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危机干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673172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0.29KB
团体心理危机干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团体心理危机干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体心理危机干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介绍正常的反应,介绍正常的应激反应表现,提供准确的信息,讲解事件、应激反应模式,应激反应的常态化,动员自身和团队资源相互支持,强调适应能力,讨论积极的适应与应对方式,提供有关进一步服务的信息,提醒可能的并存在的问题,根据各自情况给出减轻应激的策略,自我识别症状;
6.恢复期。
澄清,总结晤谈过程,回答问题,提供保障,讨论行动计划,重申共同反应,强调小组成员的相互支持,可利用的资源,心理危机干预者总结,需要2-3小时。
严重事件后数星期或者数月进行随访。
具体步骤包括:
(1)介绍和设置:
介绍小组成员和干预过程,与受害者建立相互信任;
(目的、保密、基本规则等)
(2)陈述事件:
要求所有受害者从自己的观察角度出发,提供危机事件中发生的一些具体事实;
(每个组员按年龄大小解释事件)
(3)谈感觉和想法:
鼓励受害者揭示出自己有关事件的最初和最痛苦的想法,让情绪表露出来;
(4)挖掘受害者在危机事件中最痛苦的一部分经历,鼓励他们承认并表达各自情感;
(看到、听到、闻到,你认为发生了什么)
(5)情绪反应:
要求小组成员回顾各自在事件中的情感、行为、认知和躯体体验,以便对事件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事件时或后对自我、死者、同伴的感觉和情感)
(6)症状:
复习痛苦的症状和体征、描述正常的创伤性反应以说明它的普遍性,正常化小组成员的感觉。
挑战过分的罪感和责任感。
(7)教育:
要求受害者认识到,他们的应激反应是在非常压力之下正常、可理解的行为,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如何促进整体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如何应对未来的应激,如何应对家人和朋友。
处理PTSD的应对策略。
如何能快速得到帮助)
()结束:
总结修改有关应对策略和计划。
对突出的问题再讨论,可以给以建议。
四、注意事项:
1、那些处于抑郁状况的人或者以消极方式看待晤谈的人,可能会给其他参加者增加负面影响;
2、建议晤谈与特定的文化性相一致,有时文化仪式可以替代晤谈(如哀悼仪式);
3、对于急性悲伤的人,并不适宜参加cisd,他们的时机不好,晤谈可能会干扰其认知过程,引发精神错乱。
如果参加晤谈,受到高度创伤者可能为同一晤谈整的其他人带来灾难性的创伤;
4、不支持只在受害者中单次实施;
5、受害者晤谈结束以后,训练危机干预团队要组织成员急性团队晤谈,以缓解干预人员的压力;
6、不要强迫被干预者叙述灾难细节;
危机事件压力管理(CISM)
美国“危机事件压力管理”(CriticalIncidentStressManagement,CISM)模式是一项具体可行的方法,藉由团体讨论的方式,可引导成员在危机后对自己的心理、情绪等方面进行重建。
下面以地震为例,介绍CISM的实施。
CISM的实施步骤基本上可分为七个阶段,为方便成员的理解与实施具体的情形,可简化成四个步骤:
1、表达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团体领导者将要求成员要尽快熟悉彼此,如要求成员叙述他们的名字(可围成小团体进行,若在灾区实施有些成员彼此之间可能还并不熟识),说明他们在地震中经历了什么?
这样将提供他们对地震经验的再造,并针对此事件表达出事实的情况。
团体的领导者通常可以询问:
你们在事件发生过程中经历了些什么?
看见什么?
听到什么?
闻到什么?
和做了些什么?
假如成员无法具体表达,在了解他们的感受后可换到下一个人。
2、思考阶段:
在这个阶段团体领导者将要求成员分享当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寻常事件时,他们的第
一个想法是什么?
