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677459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11KB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 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能说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B. 一个好的比喻,或形似,或神似,或形神兼似,总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C.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
D. 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热情。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南水北调将给郑州的水系发展带来新契机
。
而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节约保护、水生态综合治理等措施,更利于打造“河湖通、清水流、满岸美”的美丽郑州。
另一方面,节约下来的黄河水用水指标也有一部分转换为生态用水、解决郑州市生态水系缺水的问题
这对于郑州的生态水系发展是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每年分配给郑州市5.4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源
其中建成区分到3亿立方米左右
这些水一方面极大缓解了城市用水紧张局面
A.
B.
C.
D.
5.古诗文填空。
(8分)
(1)《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恋之情的句子是:
,
。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的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句子是:
(3)《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是: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6.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了讨论。
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
你认同甲乙两位同学谁的观点,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甲:
祥子是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乙:
你怎么这么说呢?
是祥子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3分)
7.遂平中学决定开展“孝心文化进校园”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5分)
(1)活动形式我设计
请你根据示例,另外设计两项活动形式。
示例:
开展“孝文化”知识竞赛。
1
2
(2)主题班会我主持
假如你所在的班级准备举行“孝行天下”主题班会,你被推举为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二、现代文阅读。
(共计30分)
(一)阅读下文,做8-11题。
(共16分)
儿子的礼物
琦君
一位好友的女儿,寄来她在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给我看。
内容是写她十几岁的儿子在幼年时亲手雕了一对烛台送给她,做母亲的当然是万分珍爱。
儿子渐渐长大了,有一天,他发脾气,顺手拿起一只烛台扔向母亲。
母亲于吃惊与盛怒之下,拾起地上的烛台,竟连同柜子上的另一只一起扔进垃圾桶。
儿子怔在那里,怨怒的眼神仿佛在说:
“你扔吧,给你的东西,你爱怎么扔就怎么扔。
”第二天一早,她后悔了,去垃圾桶边想把烛台拾回来,却已被清洁工收拾走了。
她心头感到无比的刺痛,尤其是想起儿子当时雕刻的那番心意和所花的工夫。
她叹息道:
“为什么美好的东西,总是在失去之后才觉得格外可爱?
”
看着她的文章,我止不住泪水涔涔而下。
我感触于母心之苦涩,也悔恨自己既不是一个孝顺体贴的女儿,又不曾扮演好母亲的角色。
如今垂暮之年,任纵横老泪也冲不去心头的伤痛。
和作者一样,我也有一件儿子送的礼物,那是他在童年时用火柴棒搭起来的立体“快乐”二字。
那真是玲珑剔透、巧夺天工。
我是那么珍惜它,把它放在玻璃橱最妥帖最显眼的地方。
年复一年,火柴棒的红蒂头褪色,骨架因胶水渐渐脱落而松散了,它已不能竖起放,我只好把它小心地收在一只盒子里。
几度搬迁,我总是小心地带着它。
现在,它就放在床边书架上,我常常端起盒子细看,真不能相信这是儿子的杰作。
悠悠二十年岁月的痕迹,都刻在那一根根带有微尘的暗淡火柴棒上,而它所给予我的是一份诚挚的“快乐”。
我心里有太多的感激,也有太多的感慨。
记得那个深夜,他把房门关得紧紧的,亮着灯不睡。
我以为他在偷看从摊上借来的脏兮兮的“小人书”,几次敲门催他睡,他只是不理,我气得一夜未睡好。
次日早晨他上学了,却见书桌上端端正正摆着这件精致的手工,边上一张卡片上写着:
“妈妈,给你快乐。
”我的感动无法名状,我真是快乐了好多时日啊!
