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 doc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718878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02.91KB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 docWord格式.docx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 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 doc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教学语言要做到严谨简洁,既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要繁文缛节,应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最大的信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福建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经百年风雨或战争硝烟,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B.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氮元索,如果添加到奶粉中,就可以提高奶粉中蛋白质的检测数值,这是许多不良厂家用以牟取暴利的罪魁祸首。
C.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动荡,进一步拉大了世界贫富的距离,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严重衰退,贫困人口数量不断攀升。
D要尽快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关键问题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学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法正字孝直,扶风鄙人也。
建安初,正入蜀依刘璋,不任用,志意不得。
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
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
璋曰:
“谁可使者?
”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
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
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
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
“以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
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
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
北至葭萌,南还取璋。
郑度说璋曰:
“左将军①县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
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
彼至,不过百日,必将自走。
走而击之,则必禽耳。
”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
正曰:
“终不能用,无可忧也。
”璋果如正言,黜度,不用其计。
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
“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
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
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
”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
自阳平南渡沔水。
缘山稍前,于定军作营。
渊将兵来争其地。
“可击矣。
”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
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
“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选自《三国志·
蜀书·
法正传》,有删改)本资源下载自我爱语文(),欢迎您光临大型语文公益教学网站“我爱语文”。
鄞州高级中学刘少龙编辑。
【注】①左将军:
刘备曾授左将军之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善:
良好
B.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内:
进入
C.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胜:
击败
D.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乘:
趁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必为人所教也
B、愿共戴奉,而未有缘而留夏候渊、张邰屯守
C、阴献策于先主以响应于内
D、以将军之英才此盖天以与我
7、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溯江而西,与璋会(于)涪。
B.(郑度)终不能用,无可忧也。
C.举众往讨,则必可克(渊、邰)
D.此盖天以(时)与我,时不可失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正与张松觉得自己得不到刘璋的重用,很不得意;
在对曹操、刘备进行比较权衡后,决定投靠刘备,并暗中进行谋划。
B.法正在初次见到刘备之后,就向刘备献计说,可以趁着刘璋软弱无能,与张松里应外合,先夺取益州,然后图谋大业。
C.郑度认为刘备孤军深入,兵力单薄,未得民心,钱粮匮乏,不能持久作战,只要刘璋坚壁清野,就能击退并擒获刘备。
D.法正判断夏侯渊、张郃的能力不如蜀国的将领,建议刘备带上黄忠出战,就一定能战胜他们,刘备很认同他的见解。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为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②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
10.阅读下面一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望罗浮翁方纲
只有濛濛意,人家与钓矶①。
寺门钟乍起,樵客径犹非。
四百②层泉落,三千丈翠飞。
与谁参画理?
半面③尽斜晖。
【注】①钓矶:
钓鱼台。
②罗浮山有大小峰峦四百多座。
这里用“四百”,是称峰峰有飞泉。
③半面:
山的西面。
“四百层泉落,三千丈翠飞”被称作是描写瀑布的“神来之笔”,请就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技巧进行赏析。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孟子·
鱼我所欲也》)
(2),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苏轼《赤壁赋》)
(3)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诗经·
卫风·
氓》)
(4),。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16分)
中医为什么要有科学依据?
田松
在我们的大众语境中,“科学的”东西,就相当于“正确的”“高明的”“有效的”“经过了证实的”东西。
照此理解,中医要有科学依据,就等于说中医要有正确的、高明的、有效的、经过了证实的依据。
中医有科学依据吗?
提出这种质问的理由无非是中医的理论与来自西方的解剖学、生理学不能对接,比如中医的经络至今找不到解剖学的依据,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至今写不出分子式,中药药理不能用来自西方的药理学予以解释……言下之意就是:
中医没有西医的科学依据!
但是,中医为什么要有西医的科学依据呢?
我们在判断一个事物是否具有合理性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有“科学的依据”?
科学依据是不是唯一的依据?
在科学依据之外,我们是否还有别的“依据”?
比如“经验的依据”或“历史的依据”?
人们的生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依靠科学的?
实际上,在我们绝大多数的日常生活中,科学的重要性是很小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需要了解科学;
你能否骑好自行车,并不取决于你是否学好了牛顿力学;
中国工匠李春没有学过科学,也能造出赵州桥。
对于我们的生活起直接作用的是技术,而技术并不需要有科学在先,完全可以凭借经验的累积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人体是一个接受刺激反应的生物体,一个正常的人在他的生长过程中,会逐渐获得足够的对外界刺激作出恰当反应的能力。
一个人是否心怀恶意,我们能够一望而知或三思而知,不需要包括科学在内的任何理论的依据就可以根据我们的“经验依据”做出判断,而科学在这些问题上常常是无能为力的。
最直接的判断依据是经验依据,而历史依据则可以看作是长时段的集体的经验依据。
毫无疑问,这个依据是与民族传统和地域文化密切相关的。
比如刀耕火种,从最直观的想象和缺省配置出发,我们觉得它会破坏环境,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
如此,从长时段来看,刀耕火种的民族所生活过的地方应该留下一片片荒山秃丘才对。
然而实际上,人类学家看到的却是“一面刀耕火种,一面青山常绿”。
也就是说,“刀耕火种破坏环境”这种说法是没有“历史依据”的。
中医也是这样。
在中华文明的语境之内考虑,中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过了正确、高明、有效、证实的检验。
在理论上,中医有着自己完备的有足够生长能力的思想体系,在某种意义上,这套体系与西方现代医学目前所基于的还原论、机械论、决定论的“科学方法”是水火不容的。
在实践上,中医拥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依据和经验依据,这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远在西方现代科学诞生之前就已经完善成熟了。
为什么要等西医出现、在获得了西医的证据之后,中医才能获得价值、获得意义、获得生存的权利呢?
