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723534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5.88KB
《转载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转载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载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xx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xx]8号)和xx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xx]4号),以及《教育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的下发,都说明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对加强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建设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提出了明确要求。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及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作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不可少的载体,各地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继建设了一大批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愈加凸现。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各种类型的实践基地1万多所,其中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有300多所。
应该看到,综合实践课程的全面开展有力地推动了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基地的建设有效的解决了课程实施中的一系列难点问题,保障了课程改革的实效与深入开展。
综合实践基地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以下特点:
1、实践基地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大部分实践基地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课改要求,开设了生存与拓展训练、军训、家政、法制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项目,这些参与性强、具有直接体验和感悟的实践活动,使基础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贴近社会需要,体现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了学生、学生家长和广大教师的欢迎;
另外,实践基地还逐步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型课程研发中心、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中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中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素质考核评价中心、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中心等多功能、集约型、稳定型、辐射型的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在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中起着纽带和平台的作用。
2、紧密围绕课程要求建设和发展基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基地的一切工作都是紧密围绕着实现这一课程目标而开展的,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课程的核心理念。
首先,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打破了教材、课堂与学校的局限性,使综合实践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向着更加自然、开放的方向发展,加深了学生与自然、社会及生活的联系。
其次,综合实践基地在课程设置上超越了学科界限,以学生的经验及社会实际需要为重点,整合了更多的课程资源,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综合实践基地通过更新或改进仪器、设施及设备的配备,不断提升课程的教育质量,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改进学习方式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3、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基地的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加以指导,学校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的三级管理课程。
透过总目标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综合实践基地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学生生活,通过开发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来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及主动参与,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重视对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的打造。
4、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形成了灵活多样的建设与发展模式
综合实践基地在充分理解和把握课改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各地实际,形成了灵活多样的建设与发展模式。
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打破了完全由政府包办的单一方式,以教育部门为主,同时吸引其它部门、多种社会力量联合建设。
多种方式办基地更加合理地分配与利用了现有资源,更能符合地区特点与实际,且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相互借鉴经验,取长补短,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综合实践基地在发展中不等、不靠,探索和尝试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在坚持公益性的原则基础上,积极争取财政补助一点,社会各界赞助一点,同时加大自主经营收入,使基地建设的投入有了保证,有力地推动了基地的良性运转。
许多地区将实践基地建设作为贯彻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坚持走科、教、农三结合的道路,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边建设,边应用,边发展;
与勤工俭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办学条件,为一线教学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实践基地勤恳扎实的工作赢得了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采取各种办法促进实践基地的发展,一方面投入资金,另一方面在政策与理论上加以指导,并将各校、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排入课表,统筹安排,大大推动了实践基地活动的蓬勃开展。
学校及学生、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同样促进了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这也是基地长久发展的根基。
