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高考模拟试题一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692509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1.59KB
新高考语文高考模拟试题一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新高考语文高考模拟试题一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语文高考模拟试题一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时代家国情怀主要表现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表现为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统一。
弘扬家国情怀要不断提升认知,培养情感。
通过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实现以理服人、以学养人,以情感人的合力,不断深化全体人民对家国共同体的深刻认知,营造爱家,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良好社会心态和情感基础。
家国情怀是知行统一的,既需要理性认识,也需要情感基础,更需要实际行动。
始终秉承家国情怀,就要把个体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把自己的人生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
由于个体的身心特点不同,个体从事的职业不同,不同个体体现出来的能力具有差异性,其社会贡献的绝对量就有差异。
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弘扬家国情怀是能力大的伟大人物的事情,与普通人无关。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全体人民都要尽最大的努力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对此,党中央指出: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服务于祖国和人民,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摘编自练庆伟《家国情怀的时代意蕴》)
材料三
一个民族能够自立于当今世界民族之林,必然有其积极价值取向和道德力量,这种力量我们称之为时代精神。
优秀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够给人以心灵归属感,就在于它们敏锐地发现和艺术地表达了时代精神,让人体会到家与国、个人与社会、今天与过去的血肉联系和精神共鸣。
以文艺创作弘扬家国情怀,要勇于表达中华民族传承至今、富于时代精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外化中国人内心的精神追求,书写中国人在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过程中付出的努力,鲜明反映倡导什么,拒斥什么、坚守什么。
比如,中国人笃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究自律,行善、勤劳、节制,富于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比如,中国人历来主张“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义利观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
再如,中国人历来提倡在社会活动中保持平和谦逊心态,推崇天人和谐、忠贞不渝,知音难遇等。
这些价值追求无形中维系着社会健康运转,增强着我们继往开来、走向富强的文化自信,使全体人民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
以文艺创作弘扬家国情怀,要投身伟大时代,深入伟大实践,使家国书写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当代家国故事主题就是中国社会的创造、进步和昂扬,是中国在现代化路途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是我们越来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史诗般的成就呼唤史诗般的作品,作家艺术家只有拥有新眼光、新角度,新观念,才能把一个进步的现代的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
在新时代讲述家国故事,抒发家国情怀,要善于抓住反映时代精神的社会生活和心灵世界变化,要善于塑造反映时代精神的先进模范人物形象,善于利用具有强大传播能力的新兴媒体和艺术语言,具备面向全人类讲述中国故事的雄心和能力。
作家、文艺家通过文艺创作,化刻板印象为鲜活形象,使“神秘”中国化为“多彩生动”中国,让世界对中国人伟大追梦精神和爱家爱国爱人类的博大胸襟有更全面更立体更深入的了解。
(摘编自梁鸿鹰《在新时代书写家国情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核心理念,家国情怀是中华儿女认同国家、民族、文化的情感基础。
B.家国情怀内蕴人类情怀,是一个开放的情感体系,《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体现出这一特点。