相反,按照刘易斯·
托马斯。
的说法,现代西医作为一门年轻的科学,只有一百年的历史。
也就是说,现代西医虽然有科学依据,却没有充分的历史依据。
比如四环素,相信上市的时候也经过了临床实验,获得了科学依据,但是十年之后发现,小时候有幸享用这种科学产品的孩子长出了一嘴四环素牙。
还有那个著名的“反应停”,只用了几年功夫,就导致了上万名婴儿畸形。
当然,科学卫士们会说:
“反应停”之所以酿成悲剧,恰恰是因为它上市的时候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如果我们把“充分”理解成足够的时间长度,那么,又有哪一种医术比两千年的中医更加充分呢!
说到这儿,我已经获得了一个诡异的结论:
如果从宽泛的意义上理解科学,中医已经具有了科学依据;
如果从狭义的具体的意义上理解科学,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
(选自《社会科学家茶座》2006第l期,有删改)
【注】①刘易斯·
托马斯(1913—1993)美国杰出医学家。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按正确选项给分、多选不给分)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对生活起直接作用的更多是由经验积累而不断发展、完善的技术,并不是科学。
B.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一定都要依靠相关的科学才能从事某项工作或生存发展。
C.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医和仅一百年历史的西医,因历史的巨大差距而势成水火。
D.受着民族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影响,中医无需采用目前西方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
E.集体的经验在长期的沿用中所形成的历史依据,就足以证明中医存在的合理性。
F.“反应停”导致上万名婴儿畸形的事实,说明这种西药的历史依据仍然不够充分。
13、作者认为,判断事物是否合理,未必要有“科学依据”。
据此,以下事实运用了“科学依据”的一项是(3分)
A、李春造出了赵州桥
B、西药四环素的发明
C、判断一个人是否心怀恶意
D、刀耕火种并没有破坏环境
14、文中画线句子“中医也是这样”中的“这样”具体指什么?
(4分)
15、作者为什么既说“中医已经具有了科学依据”,又说“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
请作简要说明。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有些人张晓风
(一)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但他们,我却清晰地记得。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位女老师,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
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
“这个字我不会写,谁会?
”
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同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
“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胁下生翅一般——_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
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位女老师的多。
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
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的自信。
(二)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能。
”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
“啊!
”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瞪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案件,“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什么呢?
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
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
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
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俱呢!
(三)
有一个夏天,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
忽然,我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黧黑的脸曲扭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
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冽的冰水。
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
但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却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
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
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为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漠然离去。
那个人是谁?
我不知道,但他的痛苦却盘踞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
上苍曾让我们相遇于同一条街,为什么我不能献出一点手足之情?
为什么我有权漠视他的痛苦?
我何以怀着那么可耻的自尊?
如果可能,我真愿再遇见他一次,但谁又知道他在哪里呢?
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度错过。
那陌生人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四)
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清了。
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
那年七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得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此便渺茫了,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
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竞奔波过两个城市而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
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头,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
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
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美丽的彩笔——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朱注①之外了解了所谓“君子谋道”的精神。
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代数老师姓什么?
我竟不记得了,心里总有点内疚,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应该不甚困难,但总觉得那是不必要的,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选自《张晓风经典散文集》,有删改)
【注】①朱注——指朱熹对《论语》的批注。
16、为什么“我”能清晰地记得“有些人”?
