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论述3篇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694711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2.61KB
最新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论述3篇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论述3篇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论述3篇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能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缺乏择业主动性,缺乏对现实就业市场和政策的充分了解,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主动收集与分析判断,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认识,在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才会出现跟着感觉走的情况。
二是在择业中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承担责任的意识。
形成择业依赖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于个人独立决策能力不强,缺乏进取精神而造成的。
往往表现为不主动出击,消极逃避就业市场,抱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试图依赖家人通融社会关系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一综合能力不强基础能力欠缺。
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被动学习学校安排好的专业知识课程,忽视了个人的政治思想素质、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等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良好的适应能力,社会认知能力,身体素质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专业能力不强。
从客观上讲,专业能力不足是高校专业设置的滞后与不合理所带来的弊病。
一些专业的设置脱离社会需求,课程开设不够合理,课程内容脱离社会实际。
从主观上讲,一部分大学生从高考的苦海中脱离出来之后,进入了所谓的天堂大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认真程度和高中时是天壤之别,对待专业知识的学习敷衍了事。
长此以往,直接导致了这些大学生专业能力不足的后果,造成在面试时面试官问的基础的专业问题都答不上来,影响了就业。
同时,专业不对口、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也都是造成专业能力不足的因素。
创新能力不足。
过分强化理论的学习,缺乏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文科学生,所学习到的都是传统的理论知识,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世界。
多年来陈旧的教学方式及思维模式遏制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内外表现机会不多,缺少足够的实际动手机会也使得学生难以从实践中找到创新灵感。
虽然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有所改善,但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比较欠缺。
二应聘能力不强就业观念落后,不能主动择业。
很多大学生认为学历越高越好就业、稳定的工作才是就业、专业对口才是就业等。
对就业压力认识不足,不愿从基层做起,追求大城市、大企业、高工资,急功近利,追求一夜成才,追求工作单位环境舒适。
很多大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好工作,挤破脑袋去考公务员。
很多已经工作的大学生则抱怨工资待遇不好、公司环境不行等,不愿遵循公司的价值观为之服务,频繁跳槽。
这都是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出现偏差的表现,也是就业能力不足的表现。
应聘技能较弱。
首先是就业迷茫,随着网络的普及化,招聘信息来源的多元化,面对铺天盖地的招聘信息,不少大学生不知所措,不知道哪个才是自己想要的、是适合自己的;
其次是应聘前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不了解企业文化及公司招聘的要求,不能有针对性地为应聘做准备;
最后是应聘时不注意应有的礼仪,缺少现场应变能力,面试怯场等,从而错失就业机会。
没有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目标规划是指个人根据自身情况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制约因素,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发展方向。
而相当多大学生临近毕业,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做什么,什么职业是自己理想的职业。
大学期间,缺乏对就业目标的认识和分析,缺乏有针对性的就业准备,既没有职业知识,也没有职业技能,更没有职业规划。
到了人才市场以后,他们才发现自己大学期间并没有为就业做好准备。
就业心理矛盾。
很多人在就业期间存在很多矛盾的心理,既希望能在学业上有所提升,又想在社会上进行磨炼,在学习深造还是就业间举棋不定。
选定就业的也存在想找到好工作又缺乏自信的矛盾心理,使得自己因放不开手脚而发挥不正常从而错失了就业的黄金时段。
三实践能力差适应环境能力较差。
当代大学生缺乏科学的职业态度。
因为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薪水的不满意,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对工作压力的不耐烦,外部环境的影响等一系列原因而造成心理浮躁,工作时候不能全心全意、脚踏实地。
实践操作能力缺乏。
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毕业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希望招来的毕业生能很快上手,为自己创造价值。
然而,由于高校历来重视理论教育、学术研究,缺乏对实践操作重要性的认识,缺少相应的环境和氛围,再加上对学生毕业实习工作的不重视造成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最终造成实践操作能力的缺乏。
自我认知能力不足。
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般都是踌躇满志,梦想着干出一番事业,成就人生价值,这造成毕业生眼高手低,不能正确地自我定位,认为自己是精英,一般的工作看不上,好的工作又达不到相关要求。
此外,还存在职业歧视等,宁愿失业、待业都不愿意从基层做起。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一政府从宏观上调控,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应积极借鉴国外成熟的、成功的经验和策略,通过宏观干预政策,主动介入大学毕业生的配置和安排活动,包括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各类就业渠道,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就业市场,建立、完善公共培训机构和就业信息网,健全完善各类法规体系,维护大学生权益,为大学生职前培训、职业发展提供服务。
另外,还可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配合学生社会实践,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接纳、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面起带头作用,并通过实行税费优惠等政策引导企业给大学生提供短期实习或勤工俭学的机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此外,政府还应继续出台其他有力措施和计划,缓解就业压力,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
二高校完善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就业素质加强专业和基础知识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结合社会的需求,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关的对策,并在此基础上,统一思想,树立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理念和意识,将就业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寻求专业能力培养与就业能力培养的平衡点,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职业素质养成基地、学生社团等组织,积极开展科技文化活动;
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相关事宜。
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
最后,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冷静应对就业市场。
因此,大学生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
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至达到胜利的彼岸。
发挥社团的作用,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
社团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大学生确立自尊、自信、自立的意识,懂得遵守规范、关心与尊重他人,尤其是参与实践、经受磨炼;
可以提高大学生面对挫折、摆脱困境、超越障碍的心理素质,养成正确处事和进行社会活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学校应该积极支持社团的发展,为社团的创建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此外,学校要重视社会实践平台的建设。
学校应该多了解社会岗位的需求信息,多与用人单位保持良好关系,建立学生实践的场地,保证学生实践的质量。
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延长实习的时间。
了解社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
要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校人才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学生作为贴着学校商标的产品,就业能力是产品的质量,只有大学生的质量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高校生产出的产品大学生才不会过剩。