在这个阶段中,成员将从一般陈述中提供事实阶段的补充信息,促进相互间表达出更多的自己对事件的看法。
团体领导者逐一体会,并且邀请下一位参与者表达。
3、反应与症状阶段:
反应阶段涉及分享当场、现在与事后的感受,这包括事件后所经验的任何生理的,情绪
的,认知的或行为的征兆或症状。
团体领导者可以请成员叙述对这次事件的反应。
可询问成员:
“这次地震中最糟的部分是什么?
”“假如有一件事情你可以将其从这次地震所产生的意外中删除,那将会是哪一件事?
”,或问他们:
“当时你最强烈的感觉为何?
”“灾后至今,一直持续困扰你的感受或行为有哪些?
”
4、教育与再保证阶段
在征兆和症状被表达出来,成员将得到再保证,意思是说,团体领导者将以肯定与支持
的口吻说明成员所出现的这些都是正常反应,并再补充一些或许尚未表达出来的额外征兆与症状。
在这阶段中也将提供或强化正向的应对方式,特别是一些已经被成员提到的。
而且也提供压力管理的一般信息。
此外,成员在这阶段中或许会希望发展出行动计划。
他们或许希望发展出一个预防课程,决定他们应该做些什么使得面对这次的灾变可以表现得更好,成员的建议团体领导者应给予充分的支持,并持续提供指导与或取得讯息。
特别注意事项:
在讨论分享过程中,团体领导者的态度、做法是:
1、多用开放式问句
(1)多告诉我一些关于……
(2)你会怎么做?
(3)我希望你说一些…
营造使人成长的气氛
(1)同理心(尝试让自己设身处地了解他们的观点)
(2)专注
(3)语言上的同理性的了解
(4)非语言上的同理性的了解
(5)有成员发言时,其他成员尽量保持倾听或沉默
2、催化倾听的几个要件
A.集中注意力在成员的世界(不要随意打断成员所想说的,让他自由的表达,以进入他的经验中)
B.专注在成员言语和非语言的讯息(如眼神、音调和肢体动作等)
C.依成员当时的心理准备状况,让他进入某种情绪状态或以身体上的接触安抚(如拍成员的肩膀)。
倾听时需要
A.让说话的人感到自在:
让他们感觉到他们能自在的说话。
B.对说话的人表现出你想要听他说话:
注视与行为表现是重要的,不要让自己忙于其它事情上。
C.避免注意力分散:
不要漫不经心的涂鸦、清敲或播弄纸张,若把门关上那会使环境更安静,更有利于倾听。
D.要有耐心:
给予足够的时间,不打断说话,避免看着门,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E.克制你的脾气:
一个生气的人容易从他人的话语中得到错误的意思。
F.停止说话:
假如你正在说话,你并无法倾听。
G.问问题:
这表示着你正在倾听,将有助于发展进一步的观点与必要的澄清。
在经过以上团体的压力处理课程后,若发现成员仍然表现出行为失控、退缩、精神涣散、或不名原因的生理病痛等,您可以进一步与当地的精神医疗或心理辅导的专业人员询问或转介。
儿童团体危机干预
台湾著名儿童游戏治疗师王志寰博士参与过台湾震后的危机干预工作,在《游戏治疗与危机处理》中提出儿童游戏及危机处理团体目标和方法。
目标:
1、将害怕释放出来
2、帮孩子们解放出他们对创伤经验的感觉
3、给予家长更多喘息的机会
初始期
1、让孩子自我介绍:
姓名、年龄、家住哪里、和谁一起住,以及怎么来这里参加这个活动的
2、让孩子描述地震发生时,他们人在那里,以及正在做什么。
(注意鼓励详加描述)。
3、焦点放在地震当时,孩子的视觉经验感受。
4、让孩子把地震当时的情形画下来,借由投入绘画。
5、注意引发更多焦虑的孩子,治疗者用文字在他所画的图上加以帮助他克服感觉。
6、最后制作一本地震画,整合他们的经验,提供诊断重要资料。
转向团体历程
在团体中分享她们自己的地震画、地震经验、以及同伴间所伴随的自发对话,且对于别人的故事反应,其反应的范围可以从同理反应(呀!
