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运算题详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8696996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40.33KB
数学运算题详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数学运算题详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运算题详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20.0
C.19.6
D.21.3
【解析】本题考查行程问题,需要注意蜜蜂和人行进路程、速度均不相同,但他们的行进时间是相等的,所以可以先求出蜜蜂飞行的时间,即两人从出发要相遇时经过的时间,即18÷
(4+5)=2小时,2×
10=20公里,此即为蜜蜂飞行的路程。
故选B。
例题2.(2007年山东省第49题)
某学校操场的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练习长跑,平均每分钟跑250米;
乙练习自行车,平均每分钟行550米,那么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经过x分钟第一次相遇,若两人同时同地反向而行,经过y分钟第一次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1
B.y-x=56
C.y-x=1
D.x-y=56
【解析】本题考查相遇问题。
x=400÷
(550-250)=43分钟,y=400÷
(550+250)=12分钟,所以x-y=43-12=56。
故选D。
例题3.(2007年江苏省(B类)第78题)
在村村通公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两个山村之间的公路都是上坡和下坡,没有平坦路。
农车上坡的速度保持20千米/小时,下坡的速度保持30千米/小时,已知农车在两个山村之间往返一次,需要行驶4小时,问两个山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A.45
B.48
C.50
D.24
【解析】本题可以看作是水流问题,只是把顺水、逆水换成了上坡和下坡。
距离=时间×
速度。
设两地距离为S,那么有S÷
20+S÷
30=4,解得S=48。
例题4.(2007年黑龙江省(A类)第20题)
光每秒钟可走3×
105公里,从太阳系外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上发出的光,需要4年时间才能到达地球,一年以3×
107秒计算,求这颗恒星到地球的距离( )。
A.3.6×
1012公里
B.3.6×
1013公里
C.1.2×
D.1.2×
【解析】这是一道简单的计算距离的试题。
由距离=时间×
速度可知,3×
105×
3×
107×
4=3.6×
1013公里。
例题5.(2006年中央(一类)第39题)
A、B两地以一条公路相连。
甲车从A地,乙车从B地以不同的速度沿公路匀速率相向开出。
两车相遇后分别掉头,并以对方的速率行进。
甲车返回A地后又一次掉头以同样的速率沿公路向B地开动。
最后甲、乙两车同时到达B地。
如果最开始时甲车的速率为x米/秒,则最开始时乙车的速率为( )。
A.4x米/秒
B.2x米/秒
C.0.5x米/秒
D.无法判断
【解析】本题可以利用相遇的公式来解决。
画一线段图分析可很清楚发现在以慢车速度走完单程的情况下,以快车速度可以走完往返路程,由此可知乙车开始的速度为2x米/秒。
例题6.(2005年中央(一二类)第43题)
某船第一次顺流航行21千米又逆流航行4千米,第二天在同河道中顺流航行12千米,逆流航行7千米,结果两次所用的时间相等。
假设船本身速度及水流速度保持不变,则顺水船速与逆水船速之比是( )。
A.2.5∶1
B.3∶1
C.3.5∶1
D.4∶1
【解析】设顺水速度为t1,逆水速度为t2。
依题意可得21÷
t1+4÷
t2=12÷
t1+7÷
t2,整理得21+4(t1÷
t2)=12+7(t1÷
t2),化简得t1÷
t2=3。
故选B
二、方阵问题
横着排称为行,竖着排称为列。
如行数与列数相等,则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此图形被称为方阵(也被称为乘方问题)。
方阵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1)方阵总人(物)数=最外层每边人(物)数的平方;
(2)方阵最外一层总人(物)数比内一层总人(物)数多8(行数和列数分别大于2);
(3)方阵最外层每边人(物)数=(方阵最外层总人数÷
4)+1;
(4)方阵最外层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物)数-1]×
4;
(5)去掉一行、一列的总人数=去掉的每边人数×
2-1。
例题1.(2007年浙江省第15题)
某部队战士排成了一个6行、8列的长方阵。
现在要求各行从左至右1,2,1,2,1,2,1,2报数,再各列从前到后1,2,3,1,2,3报数。
问在两次报数中,所报数字不同的战士有( )。
A.18个
B.24个
C.32个
D.36个
【解析】此题可画出直观图进行解答。
当从左至右报1时,从前至后报2的有8人,报3的也有8人,当从左至右报2时,同理可得,从前至后报1的有8人,报3的也有8人,即所报数字不同的战士有32人。
故选C。
例题2.(2007年河南省第44题)
某仪仗队排成方阵,第一次排列若干人,结果多余100人;
第二次比第一次每排增加3人,结果缺少29人,仪仗队总人数为多少?
