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 第05题 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682323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33.08KB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 第05题 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 第05题 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 第05题 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种类
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
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
浮水植物a
22.30
1.70
浮水植物b
8.51
0.72
沉水植物c
14.61
2.22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植物a单位水体面积氮的吸收量最大,植物c单位水体面积P的吸收量最大,a、b、c均为生产者。
【详解】三种浮游植物中,a对N
吸收量最大,c对P的吸收量最大,故为达到降低自然水体中的N、P的最佳效果,应该投放植物a和c,投放后会增加生物的种类和食物链的数目,这两种植物吸收N、P其种群密度会增大,但不会改变群落中能量流动的方向。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答案选C。
4.(2019天津卷·
5)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
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
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B.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
D.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
【分析】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②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③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共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3、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中有些是利用信息传递作用。
【详解】植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如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性物质,可以吸引天敌捕食昆虫,这体现了化学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A正确;
由于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因此,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
Bt56蛋白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若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会减少,而Bt56基因表达未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会增加,C错误;
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能够抑制烟粉虱的数量增长,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D正确;
明确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共同进化的含义和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再根据题意作答。
5.(2019江苏卷·
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分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群落中会发生演替与信息传递,其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
(1)个体: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种群: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
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状态下由于存在突变与基因重组,因此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正确;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环境没有被完全破坏,因此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
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错误;
两只雄性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的作用,D错误。
6.(2019江苏卷·
1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分析】种间关系包括:
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
【详解】锁阳叶退化,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故二者为寄生关系,A错误;
西北沙漠的生物多样性较低,故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由于环境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B错误;
沙生植物可以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属于间接价值,C正确;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错误。
故选C。
7.(2019江苏卷·
24)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
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
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
【答案】BCD
【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导致水体溶氧量下降,进而引起水生生物衰亡、水质恶化的现象。
利用需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植物的根系能够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矿质营养的作用,依据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进行合理设计,对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从而达到改善和净化水质的目的。
【详解】曝气可增加溶氧量,进而降低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A错误;
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能够提高净化效果,B正确;
借助植物浮床,可使植物庞大的根系透过小孔牢牢的固定在水体中,植物的根系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物质,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生植物生长,从而起到了改善和净化水质的效果,可见,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过程的目标之一,C、D正确。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样方法既可用来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又可用来调查植物的丰富度
B.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体现出群落存在垂直结构
C.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过程
【解析】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常用样方法,A正确;
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的不同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层分布,而不是指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布,B错误;
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增加生物的种类,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过程,D错误。
1.理清调查种群密度的2种方法
(1)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适用条件
①标志重捕法: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样方法:
适用于植物或者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
(2)样方法误差归纳
①未做到“随机”取样。
②未找到“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导致数量“过密”或“过稀”。
③未对“多个”样方取平均值。
④样方边线上的个体未做到“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而是全部统计。
(3)标志重捕法误差分析
①调查值比实际值偏高
原因一:
标记个体不易重捕。
原因二:
标志物在调查期间脱落。
②调查值比实际值偏低
标志物对个体会产生伤害,导致个体易被捕。
标志物过分醒目,导致个体易被捕。
2.区分种群增长的“2”类曲线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前提条件
理想状态:
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无环境阻力)
现实状态:
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有环境阻力)
增长模型
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K值
无K值
有K值
提醒:
种群数量增长中的两大误区
(1)误以为“λ”就是增长率。
λ指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λ=Nt/Nt-1)。
根据Nt=N0λt,可得t年后的种群数量。
而增长率指一段时间结束时种群数量相对于初始种群数量的增加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率=(Nt-Nt-1)/Nt-1=Nt/Nt-1-Nt-1/Nt-1=λ-1。
(2)误以为增长率就是增长速率。
增长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数目,增长率是一个比值。
3.生态系统中的易错点
(1)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
(2)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
①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
②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或“储存”。
(3)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
①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
②能量利用率
