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687815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1.63KB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永乐二年进士。
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
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
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
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
条上时务十五事。
成祖决计都北京。
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
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
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
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
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
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
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
仁宗大渐②,谓夏原吉曰:
“时勉廷辱我。
”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
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
帝震怒,命使者:
“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
”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
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
帝遥见骂曰:
“尔小臣敢触先帝!
疏何语?
趣言之。
”时勉叩头曰:
“臣言谅阴③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帝闻言,色稍霁。
徐数至六事止。
帝令尽陈之。
对曰:
“臣惶惧不能悉记。
”帝意益解,曰:
“是第难言耳,草安在?
”对曰:
“焚之矣。
”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
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
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
皆俯取,时勉独正立。
帝乃出余钱赐之。
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
六年代贝泰为祭酒。
八年乞致仕,不允。
十二年春乃得请。
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
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成童:
十五岁以上。
②大渐:
病重。
③谅阴:
居丧。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千户适莅狱适:
到……去B.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状:
情形,状态
C.趣言之趣:
赶快D.比王指挥诣狱还比:
等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B.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C.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其夕,帝崩其皆出于此乎?
7.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3分)
例句:
疗以海外血竭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何陋之有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谋动干戈于邦内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
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B.杨荣被人诬陷下狱,一年多才得以释放,后来李时勉举荐杨荣,杨荣才官复原职。
C.李时勉被关入锦衣卫监狱时几乎死去,恰巧碰到一位自己曾经帮助过的锦衣卫千户,此人请来医生治好他。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4分)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
(3分)
②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
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秋后作者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
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6分)
(1)多情自古伤离别,。
?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2),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彼童子之师,,。
(韩愈《师说》)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道德与死亡
陈宣良
道德与死的关系问题,自古以来就引起哲学家和神学家们的兴趣。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在被处死前说:
“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
”他死得大义凛然,毫不畏惧,他说:
“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他对死的超然态度一直受到后人的称道。
他也许可以说是第一个把道德(好人)与死亡联结起来的哲学家。
在中世纪,道德问题始终与来世报应密不可分。
天堂和地狱是上帝设来作为使人去恶向善的工具的。
康德则说得更明白,他说,道德实践需要三个预先假设的前提,“这些悬设就是永生、积极意义下的自由……和神的存在三个悬设。
”然而,历史中的哲学,极少有象存在主义那样集中而严肃地讨论死亡问题的。
以往的哲学与其说是讨论道德与死亡的关系,还不如说是讨论道德与永生的关系。
如果人死后什么也没有了,天堂地狱都不存在,人还会向善吗?
若人的道德修养以人格完善为目标,就是说,以成为神为目标,以永生(那怕只是象征意义的)为目标,如果永生不可能,道德还会存在吗?
存在主义者不取功利主义的道德观,他们不把道德看成规范人的行为的各种诫律,不以行为的效果来判断善恶,道德归根到底是人生态度。
存在主义道德观的基础是强调人的绝对自由,而绝对的自由意味着绝对的责任。
人正视自己的自由,就是正视自己的责任。
不自由的人是不用负责任的。
然而,道德又是一种对于他人的态度。
当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吃了知善恶果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用无花果叶将下体遮掩起来:
他们产生了羞耻之心。
羞耻感正是人面对他人而生的最基本的道德情感。
我们不妨说,道德是基于自由面对他人的一种态度。
德·
波伏瓦在《他人的血》书前引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话:
“每一个人在所有人面前都负有责任。
”很能说明这本小说道德主义的实质。
但怎样才算对他人负责的道德态度呢?
道德并不单纯表现在行为的结果对他人有利或有害上,因为道德毕竟是自由者自身的态度。
如果动机不善,再好的效果也不能称善。
但更应注意的是,他人也是自由的,因此,他人要对你的行为结果作出他自己的判断。
即使你做出自以为一心为他人的义举,也可能得不到他人的爱戴,因为也许在这件事上他人与你的价值标准全不一样。
这样,道德就不在于你做出的事对他人是否实际上有利,而在于你是否愿意去做于他人有利的事,你是否有牺牲精神,你是否作了牺牲。
《人都是要死的》之中那位不死的人福斯卡的命运说明了这一点。
他的身边出现了一位可爱的女孩子贝娅特丽丝,与他心爱的儿子安托纳相爱。
福斯卡希望他们能获得幸福,希望以自己无上的权力、无穷的财富给他们最大的保护。
然而对他们来说,这种荫庇剥夺了他们的自由,他们并不感到幸福,只想挣脱他的统治。
安托纳终于向福斯卡要来王位,在收复故土的战斗中英勇献身了。
福斯卡一心为别人作好事,为什么得不到别人的爱呢?