他渐渐长大了,我们母子时有争吵,他曾愤怒地出走,数日不归,我守着虚掩的大门,通宵达旦,看着“快乐”二字泫然而泣。
固然儿子并没像这位朋友的孩子那样,拿起自己做的手工扔向我,但他对我珍惜这件礼物所表现的无动于衷,却使我心酸。
每次央求他修补一下火柴棒的骨架,他总是漫不经心地一再拖延。
我了解这是无法勉强的,时光不会倒流,童稚亲情不复可得。
儿子成人了,我已老了。
当年母亲说得对,“一代归一代,茄子拔掉种芥菜”,母亲那时已知代沟无法逾越了。
我再想想这篇文章的作者,我是看着她长大的。
她在初中时,每周两次放学后,带了两个弟弟,背着书包到我家来读古文。
他们专注的神情都还在眼前,一下子他们也将近中年了。
她现在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尝到了做母亲的滋味。
但在给我的信中,她仍幽默地说:
“母亲来时,总是事事看我不顺眼。
”这就是两代的不同吧。
她在文章结尾时说:
“希望儿子成长为一个有用而快乐的人。
”足见母心尽管苦涩,却是永远满怀希望的。
她道出了天下父母心,也给了我一份温暖与启示。
我也不再为儿子送我的那一对骨架松散的“快乐”二字而感触万千了。
8.请简要谈谈你对本文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4分)
9.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10.文章第段提到了“她”的母亲,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分
11.文中“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4分)
(二)阅读下文,做12-15题。
(共14分)
1000次赞扬
他执着地坐在地铁站里,胡琴是他的全部。
路上尽是行色匆匆的人,人们无暇关注他的演出,尽管他十分卖力,却只换来少得可怜的回头与驻足。
想起家庭,他不由黯然,他与继母关系很僵。
母亲走后,父亲和继母曾经找过他,恳求他回家,但他不肯,他从心底厌恶父亲与继母以及他们的家。
从此,他的生活里只剩下了胡琴,他从小喜欢拉胡琴,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靠胡琴养活自己,甚至出人头地。
他曾经在音乐学院的门口逡巡过,但昂贵的学费让他望而却步。
他能做的只是在每天樱花路地铁站口拉胡琴给路人,这儿,成了他全部的希望。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走近了他,驻足片刻,认真地倾听着,然后笑着告诉他:
“真不错。
一个陌生人的赞扬,让他麻木的神经为之一震,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油然而生,这是他卖艺以来第一次听到的赞扬,虽然出自一个陌生人,却让他泪流满面。
他换了支曲子重新拉了起来,而那个女孩,则一步三回头地进了地铁站。
接着,令人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原来行色匆匆的人,有好几个都停下来听他的演奏,从三两个到十来八个,逐渐聚成了一个小圈。
他们有的放下一两枚硬币,有的走到他的身边,告诉他:
“不错,继续坚持。
那个出现奇迹的晚上,他回到出租房里,第一次怀着兴奋与满足安然入睡。
曾经消失殆尽的自信重新回到了身上。
此前,他几乎要放弃,沮丧与失望让他差点摔了胡琴,但现在,他决定坚持下去。
还是那个地铁站口,他还是会听到许多鼓励和赞扬,有些老年人,自备了小板凳,竟然坐在他的身边,长久地倾听着他的表演。
因此,他格外地卖力,悠扬的琴声在肆虐的寒风中进入了人们的耳朵,振作了让人们麻木疲惫的精神,也进入了人们的心里,在这样一个凄冷的寒冬,为无数人带去了希望。
半个月后,一个中年人路过他的身边,驻足了片刻,然后进入了地铁站,可是,仅仅一会儿,他又折了回来,待一曲终了,他问:
“你愿意到我的茶馆里去吗?
我开了家茶馆,想加点传统音乐表演,正缺人。
第二天,地铁站里少了那个沉浸在音乐里的卖艺少年。
他在茶馆里上了班,工作十分快乐,在台上表演不正是他的梦想吗?
这儿幽静典雅的氛围也正是他梦寐以求的。
继母过来看望他,为他带来了爱吃的饺子,他对继母没有好脸色,冷冷地拒绝了她,也让她以后不要再来。
继母一脸难堪和无奈,却仍旧坐着没动。
继母还不走,他发了火,茶馆老板这时却走了过来,十分热情地招呼继母。
他呆住了,继母看着他的脸色,慌忙告别了。
继母走后,老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你有这样一位母亲,应该好好对她才是啊。
你知道吗?