我们家的猫也丢了)到竞争的反应(我们的碟子还全破了耶!
)。
在互相分享后,孩子最好是能找到新的好朋友(玩伴)。
涂鸦接龙游戏:
孩子们围圈而坐,每个人前面都有一张纸和彩笔,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在纸上涂鸦,再传给坐在右手边的下一位,描述他们想象的画。
重点是涂鸦中的想像,就像是投射测验般,可以让潜意识浮现。
团体结构与评估
团体结构每次进行数小时,早上四小时,午后五小时,晚上三小时,一般来说结构化的活动持续超过四天。
以小团体形式开始,以其年龄、创伤程度予以分组。
结构化团体规则:
1、不可在未经允许下,去画其他孩子的画
2、在团体中不可打人叫骂
3、当其他孩子在说话时要安静
4、去卫生间要得到许可。
如果孩子愿意的话,咨询师应鼓励孩子去谈他们自己的画,更重要的是,治疗者不会对孩子的画有任何预设,例如:
治疗者觉得图画看起来像是一只猫,可能其中隐含孩子的某些伤心往事,我们会用“什么、”“如何”的问句,可以问“那是什么?
”、“这图怎么会在这里?
”,避免使用“为什么”的问句,因为问“为什么”会让孩子称为(众人的)的焦点,因为通常这样的问题,一般孩子一时办会儿是回答不出来的。
在这种心理救助或心理干预中,我们要了解不同的情况并采取不同的对策:
首先是反应期,在地震刚刚发生后10至20天内,很多成年人还处于灾害最初的应激反应状态中,他们在找自己的亲人,他们在找自己的家,在找自己所有的社会关系……;
即使知道自己的亲人遇难,看到身边的人遇难,但他们仍在“反应期”:
帮助别人,救助所有需要救助的人,这一过程许多人因反应性行为、因为紧张与忙碌还来不及感受自己心理的痛楚……。
所以,这一阶段,真正需要心理帮助的主要是失去父母的儿童或未成年人。
然后是回顾期,这一般是在地震救灾已经过了最急迫的时期,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段,这时人们开始要面对自己破碎的家庭,面对失去亲人后的情境。
人们开始回忆:
在多少天之前,我们还是怎样的光景,现在却物是人非……。
此时此刻,活着的人其心理之疼才真正地开始痛,且一阵阵出现而不可自控……。
有人为此出现抑郁,出现焦虑,出现混乱表现……。
所以对成年人的心理干预关键在反应期之后,即震后1个月到3个月左右。
有一点值得我们欣慰的是:
人的心理创伤如同人的生理创伤,多数情况下有自癒功能。
如果能自癒的话最好不要干预,因为经过自己努力能够恢复的人其心理是健康的,且有更强的耐挫力。
而且我认为,有这种能力的人是多数人。
只要他们有具体的社会工作,有朋友或同事,有别人的需要,他们就会进入一种社会工作状态而逐渐恢复正常的心理功能,应对别人、应对工作、应对生活。
但是,也有一少部分的人,他们由于自身的心理素质或创伤情况特殊,会出现病态的心理问题,这往往是在反应期过后,他们仍处于某种“反应状态”,他们仍在自责,仍不肯接受现实,还有的因亲人去世而感到自己活着已没有意义……。
这种人会表现出一反常态,拒绝社会性的活动,不与他人交往,甚至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
这种情况才需要干预,而且一定要由懂得心理学、专门从事心理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分析诊断,弄清楚导致他心理异常的原因是哪种情况,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与干预。
如同医生给病人治病一样,不是所有有爱心的人都能当医生的。
医生必须经过专业学习与实践,否则不仅不能帮助病人,甚至会好心做错事的!