知识结构是就业能力的核心,为此高校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专业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地方院校自觉为地方建设与经济发展服务,确保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一致。
开展大学生职前培训。
职前培训是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大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就业指导、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等课程培训与就业推荐、人才定制服务在内的大学生就业力培训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就业、职业、专业三个层面系统的培训。
大学生的职前培训应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在求职阶段从行业知识、企业知识、职业规划、职业心态、求职方法等方面来进行培训;
其次就是在通过努力获得了就业机会之后提供基础职业素质的培训;
最后则是目标岗位导向的专业技能培训作为衔接高等教育与职业发展的职前培训。
对于所有大学生来说这些培训都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三社会用人单位加强就业前培训用人单位一方面应积极参与学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将所需的就业能力嵌入大学课程设置之中,使得高校和学生明晰到底哪些能力是需要在高校这一阶段培养的;
另一方面,应直接给予大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以及各种需求。
此外,还应积极为大学生提供见习、实习、实践的机会,提供相应的财力和物力支持。
总之,大学生必须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才能成功就业。
四大学生自我就业能力的提升制订职业规划,掌握求职技巧。
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应对自身职业生涯和整个人生进行持续性和系统化的设计,根据自身性格、兴趣、特长、专业等条件以及外部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寻找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进一步明确职业目标,设计职业通道和预选方案,进行职业生涯的选择和定夺,为就业选择理清思路。
在此基础上,一个具备了较好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与其掌握的求职技巧多少有着重要的关系。
只有掌握好面试的技巧和方法,加强自我推销能力,轻松又自信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才是有效的面试,这样才会被用人单位所了解和赏识,从而顺利就业。
认真学习应学课程,强化专业知识。
少数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因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等娱乐活动,造成了学业的荒废,在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没有相应的发展,以至于在面对就业时表现出慌乱。
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多问、多看。
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要积极参加学校社团、班级组织的活动,多与同学交流,积极关注身边的事情,使得自己在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全方位发展。
改变就业观念,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大学生需认清就业形势,具有紧迫感、危机感,这样才会主动加强学习,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
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另外还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要带有职业偏见,理解每个职业都是平等的,每一行都能出状元。
参与社会实践,提升实践能力。
大学生的空闲时间其实还是非常宽裕的,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找一份兼职,将自己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完善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空闲时间多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实践,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为就业奠定基础。
利用良好环境,力争自主创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现代社会各方面都鼓励的。
国家政策的支持、学校的大力提倡以及场地等方面的资助,都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所以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利用已有的条件,开拓视野,抓住机遇,自主创业。
本文来自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作者刘大纶工作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第二篇一、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及误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作为劳动力资源的构成部分和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就业同其他劳动力一样,需要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配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作为市场对大学生的选择,不适应产业结构要求的大学生必然难以马上找到对口的工作;
已获得就业岗位的大学生由于不能适应新的专业技术的要求,也必然会从工作岗位上剥离出来;
还有一些大学生认为就业岗位不适应自我实现的要求,以及认为报酬低或感觉就业岗位与文凭价值不相符时,就会放弃工作。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有三第一,经济增长放慢致使社会吸纳就业的能力降低。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经济增长由1995年的10.5降至去年的8。
第二,实际就业选择与现实社会需求发生错位。
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分析,大学生拥有广阔的就业空间,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却与实际社会需求有较大的相悖,这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第三,大学生就业仍存在制度束缚和障碍,如户口问题、人才流动问题等。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方面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对社会与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
另一方面,他们性格和心理还不成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不够,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比较偏激。
他们注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
他们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缺乏把握自我的能力;
重东部、轻西部,重城市、轻农村的观念仍没有明显改变,宁到东部抢岗位,不到西部发挥特长,宁到大城市屈就,不到小城市高谋;
加之专业技能欠缺,社会实践不足,岗位选择单一……基层单位对人才的渴求与大学生的追逐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大学生择业预期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错位使得就业市场呈现了很多人没事干,很多事没人干的怪现象,直接导致大学生就业机会的丧失和就业形势的严竣。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据统计,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够创造85万个就业岗位,如果保持目前每年8的增长率,每年也只能创造680万个就业岗位。
据教育部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仅2010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就达到630万,再加上2009年未就业大学生人数150万,总计有780万待就业大学生。
对比来看,当年增加的就业岗位根本满足不了大学生就业的需求。
需要强调的是,下岗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每年平均增加400万,大学生虽然在就业中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样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如何实现充分就业,是千家万户最关注的问题。
大学生作为劳动力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要通过劳动力市场来进行配置。
在配置过程中,个人的知识、技能、素质、就业目标、劳动力市场环境以及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和规模状况等,都将制约和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目前大学生就业也正经历从身份到能力的转变,传统的以学历身份取人的观念正在向以能力取人的方向转变,这种转变削弱了大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
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和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是长期的。