17、结合第三节“我”与第四节“数学老师”待人态度的描写,赏析作品的对比手法。
(6分)
18、善于从熟悉的生活中发掘出促人深省的深意,是张晓风散文创作的特点,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5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当前推进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背景:
从2005年起,教育部与中宣部、人事部、社科院、团中央等部门联合开展素质教育系统调研,于2006年9月形成了约几百万字的调研报告。
《当前推进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是《总报告》的第二部分,本文节选自该部分的第4点“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进面临诸多障碍”。
招生制度与评价制度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近30年来,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考制度改革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但激烈的考试竞争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调研表明,高考制度改革不是单纯的教育改革,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受多方面的制约。
以往的一些改革措施,如建立高中会考以促使学生全面学习、减少考试科目以减轻学生负担、设立保送生制度以增加选择性等,都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分析其原因,一是社会诚信观念与制度建设跟不上,改革的实施缺乏必要的现实社会条件;
二是相关配套措施和管理手段跟不上,导致改革在实施中走样、变味。
当前,全社会对公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教育,公平寄予很大希望,高考是至今为止老百姓最为认可的公平的选拔制度,许多老百姓存在着强烈的“分数最公平”的观念,对扩大学校自主权疑虑重重。
因此,为确保教育公平,高校招生不得不更多地采取分分计较的办法,素质教育的很多要求难以得到体现。
学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其内动力、创新力和生机活力尚未得到有效激发。
校长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上缺乏明确的责任和权利,也缺乏实施素质教育的激励机制。
学校的内部管理、教学组织仍然受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有些地方甚至通过层层考核的办法将升学率细化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教师作为规模最大的专业技术人才群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对其师德和专业化都有特殊的要求,其特点在整个人事制度改革中考虑得还不够充分。
校外教育和社会实践缺乏制度保障,社会各方面还不能为素质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无论是德育还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需要系统地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的资源。
但从总体看,公益性设施对向学生开放还缺乏制度保障,企事业单位缺乏承担校外教育的义务,学生的公益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岗位实习往往面临无处可去的窘境;
学校开展的各种素质教育活动面临巨大的安全压力,缺乏必要的保障;
社区功能尚在发育之中,校园周边环境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课后和假期学生往往只能困守家中,这些都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这些困难和问题,既反映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又反映出教育体制改革必须要有新的视野,不能局限在传统教育领域的框架内,而要深入到整个经济社会的领域。
这是因为,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别,在于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更加社会化、开放性的教育模式。
上述领域所遇到的体制性障碍,既有教育内部的问题,也有教育外部的问题,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
从社会层面来看,全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责任仍然处在政策引导、倡导的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导体制的建立,有利于教育改革的社会和舆论环境的形成,公共教育资源的开放,企事业单位对实践教育的承担,社会对校外教育的责任等,都缺乏科学、合理、完善的制度安排。
从教育层面来看,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促进学校制度的完善,系统地规划人才培养选拔体系,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标准和相应的教育工作评价制度,进行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人事制度改革等。
从教育监管方式来看,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教育督导力量薄弱;
另一方面,其他职能部门从不同角度对学校的监管也需要进行统筹规范,否则容易形成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情况。
(节选自《共同的关注·
素质教育系统调研总报告》)
19、当前,推进素质教育遇到哪些体制性障碍?
20、为什么说“高考制度改革不是单纯的教育改革”?
建立能保障推进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的条件是什么?
21进一步深化传统教育领域改革能否解决素质教育所面临的障碍?
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5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参加某高校中文系自主招生的一段自荐文字。
文中画线处可能有用语不恰当的地方,请找出来作删除或修改。
①贵校是一所闻名遐迩的著名文科重点大学,②能进入贵校学习是我的人生梦想。
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高中毕业生,③无论对文史哲还是对理化生都有较广泛、较深入的了解,④我尤其喜爱理科,去年在全国高中化学联赛中,取得了广东赛区一等奖。
⑤我创作的小说《一次机会》、《春天的脚步》分别在省、市级刊物发表。
我曾参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⑥凭着敏捷的反应,犀利的口才,优雅的风度,令对手黯然失色,自惭形秽,不仅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评委,因而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
⑦相信我的到来一定会使贵校倍感荣幸。
23、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列出实现太空旅游的四个条件。
(每点不超过8个字)(6分)
[2008年×
月×
日电]举世闻名的霍金4月将在美国体验仿太空失重的“零重力”飞行,为他2009年真正畅游太空做前期准备。
这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对漫步太空跃跃欲试。
目前,好些国家的商业机构已开始参与太空旅游业的竟争。
未来的太空旅游可望向旅游者提供灵活的服务项目,更诱人的是,每个人的太空旅行费用将降低到不超过2000英镑。
然而,宇宙也还不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到的地方,因为不是人人都可以承受超重或失重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只有通过“上天”前包括微重力、超重力在内的各种测试的人,才能承受在太空中的种种新挑战。
为了提高太空旅行的可靠性,科学家们花费了许多心血,对火箭、飞船的生产和操作运行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规范措施,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完善。
太空中的各类生活设施还要进行不断的改良,如卫生间设备的改良,使之更能适用于没有经过宇航特殊训练的普通人。
我们相信,太空漫步的“宇航员特权时代”将会过去,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能冲出地球,走向茫茫宇宙。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6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五官很有意思,眼睛两只,耳朵两个,嘴巴一张。
两只眼睛都朝着同一个方向;
两个耳朵却向着不同的方面;
一张嘴巴也许是要人们少说。
所以,有人得出这样的感悟:
多看、兼听、慎说。
请你以“看·
听·
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2)根据下面的图画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
班级:
_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
O••••••••••••••••••••••密••••••••••••••••••••••O••••••••••••••••••••••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 doc 广州市 普通高中 毕业班 语文 综合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