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豆角种植管理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723377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3.06KB
长豆角种植管理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长豆角种植管理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豆角种植管理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耐热,耐旱,适应性广,抗病。
2、扬豇40春夏均可种植,生长势强,耐高温,尤其适宜夏播伏
缺上市,荚长80厘米左右,嫩荚抗老化。
产量比之豇-28高20%以
上。
3、春柳早熟、丰产、抗病性强,春播采鲜荚比之豇28-2提前5
天以上。
鲜荚商品性佳,耐泡性强,抗老化。
荚长65厘米左右,鲜
荚色与之豇28-2同。
其早期产量比之豇28-2高25%以上,总产量
高10%以上。
三、栽培技术要点
(一)早春露地小拱棚长豆角栽培技术
①播种期:
一般于惊蜇前后进行。
③育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后,用代森锰锌、百菌清等药剂喷雾,
防苗期病害发生。
出土后揭去地膜,盖小拱棚。
管理重点是调控温
度,棚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即当小拱棚内温度低于20℃时,拱
棚以盖为主,棚门以关为主;
当小拱棚内温度高于20℃时,揭小拱
棚,开大棚门,有利降温降湿。
早春出现2-3级以上北风时不要揭
膜,以免嫩叶和生长点受伤。
2.整地、施基肥和作畦。
豆角喜土层深厚的土壤,播前应深翻
25厘米。
关键是要施足底肥,菜农有“三追不如一底”的说法,特
别强调基肥的重要性,所以要结合翻地铺施土杂肥5000—10000公
斤,过磷酸钙50—75公斤或磷酸二铵50公斤,钾肥15—25公斤。
整地后作畦,畦宽1.2—1.3米,每畦移栽两行豆角,穴距20厘米
左右。
定植密度,行株距60-65×
20厘米,667平方米栽5500穴,每
穴2-3株。
定植后,用1:
1000倍敌克松药液淋穴,每穴淋药300
克左右,既可作定根水,又可防治枯萎病、根腐病,一举两得。
然
后盖小拱棚,密闭5-7天,有利缓苗。
4.田间管理:
①水肥管理。
豆角从移栽到开花前,以控水、中耕促根为主,进
行适当蹲苗,促进开花结荚;
座荚后,要充分供应肥水,使开花结荚
增多。
具体做法是:
育苗移栽豆角浇定苗水和缓苗水后,随即中耕
蹲苗、保墒提温,促进根系发育,控制茎叶徒长。
出现花蕾后可浇
小水,再中耕。
初花期不浇水。
当第一花序开花座荚后,几节花序
显现后,要浇足头水。
头水后,茎叶生长很快,待中、下部荚伸长,
中、上部花序出现时,再浇第二次水,以后进入结荚期,见干就浇
水,才能获得高产。
采收盛期,随水追肥一次,667平方米用尿素
15公斤,、二铵25公斤或磷酸二氢钾22—25公斤。
②整枝、摘心、打杈。
早开花。
二是蔓腰打杈,蹲苗期应及时将各混合节位上的小叶芽摘除,促
进花芽生长,在侧枝长出的情况下,也可留一叶摘心,利用侧蔓第
一节形成花序。
三是打群尖,中后期,主蔓中上部长出的侧枝,应及早摘心,促
进豆角生长。
四是主蔓打顶,主蔓2米以上时打顶,促进各花序上的副花芽形
成,也方便采收豆荚。
③及时搭架引蔓:
及时抽蔓后,应及时搭架引蔓。
搭架方式有
“人字架”、“篱形架”和“鸟窝架”。
搭架材料有竹竿、树枝和
纤维绳。
5.及时采收:
春提早栽培的目的是早上市,获高效,加上豇豆又
以其嫩荚为商品,因此应及早采收,一般在开花后5-7天可采收上
市。
采收时不要损伤花序上的其他花蕾,更不能连花序柄一起摘下。
应该按住豆荚基部,轻轻向左右转动,然后摘下。
(二)露地秋豆角栽培技术
1、品种及土壤选择
秋季豆角种植应选择抗寒抗湿性强,翻花能力强的春柳、扬州邦
达1号、2号等品种。
土壤应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排水良好、
酸碱度适中且未种过豆科作物的砂壤土为好。
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秋季豆角应选择在8~9月播种。
播种方式以直播为宜。
合理密
植,亩用种量1.25~1.5公斤,行距50~60厘米、株距8~10厘米,
双行植,每穴播2粒种子。
3、田间管理
(1)?
插竹引蔓:
一般苗长到30~40厘米时进行插竹引蔓。
引蔓
应在睛天气候凉爽时进行,以每支篱竹引蔓4条左右为宜。
(2)?
