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优秀学术科技作品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693947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7.06KB
甘肃省优秀学术科技作品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甘肃省优秀学术科技作品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优秀学术科技作品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ategorizationisakeyaspectoflanguageresearch,Prototypetheory,acrucialbranchofcategorization,isacornerstoneofcognitivesemantictheory.Prototypetheoryandthetheoryofbasic-levelcategoriesarenotfixed,butvarieswithcontext.Inthispaper,throughthecomparativeanalysisofprototypeofcolorwords,prototypeofanimals,prototypeofsupernaturalbelievesinthetrilingualcontextofTibetan,EnglishandChinese,thewriterpointsoutthatlanguagelearning,teachingand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shouldnotfixedontheprototypeinthecategorizationinasinglecontext,cross-culturalcomparativestudyoftheprototypecanbeeffectiveinpromotinglanguagelearning,improvinglanguageteaching,tofurthereliminate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barriers.
Keywords:
trilingualcontextofTibetan,EnglishandChinese;
Prototypewords;
comparativeanalysis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词汇在语言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曾指出:
没有语法,能够表达很少的内容;
没有词汇,根本就没有可以表达的内容。
【1】英语水平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汇量的大小。
然而在藏英汉三语环境下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最吃力的是背单词,一方面,记不住大量的单词;
另一方面,记住的单词不能适当地用来交际。
鉴于存在的问题,词汇习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对词汇的教和学主要还是停留在构词成分解剖和分析上。
其实,更应该探究语言习得过程中词汇习得研究的历史渊源,总结词汇教与学的规律性,为第二语言或外语词汇习得提供理论阐释和指导(Coady&
Huckin,1997:
;
王子春,2006)。
国内外不少学者运用原型理论研究词汇习得,(王子春,2006等)然而原型和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对原型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能为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提供跨文化的佐证。
(李福印,2009)本文拟运用原型理论比较研究藏英汉三语语境下范畴化中最典型的词汇的认知,以期对藏英汉三语语境下语言的学习,语言的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隔阂的减少能起到促进作用。
二、原型的心理学解释
心理学中的原型概念一般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侧重于文化心理和集体无意识范畴的原型(archetype),二是侧重于认知过程和创造心理方面的原型(prototype)。
archetype的原型观念主要由瑞士心理学家CarlJung提出并且赋予其意义和内涵。
根据Jung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人们的潜意识(或无意识,unconscious)具有两种层面:
个体的潜意识(personalunconscious),其内容主要来自于个体的心理生活与体验;
集体的无意识(collectiveunconscious),其中包含着全人类种系发展的心理内容。
而被描述为archetypes的原型便是这种集体无意识的主要组成部分或构成要素。
除了把Jung的archetypes翻译为“原型”之外,我们国内的学者还把英文的prototype也翻译为“原型”或者“类典型”。
prototype本来是指生物演化过程中个体或其器官的最原始形式,但往往具有认知心理学的意义,它与创造性心理过程有关。
在这种意义上,原型一般指进行创造性想象时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
本文所说的原型理论中的原型主要是基于认知过程和创造心理方面的原型(prototype)。
【2】
三、原型理论的提出及其涵义
1.经典范畴理论。
在上世纪中期前的两千多年里,经典范畴理论被认为是关于范畴划分的真理。