你在地铁口拉琴,而你的母亲,则在去地铁必经的各条路上为你送宣传单,并且请求每一位接传单的行人,能够在她的儿子身边驻足片刻,哪怕是一句话,一个笑,鼓励一下你,正是你母亲的这份恳切感动了我。
人的才华固然重要,但情感比才华更重要,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永远无法取得真正的成功。
他这才知晓:
继母的无数恳求,让他得到了1000次甚至更多陌生的赞扬,重新点燃了他人生的希望之火。
让他赢得赞扬的不仅仅是他的琴艺,更是一位母亲恳切的心。
12.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3.文章第段交代少年的家庭背景有何用意?
(3分)
14.文章第(15)段中茶馆老板的话有什么作用?
(4分)
15.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拉胡琴的少年,有人则认为主人公是少年的继母,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为什么?
(4分)
三、古诗文阅读。
(共计16分)
(一)阅读《卖油翁》,回答16-19题。
(12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6.解释下面划线词语。
(1)陈康肃公善射
善射:
(2)但手熟尔
尔:
17.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18.本文的主要写法是什么?
试举例加以分析(3分)
19.本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阅读下面古诗,做题20-21题。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0.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所展现的画面。
21.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四、作文。
(50分)
22.以“
伴我远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作文。
(2)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附参考答案:
一、1.B2.D3.B4.D5.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6.示例
(1)我认同甲的看法。
祥子其实也很狭隘,有着小市民的封闭思维,例如从军营逃出来的时候,顺手牵走了几匹骆驼,反映出祥子的自私。
小福子死后,祥子逐渐走向堕落,甚至不惜出卖他人,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示例
(2)我认同乙的看法。
大兵抢走样子的车,刘四爷害怕祥子会继承自己的财产而赶走祥子,虎妞骗婚和小福子的死等,都加速了祥子的沉沦和堕落落。
祥子正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7.
(1)1开展“孝心”主题手抄报评比2举行“孝亲敬老”征文比赛。
(2)亲爱的同学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源远流长,流淌着的就是“孝”。
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践行“孝”文化。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孝”,宣讲“孝”,践行“孝”。
“孝行天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
(一)8.含义:
“儿子的礼物”表层含义是儿子送给妈妈的礼物,深层含义是儿子在童稚时对妈妈深深的爱。
作用:
“儿子的礼物”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得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9.心理描写。
通过对“她”心理活动的细致描摹,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她”因为盛怒丢掉了儿子的礼物后的极度懊恼和悔恨之情。
10.通过表现“她”对自己母亲(在作者看来是极为开明的新派人物)的不理解、从侧面衬托出“她”和儿子之间存在隔阂代沟的无法逾越性。
11.一个善于反思的人:
文中写到“她”为自己盛怒之下所做的事而懊恼后悔、并用写作来反思自己。
一个望子成龙的母亲:
从“她”文章的结尾中的那句话——希望儿子成长为一个有用而快乐的人,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一个娴静而又优雅的人:
从作者的回忆中可以看出“她”的形象。
(二)12.一个在地铁口拉胡琴卖艺的少年因被路人赞誉而重拾信心,在被聘请到茶馆拉琴后,才从老板口中得知自己被人赞誉是继母恳求的结果,从而懂得感恩。
13.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暗示下文少年受到路人赞誉是继母恳求的结果。
14.交代卖艺少年被人赞扬的原因;
照应前文;
通过茶馆老板的话来揭示文章的主旨:
感恩比才华更重要。
15.示例一:
主人公是拉胡琴的少年,因为描写他的笔墨最多。
他的行动贯穿全文,结尾处又点明他通过这件事学会了感恩,揭示了主旨。
示例二:
主人公是少年的继母,因为是她的默獸付出让少年对生活充满信心,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并学会了感恩。
三、16.
(1)擅长射箭。
(2)同“耳”,相当于“罢了”。
17.
(1)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2)用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滴入(葫芦)。
18.对比。
(1)地位、名声。
一个是“当世无双”的康肃公,一个是默默无闻的卖油翁。
(2)态度。
陈尧咨骄矜暴躁,卖油翁神闲气定。
(3)技艺。
陈尧咨十中八九,卖油翁沥油而钱不湿。
(对比点写出两点即可)19.本文通过陈尧咨因善射自矜而受挫于卖油翁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不应恃技而骄的道理。
20.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21.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学年 年级 语文 下册 期中 测试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