二、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情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
1、美国
在美国各州的课程标准中,没有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各州都设计了具体的、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性活动的课程。
(1)自然与社会研究(studiesof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即sts)“科学、技术、社会”是美国中学课程中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它包括自然研究与社会研究两大方面,从自然现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职业等领域确定不同的主题;
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研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探究能力;
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的社会实践能力。
社会研究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从主题设计,到学习活动方式,都具有强烈的研究性和反思性实践的特征。
(2)设计学习(projectordesignlearning,简称pdl)一种应用性学习的课程,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相比较,设计学习更强调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如综合艺术设计、应用设计、产品设计、活动设计等等,强调对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解决。
(3)社会参与性学习(socialparticipatinglearning)重点在于参与社会生活,接触社会现实,注重开展各种社会参与性的活动,如社区服务、社会调查、考察与访问。
2、英国和法国
英国国家课程标准关于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美国各州中设计的综合实践类课程有相似之处,主要集中在社会研究(socialstudies)和设计学习(projectordesignlearning)等方面。
英国中小学的社会研究围绕公民的形成(beinginformedcitizenship),以及突出的政治、精神、道德、社会或文化问题来设计实践和探究的主题。
设计学习则主要包括综合艺术设计、信息与交流技术(informationandmunicationtechnology)等。
法国课程标准中设置了“综合学习”的课程,其基本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综合学习需要跨两门或两门以上学习领域,要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二是综合学习的活动方式应是多样的,涉及接受、探究、应用等基本学习活动方式。
3、日本
日本文部省在xx年颁布的《学习指导纲要》中增设了“综合学习时间”。
该板块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致力于培养学生主动开展解决问题式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要求采取“综合体验性学习”和“课题研究性学习”等不同方式。
“体验学习”和“课题研究”成为中小学生在“综合学习时间”课程中最根本的学习活动方式,要求学生通过理解、体验、感悟和探究自然、社会,形成综合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我国台湾地区
我国台湾地区于xx年颁布了新的《国民小学课程标准》和《国民中学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中学设计了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课程标准中称为“综合活动”;
主要包括:
家政与生活科技活动、乡土艺术活动、辅导活动课程(包括“学习辅导活动”、“生活辅导活动”和“生涯辅导活动”三个方面)、团体活动等几种方面内容。
综上所述,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所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且均在活动领域方面体现了“综合”的特征。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目前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的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但这一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也是巨大的,且问题日益突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高,定位不明确
一些地方及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综合实践基地的性质、作用认识不高,究其根源是对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到位。
有调查显示,综合实践活动在空间形式上,95%以上的活动主题和活动过程集中在教室里完成,课堂教学仍是主渠道;
另外,给予性活动主题占学生活动主题的87%以上,真正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实施的活动主题所占的比例过低。
目前,尚未专门为实践基地建设出台指导性文件,大家基本是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摸索着干,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甚至实践基地工作者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这直接影响到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的定位和功能发挥。
目前,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应有的政策和制度支持系统尚未建立,致使实践基地在建设和发展中缺少理论及政策上的指导。
缺少制度的安排和保证。
实践基地公益性原则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宗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与学校课程相结合的有效机制还不完善。
在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转型期,综合实践基地的良性发展环境还有待培育,对它的认识和定位还应作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
2、建设不系统,管理不到位
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缺乏合理规划,统筹发展。
目前,全国平均每7万未成年人拥有一个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而且大多数活动场所建筑面积不足1500平方米,并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地区还十分缺少。
仅就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来说,这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则更为严重,实践基地建设没有形成网络效应。
基地的活动课程建设力量薄弱,不系统、不专业,同时缺少理论支撑。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利用缺少机制保证,更缺少品牌和综合实践活动文化的精品。
综合实践基地还面临着管理体制不顺,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大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普遍缺乏综合管理与协调配合,基地建设没有做到真正、全面的资源共享,整体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达不到预期使用效果。