从亚里士多德到维特根斯坦的后期著作,范畴都被认为是根据其成员的共同特征划分的,范畴是具有一系列相同特征的事物的集合。
一个事物要么符合这些特征属于这个范畴,要么不符合这些特征被排除在范畴之外。
范畴的边缘是清晰的,范畴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地位是相等的。
【3】也就是说,经典范畴观认为:
范畴是由同属于这一范畴的成员所共有的一组充分必要条件特征来界定的;
一个物体如果具备某范畴成员的所有充要特性,它属于该范畴,否则不属于该范畴,不存在“好像属于该范畴,又好像不属于该范畴”的情况;
不同范畴之间存在清晰的界线;
同一范畴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即不存在典型成员与边缘成员之间的差别。
由于它的应用,客观事物不再被当作一个的整体,而被视为是可以分解的集合。
然而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所做的开创性研究逐渐推翻了这种以客观注意为基础的二元划分方法。
2.原型范畴理论的提出及其基本观点。
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theory)常简称为原型理论或类典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提出的重要观点,其哲学根源基于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在《哲学研究》中提出的“家族相似性”(familyresemblance)研究。
它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EleanorRosch针对传统的范畴模式中充分必要条件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概念构建模式,对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Rosch通过对焦点色等的大量实验研究后发现,范畴是凭借典型特征建立起来的概念;
大多数的范畴不可能制定充分和必要的标准,词的定义不可能用一组语义就能完全概括;
范畴成员有典型和边缘之分,彼此间有程度差异;
范畴成员之间存在相似性和共性特征,可以构成一个连续体。
【4】也就是说,原型是物体范畴最好、最典型的成员,是范畴内的典型代表,而其他成员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
而范畴的界限(categoryboundaries)是模糊的,“范畴围绕原型这个认知参照点建构,其边界依成员典型程度向外扩展,形成边界难以确定的更大的范畴,就像石子在水面上激起波纹一样伸向远方,直到与相邻波纹相互渗透”。
【5】。
譬如,家具,水果,衣服这三个范畴的典型成员分别是椅子、苹果和大衣,而烟灰缸、橄榄和手镯则分别属于这三个范畴的边缘成员。
四、藏英汉三语语境下的原型词汇
人类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概念把物质世界和心理世界中的客体、事件和内在关系联系和组织起来。
词汇是人类对概念的表征,从各种角度我们都可以发现其典型/突显性。
【6】国内外学者们总结了无数种原型,比如颜色原型(姚秋莉,2003)、动物原型(俞菀,2010)等。
以上都是基于某一单一语境的研究。
然而原型理论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依赖于人们头脑中的认知模型和文化模型。
(一)藏英汉颜色词原型对比
颜色词是语言中用来表示自然界各种事物颜色的词,对于客观的物质色彩,藏、英、汉民族的文化悠久灿烂,分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颜色词非常丰富,使用的频率也较高。
人类的认知基本是共通的,如红红的太阳,蓝色的海洋,白色的雪等等。
然而颜色词有着强烈的民族色彩,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心理因素会造成颜色词义的差异。
颜色词的附加色彩有较大差异,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藏英汉三语中对于颜色范畴的最典型代表,即:
颜色词汇原型的认知也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的颜色词汇原型在其它语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有些意思相差甚远。
在汉语中,一提起颜色,人们马上就会想起红色,可以说红色是汉语颜色中的原型。
汉语中红色的附加意义褒义居多,日常生活里象征喜庆、热烈、盈利、成功、婚姻、女性,政治生活里有革命、胜利、政治觉悟高等义。
如:
红双喜,开门红,红利,红运,红媒,红装,红心,又红又专等。
然而在藏语中,“红”有直接、赤裸、杀牲、血色义。
这是因为“红”是血液的颜色、肉色,是生命的象征,从而引申出不少深深带有民族色彩的词义。
dmarkhridbyed“直接传授”,dmarhrangba“裸体”,dmarmchod“杀殉祭”,dmarston“荤席”,dmarbsangs“血煨桑”,dmarngo“血光,凶兆”。
在西方人的眼里,“红色”的联想贬多褒少,有极端性,极端的热情,政治上的极端主义(左翼政治倾向),潜在的危险,使人生气,暴力的,流血等义。
redcard“红牌”(罚球员下场),redhot“极其,炽热的”,redlight“红灯”(表示“停”的信号,铁路等的危险信号),redtape“繁文缛节”(尤指官僚作风)。
也有少量是象征吉庆,与庆祝活动有关,这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有相通之处。
redcarpet“红地毯”(迎接贵宾铺的),red—letterdays“纪念日,喜庆的日子”(在西方一般指圣诞节或其他节日),日历上常用红色标明。
在藏语中,一提起颜色,藏族人们马上就会想到白色,藏民族崇尚白色,其象征义皆为褒义。
