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市兖矿第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8708367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90.32KB
山东省邹城市兖矿第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山东省邹城市兖矿第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邹城市兖矿第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由图知,a在波峰,速度最小等于零,A错误;
b在平衡位置,位移x=0,回复力F=kx=ma,所以加速度最小a=0,B错误;
根据上下坡法克判断,若质点c向下运动,则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质点d向上运动,则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C正确;
D错误。
3.关于光子和光电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子就是光电子
B.光电子是光电效应中吸收光子后飞离金属表面的电子
C.真空中光子和光电子的速度都是光速c
D.光电子和光子都带负电荷
【答案】B
【解析】根据光子说,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量子,简称光子,故A错误;
光电子是光电效应中吸收光子后飞离金属表面的电子,故B正确;
真空中光子是光速c,而和光电子的速度不是光速c,故C错误;
光电子带负电荷,光子不带电,故D错误。
所以B正确,ACD错误。
4.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忽略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当气体温度降低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B.气体的内能增加
C.气体一定向外界放出热量
D.气体一定对外界做功
【答案】A
【解析】因气体温度降低,故气体内能减小;
因气体分子势能不计;
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减小,故A正确,B错误;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可知,气体内能减小,其原因不一定向外界放热,也不一定对外解做功;
故CD错误;
故选A.
本题应明确理想气体分子势能忽略不变,故温度是理想气体内能的标志;
温度越高,则理想气体的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5.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平行玻璃砖后,分成a、b两束单色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
B.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
C.在该玻璃砖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大
D.在真空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大
解决本题的突破口在于通过光的偏折程度得出折射率的大小,即可判断折射率、频率、波速、波长等物理量的大小关系。
6.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是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个顶点处分别放置三根互相平行的长直导线,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的恒定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对于顶点c处的通电直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y轴正方向
B.沿y轴负方向
C.沿x轴正方向
D.沿x轴负方向
【解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处均有一通电导线,且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的恒定电流.
由安培定则可得:
导线a、b的电流在c处的合磁场方向水平向右.再由左手定则可得:
安培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指向y轴负向.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从题中可得这一规律:
通电导线的电流方向相同时,则两导线相互吸引;
当通电导线的电流方向相反时,则两导线相互排斥.该题也可以先由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分别求出a对c的作用力与b对c的作用力,然后求和.
7.两个电压表V1和V2是由完全相同的两个电流表改装而成的,V1量程是5V,V2量程是15V。
现把V1和V2串联起来测量15V~20V电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V1和V2的示数相同
B.V1和V2指针偏转的角度相同
C.V1和V2示数不同,指针偏转的角度也不同
D.V1和V2的示数与V1和V2的内阻成反比
【解析】两伏特表串联,流过两伏特表表头的电流相等,两伏特表指针偏转角度相等,由于流过伏特表的电流相等而它们的内阻不同,则两伏特表两端电压不同,电压表读数不同,故B正确,AC错误;
因是串联关系,电流大小一样,两表的示数与内阻成正比,即两表读数之比等于两伏特表内阻之比,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电压表的改装原理,电压表的内部电路为表头与分压电阻串联,相当于大电阻,符合欧姆定律.
8.如图所示,直径为L的光滑绝缘半圆环固定在竖直面内,电荷量为q1、q2的两个正点电荷分别置于半圆环的两个端点A、B处,半圆环上穿着一带正电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小球静止时位于P点,PA与AB间的夹角为α。
若不计小球的重力,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库仑定律有:
F1=k
,r1=Lcosα…①
F2=k
,r2=Lsinα…②
根据平衡条件有:
F1sinα=F2cosα…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
tan3α=
,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
二、实验题
9.