C.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家,进而体现为爱国,最高境界是爱人类,把世界视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D.家国情怀是知行统一的,秉承家国情怀就要坚持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把个人家庭价值的实现融入到家国之中。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家而国”的历史过程,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心理的形成与“家国同构”的社会基础和治理观念有关。
B.时代精神就是能让一个民族得以自立于当今世界民族之林的积极价值取向和道德力量,缺乏时代精神的民族必然缺少心灵归属感。
C.古代中国人有大九州的观念,今天中国人愿意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致力于实现全球共同发展,从而达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境界。
D.以文艺创作弘拉历家国情怀,除了要勇于表达中华民族传承至今、富于时代精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投身时代,深入实践。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总能唤起人们对民族共同体最深沉的依恋。
闻一多曾说,“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
B.中国自古多忧患,曹操“慷当以慨,忧思难忘”,陆游“位卑不敢忘忧国”,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忧的都是国家、天下的兴亡。
C.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人民居家防疫,家庭、社区“各自为战”,基层社区严防死守,从家庭到村庄、社区,街道、县市都守家有责、守土有责。
D.梁晓声的《人世间》通过对祖国几代人灵魂蜕变,浴火重生的刻画,讴歌个人与国家荣辱与共,个人理想追求与家国利益相契合的精神,感人至深。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
(4分)
5.三则材料论述家国情怀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黄昏里的男孩(节选)
余华
此刻,有一个名叫孙福的人正坐在秋天的中午里,守着一个堆满水果的摊位。
明亮的阳光照耀着他,使他年过五十的眼睛眯了起来。
他的双手搁在膝盖上,于是身体就垂在手臂上了。
他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显得灰蒙蒙,就像前面的道路。
这是一条宽阔的道路,从远方伸过来,经过了他的身旁以后,又伸向了远方。
他在这里已经坐了三年了,在这个长途汽车经常停靠的地方,以贩卖水果为生。
一辆汽车从他身旁驶了过去,卷起的尘土像是来到的黑夜一样笼罩着他,接着他和他的水果又像是黎明似的重新出现了。
他看到一个男孩站在了前面,在那一片尘土过去之后,他看到了这个男孩,黑亮的眼睛正注视着他。
他看着对面的男孩,这个穿着很脏衣服的男孩,把一只手放在他的水果上。
他去看男孩的手,指甲又黑又长,指甲碰到了一只红彤彤的苹果,他的手就举起来挥了挥,像是驱赶苍蝇一样,他说:
“走开。
”
男孩缩回了自己黑乎乎的手,身体摇晃了一下后,走开了。
男孩慢慢地向前走去,他的两条手臂闲荡着,他的头颅在瘦小的身体上面显得很大。
这时候有几个人向水果摊走过来,孙福收回了自己的目光,不再去看那个离去的男孩。
那几个人走到孙福的对面,隔着水果问他:
“苹果怎么卖……香蕉多少钱一斤……”
孙福站了起来,拿起秤杆,为他们称苹果和香蕉,又从他们手中接过钱。
然后他重新坐下来,重新将双手搁在膝盖上,接着他又看到了刚才的男孩。
男孩回来了。
这一次男孩没有站在孙福的对面,而是站在一旁,他黑亮的眼睛注视着孙福的苹果和香蕉。
孙福也看着他,男孩看了一会儿水果后,抬起头来看孙福了,他对孙福说:
“我饿了。
孙福看着他没有说话,男孩继续说:
孙福听到了清脆的声音,他看着这个很脏的男孩,皱着眉说:
男孩的身体似乎抖动了一下,孙福响亮的声音又响起:
男孩吓了一跳,他的身体迟疑不决地摇晃了几下,然后两条腿挪动了。
孙福不再去看他,他的眼睛去注视前面的道路,他看到一辆长途客车停在了道路的另一边,车里的人站了起来。
透过车窗玻璃,他看到很多肩膀挤到了一起,向着车门移动,过了一会儿,车上的人从客车的两端流了出来。
这时,孙福转过脸来,他看到刚才那个男孩正在飞快地跑。
他看着男孩,心想男孩为什么跑,他看到了男孩甩动的手,男孩甩动的右手里正抓着什么,正抓着一个很圆的东西,他看清楚了,男孩手里抓着的是一只苹果。
于是孙福站了起来,向着男孩跑去的方向追赶。
孙福喊叫了起来:
“抓小偷!
抓住前面的小偷……”
这时候已经是下午,男孩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逃跑,他听到了后面的喊叫,他回头望去,看到追来的孙福。
他拼命向前跑,他气喘吁吁,两腿发软,他觉得自己快要跑不动了。
他再次回头望去,看到挥舞着手喊叫的孙福,他知道孙福就要追上他了,于是他站住了脚,转过身来仰起脸呼哧呼哧地喘气。
他喘着气看着追来的孙福,当孙福追到他面前时,他将苹果举到了嘴里,使劲地咬了一口。
追上来的孙福挥手打去,打掉了男孩手里的苹果,还打在了男孩的脸上,男孩一个趔趄摔倒在地。
倒在地上的男孩双手抱住自己的头,嘴里使劲地咀嚼起来。
孙福听到了他咀嚼的声音,就抓住他的衣领把他提了起来。
衣领被捏紧后,男孩没法咀嚼了,他瞪圆了眼睛,嘴里的苹果在两腮鼓了出来。
孙福一只手抓住他的衣领,另一只手去卡他的脖子。
孙福向他喊叫:
“吐出来!
吐出来!
很多人围了上来,孙福对他们说:
“他还想吃下去!
他偷了我的苹果,咬了我的苹果,他还想吃下去!
然后孙福挥手给了男孩一巴掌,向他喊道:
“你给我吐出来!