因为藏族人们世代生活在青藏高原上,把积雪覆盖的高山崇拜为圣山,洁白的哈达象征着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
社会日常生活中,白色有纯净,高洁,坦荡,忠诚,有理等义;
宗教生活中象征清净,吉善,非血牲;
政治上引申为清白,无罪。
如dkargsal“明亮,皎洁”,blodkar“忠诚”,dkarston“素宴”,dkarchos“善法”,midkarzhwanag“栽诬”等。
英语的“白”褒义居多,有清晰,清白,纯洁,透明,美德,慈善,婚姻,幸福和睦等义。
如whitehands(白色·
手)“洁白,诚实”,whitelist“白名单”(指合法人士、合法机构、准备上演的节目等名单),whitewitch“做善事的女巫”,whitelight“白光”,喻公正无私的裁判。
西方举行婚礼时,新娘总穿白色服装。
但是在汉族人的日常生活中有纯洁,清楚,天真,空白,徒劳,轻视等义。
坦白,真相大白,一穷二白,白送,白眼。
也有死亡,哀悼义,如人死后,死者亲属戴白帽,穿白衣、白鞋,现多戴白纸花。
在政治生活中象征反动,如白军,白色恐怖;
又如京剧中的奸臣或小人画“白脸”,“白脸”转义为坏蛋。
汉文化中的白色褒贬皆有,贬义居多【8】。
英国人除了对白色有好感外,对蓝色、绿色也较为敏感,这与他们历史上长期的航海生活有关。
在传统的中文中,绿色有双重含义:
游侠和强盗。
在远古时代人们还靠打猎为生的时候,人们靠绿林隐蔽自己不受其他动物的伤害,但同时,其他动物也可以利用绿林来保护自己不被人类所猎杀。
相同的,在森林中结帮,劫富济贫的人称“绿林好汉”;
同样在森林中结帮却干起打劫的勾当的人也称“绿林”。
此外,绿色也代表象征卑微的社会地位。
元朝的时候,所有的妓女都要穿戴绿色来表示其低下的社会地位;
如果家中妻子有外遇的话,丈夫就会被说是戴了“绿帽子”。
然而,在英语国家中,与绿色相联系的,主要还是生命以及活力:
inthegreenwood在青春旺盛的时代。
此外,绿色还代表了新鲜:
greenrecollection记忆犹新。
绿色还有嫉妒的意思:
thegreen—eyedmonster妒忌。
绿色在英语中也有新手,经验不足的意思:
agreenhand生手。
在藏语中绿色象征这江河水,藏族装饰艺术中,人们喜欢用绿色的松石,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
另外,在藏戏表演中,绿色则是女性的代表,可扮演菩萨的化身;
蓝色在汉语中象征着温和、平静、清新、静谧,并无伤感之意。
英语中的蓝色象征了尊贵,崇高以及严格:
blueblood名门望族。
另外,蓝色还表示悲观,失望的情绪:
feelblue不高兴。
此外,蓝色还有低俗,色情的象征意义:
bluemovie色情电影[9]。
藏语中的蓝色本义指蓝天。
蓝色是勇敢和正义的象征,适合表现勇士。
(二)、藏英汉语中动物原型词汇的比较
在英语中,马可以说是动物范畴中最明显,最具典型性的成员。
而且马多象征褒义:
worklikehorses(拼命工作),adarkhorse(实力难测的竞争者)。
这是因为巨石时期以前的石器时代,英国就已经有了原始的游牧人,游牧生活中人们对马怀有特殊的感情。
在基督教中,马是勇气与宽容的象征,同时守护国家、地方、行业的圣人常以骑马的姿势出观,比如英国的守护人圣乔治(SaintGeorge)等。
又如,狗在汉语中似乎多含贬义,如“狗仗人势”,“狗改不了吃屎”,“狗眼看人低”、“狼心狗肺”、“狗腿子”“狗杂种”、“落水狗”“疯狗咬人”等等。
英语中却对狗多含褒义:
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everydoghashisday(人人都有出头日子),worklikeadog(又努力工作),等等。
一般英美人对狗宠爱备至,主人与狗同睡的情形屡见不鲜。
英语中doggiebag一词,本来指装吃剩的食物的袋子,但是人们觉得以给狗吃的名义带吃剩的食物回家,是对狗的不公平(因为带回的剩食人自己也吃),所以后来逐渐改为peoplebag,由此也可见英美人对狗的公正态度,甚至有点尊重的态度。
如果藏族学生接触到此类对狗、马的有关英语词汇,他们觉得很自然,因为藏族人对动物,尤其对狗、马等怀有特殊的感情,狗与马都是草原藏族牧人的伙伴,他们之间相依为命,相互间有着深厚感情,所以藏语中对马、狗也是多含赞扬、爱护之意。
【10】藏族人认为羚羊和牦牛是藏语中动物名次的原型, 因为藏羚羊被誉为青藏高原的精灵,牦牛被称之为高原魂,以笔者所在的甘肃甘南藏族为例,该州州府合作被称之为羚城,该州的中心广场的背面矗立一座藏羚羊石雕。
石雕上有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甘南州政协副主席赛仓·
罗桑华丹活佛、教授的题词,“羚羊百兽之灵,自古合作之地,羚羊生息于此,故得羚城之名。
”另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之中,福娃迎迎是以藏羚羊为蓝本,以赞扬藏羚羊能在严酷环境生存的顽强生命力,表示挑战极限的精神,更以“羊”字的谐音意喻“喜气洋洋”。
然而,牦牛对于藏族人们来更为重要,藏族古代就有耗牛信仰的表现,牦牛作为藏族原始信仰的重要的一员,与藏族白石、林猴等神灵一样,加入了轰轰烈烈的开天辟地行列中来,在本教的创世中,耗牛被视为创世大神。
在藏族古老的原始社会,由于人们与耗牛朝夕相处,耗牛给人带来生活的希望,所以人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来崇奉托牛,视耗牛为神牛。
耗牛在山中活动,容易在原始人的思想上产生一种联想,联想的结果就是把自然崇拜中的山神与图腾崇拜中的耗牛联系在一起。
图腾动物与山神的联系使得耗牛通过山神观念而形成的山神与天宫的联系通道而进人天界,因此人们又认为耗牛是天神下凡。
古神话说耗牛是星辰。
在果洛神话中,白耗牛母亲一生气就朝天宫奔去。
【11】
(三)藏英汉语中超自然生物原型比较
在汉语、藏语、英语文化中,各有一种超自然的生物,依次分别为龙、klu和dragon。
由于三者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大多数翻译工作者在进行藏汉、英汉互译时都将klu和dragon译作“龙”,反之亦然。