A.600
B.500
C.450
D.400
【解析】本题考查方阵问题。
设该仪仗队总人数为x人,第一次每排有y人,则有y2+100=x(y+3)2-29=x;
解得:
x=500y=20。
例题3.(2007年黑龙江省(A类)第15题)
某学校学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是60人,问这个方阵共有学生多少人?
A.272
B.256
C.225
D.240
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为60÷
4+1=16,所以这个方阵共有162=256人。
例题4.(2005年中央(一二类)第44题)
小红把平时节省下来的全部五分硬币先围成一个正三角形,正好用完,后来又改围成一个正方形,也正好用完。
如果正方形的每条边比三角形的每条边少用5枚硬币,则小红所有五分硬币的总价值是( )。
A.1元
B.2元
C.3元
D.4元
【解析】本题可以看作是方阵问题。
设正三角形其中一边有x个硬币,则正方形其中一边有(x-5)个硬币,依题意可得方程式(x-1)×
3=(x-5-1)×
4,即x=21,故可知硬币总数为(21-1)×
3=60,所以总价值为3元。
故选C
三、工程问题
一般情况下,工程问题是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必考题型之一,此类题型虽无难点,但需要考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及数量关系式。
近年工程问题的考题具有逻辑推理的性质。
一般应掌握的基本概念:
1.工作量:
工作量指的是工作的多少,它可以是全部工作量,一般用数“1”表示,也可以是部分工作量,常用分数表示。
例如,工程的一半表示成12,工程的三分之一表示为13。
2.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指的是干工作的快慢,其意义是单位时间里所干的工作量。
单位时间的选取,根据题目需要,可以是天,也可以是时、分、秒等。
工作效率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表示成“工作量/天”或“工作量/时”等。
但在不引起误会的情况下,一般不写工作效率的单位。
一般常用的数量关系式是:
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量÷
工作时间=工作量÷
工作效率;
例题1.(2008年中央第54题)
某零件加工厂按照工人完成的合格零件和不合格零件数支付工资,工人每做出一个合格零件能得到工资10元,每做出一个不合格的零件将被扣除5元。
已知某人一天共做了12个零件,得到工资90元,那么他在这一天做了多少个不合格零件?
A.2
B.3
C.4
D.6
【解析】运用方程式求解。
设他一天做了x个不合格零件,则10×
(12-x)-5x=90,解得x=2。
故选A。
例题2.(2008年山东省第6题)
完成某项工程,甲单独工作需要18小时,乙需要24小时,丙需要30小时。
现按甲、乙、丙的顺序轮班工作,每人工作一小时换班。
当工程完工时,乙总共干了多少小时?
A.8小时
B.7小时44分
C.7小时
D.6小时48分
【解析】本题考查工程问题。
甲、乙、丙各工作一小时完成总工作量的118+124+130=47360,各工作7小时后完成47360×
7=329360,而甲再单独工作一小时完成118=20360,乙单独工作一小时完成124=15360,又329+20360<1<329+20+15360(1的左边是“乙工作7小时时的总工作量”,1的右边是“乙工作8小时时总的工作量”,故乙的工作时间在7小时与8小时之间),故选B。
例题3.(2007年山东省第47题)
某制衣厂接受一批服装订货任务,按计划天数进行生产,如果每天平均生产20套服装,就比订货任务少生产100套;
如果每天生产23套服装,就可超过订货任务20套。
那么,这批服装的订货任务是多少套?