肥水管理:
豆角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基肥在结合
起畦时施入优质土杂肥1500~2000公斤和复合肥20公斤,在初花
期结合培土时在畦两侧施入复合肥30~40公斤。
幼苗期追肥应薄施
淡施,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增加施肥浓度,每次追肥应在睛天进行。
收成期间看长势酌情补施追肥。
豆角在整个生长期都忌湿,土壤过湿容易引起徒长或烂根,尤其
是播后土壤过湿,种子吸水过多而出芽过早过快,使幼苗的组织娇
嫩,抗逆性能减弱,容易引起徒长或死苗。
因此播种应选择睛天进
行,并在播种前先在播种行间淋透水后再播种,播后2~3天内不要
淋水。
种子开始出苗时适量淋水,有利幼苗生长健壮。
开花结荚时
需水量较多,尤其是秋季气温高水分蒸发量大,早、晚间要淋水以
调节田间小气候。
四、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害
豆角病害主要有根腐病、锈病、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病毒
病等。
1、根腐病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行轮作制及田
间管理,同时在播种时用50%多菌灵1公斤加细土400~500公斤拌
均后盖种,发病初期用37%根腐灵200~300倍液或敌克松1000~
1500倍液淋根,3~5天淋一次,连续淋2~3次。
2、锈病: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柄和荚。
发病初期,
叶背面产生淡黄色的小斑点,后变锈褐色,隆起呈小脓疤状,后扩
大成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粉末。
即夏孢子。
防治方
法:
发病初期,喷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或粉必清150倍液。
5、枯萎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
叶斑多角形至不规则形,直径
2—5毫米,初呈暗绿色,后转紫红色,数个病斑融合为病斑块,致
叶片早枯直至落叶。
通常温度高湿度大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发现
病株,及时将病叶摘除销毁。
初期喷洒百菌清+甲托700—1000倍混
合液,百菌清1000倍液+70%代森锰锌1000倍混合液,40%多硫悬浮
剂500倍液,后期克抗灵1000倍液或克露500倍液喷雾,5—7天1
次,连续2—3次。
6、病毒病:
病毒病分花叶病毒病和丛枝病毒病,一般在秋季发
病较重。
发病后会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和质量。
此病除危害豇豆外,
还危害豌豆、菜豆、扁豆、烟草、大豆等作物。
症状:
嫩叶上常出现明脉、花叶、褪绿和畸形等症状,新叶浓绿
部分稍突起,成为疣状。
有些病株的叶肉或叶脉会出现坏死,产生褐色下陷条斑,病株矮化,花器变形,结荚少,豆料产生黄绿花斑。
发病条件:
用带病毒的种子播种,苗期发病后形成中心病株(或
病区),并由有翅蚜虫传播,使病毒病在田间快速蔓延。
通过其它途
径的汁液接触也是重要的侵染方式。
另外,多年重茬,夏秋季节干
旱,苗期缺水及蚜虫数量大是病毒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
(1)选用抗病品种和无毒种子,如新疆8号、之豇28—2、青丰
豇豆、穗丰8号、844长豆角、夏秋王等有一定的抗菌素病性及耐
病性。
自己留种的要在无病田或多年没有种过豆科作物的地块繁殖
种子,大田种植时应选2——4年未种过豆科作物(至少是上年未发
生病毒病)的地块。
(2)加强田间管理。
清除田间杂草,早期拔除中心病株。
雨后排
涝,防止田间积水,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
干旱
时灌水,有助于增加空气湿度和降低温度,减少和防止病毒侵染。
(3)注意及时消灭蚜虫,减少蚜虫的传播。
(4)药剂防治:
苗高30厘米以后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
6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喷雾。
其它药剂还
有病毒酰胺、病毒立克等。
(二)、主要虫害
危害豇豆的害虫主要有蚜虫、美洲斑潜蝇、豆荚螟等。
但最为常
见的是豆荚螟。
为害特征:
豆荚螟幼虫蛀食嫩豆荚及荚内嫩豆粒和花,蛀孔外积
有粪粒,常引起落荚落花,豆荚食味变苦,豆荚外形扭曲加上虫洞
会大大降低豆角的商品性。
有时还能卷叶危害,对产量造成一定的
影响。
生活习性:
豆荚螟对温度适应范围广,7—31℃均可发育,以温
度28℃,相对湿度80—85%为发育的最适条件。
每年6—10月幼虫
危害严重。
农业防治有清除落叶落荚,减少虫源,利用频振式杀
虫灯进行诱杀。
药剂防治:
现蕾期开始喷洒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灭杀毙
及40%氰戊菊酯6000倍液等。
生物农药如强敌312粉、虫螨克、阿
维菌素、阿维·
