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8673420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9.63KB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说课稿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识,此外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学法: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习中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六、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古代,就有了计量的需要,最初是直接比较.比如,拿两条绳子比一比哪一条长,有时很不方便,人们就选取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长度作为计量的标准,把要比较的物体同身体上选定的那一部分长度来比较,这样就产生了计量的单位.如一寸、一尺就是根据人体的一部分长度来确定的,把中指顶端一节定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定为一尺(现在叫一扎).裁缝在量一块布的长度的时候,有的用脚,有的用扎.同学们看这座漂亮的房子,我们想知道它有多长,也需要来量一量.
(2)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现在我们来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有的同学选用小方块,有的同学选用三角形纸片,有的同学选用小刀,同一本数学书,他们的测量结果却是不一样的,同学们总结出了这是因为选用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我们要统一长度单位.(3)巩固操练
选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小木块,来测量这些摆放整齐的物品.(通过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实际测量以后,体会到测量活动中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从而引出国际同意长度单位的新知)(4)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5)练习我们统一选用小方块来作为长度单位,测量一下这些物体的长度.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设计以上两个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七、课堂小结
在练习结束后,让学生来总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提出新的要求,这能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八、课堂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以动手实践为主线,遵循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了“质疑—探究—释疑”的过程.教学中不仅关注到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到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长度单位说课稿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厘米尺,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一根长5厘米的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小方块,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用这个小方块做了些什么事情吗?
(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
每次测量物体长短都用这样的小方块一个一个去摆太麻烦,有什么其他工具可以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尺)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是统一规定的.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厘米.
(1)看一看.
将小方块的边放在厘米尺的刻度上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尺上每大格长度与小方块边相等.)
这个小方块,他的一边是1厘米,而厘米尺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课题)
(2)比一比.
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教师出示实物图钉和手指,通过测量,学生清楚地看到并体会到1厘米的直观表象,学生练习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的长度.
(3)认识厘米尺.
我们使用的这种尺每大格都有1个数字,因为这些数字都以厘米作为计量单位,所以叫做厘米尺.
(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
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2、用厘米尺量.
(1)说一说.
厘米尺上1、2、3……这些数表示什么意思?
(1厘米,2厘米,3厘米……)
让学生根据刻度表示出1厘米,2厘米的长度.
总结:
从0到1有1个大格表示有1厘米,从0到2有2个大格表示有2厘米……
(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根据刻度比划出9厘米,10厘米,15厘米的长度.
(3)量一量.
取出纸条,量一量他有多长?
学生活动后汇报结果和测量方法,有两类策略,教师叙述后让学生找出化策略.(1、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这时纸条右端对着5,表示5厘米.2、把纸条对准刻度,看占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分析:
第2中数格子太麻烦,1要简单.
(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总结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教师要提醒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
质疑:
如果“0”刻度与纸条左端不对齐,会出现什么情况?
右端所指数字与纸条实际长度不符合.
三、练习巩固.
(让学生看一看.估一估,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长度单位说课稿三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掌握重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复习的填空练习、新知教学中的尝试练习、巩固阶段的综合填空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具:
投影片、图片、小黑板.
1.新课导人
(1).填空.’
1千克=()克3千克=()克
6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
(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请学生说出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
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重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教师板书:
吨的认识.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教学吨的认识.
(1)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的直观放大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图意.
(2)教师提问:
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
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少?
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3)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
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层次,认识千克和吨的关系.
(1)先出示问题:
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
再出示课本的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
1000千克就是1吨,1吨等于多少千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1吨:
1000千克.
(2)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教师提问:
我们班乎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是几吨?
(40个同学的体重是1000千克,是1吨.).
这一层次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
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6吨=()千克,5000千克=()吨,让学生试做.
启发学生想出:
因为1吨是1000千克,6吨就是6个1000千克,所以6吨是6000千克;
5000千克里面有5个1000千克,所以5000千克就是5吨.
(2)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这一层次的设计,整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巩固练习.
(1)填出适合的单位.·
一筐苹果重25()一个乒乓球重3()
一袋化肥重50()一只大象重6()
一辆货车载重4()一支粉笔重5()
(2)匹配连线.
5000千克2吨
8吨6千克
2000千克8000千克
6000克5吨
(3)计算:
1280千克-1吨6吨+50千克
72吨-23吨93吨50千克-93吨
(4)完成练习十九第2~5题.(做在课本上)
练习形式多样化,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全课小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年级 上册 数学 长度 单位 说课稿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