(1)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①该实验开始前需要平衡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的时候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挂砂桶,_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安装纸带和打开打点计时器;
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后__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如图2所示。
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3个计数点A、B、C,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
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
则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__________m/s。
③该同学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的关系”时,通过测量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如图3所示的a–F图线,发现图线不过坐标原点,请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
【答案】
(1).不需要;
(2).需要;
(3).不需要;
(4).0.44;
(5).平衡摩擦力不足;
(6).小车质量的倒数;
【解析】①该实验开始前需要平衡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的时候不需要挂砂桶,需要安装纸带和打开打点计时器;
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后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②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
。
③从图象可以看出当有了一定的拉力F时,小车的加速度仍然是零,小车没动说明小车的合力仍然是零,即小车还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说明摩擦力还没有平衡掉,或者是平衡摩擦力了但是平衡的还不够,没有完全平衡掉摩擦力,所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实验前该同学未平衡(或未完全平衡)摩擦力。
,可知a-F图象的斜率表示小车质量M的倒数
10.现要测量一电池的内阻r和一待测电阻的阻值Rx。
已知电池的电动势约6V,电池内阻和待测电阻阻值都为数十欧。
可选用的实验器材有:
电流表A1(量程0~30mA);
电流表A2(量程0~100mA);
电压表V(量程0~6V);
滑动变阻器R1(阻值0~5Ω);
滑动变阻器R2(阻值0~300Ω);
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某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
Ⅰ.设计如图4所示的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
Ⅱ.将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逐次调小R的阻值,测出多组U和I的值,并记录。
以U为纵轴,I为横轴,得到如图5所示的图线。
Ⅲ.断开开关,将Rx改接在B、C之间,A与B直接相连,其它部分保持不变。
重复步骤Ⅱ,得到另一条U–I图线,图线与横轴I的交点坐标为(I0,0),与纵轴U的交点坐标为(0,U0)。
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
②由图5的图线,得电源内阻r=______Ω;
③用I0、U0和r表示待测电阻的关系式Rx=______,代入数值可得Rx;
④若电表为理想电表,Rx分别接在B、C之间与接在A、B之间,滑动变阻器滑片都从最大阻值位置调到某同一位置,两种情况相比,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_______,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
(1).
;
(2).
(3).25;
(4).
;
(5).相同;
(6).不同;
【解析】①根据题设条件中电池的电动势约
,电池内阻和待测电阻阻值都为数十欧,可估算出电路中的电流为数十毫安,因此电流表应选用
,为了电路正常工作,以及方便调节,多测量几组数据,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②根据图中电路结构可知,电压表测量了电路的路端电压,电流表测量了电路的总电流,因此图中图线斜率绝对值即为电源的内阻,有
③当改接电路后,将待测电阻与电源视为整体,即为一“等效电源”,此时图线的斜率为等效电源的内阻,因此有
,解得
④若电表为理想电表,
接在B、C之间与接在A、B之间,电路的总电阻可变范围不变,因此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相同,
接在B、C之间时,电压表测量的是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而
接在A、B之间时,电压表测量的是滑动变阻器与
两端电压的和,由于对应某一滑动变阻器阻值时,电路的电流相同,因此电压表的读数不同,所以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也不同。
本题考查测量电源内阻及电阻的实验,关键在于明确电路结构,认清实验方法及步骤,再由欧姆定律或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进行分析求解。
三、计算题
11.如图所示,设电子刚刚离开金属丝时的速度可忽略不计,经加速电场加速后,沿平行于板面的方向射入偏转电场,并从另一侧射出。
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加速电场电压为U0。
偏转电场可看做匀强电场,极板间电压为U,极板长度为L,板间距为d,不计电子所受重力。
求:
(1)电子射入偏转电场时初速度
的大小;
(2)电子从偏转电场射出时沿垂直板面方向的偏转距离∆y;
(3)电子从偏转电场射出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
(1)
(2)
(3)
;
【解析】
(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有
电子射入偏转电场的初速度
(2)在偏转电场中,电子的运动时间
电子在偏转电场中的加速度
偏转距离
(3)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沿垂直于极板方向的速度
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速度的大小
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速度方向与偏转极板的夹角为θ,则
对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关键是注意区分不同的物理过程,弄清在不同的物理过程中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性质,并选用相应的物理规律.在解决问题时,主要可以从两条线索展开:
其一,力和运动的关系.根据带电粒子受力情况,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结合运动学公式确定带电粒子的速度位移等.这条线索通常适用于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变速运动的情况.其二,功和能的关系.根据电场力对带电粒子做功,引起带电粒子的能量发生变化,利用动能定理研究全过程中能的转化,研究带电粒子的速度变化、位移等.这条线索不但适用于匀强电场,也适用于非匀强电场.