!
补充说明:
心理帮助是给人以爱的帮助和心理支持,主要表现在陪同,照顾,与其聊天等;
而心理干预则是要改变别人的一种不良心理状态或病态的心理表现,所以后者需要专业人员进行。
进行心理干预或治疗的人,不仅需要专业性,而且还要有自身的良好心理素质,如果自己属于心理脆弱,多愁善感、属于感情大于理性的人,往往在进行心理干预中因自身“免疫力”不强而被感染,在接触“心理疾病”后自己被感染心理疾病,如:
看到“陷入沮丧绝望的人因自己无法帮助他而自己陷入绝望”……,那样,不仅帮助不了别人,反而还会因自己一时热情引发自己的心理危机。
对于受到惊吓的孩子,不管他当时多么勇敢,其内心已经埋下了受创的影子,这时候最好的方式是游戏和拥抱,孩子间往往有相当的差异,有的孩子可能更开朗乐天派一些,可以组织这样的孩子去帮助更小的或者更抑郁的孩子,孩子们之间相对来说是更容易放松的,也更容易吸引孩子真正参与到游戏中。
调动孩子们运动起来,玩起了,是克服紧张情绪的最好办法,道理可以回头再讲,先运动起来,会对精神起到非常直接的调节作用。
游戏过程中,孩子间大量的身体接触,通过皮肤的刺激能很好的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和忧虑感。
如让大家做体操、兔子舞、组织孩子老鹰抓小鸡都是很好的形式。
组织大家前后接龙,玩“天气游戏”(每个人面对对方的背,类似捶背的,通过拍打、轻触模拟各种“天气”),都能很好的使个体获得感觉上的释放。
特别对于孩子,游戏是最重要的生活形式,在面对因灾难受到惊吓的孩子的时候,切忌不要让孩子去回忆,比如让孩子回忆是如何逃生的、有没有亲人遇难等等,以及不厌其烦的采访你为什么那么勇敢之类。
地震灾后少年儿童心理干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方案设计一
辅导对象
6—10岁儿童,人数在6—12人之间。
基本情况为:
经历此次大地震,自己和家人平安,但强刺激而造成创伤。
设计理念
由强烈刺激所引起的创伤性问题,需要使儿童回到这一个点上,即“重回此点”,回忆当时的经历和自己的感受。
一定要让儿童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让情绪有一个适宜的宣泄渠道。
同时,给予他们支持,不单单是辅导人员给予支持,更重要的是儿童团体其他成员的给予,让孩子感觉到踏实、安全,感到其他小朋友和社会对他的支持。
设计目的
让儿童有机会获得充分关注,获得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机会,同时感受到团队其他成员给予他的支持和温暖,增强安全感和信任感。
辅导者
一名主讲,两名助手。
道具
白色的纸、水彩笔或油画棒、糖果、小凳子。
辅导过程与步骤
选择周围干扰比较少的空地或者在教室内,让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然后坐下来。
1.介绍自己,互相认识
从年龄最小的孩子开始,让他站起来对其他小朋友简单介绍自己:
“我叫……,我来自……,今年……岁。
”说完以后要依次跟其他小朋友击掌一次,然后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来。
要求击掌时竖起手,拍出声音。
对于内向的孩子,主讲要不断给予鼓励和安慰。
(这个活动通过自我介绍和击掌,能够让每个孩子感到形成了一个团体,自己已成为这个团体中的一员,从而有利于下面活动的开展。
)
2.主讲开始提问,引导孩子们回忆大地震的时候他们的经历和感受。
可以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但是要注意语言委婉,语气温和,节奏放慢。
例如:
“小朋友们还记得前阵子发生了一件什么大事情吗?
”“地震发生的时候,你们都在哪里呢?
你们正在做什么?
”“地震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周围的人有哪些?
他们是怎么做的?
你是怎么做的?
”“小朋友们哭了吗?