在读翻译的英语作品时,读者往往发现,其“龙”是邪恶的、丑陋的;
而在翻译的藏语作品中,“龙”是亦善亦恶的、五花八门的;
而在汉文化中,龙是高贵的、神圣的。
关于龙的形貌,其原形有多种说法,其中被学术界认为可取的说法有多种:
例如蛇图腾原形说和马图腾原形说等。
无论龙之原形为何物,在华夏民族逐步形成的过程中,龙也从一个由作为个别氏族的图腾失其名而添化别物,最终成为一种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12]。
龙还能兴云布雨、化育万物,具有无可估量的创造力。
另外,龙还是帝王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藏语中的klu是一种本教(Bon)神。
本教是灵气萨满教(Animist-shamanism)在西藏的表现形式,在萨满教万物有灵观念的影响下本教的神呈现出多种形态。
在本教的主要经典之一《白黑花十万龙经》中klu和“赞(jbtsan)”、“年(gnyan)”并列作为本教主要三大神类。
其中赞神居天空,年神居地上,klu居水中(地下)。
本教中,作为klu类的动物有鱼、蛇、螃蟹、蝌蚪、蛙等。
这一点和汉文化有关龙的类聚物有相似之处[13]。
klu作为一种具有精灵性质的原始神灵,种类颇繁复,可以分为五大类:
“甲仁”、“吉尔仁”、“芒仁”、“扎木赛仁”、“毒巴仁”,他们分别居于东西南北中五方。
五类klu善恶不同,“甲仁”类是对人类有益的善神;
“芒仁”类往往给人类招致瘟疫、疾病、干旱等灾害,是恐怖之神。
其余三类则善恶兼有,既会给人带来幸福,也会给人带来灾难[14]。
相对而言,西方的dragon在文化内涵上较前二者贫乏多了,英语里dragon的形象是一种类似蜥蜴、有翼有角、口中喷火的怪物[15]。
在西方,有关屠dragon的故事有一千多例,在这些故事中,dragon都是邪恶的、与人类为敌的,屠dragon是英雄勇敢的表征、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象征[16]。
总之,龙、klu和dragon在各自相对应的语言中都有原型,绝不能完全简单地等同于汉语中“龙”。
五、结论
原型理论是一种新兴的以认知能力为基础的语义分析理论,原型理论认为每个范畴都有一个典型成员,其它成员则为非典型成员或边缘成员,各成员之间具有家族相似性。
范畴中的典型成员的研究对于语言的学习和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把看似毫无关联的词汇以及词汇的义项构建成有联系的网络系统或认知地图[17]。
然而原型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多语境下的语言学习,教学,跨文化交际不能只模式化地认同某一单一语境下的范畴中的原型,进行跨文化原型比较研究能有效地促进语言的学习,进一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隔阂。
参考文献
【1】WilkinsDA.LinguisticsinLanguageTeaching[M].London:
EdwardArnold,1972.
【2】【6】王子春.原型理论在英语词汇习得中的应用【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5):
12-16.
【3】【7】李福印.语义学概论(修订版)[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许之所,黄广芳.从原型理论看多义词的形成及教学方法[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
100-102.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8】文静,桑盖.颜色词白黑红在汉藏英与中的词义分析[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1):
55-62.
【9】董蒙娜.中英语颜色词的对比翻译[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4(4):
153-154.
【10】巨积兰.英藏汉语言文化的差异性[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
(1):
116-120.
【11】林继富.藏族本教信仰的多种文化成份[J].青海社会科学,1992(4).
【12】闻一多.闻一多全集·
伏羲考[M].北京:
中央人民出版社,1983.26.
【13】马仲荣.“龙”、“Klu”和“Dragon”———兼论翻译中词的文化不等值现象及处理[J].甘肃高师学报,2005(6):
8-11.
【14】格勒.论藏族本教的神[A].藏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拉萨:
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345-373.
【15】朱原等译.朗文当代高级英汉词典[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8.448.
【16】穆睿清、姚汝勤选编.外国文学资料参考[C].地图出版社,1984.71-72,82-84.
【17】闻亚兰.语义范畴原型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词汇教学[J].南京孝庄学院学报2006(3):
52-54.
附注:
王辅仁先生在《西藏佛教史略》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第1版)中曾将klu译作鲁。
原文如右:
“……地下神称为鲁,即常说的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优秀 学术 科技 作品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