A.760
B.1120
C.900
D.850
【解析】利用方程式求解。
设计划天数为x天,则列方程式20x+100=23x-20,解得x=40,由此可知订货任务数为20×
40+100=900。
例题4.(2007年黑龙江省(A类)第13题)
某计算机厂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生产一批计算机,如果每天生产140台,可以提前3天完成;
如果每天生产120台,就要再生产3天才能完成,问规定完成的时间是多少天?
A.30
B.33
C.36
D.39
【解析】设规定完成的时间为x天,则列方程式140×
(x-3)=120×
(x+3),解得x=39。
例题5.(2007年中央第57题)
一篇文章,现有甲、乙、丙三人,如果由甲、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10小时完成,如果由乙、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12小时完成。
现在先由甲、丙两人合作翻译4小时,剩下的再由乙单独去翻译,需要12小时才能完成。
则这篇文章如果全部由乙单独翻译,要( )小时能够完成。
A.15
B.18
C.20
D.25
【解析】本题是典型的计算工程的题目。
设由甲、乙、丙三人单独翻译,分别需要x小时、y小时、z小时,根据题意得:
1x+1y=1101y+1z=1124(1x+1z)+12y=1,解得y=15。
例题6.(2006年中央(一类)第38题,(二类)第31题)
人工生产某种装饰用珠链,每条珠链需要珠子25颗,丝线3条,搭扣1对,以及10分钟的单个人工劳动。
现有珠子4880颗,丝线586条,搭扣200对,4个工人。
则8小时最多可以生产珠链( )。
A.200条
B.195条
C.193条
D.192条
【解析】要使完成工作的量最大,必须对工作总量做合理的安排,这也是工程问题常考的一个方面。
依据题可知珠子4880颗最多可以生产珠链195条,丝线586条最多可以生产珠链195条,搭扣200对最多可以生产珠链200条,4个工人8小时最多可以生产珠链192条。
四、浓度问题
例题1.(2008年山东省第13题)
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的比是3∶1,另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4∶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则混合后的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A.31∶9
B.7∶2
C.31∶40
D.20∶11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浓度问题。
可设瓶子的大小为20,3∶1=15∶5,4∶1=16∶4,故混合后的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为(15+16)∶(5+4)=31∶9。
例题2.(2007年山东省第46题)
取甲种硫酸300克和乙种硫酸250克,再加水200克,可混合成浓度为50%的硫酸;
而取甲种硫酸200克和乙种硫酸150克,再加上纯硫酸200克,可混合成浓度为80%的硫酸。
那么,甲、乙两种硫酸的浓度各是多少?
A.75%,60%
B.68%,63%
C.71%,73%
D.59%,65%
【解析】本题考查浓度问题,可利用方程式求解。
设甲、乙两种硫酸的浓度分别为x、y,则列方程组300x+250y=750×
500x+150y+200=550×
80%,解得x=75%y=60%。
例题3.(2007年广东省第10题)
有浓度为4%的盐水若干克。
蒸发了一些水分后浓度变成10%,再加入300克4%的盐水后,浓度变为6.4%的盐水。
问最初的盐水多少克?
A.200克
B.300克
C.400克
D.500克
【解析】设最初的盐水为x克,则蒸发水分后剩余盐水为4%x÷
10%=25x,由盐的质量守恒可列方程式,25x×
10%+300×
4%25x+300=6.4%,解得x=500。
例题4.(2007年江苏省(A类)第14题)
杯中原有浓度为18%的盐水溶液100ml,重复以下操作2次,加入100ml水,充分配合后,倒出100ml溶液,问杯中盐水溶液的浓度变成了多少?