贝娅特丽丝对他说:
“当安托纳朝湖心游过去,当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时,我敬佩他,因为他在冒生命的危险,但是您,您的勇敢是什么?
我爱他的慷慨,您也不计较您的财富、时间、劳苦,但是您可以活上千千万万个人的生命,您为他人作出的牺牲便算不了什么。
我爱他的高傲,他是一个与其他人毫无两样的人,选择走自己的人生道路,这点了不起……”福斯卡由于拥有无限的生命而不再能牺牲,因此,也不再有道德。
这样,道德不是与永生,而是与死结合起来。
当人们单纯把道德视为追求人格完善时,永生是道德的结果。
现在反过来了,如果人永生,则无道德。
人可以成为高尚的、勇敢的、慷慨的,总之,有道德的,恰恰因为人会死。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道德与死亡态度联结起来的哲学家。
B、存在主义道德观排除了人格完善、成神永生、来世报应等道德实践目标和假设。
C、康德认为只要具备三个预先假设的前提(永生、积极意义下的自由和神的存在)就能进行道德实践。
D、道德应以自我的动机和他人的利益为判断标准。
E、因为人会死却能为他人作出牺牲才具有了道德。
13.下列对存在主义道德观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存在主义道德观是一种非功利主义的道德观。
B、只有获得绝对的自由才能对他人负责,才能获得道德感。
C、存在主义道德观要求把动机与效果统一起来。
D、恰恰是面对死亡,人们才能作出选择,从而区分是否道德。
14.根据文意,怎样才能产生道德?
答:
15.根据文意,道德与死亡是什么关系?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英雄
立夏
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
她坐在台下,晶亮的眸子映照出台上英武的他。
他是学校请来的英雄,笔挺的军装上一张黝黑却棱角分明的脸,因为激动透着健康的红晕。
他在台上大声地念着手中的演讲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
在一次实弹演习中,面对一颗滋滋作响的手榴弹,他毫不犹豫地拣起来扔向远方,挽救了被吓呆的战友。
她的眼中噙满了泪水,蒙眬间,台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连他那浓重的乡音都充满了亲切的味道。
“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
”她在心里默默地想。
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
学校组织学生们去农村体验生活。
如果不是村干部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他曾经是个英雄,她是一丁点儿也认不出他了。
埋头在田里劳作的他跟其他的农民已没什么两样,披着一件灰扑扑的褂子,失却了红晕的脸还是那么黑,却变得暗沉。
村干部介绍的时候,他憨憨地笑着,脸上,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轻的影子。
他坐在田头抽着烟卷,好几次她都想走过去跟他说几句话。
看着烟头一明一灭,她终于还是没过去。
她实在想不出该对他说些什么。
他四十岁的时候,她三十岁。
他在她所在的城市摆了个摊,卖鸡蛋煎饼。
五岁的女儿吵着要吃煎饼,她先认出了他的手,再抬头看他的脸,恍若隔世般,已然很陌生了。
女儿香甜地啃着煎饼,她的心却一直不能平静。
她忍不住悄悄告诉女儿,卖煎饼的是一个英雄,女儿吵闹着,要去看英雄。
她带着女儿折回去,女儿仔细看着那只残缺的手,然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她匆忙带着女儿离开,一边哄着女儿,一边回忆自己十岁的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只手,一点都不觉得害怕,只有深深的敬意。
她还记起来当时听完报告回到家,小小的她弯曲起两根手指,模仿三指的样子,想象着那种悲壮。
他五十岁的时候,她四十岁。
她在民政局混上了科长的位置,工作还算清闲,生活不好不坏。
当他在她办公室外面探头探脑的时候,她根本就没认出他,原来他是来申请追加困难补助的。
她给他倒了杯茶水,他受宠若惊地捧着,只会一迭声地说谢谢。
她陪着他办完了所有手续,而他不知道为何受到如此礼遇,越发地惶恐不安,一个小时里说了不下五十声的谢谢。
望着他佝偻着背离开,她开始努力回想他年轻时的样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他真的曾经是个英雄吗?