12.动能定理描述了力对物体作用在空间上累积的效果,动量定理则描述了力对物体作用在时间上累积的效果,二者是力学中的重要规律。
(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初速度为v0,在水平合外力F(恒力)的作用下,运动一段距离x后,速度变为vt。
请根据上述情境,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动能定理,并写出动能定理表达式中等号两边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2)在一些公共场合有时可以看到,“气功师”平躺在水平地面上,其腹部上平放着一块大石板,有人用铁锤猛击大石板,石板裂开而人没有受伤。
现用下述模型分析探究。
若大石板质量为M=80kg,铁锤质量为m=5kg。
铁锤从h1=1.8m高处由静止落下,打在石板上反弹,当反弹达到最大高度h2=0.05m时被拿开。
铁锤与石板的作用时间约为t1=0.01s。
由于缓冲,石板与“气功师”腹部的作用时间较长,约为t2=0.5s,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请利用动量定理分析说明石板裂开而人没有受伤的原因。
【答案】见解析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
运动学规律vt2-v02=2ax
解得合外力做功
即动能定理;
W=Fx表示物体所受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表示该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变化。
(2)铁锤打击石板时的速度
,解得v1=6m/s
铁锤反弹时的速度
,解得v2=1m/s
在铁锤与石板的碰撞过程中,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对铁锤,由动量定理:
(F1-mg)t1=mv2-(-mv1)
解得
对石板,由动量定理(F2-Mg)t2-F1t1=0
在铁锤与石板的碰撞过程中,铁锤对石板的作用力较大,超过了石板承受的限度,因而石板裂开。
在作用前后,石板对人的作用力较小,其变化也较小,没有超过人能承受的限度,因而没有受伤。
13.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轨道MN、PQ固定在倾角为θ的绝缘斜面上,相距为L,其电阻不计。
长度为L、电阻为R的金属导体棒ab垂直于MN、PQ放在轨道上,与轨道接触良好。
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如图1所示,若在轨道端点M、P之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则导体棒最终以速度v1沿轨道向下匀速运动;
如图2所示,若在轨道端点M、P之间接有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直流电源,则导体棒ab最终以某一速度沿轨道向上匀速运动。
(1)求图1导体棒ab最终匀速运动时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导体棒ab两端的电势差;
(2)求图2导体棒ab最终沿轨道向上匀速运动的速度v2;
(3)从微观角度看,导体棒ab中的自由电荷所受洛伦兹力在能量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不做功。
那么,导体棒ab中的自由电荷所受洛伦兹力是如何在能量转化过程中起到作用的呢?
请以图1导体棒ab最终匀速运动为例,通过计算分析说明。
为了方便,可认为导体棒中的自由电荷为正电荷,如图3所示。
在导体棒ab内由b流向a,
(3)见解析
(1)图1中,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方向:
在导体棒ab内由b流向a
导体棒ab两端的电势差
(2)图1中,导体棒ab受力平衡
图2中,导体棒ab受力平衡
(3)如图所示,设自由电荷的电荷量为q,沿导体棒定向移动的速率为
沿棒方向的洛伦兹力f1=qv1B,做正功
在Δt时间内,
垂直棒方向的洛伦兹力f2=quB,做负功
在Δt时间内,
所以W1=-W2,
即导体棒中一个自由电荷所受的洛伦兹力做功为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邹城市 第二 中学 届高三 下学 月考 物理试题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