A.9%
B.7.5%
C.4.5%
D.3.6%
【解析】本题要注意溶液经过调和后,不管倒出多少,只要不再往杯中加东西,其杯中的浓度是不变的。
第一次操作后盐水浓度变为18%×
12=9%,第二次操作后浓度变为9%×
12=4.5%,故杯中盐水溶液的浓度变成了4.5%。
例题5.(2002年江西第15题)
将25克白糖放入空杯中,倒入100克白开水,充分搅拌后,喝去一半糖水。
又加入36克白开水,若使杯中的糖水和原来的一样甜,需要加入白糖( )。
A.6克
B.7克
C.8克
D.9克
【解析】25克白糖放入空杯中,倒入100克白开水,形成的溶液浓度为25÷
(25+100)=20%,为使后来的溶液浓度为20%,则设需要加入白糖x克,有(25÷
2+x)÷
(125÷
2+36+x)=20%,解得x=9,故需要加入白糖9克。
五、时钟问题
解答时钟问题关键在于弄清时针、分针及秒针相互之间的关系。
钟面上按“时”分为12大格,按“分”分为60小格。
每小时,时针走1大格合5小格,分针走12大格合60小格,时针的转速是分针的112,两针速度差是分针速度的1112,分针每小时可追及1112。
时针每小时走30°
,分针每分钟走6°
,分针走一分钟(转6°
)时,时针走0.5°
,分针与时针的速度差为5.5°
。
例题1.(2007年四川省第14题)
钟表的时针与分针在4点多少分第一次重合?
A.22711分
B.21911分
C.19811分
D.20713分
【解析】本题是考查时针、分针在运行过程中的关系。
钟面上,按“分”分为60小格,时针的转速是5格/小时,分针的转速是60格/小时,可知分针每小时可追及55格。
设4点后,分钟用了x小时追及时钟,则55x=4×
5,得x=2055小时,即2055×
60=21911分。
例题2.(2006年中央(一二类)第45题)
从12时到13时,钟的时针与分针可成直角的机会有(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解析】本题是考查时针、分针的关系。
因为分针的速度比时针快,在1个小时内,分针转1圈360°
,时针转30°
,所以分针与时针可构成直角的机会只有2次。
例题3.(2005年中央(一类)第46题)
一个快钟每小时比标准时间快1分钟,一个慢钟每小时比标准时间慢3分钟。
如将两个钟同时调到标准时间,结果在24小时内,快钟显示10点整时,慢钟恰好显示9点整。
则此时的标准时间是( )。
A.9点15分
B.9点30分
C.9点35分
D.9点45分
【解析】此题要注意参照物,一定要以标准时间为参照。
设快钟比标准时间快x分钟,则慢钟比标准时间慢3x分钟,则可列方程式:
10-x=9+3x,可解出x=15。
此时的标准时间是9点45分。
六、植树问题
植树的路线包括不封闭与封闭两种路线。
1.不封闭路线的一般计算方法:
路线全长、棵数、株距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棵数=路线全长÷
株距+1;
路线全长=株距(棵数-1);
株距=路线全长÷
(棵数-1)。
2.封闭路线的计算方法:
路线周长、棵数、株距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棵数=路线周长÷
株距;
路线周长=株距棵数;
株距=路线周长÷
棵数。
例题1.(2006年湖南省第46题)
一块三角地带,在每个边上植树,三个边分别长156m、186m、234m,树与树之间距离为6m,三个角上必须栽一棵树,共需多少树?
A.93棵
B.95棵
C.96棵
D.99棵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在封闭的路线上植树问题。
如果认识到这是在一个封闭的三角形上种树,那么此题就非常简单,棵数=路线周长÷
株距。
即(156+186+234)÷
6=96棵。
例题2.(2006年广东省第12题)
园林工人要在周长300米的圆形花坛边等距离栽树。
他们先沿着花坛的边每隔3米挖一个坑,当挖完30个坑时,突然接到通知:
改为每隔5米栽一棵树。
这样,他们还要挖多少个坑才能完成任务?