”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觉得那么茫然。
她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
那天她在办公室喝着茶,翻着报纸,四十年前的他突然映入眼帘。
犹如被雷击般,她手中的茶杯怦然落地。
他在回乡的公交车上遇到伙劫匪,一车人只有他挺身而出,搏斗中,被刺数刀身亡。
报道还提到,他的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年轻时他就曾因救人成为部队里的英雄典型。
那张穿着军装的年轻的照片,据说是他唯一的一张相片。
一瞬间,泪水又模糊了她的眼睛,恍如四十年前,小小的她坐在台下仰望。
16.这篇小说采用双线并进的结构,请概括小说的这两条线索。
17.文中划线处关于“英雄”形象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请简要回答。
(5分)
18.结合本文,联系现实,谈一下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英雄。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9.湛海中学2013届高三的学生即将结束三年的学业,学校准备在6月9日(星期六)上午10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毕业典礼,请你为学校向家长写一封邀请函。
注意简明、得体,字数不超过100字。
湛海中学2013届毕业典礼家长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湛海中学
2013年5月30日
20.依照示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学校决定在校园里某些地方写上富有教育性的诗句或名言,用来劝学和励志,请你推荐两条,并说明推荐理由。
(注意:
①必须是比较有名的诗句或名言;
②一定要写出作者)
示例:
诗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理由:
它提醒师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比较浅薄的,必须亲身实践才能深刻理解,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1969年7月20日,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
2008年5月8日,中国登山队员,第一次将奥运圣火带到了世界屋脊。
人生能有多少个“第一次”?
第一次上学,第一次独自回家,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登台讲话,第一次交朋友,第一次发表作品,第一次当主持人,第一次看大海,第一次打工,第一次出远门……
“第一次”会给一个人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能引发我们多么广泛的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第一次”有关的经历或你对“第一次”的看法。
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湛江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级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
1.C(A、bié
/biē,jiān,zhá
o/zhuó
;
B、piǎo,yù
,duó
;
C、pí
/bì
,nà
/nè
,jī/jǐ;
D、qì
,lá
o/liǎo,xià
ng/xiāng)
2.D(A富丽堂皇:
富丽,宏伟美丽;
堂皇,气势盛大。
形容建筑物宏伟壮观,豪华美丽。
B匠心:
书面语,巧妙的心思。
C平淡无奇:
平平淡淡,没有一点出奇的地方。
D南辕北辙:
本该往南走,可是车子却向北行,比喻采取的行动和所要达到的目的正好相反。
D项语境不符,应用“分道扬镳”。
)
3.C(A项在“写有”前加上谓语“高举着”,B项表意不明,“如实报道”到底是记者的行为还是报社领导的要求,D项,句式杂糅,“受……等因素的影响”和“……造成的”两种表述杂糅重复)
4.B(注意指代词“它们”“这种”“然而”“另外”;
③和②必须相连,②中“这种高超的系统”指的是③中的“导向装置”)
5.A(适:
恰好,正巧)
6.B(A介词,用/连词,表目的,B连词,表转折,C介词,对/介词,比,D代词,表指示,那/副词,表推测)
7.D(例句与D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是判断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定语后置句)
8.B(是李时勉被人诬陷下狱,一年多才得以释放,经杨荣举荐,李时勉才官复原职。
9.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
(多断、漏断、误断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
①仁宗命令武士用金瓜打他,李时勉被打断了三根肋骨,拖出去时差点死了。
(3分)(“扑以金瓜”,状语后置句,1分,补出主语“皇帝”或“仁宗”、“李时勉”1分,大意1分)
②在都门外给他饯行的朝中大臣和国子监学生将近三千人。
(“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定语后置句,1分;
“饯”后面省略介词“于”,大意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时勉,名懋,凭字号行于世,安福人。
少年时,冬天寒冷,他常用被子裹着脚放在桶中,诵读不止。
永乐二年中进士。
选为庶吉士,进学文渊阁,参与编修《太祖实录》。
被授予刑部主事之职,又参与重修《太祖实录》。
编修完成,改任翰林侍读。
李时勉性格刚正耿直,常慷慨激昂,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
永乐十九年,三殿遭火灾,成祖皇帝下诏征求大臣的直言之谏。
李时勉上奏章列举十五件时事的弊端。
明成祖决定迁都北京,然而李时勉却说了许多营建北京的不利之处,违背了成祖的心意。