a.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b.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c.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B.建立人工群落可人为调控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
C.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D.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
【解析】A、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A错误;
B、人工群落在人的干预下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B正确;
C、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为的干扰,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正确;
D、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一般在K/2处捕捞,因为种群增长率最大,D正确。
2.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乙种群为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
B.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D.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
【解析】t4时乙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不利于防治害虫,A错误;
t1~t2时间内,甲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说明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
t1时甲、乙种群密度最小,t3时甲种群密度最大,t5时乙种群密度最大,C错误;
t3~t5时间内,甲种群增长速率小于0,种群数量在减少,其年龄结构表现为衰退型,而乙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在增加,其年龄结构表现为增长型,D正确。
3.福寿螺引入我国后迅速蔓延,种植密度逐渐增大,一些地方的水稻秧苗遭到啃食,农作物减产。
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有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试验。
下图是放养中华鳖后,福寿螺卵块的数量变化情况。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福寿螺与水稻为捕食关系,可用样方法调查福寿螺卵块的密度
B.在6月中旬~7月中旬,幼年期福寿螺大量被捕食导致卵块数量明显下降
C.在8~9月份福寿螺的出生率较低,导致福寿螺的种群密度降低
D.放养中华鳖能有效抑制福寿螺种群数量的增长
【答案】B
【解析】福寿螺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以用样方法调查福寿螺卵块的密度,A项正确;
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不捕食幼年期福寿螺,B项错误;
据图可知,在8~9月份福寿螺的卵块数量较少,说明福寿螺的出生率较低,可导致福寿螺的种群密度降低,C项正确;
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进而降低福寿螺卵块的数量,从而导致福寿螺出生率的下降,达到抑制福寿螺种群数量的增长,D项正确。
4.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
株/平方米)
第1年
笫5年
第10年
第15年
第20年
物种a
5
10
2
物种b
1
3
物种c
8
6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第1~1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升高然后再降低
B.第1~2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
C.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
【解析】表中只列举了3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据此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A错误;
第1~20年内,物种c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B错误;
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能获得较多的光照,适应环境,C错误;
第10~15年内,由于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的遮盖,物种a获得的光照较少,因此不能适应环境而逐渐消失,D正确。
5.科研人员在1990~2014年对某地的喜鹊和环颈雉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调查中科研人员发现喜鹊捕食鼠类,环颈雉卵被鼠类捕食;
并且在1990~2005年,该地区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剧毒农药及杀鼠剂,2005年以后则逐步开展有关剧毒农药整治工作。
调查时间
喜鹊
环颈雉
灌木
林区
林草
复合区
旅游
风景区
合计
1990
60
30
15
105
28
12
46
1995
47
58
38
18
114
2000
126
93
40
259
2005
161
124
55
340
2010
45
16
69
136
85
261
2014
135
24
214
64
7
89
A.可用标志重捕法开展喜鹊与环颈雉种群数量调查
B.调查期间喜鹊与环颈雉数量变化关系呈现为负相关
C.影响喜鹊与环颈雉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栖息环境
D.鼠类通过影响环颈雉的年龄结构而影响其种群密度
【解析】【分析】表格数据分析:
在1990-2005年间,喜鹊在灌木林区、林草复合区、旅游风景区的数量逐渐减少,其中2000年后,在林草复合区、旅游风景区的数量为0;
而环颈雄在1990-2005年间,在灌木林区、林草复合区、旅游风景区的数量逐渐增多,其中灌木林区分布最多。
【详解】A、由于喜鹊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广,因此调查喜鹊和环颈雉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
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调查期间,在1990~2005年间,喜鹊的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而在此期间环颈雉的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在2005年以后,由于整治工作的进行,喜鹊的种群数量在逐渐增加,而环颈雉的种群数量逐渐减少,B正确;
C、影响动物的主要因素是植物提供的栖息场所和食物,C错误;
D、根据题意可知,环颈雉卵被鼠类捕食,因此鼠类通过影响环颈雉的年龄结构而影响其种群密度,D正确。
6.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
垂直带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海拔(m)
<
1000
1000~2000
2000~2500
2500~3000
3000~3500
>
3500
植被类型
热带季
雨林
常绿阔
叶林
常绿落
叶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
高寒灌
丛草甸
蝶类种数
349
452
201
125
100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解析】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气候不同引起的结果,A错误;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不是一个群落的内部空间上的配置,而是许多不同群落的垂直分布,B错误;
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动物的垂直结构,所以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C错误;
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如光照、温度)有关,D正确。
7.美洲热带的切叶蚁只吃它们用叶子碎片“种”出来的真菌A;
真菌B会攻击并毀坏切叶蚁的菌圃;
—种生活在切叶蚁身上的放线菌能产生抑制真菌B生长的抗生素:
这种放线菌主要靠切叶蚁独特的腺体分泌物生存。
根据上述信息,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切叶蚁单一的食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生物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C.切叶蚁和真菌B的种群数量相互制约
D.切叶蚁和放线菌互惠互利,共同进化
【解析】美洲热带的切叶蚁只吃它们用叶子碎片“种”出来的真菌A,其单一的食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生物群落包括该地区所有的生物,而题干中只有切叶蚁、真菌A、真菌B、放线菌等少数生物,B错误;
一方面真菌B会攻击并毀坏切叶蚁的菌圃,另一方面一种生活在切叶蚁身上的放线菌能产生抑制真菌B生长的抗生素,这种放线菌主要靠切叶蚁独特的腺体分泌物生存,说明切叶蚁和真菌B的种群数量相互制约,C正确;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切叶蚁身上的放线菌能够分泌抗生素抑制真菌B的生长,减弱真菌B对切叶蚁的菌圃的攻击,同时放线菌主要靠切叶蚁独特的腺体分泌物生存,说明切叶蚁和放线菌是互惠互利,共同进化的,D正确。
8.下到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可能受到天敌迁入的影响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査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C.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D.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的数量
【解析】A、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捕食具有选择性,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A错误;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査达乌尔黄鼠的种群密度,B错误;
C、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食物来源较多,则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正确;
D、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但生态瓶的容积有限,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否齐全,以及它们的营养关系,D错误。
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表中是B、A、E种群的能量(单位:
J/hm2.a),下列针对图表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B
A
E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
1011
8.9×
108
5.5×
5.15×
7.44×
107
7.25×
7.18×
A.种群A粪便中的能量为3.4×
108J/hm2·
a
B.种群E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7×
105J/hm2.a
C.若种群D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种群E的数量也会减少
D.依图表信息不能计算出能量从种群A到种群E的传递效率
【解析】种群粪便中的能量等于摄入量-同化量,A正确;
种群E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 第05题 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解析版 高考 生物 选择题 专项 训练 05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