺寸(含板厚)、钢筋保护层厚度、同条件试件强度。
(净高)
5附加说明
5.1以上过程应有相关记录。
5.2本管理规程自2008年10月1日起执行。
5.3本管理规程由集团工程管理总部负责解释及修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凝土 工程施工 管理 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