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8707066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27.50KB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教学措施
1、要转变观念,改革语文教学,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穿插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感受立体化,建立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2、要十分重视汉语言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努力从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中吸取养分,重视语文的积累。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资料库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3、树立面向全体联系实际的大语文教育观。
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是生活实际,在口语交际的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做到循序渐进、系统条理,理论服务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5、重视对后进生的优先照顾,主要是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
6、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活动。
重过程轻结果,教给学生读书写作的方法,培养中年级良好的读书与习作习惯。
7、教师本人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教学质量。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单元备课
单元题目
第一单元自然景观
内
容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及语文园地一的相关内容。
教
知识
目标
认识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能力
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阅读4篇课文,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景观的特点。
以4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情感
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理解语言的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
识字.写字.朗读,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2、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
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观潮——--2课时
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
鸟的天堂-----2课时
火烧云——--1课时
语文园地一——4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单元小结
授课时间
2017年月日
主备人
郭秀丽
课题
1.观潮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
识字、写字、初读课文
第一课时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资源利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什么样?
(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
教师介绍: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
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
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呢?
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
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天下奇观:
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
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
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
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
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
n)雷薄(bó
)雾风号(há
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
n)动
“镇、罩、若、逐、颤、涨”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②字形难点:
“昂”的左下方不要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错写成“古”。
“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感受?
板
书
设
计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练
习
与
作
业
1、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
反
思
新授
品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课件。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
(……)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哪感受到的?
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远近)
(2)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
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
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
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4)指导学生背诵:
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板
1、观潮
潮来前笼罩白雾风平浪静
潮来时远声如闷雷远处白线
近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潮过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习
与
作
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雅鲁藏布大峡谷
1课时
了解大峡谷的特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一)激发兴趣、导入。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
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
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谁来说一说。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
(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
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呢?
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4.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画一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4、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
齐读5自然段。
(四)拓展实践。
教师出示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六)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
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板
2雅鲁藏布大峡谷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画一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地理位置
奇特的地形
雅鲁藏布奇异的自然风光奇异
大峡谷丰富的生物资源壮丽
历史意义
2017年月日
3、鸟的天堂
3课时
认识生字、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1、学会本课14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静的表达方法。
抓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从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熟读的基础上领悟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à
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
ng“一簇”中“簇”读cù
“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
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
不由自主地。
展示:
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
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
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
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
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
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
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
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
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
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
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
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3、鸟的天堂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第一次:
在黄昏鸟栖息了
第二次:
第二天早晨鸟儿最活跃的时刻
理解课文内容
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
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
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
用______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文中插图。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
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
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
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
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②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
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二、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下 第一 单元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