甲氰等大力推广使用,但也应注意轮换使用。
五、采收
1.宜分期采收。
豆荚基本定形时即可采收,注意及时采收,防止
豆荚老化。
2.采收过程中所用的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
3.采收时要将所收蔬菜的地块编号、管理人员姓名、采摘数量登
记备案,以此来编制产品的批次号。
4.有机食品的采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单独进行采收、运输和储存。
六、留种
留种地用种,选具有该品种特性、生长好、开花早、结荚多、无
病虫的单株作种,在单株上再选两荚大小、长短、粗细一样,籽粒
排列整齐的豆荚留种。
余下的植株,经去杂去劣,取中、下部豆荚
留种,供生产地用种。
每亩(1亩=667平方米)可收种子75公斤左右。
种子脱粒晒干后要及时熏杀种子内的豆象,或在种子中混放少许樟
脑丸防蛀。
一、地块选择
以选择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并与豆科作物轮作2-3
年,粘重土壤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不宜选用。
二、良种选择
特早30:
特早熟品种。
分枝少,主蔓结荚为主。
常规露地栽培,
播种至始花需35天左右,10-12天后即可采收豆荚,采收期长达
20-40天,全生育期80-100天。
初花节位低,平均3节左右即可普
遍结荚。
同期播种初花期和初收期比之豇28-2提前2-5天,总产量
略
高于之豇28-2。
嫩荚淡绿色,匀称,长约60厘米,单荚重20
克左右,商品性好。
之豇28-2:
中早熟,株高约2.5米左右,分枝少,叶片较稀。
主蔓4-6节开始结荚,结荚多,荚绿白色,一般荚长60-80厘米,
横茎0.9-1.1厘米,单荚重25克。
肉厚、纤维少,不易老化,品质
佳。
耐高温、干旱,抗花叶病毒病。
生育期90-100天,亩产2000
2500公斤。
三、适期播种
秋播豆角一般7月份(实际上其播期较长6、7、8月都可以播种)
四、综合管理
1、豆角施肥技术:
(1)重施基肥:
基肥以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当配
比的复混肥料,如晋开硝基复合肥(15-15-15、16-16-16)磷、钾含
量比较高的复混肥,一般建议使用量为50-60kg/亩,并深翻入土;
(2)巧施追肥:
豆角在幼苗期需肥量较少,大水大肥易造成徒长,
为控制茎叶徒长,促进生殖生长,防止生长过旺导致花、果少,应
5kg。
适当控制肥水供应。
苗势较弱时可冲施晋开液体起苗肥,亩施
进入到结荚期,豆角需肥量开始加大,可以在花后追施晋开硝基复
合肥22-8-15以及17-5-23等配比肥料,一般每次追施15-20kg
每采收两次豆荚追肥一次,追施晋开硝基复合肥22-8-15以及17
5-23等配比肥料10kg。
为防止植株早衰,在生长盛期,适时用0.3%的磷酸二氢钾进行
叶面施肥,并注意肥水管理,促进侧枝萌发和侧花芽的形成,并使
主蔓上原有的花序继续开花结荚。
2、合理密植
播种时间应根据不同栽培方式而定,如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栽
培的,可于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有条件的可采用营养钵育苗。
苗期适当加强通风降湿,防止苗床湿度过大形成高脚苗,或发生猝
倒病。
3月上、中旬定植于大棚内,定植密度为每畦两行,株距15
20厘米,每穴3株,定植后浇适量定根水,及时用土密封定植口。
或3月上旬大棚直播,株距15-20厘米,每穴播种3-4粒。
露地栽
培的河南省一般在3月下旬播种为宜。
加强棚温,促进早缓苗。
利用大棚栽培的定植后,先密闭大棚
5-6天,维持较高棚
温,促进早缓苗,如遇寒流,必须在小拱棚上加盖草帘,以防冻
害,当棚温超过30℃时,应及时通风降温。
及时搭架,合理整枝。
当蔓长到20厘米时,应及时搭架引蔓,
并将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侧芽全部抹除。
在侧枝长出的情况下,也
可留1叶摘心,利用侧蔓第1节形成花序。
豆角性喜温暖,不耐霜冻,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属短日
照作物。
喜肥沃、排水良好、透气性好的土壤,过于黏重和低湿的
土壤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和根瘤的活动。
豆角的根系较发达,主根的
入土深度一般分布在80~100厘米之间,群根主要分布在15~18厘
米的耕层内,固定氮的能力相对较弱。
豆角需肥规律上来说,苗期需肥少,但很敏感,分枝期到盛花期
对氮元素的吸收达到高峰,进入结荚期对磷、钾肥的吸收量增加。
数据表明:
每生产1000公斤豆角,需要纯氮10.2公斤,五氧化二
磷4.4公斤,氧化钾9.7公斤,由于豆角本身根瘤菌有一定的固氮
能力,豆角实际生长过程中需钾素营养最多,磷素营养次之,氮素
营养相对较少。
春播豆角立春后可以播种(2、3月),适宜温度20-3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豆角 种植 管理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