男孩紧闭鼓起的嘴,孙福又去卡他的脖子:
男孩的嘴张了开来,孙福看到了他嘴里已经咬碎的苹果,就让卡住他脖子的手使了使劲儿。
孙福看到他的眼睛瞪圆了。
有一个人对孙福说:
“孙福,你看他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你会把他卡死的。
“活该。
”孙福说,“卡死了也活该。
然后孙福松开卡住男孩的手,指着苍天说道:
“我这辈子最恨的就是小偷……吐出来!
男孩开始将嘴里的苹果吐出来,一点一点地吐了出来,就像是挤牙膏似的,男孩将咬碎的苹果吐在了自己胸前的衣服上。
男孩的嘴闭上后,孙福又用手将他的嘴掰开,蹲下身体往里面看了看后说:
“还有,还没有吐干净。
于是男孩继续往外吐,吐出来的全是唾沫,唾沫里夹杂着一些苹果屑。
男孩不停地吐着,吐到最后只有干巴巴的声音,连唾沫都没有了。
这时候孙福才说:
“别吐啦。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福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小商贩,他麻木不仁,凶狠残暴,没有同情心、怜悯心,直接拒绝了男孩的求助。
B.男孩被抓到后,还被逼着把吃到嘴里的苹果吐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在围观,却无人出来帮忙。
C.本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辅以抒情和议论,以极其冷峻的笔调揭露了人性的丑陋和阴暗,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之感。
D.“这个穿着脏衣服的男孩”,在“把一只手放在他的水果上”的时候,已经表现出了偷盗心理和侥幸心理,而后来的“我饿了”则表现了他的乞讨心理。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首段通过“卷起的尘土像是来到的黑夜一样笼罩着他”的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令人压抑的氛围。
B.小说多处描写了男孩受到惊吓后动摇以及不得不屈服的心理,这些描写都直接表现了孙福的凶恶。
C.文中描写了围观场面,这让人想到鲁迅先生所说的“看客”,也显示了小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D.文中两次描写了男孩的“我饿了”和孙福的“走开”,在这简单的语言重复中显现出各自的人性。
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含义深刻,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赏析。
9.小说的标题“黄昏中的男孩”,有什么作用?
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
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
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
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
曰:
“臣,东周之鄙人也。
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
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
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
”燕王曰:
“奚以谓吾明王也?
”对曰:
“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
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
楚、魏者,燕之援国也。
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
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
“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
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
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
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
“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燕乃使一子质于齐。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
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
“齐王其霸乎?
”曰:
“不能。
“何也?
“不信其臣。
’’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
后出之。
代之宋,宋善待之。
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
燕昭王善其书,曰:
“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
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
”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竞破齐,滑王出走。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选自《史记·
苏代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人燕/终归齐/
B.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
C.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人/燕终归齐/
D.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人/燕终归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衡,即纵横,合纵与连横。
本文中苏氏兄弟的纵横之术指的是合纵之术。
B.鄙人,是一种谦辞,对人称自己,不能用于指称他人;
也指地位低下的人。
C.长城,秦统一后开始大规模地修建,把各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绵延万里。
D.质子,即“以人为质”,诸侯国之间常以王子为质,来对双方关系加以约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代受兄影响,志向远大。
看到兄长实现了自己的志向,苏代也发奋学习纵横之术,他最先求见的是燕王,并进行了游说。
B.苏代尽心竭力,助燕灭齐。
苏代指出了燕王的过失,认为燕王听得进意见,真心诚意想要助力燕王灭掉齐国,成就一番霸业。
C.苏代富有谋略,善于进谏。
苏代劝谏燕王不要以“质子”为羞耻,结果燕王派了一位公子到齐国做人质,还派苏代去侍奉公子。
D.苏代终受重用,实现抱负。
燕昭王召回苏代,和他一起策划攻打齐国的事情,齐国战败。
苏代还联络各国合纵,声名远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l)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5分)
(2)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远①
杜甫
肃肃②花絮晚,菲菲③红素轻。
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④。
【注】①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
②肃肃:
花落的声音。
③菲菲:
花落的样子。
④亚夫营:
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描写了暮春之景,体现出诗人的忧国思乡、感时伤己的情怀。
B.首联运用叠词“肃肃…‘菲菲”,音律谐调,渲染了内心的感受,与”飘飘何所似”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数有”表现了关中战乱的频繁,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从而表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
D.后两联写春日感怀。
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只能寓居在偏僻之地。
16.此诗颔联被后人盛赞,鸟雀、柴荆都是寻常之景,却写出了独特意蕴。
请结合具体词语赏析该联写景的独特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屈原列传》中,强调小人当道,正直之人不为所容的两句是:
,。
⑵.在《屈原列传》中,“,”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
⑶.《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11分)
公平地说,那种仅仅出于表现欲而的人毕竟还不失为天真。
今日之聪明人已经不满足于这无利可图的虚荣,他们要地推销自己,力求卖个好价钱。
于是,我们接连看到,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的小说跃居畅销书目的榜首,尚未开拍的电视剧闹得沸沸扬扬。
在这一片的叫卖声中,我常常想起甘地的话:
“沉默是信奉真理者的精神训练之一。
”当然,沉默者未免寂寞,那又有什么?