3、缺乏专用仪器设备研发机制,购置渠道不畅
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所需仪器具有内容专、种类多、数量相对较少等特点,在市场上很难寻觅到适合使用的品种。
现有的陶艺、木工等少数种类,科技含量低,不能与现代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相结合,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特别缺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应用。
另外,研制单位对课程的研究不够,缺少对综合性活动项目的开发,思路陈旧,在学科整合方面欠缺考虑,仪器设备的开放性与自主操作性较差。
仪器设备研发的滞后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基地发展的瓶颈,原因有缺乏产品研发的激励机制,无人重视,实践基地的实际需求与新产品开发脱节;
也有忽视一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调动教师开发新活动项目、设计新工具、新仪器的积极性。
除研发外,采购信息渠道不畅通也是很严重的问题。
一方面,基地不知到哪去买所需的仪器设备;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已经开发出的适用产品不为基地所知,供需双方缺乏沟通的平台。
信息不灵使得多数基地为购置仪器不但耗时费力,而且增大了采购成本。
4、经费紧张,师资严重不足,培训不到位
绝大多数实践基地都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
基地的建设依靠国家投入,而实际运转却要依靠自身能力,但限于基地的服务对象和其公益性,在既没有相关的政策保障,又不能完全按市场经济模式运作的情况下,多数基地的生存与发展还要依赖政府的不断投入。
在教育经费紧张的现状下,投入不足使得综合实践基地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综合实践基地的财政、税收等相关政策不完善,缺少激励机制,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发挥不充分。
在实践基地的收费问题上,政策也缺乏系统性,导致随意性过大,各地、各基地之间在收费项目、收费金额等方面差别较大,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
实践基地需要的教师是一些既有教师资格,又兼有其它专业技术资质的复合型教师。
但受编制、待遇、职称等问题的制约,使得基地在教师配备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现有教师的培训与交流活动也没有跟上,这些都令基地活动开展的质量难以保证,甚至影响到基地的生存与发展
5、缺乏足够的安全防范意识
目前,一些学校领导因害怕学生外出活动的安全问题,不愿意组织学生参加基地的实践活动。
的确,安全问题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在实践基地这样一个注重自然、活动开放的环境中,在综合实践基地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应更加重视安全工作。
从活动的设计、组织到实施,每一步骤都应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采取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及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但目前活动中的安全防护工作普遍没有得到重视,安全防范意识淡漠,除对交通、野外活动中的安全较重视外,很少有实践基地为学生配备各种防护用具,防护镜、实验服、灭火毯等在实践基地难觅其踪;
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准则,也没有出台相应的强制性政策。
安全无小事,理应引起人们更多的重视。
四、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作为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因其教育方式特殊性,需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公益性原则
综合实践基地是根据青少年学生成长特点和发展需要而设置服务内容的学生校外专门活动场所。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综合实践基地将会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既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堂,又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
因此,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必须首先坚持教育性、公益性原则,以充分保证基地的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整体。
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应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重点突出公益性原则。
综合实践基地的收费要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根据实际消耗合理、合法收取成本费用,切忌乱收费,同时也应该享有相关的优惠或免税的政策。
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应始终坚持以x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公平,加强素质教育;
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走自主发展、灵活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之路。
2、做好科学规划,注意整合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
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规划是前提,是科学建设的基础,应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积极有序地分步实施与推进。
地市的综合实践基地可以与县(市)共同建设,也可独立创建。
坚持一盘棋的思想,充分利用本地、本土的社会资源,合理布点,科学定位,使其服务范围覆盖到全学区中小学校并兼顾到暂时不具备条件的临近地区,有机整合社会资源,辐射全社会。
科学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发达地区以建设投入较大的科普类、探究类、军事类、体验类、拓展类、休闲娱乐类为主;
欠发达地区要以投入相对较少的园艺类、劳技类、文体类为主。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因地(校)制宜建设基地,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
三是坚持资源共享。
这是实践基地建设必须坚持的一条原则,应整合利用本地区范围内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的实践活动教育资源。
四是坚持勤俭办基地。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还面临不少困难,多数地区实践基地的建设还属于初级阶段,应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搞不切实际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结合学校布局调整,能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修建的就不要再新建;
实践基地不是新建的越多越好,也不是规模越大越好,更不能因建基地而向学生家长乱集资。
要讲求实效,要满足学生需要,满足学校教育要求。
要盘活存量资源,充分利用流量资源,特别是把各种闲置的教育资源优化组合起来,逐步拓宽渠道,引入多种社会力量进行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教育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3、突出育人功能,强调实践性
实践基地建设要紧紧围绕服务素质教育的宗旨,突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首先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基地建设和发展的保证。