A.43个
B.53个
C.54个
D.60个
【解析】本题虽然是在封闭的路线上植树的问题,但是考查的侧重点却是公倍数。
改为每5米栽一棵树后,一共需挖坑300÷
5=60个,以前挖的坑有(30-1)×
3÷
5余12,5+1=6个可用,还需挖60-6=54个。
例题3.(2006年中央(一类)第47题,(二类)第36题)
为了把2008年北京奥运办成绿色奥运,全国各地都在加强环保,植树造林。
某单位计划在通往两个比赛场馆的两条路的(不相交)两旁栽上树,现运回一批树苗,已知一条路的长度是另一条路长度的两倍还多6000米,若每隔4米栽一棵,则少2754棵;
若每隔5米栽一棵,则多396棵,则共有树苗( )。
A.8500棵
B.12500棵
C.12596棵
D.13000棵
【解析】本题是在不封闭的路线上植树问题。
棵数=路线全长÷
株距+1。
设两条路共长x米,共有树苗y棵,在两条路的两旁栽树则有4条线要栽树,路线总长则为2x,则列方程组:
2x÷
4+4=y+27542x÷
5+4=y-396;
解出y=13000,共有树苗13000棵。
七、年龄问题
是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常见题型,年龄问题的核心是:
大小年龄差是个不变的量,而年龄的倍数却年年不同。
代入法是解决年龄问题的常用和最优方法,因此考生树立“代入”意识很重要。
例题1.(2008年中央第52题)
5年前甲的年龄是乙的三倍,10年前甲的年龄是丙的一半,若用y表示丙当前的年龄,下列哪一项能表示乙的当前年龄?
A.y6+5
B.5y3-10
C.y-103
D.3y-5
【解析】本题考查年龄问题,年龄问题的关键是年龄差恒不变。
丙的年龄为y,10年前丙为y-10,甲为y-102,由此可得5年前甲年龄为y-102+5,则乙为y-102+53,那么当前乙的年龄为y-102+53+5=y6+5。
例题2.(2007年北京市(应届)第16题)
爸爸、哥哥、妹妹现在的年龄和是64岁。
当爸爸的年龄是哥哥的3倍时,妹妹是9岁;
当哥哥的年龄是妹妹的2倍时,爸爸34岁。
现在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岁?
A.34
B.39
C.40
D.42
【解析】本题可用代入法。
A项,爸爸34岁时,哥哥的年龄是妹妹年龄的2倍,二人的年龄和为64-34=30,则哥哥20岁时,妹妹10岁,验证,妹妹9岁时,哥哥19岁,爸爸年龄是33岁,爸爸年龄不是哥哥的3倍,排除A项。
同理可排除B、D两项。
而C项符合。
例题3.(2007年黑龙江省(A类)第14题)
祖父年龄70岁,长孙20岁,次孙13岁,幼孙7岁,问多少年后,三个孙子的年龄之和与祖父的年龄相等?
A.10
B.12
C.15
D.20
【解析】本题考查年龄问题。
可设x年后三个孙子的年龄和与祖父年龄相等,列方程式(20+x)+(13+x)+(7+x)=70+x,解得x=15。
例题4.(2007年四川省(招警)第15题)
小青8岁那年,妈妈满30岁,今年妈妈的年龄恰好为小青年龄的2倍,小青今年的岁数是( )岁。
A.20
B.14
C.44
D.22
根据题意可知妈妈比小青大30-8=22岁是不变的,今年妈妈的年龄恰好为小青年龄的2倍,即小青今年22岁。
例题5.(2005年中央(一二类)第49题)
甲对乙说:
当我的岁数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才4岁。
乙对甲说:
当我的岁数到你现在岁数时,你将有67岁。
甲乙现在分别是( )。
A.45岁,26岁
B.46岁,25岁
C.47岁,24岁
D.48岁,23岁
【解析】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代入法。
依题意可知两人相差21岁,依次代入验证,只有B项符合。
八、利润问题
学习利润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些基本概念:
1.成本:
我们购买一件商品的买入价叫做这件商品的成本,商品的成本一般是一个不变的量。
一般而言求成本是利润问题的关键和核心。
2.销售价(卖出价):
当我们购进某种产品后,又以某个价格卖掉这种产品,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运 算题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