说到底,一切伟大的诞生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
广告造就不了文豪。
哪个自爱或者爱孩子的父母会在分娩前频频向新闻界展示她的大肚子呢?
种种热闹一时的吹嘘和喝彩,终是虚声浮名。
在万象喧嚣的背后,在一切语言消失之处,隐藏着世界的秘密。
世界无边无际,有声的世界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只听见语言不会倾听沉默的人是被声音堵住耳朵的聋子。
(),如同纪伯伦所说,他们“听见了寂静的唱诗班唱着世纪的歌,吟咏着空间的诗,解释着永恒的秘密”。
一个听懂了千古历史和万有存在的沉默的话语的人,他自己一定也是更懂得怎样说话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侃侃而谈大张旗鼓不堪入目先声夺人
B.侃侃而谈兴师动众俗不可耐先发制人
C.夸夸其谈兴师动众不堪入目先发制人
D.夸夸其谈大张旗鼓俗不可耐先声夺人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出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B.靠着传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C.靠着传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诗人发出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D.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懂得沉默的价值的人却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
B.懂得沉默的价值的人虽然有一双耳朵善于倾听沉默
C.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的人却懂得沉默的价值
D.有一双耳朵,善于倾听沉默,这种人懂得沉默的价值
21.下面是我校汉字书写大赛获得市中学生冠军后县科教体局向其拟发送的贺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措辞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惊闻你校在全市第四首届汉字书写大赛中痛击对手,勇获冠军,展现了我县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为我县赢得了荣誉!
谨向你们致以诚挚的祝贺。
同时务必以这次比赛作为新的起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新的征程中不忘初心,再接再厉,为我县素质教育发展添砖加瓦。
(1)改为;
(2)改为;
(3)改为;
(4)改为;
(5)改为;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筛选信息,给“拍客”下定义。
不超过55个字(5分)
互联网时代出现了这样一群人。
他们富有社会责任心和爱心,眼界开阔,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中择取社会“热点”,用手机、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数码设备拍下图像或视频,用来表达对百姓生活和人文历史的理解与思考,然后以发彩信或电子邮件的方式,上传到网络分享、传播。
他们被称作“拍客”,不需要高超的摄影技术,妇孺皆可,老少皆宜。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被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的杭州图书馆实行“零门槛”阅览,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允许乞丐、拾荒者和农民工进门阅览,这是尊重的体现。
2015年12月7日,屠呦呦在卡罗琳医学院讲座。
为了让屠呦呦能舒服地坐在讲台上演讲,主持人——诺贝尔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教授安德森,单膝跪地,一只手拿着话筒,另一只手扶着屠呦呦,这个动作持续了26分钟,这也是尊重的体现。
以上材料引发你关于“尊重”的哪些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
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1.(3分)C(“最高境界是爱人类”于文无据。
2.(3分)B(“缺乏时代精神的民族必然缺少心灵归属感”于文无据。
原文只是说“优秀文艺作品……能够给人以心灵归属感”)
3.(3分)D(材料三的观点概括起来就是:
优秀文艺作品要表达时代精神,弘扬家国情怀。
据此,只有D项符合)
4.(4分)①论证结构明晰:
开头提出“新时代要弘扬家国情怀”观点,接下来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弘扬,层次分明。
②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有力:
运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方法,从不同方面将在新时代如何弘扬家国情怀论证得全面、深入。
(每点2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5.(6分)材料一侧重论述家国情怀概念的发展历程和实质;
材料二侧重论述新时代如何弘扬家国情怀;
材料三侧重论述新时代文艺创作要弘扬家国情怀。
(每点2分)
(二)6.A【解析】B项,“无人出来帮忙”错误,有一人提醒孙福。
C项,无抒情和议论。
D项,男孩起初用脏手去触摸苹果的时候,还未打算偷盗。
7.B【解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 语文 高考 模拟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