基地活动是学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教育行政部门要鼓励学校选派具有良好师德、专业素养和一定特长的教师担任或兼任基地的指导教师。
基地还要重视文化建设,重视环境育人的功能。
基地应面向学生主体,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重视环境育人的功能,活动项目要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有丰富的教育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身体特点,结合地方特色安排活动内容。
实践基地的活动设计要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充分贯彻“教育性”,突出“实践性”,渗透“趣味性”,体现“服务性”,确保“安全性”。
实践基地建设切忌搞成以娱乐为主的消费场所。
4、注重科研,为课程改革服务
综合实践基地的发展应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大力开展课题研究,开发基地的资源优势,拓展基地的教育功能。
以教、科、研促进实践教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指导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实践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应深入研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新课程体系对综合实践课提出的更高要求,不断地适应新课程的需求,设计研发出更多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特性,即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的活动内容及教育教学方法,更加全面、优质的为课程改革服务。
5、注意处理好基地建设、社会实践活动与勤工俭学之间的关系
勤工俭学是一种有组织的集体劳动,是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动手能力的有效方式。
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和特色之一。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勤工俭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方面具有突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在农村教育发展方面,通过勤工俭学使得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贫困家庭学生受到了资助。
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理应积极调整对勤工俭学的认识以及勤工俭学的方向、思路、措施,使它的建设和发展与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充分结合,进一步强化勤工俭学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意识,特别应注意处理好基地建设、社会实践活动与勤工俭学之间的关系,引导勤工俭学健康发展。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一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劳动技能的培养和精神境界的提高;
二要保证安全,特别是不能组织学生参加有毒、有害和危险的生产作业以及超过学生身体承受能力、有碍学生健康成长的劳动;
三是不能在勤工俭学过程中乱摊派、乱收费。
五、“十一五”期间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策略
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且任务艰巨的工作,应在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指导原则下,有序稳步地推动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过去的几年,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
但另一方面,实践基地在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其中有些问题正在严重地制约着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步伐。
若能在“十一五”期间将这些问题逐个解决,打破制约基地建设与发展的瓶颈,就会对基地的建设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其为实施素质教育做出更多的贡献。
1、加强制度和政策建设。
在进一步落实中央有关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的文件精神基础上,建议教育部尽快制定有关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或意见,明确对基地性质的定位和经费、人员等配备要求,强调基地的教育作用,保障基地的运转顺畅。
为加强对综合实践基地的管理,规范基地的建设,应建立、健全基地规划建设、仪器配备、课程设置、活动组织等方面的相关制度。
建设规范管理指南,建立基地建设的评估制度,保证建设优质的实践基地。
建立针对综合实践基地的信息平台,加强对综合实践基地的宣传与指导,定期开展各种交流活动。
2、明确目标。
中央8号文件和近年来党中央及教育部相关文件都对建设实践基地提出了明确要求,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根据当前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将实践基地建设纳入校外活动场所“十一五”规划。
在目前实践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应有较大的发展。
总的设想是:
全国地级市根据本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形式和机制,建成一个规模较大、设施较为完善、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实践基地。
到“十一五”末,东部发达地区80%、中部地区60%、西部地区40%以上有条件的县(区),在统筹规划、合理布点和整合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建成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有条件的学校都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为学生探究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建立起相应的活动室;
农村学校还可利用学校土地和农村特有条件建立小型农业劳动实践基地。
通过多途径、多层面的建设,充分满足不同地区和学校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广大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
通过几年努力,在全国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安全方便、满足需要的实践基地网络和服务体系。
3、努力争取多方面资金的支持,主要是争取政府加大对实践基地的投入,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投资或赞助。
积极协调财、税部门制定针对校外基地的优惠政策,利用经济杠杆促进基地建设与发展。
建议国家专项用于校外活动场所建议的彩票公益金,在“十一五”期间向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倾斜。
4、加强对科研活动的指导,以科研带动基地的教育教学工作。
增加各基地之间及基地与相关部门间的横向合作。
加强对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形成一批有代表性、有共性的活动加以总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转载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研究报告 转载 综合 实践 基地 建设 发展 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