当前乃至整个十二五时期,在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的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有利因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确定了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制定实施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只有充分实现其就业,才能把这部分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党和国家根据不同的就业形势,每年出台相应的就业政策和措施,为引导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必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专门人才;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要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上来,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由加入引发的人才需求热潮,专家总结其为中国人才需求第三次高峰;
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人才总量为6000多万人,高新技术和复合型人才相当短缺;
现有人才中普遍缺乏世界眼光和跨文化操作能力,通晓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人才更是捉襟见肘;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大科技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优化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这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就业空间;
全国各地人才政策也越来越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如一方面是严格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另一方面是取消了限制毕业生流动的规定等。
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支撑。
从人才供求关系总量和基本格局来看,大学毕业生远没有达到过剩程度,当前面临的不是就业难而是择业难,是观念的错位、结构的失调、渠道的不畅通。
其实大学毕业生在基层、在农村有着非常广阔的就业创业空间。
随着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非公有制企业、乡镇企业、广大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更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了近六成经济总量和近五成财政税收,提供了近八成的就业岗位。
非公有制经济已在国民经济领域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对人才的需求量已超过国有单位。
而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的国外企业在中国投资,伴随着国内私营企业的快速增长,他们对人才的需求必然在不断增加。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机会就在面前。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它不仅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平台,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用以吸收有志之士。
高新技术企业对高新技术人才需求量非常大,有关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非常紧迫。
还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存在人员老化、效率不高等问题,这种假饱和最终会被高素质的大学生所替代。
各级各类单位都需要大学生补充到科技、管理干部队伍中去。
目前我国并不应该存在大学生已经多得就不了业的问题。
虽然我国2001—2011年毕业生人数从115万增加到660万,预计2012年是680万,10多年时间数字增加了近6倍,未来两年还将继续增加。
但是,我国大学生仅占同龄人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30—50的比例相差甚远,与中下等收入国家8.8的比例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这对于正处在持续平衡、迅速发展的中国来讲绝不是人才过剩,而是远远不够。
大学生应该算是社会比较高层次的人才,社会需求总体上仍属供不应求。
据报道,2011年全国新增就业1221万人,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0.6,比上年增加26.2万人。
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春风行动、彩虹计划……一系列覆盖城乡的就业创业政策、措施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梦想。
三、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引导的意义和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引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加强;
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观念的转变。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
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伦•希尔博士曾说过世界上一切财富和一切成功都始于个人观念的转变。
当代大学生虽然身处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但很多人就业时等、靠、要的思想较重,主动性、危机感不足,限制了自身就业潜能的发挥。
帮助大学生既重视知识的传承,又要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既要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头脑,又要着力提高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帮助大学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使选择科学、合理,使大学生人尽其才,使用人单位才尽其用,实现人与社会的最佳配置,这必然需要对大学生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帮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用职业理论规划职业生涯,把成才方向同知识的学习、素质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协调起来,把个人的追求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帮助他们开拓思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克服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
四、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引导的措施一加强就业观、创业观教育引导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实际,深刻认识严峻的现实,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创业观;
引导大学生结合当前形势和就业政策、就业预期,加强对世情、国情和社情的了解,树立国家至上、事业为先的观念,树立行行可立功,处处能就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引导大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妥善处理好职业理想与就业现实的关系;
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正确对待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
提升精神境界,确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
在创业上,应引导大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经济成分更加多样化,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必是大学生的首选,大学生完全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整合资源,积极投身到自主创业的热潮中。
一是培养创业的勇气、胆略、激情与信心,树立创业是成功开创事业的理念;
二是以创立一项事业为目标,努力成为新兴行业、新兴领域的开拓者与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而不止于解决一己就业岗位,不停留于谋取一份职业;
三是理性对待创业机会,合理定位创业目标。
由于知识、技能、经验、资金、能力、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创业初期挫折多,投入大,并且整个过程都伴随着风险,要充分估计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境,用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用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去解决。
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条条道路通罗马,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创新,在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创新基础上创业。
二加强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的教育引导职业道德是适应各种职业特殊要求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是道德意识和行为成熟的表现。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后备建设者和生力军,只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引导他们把学识和才智服务于社会,奉献于人民。
当代大学生思维灵活,自身意识强,注重个人奋斗,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有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未来所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论述3篇 精品 最新 大学生 就业 创业 问题 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