不久,李时勉被谗陷下狱。
一年多才得以释放,经杨荣举荐,李时勉才官复原职。
洪熙元年他又上疏谈论政事。
仁宗非常愤怒,把他召到便殿,李时勉对答不屈服。
仁宗命令武士用金瓜打他,李时勉被打断了三根肋骨,拖出去时差点就死了。
第二天,李时勉被改任交陆道御史,仁宗让他每天审理一名囚犯,上奏一件事。
上了三次奏章,李时勉就被关入锦衣卫监狱。
李时勉曾对一个锦衣千户有恩,恰好这位锦衣卫千户到监狱时遇到他。
此人秘密找来医生,用海外血竭治疗,李时勉才得以不死。
仁宗病重,对夏原吉说:
“李时勉在朝廷上侮辱我。
”说完,勃然大怒,夏原吉劝慰了半天才消除了仁宗的怒气。
那天晚上,仁宗皇帝就死掉了。
宣宗皇帝即位一年后,有人对他说起当初李时勉如何得罪先帝的事。
宣宗皇帝听后非常生气,命令使者说:
“把他绑了来,我要亲自审问他,一定要把他杀了。
”过后,又命令王指挥即刻就把他绑起来在西市斩首,不想再见他了。
王指挥从端西旁门出去,先前的使者却已经绑着李时勉从端东旁门进入朝廷,没碰上。
宣宗皇帝远远看见李时勉,就大骂:
“你这个小臣竟敢触犯先帝!
上疏都说了些什么话?
赶快告诉我!
”李时勉说:
“我说居丧期间不宜亲近宠幸妃嫔,皇太子不宜远离皇帝身边。
”宣宗皇帝听剑这样的话,怒色渐渐平息。
李时勉慢慢数到第六件事就停了。
宣宗皇帝让他全都说出来。
李时勉回答说:
“我恐怕已经记不全了。
”宣宗皇帝的怒气越发消解,说:
“这只是难说罢了,奏章草稿在哪里?
”同答说:
“烧掉了。
”宣宗皇帝长长地叹息一声,赞扬李时勉忠诚,马上就赦免了他,恢复他的侍读官职。
等到王指挥从监狱回来,李时勉已经穿好官服站在台阶前了。
宣德五年,《成祖实修完成,之后,李时勉升任侍读学士。
宣宗皇帝到史馆视察,抛撒金钱赐给众学士。
学士们都趴在地上捡钱,只有李时勉一个人正身站立。
宣宗皇帝于是就把其余的钱赏赐给他。
正统六年李时勉接替贝泰做了国子监祭酒。
正统八年请求退休,英宗皇帝没同意。
正统十二年春天才得到批准。
在都门外给他饯行的朝中大臣和国子监学生将近三千人,有的还远远地把他送上船,等到船开了才离去。
英宗皇帝身陷北方,李时勉日夜悲恸,派他的孙子李骥到朝廷上书,请求朝廷选拔将领,训练士兵,亲近君子,疏远小人,褒奖表彰忠臣节士,把英宗皇帝接回来。
景泰元年得到代宗皇帝的嘉奖回信,然而此时李时勉已经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朝廷追封谥号为“文毅”。
10.⑴清澈(1分)喜清厌浊(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帝京),或答清寂之中有含空悲孤寂的情怀。
(2分)
⑵①衬托:
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的更清;
②比喻:
运用比喻手法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上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给人以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手法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如答“对偶”言之成理也可得1分)
鉴赏: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是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池州是皖南风景胜地,而风景名胜又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浦沿岸。
清溪源出石台县,象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经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泻入长江。
李白游清溪写下了好多有关清溪的诗篇。
这首《清溪行》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
李白一生游览过多少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心的感受,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
接着,诗人又以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
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以水清著称。
南朝梁沈约就曾写过一首题为《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的诗:
“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新安江水无疑是清澈的,然而,和清溪相比又将如何呢?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新安江那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呢!
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的更清。
然后,又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
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
你看,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使人如身入其境。
胡仔云:
“《复斋漫录》云:
山谷言:
‘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
’又云:
‘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沈云卿诗也。
……予以云卿之诗,原于王逸少《镜湖》诗所谓‘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之句。
然李太白《入青溪山》亦云: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下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