老师呢?
你哭了吗?
”“逃出来以后你在想什么?
害怕吗?
”……
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故事,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选择性提问。
主讲要给予发言的孩子充分的关注和共情,而助手要做好陪护工作,注意观察其他孩子的表情、神态和活动,给予主讲提醒。
可以给发言的孩子一些糖果作为鼓励。
3.通过上一轮的提问和讲述,发现重点辅导对象。
主讲注意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情绪情感,如果说不出来,可以使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
让他画一幅画,然后向大家解释自己画的是什么?
里面的人物是谁?
在做什么?
4.在重点辅导的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经历以后,其他孩子轮流对他提一个建议、出出主意或者说一句祝福的话。
要求每个孩子说话时双手要握住这个孩子的手,眼睛注视着他的眼睛。
这个孩子听完以后也要注视着对方的眼睛说:
“谢谢你!
”这样依次轮流进行,最后全团队的人的手叠放在一起,说出祝福的话。
5.主持人总结和引导,希望这些孩子能够从此结为好朋友,在生活上和学习上互相关心,互相
帮助,每一个小朋友都理解和支持其他小朋友。
6.小游戏:
松鼠和大树。
游戏规则:
三个人为一组合,两个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扮大树。
圈内站一个小朋友扮松鼠。
三个三个组合好以后,单独出一个人来扮松鼠。
主讲人喊口令“大树松开”时,拉手的人把手放开,里面的小松鼠跑出来跑到其它地方去。
当主讲人喊口令“大树合上”时,拉手的人再次拉上围成一个圈,小松鼠们便找一个圈钻进去。
一个圈里面只能钻一个小松鼠,所以就有一个松鼠落单,那么这个孩子就要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玩四轮左右,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扮演松鼠和大树的机会。
(通过这个游戏调节一下团队的气氛,也让孩子们增强彼此的感情和熟悉度。
表演节目的环节不管孩子表演的如何,其他团队成员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方案设计二
辅导对象
9—13岁儿童,人数在6—10人。
基本情况:
经历此次大地震,有些孩子的家人在身边,但家园被毁;
有些孩子的亲属中有个别人因地震死亡或者至今联系不上,下落不明。
在辅导之前,要先对孩子们所受的危机的情况做一个评估,包括性质评估、程度评估和后果评估。
性质评估需要判断是什么性质的危机,是丧失危机还是目击造成的创伤问题。
这个团体里面有一些是创伤性问题,有一些则是丧失危机,因此是一个异质团体。
主讲人需要顾及到两个方面的情况,但是共同点是他们都需要充分的安全感,需要得到支持、理解、包容和建立信任。
因此所有活动要围绕这个共同需要来选择和进行。
设计目的
1.给儿童创造情感表达的机会,包括愤怒、悲伤和恐惧等;
2.对儿童所表达的情绪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3.引导他述说与亲人在一起的经历;
4.建立团队信任感。
帽子或布条、高低不同的椅子凳子、白色的纸、水彩笔、录音机、放松训练专用音乐。
辅导过程与步骤
选择周围干扰比较少的空地或者在比较大的空教室内,让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然后坐下来。
1.通过“名字串联”的活动作自我介绍。
活动规则:
从最小的孩子开始,先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我叫李晓云”,第二个孩子就要先重复第一个孩子的名字,然后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李晓云,许自强”;
第三个孩子就要先重复前两个孩子的名字,最后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李晓云,许自强,江洪涛”……这样依次下来,每个孩子要边听边用脑子记,轮到自己的时候先依次说出之前全部人的名字,最后说自己。
(这个活动很有趣,适合年级较高的孩子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记住团队每个人的名字。
2.小游戏“故事接龙”。
主讲人先提供一句话(最好是与地震的情景相关的),然后从一名孩子开始,接着这句话往下讲一句话,下一个孩子再接下去讲一句,使这个故事不断扩大延伸。
限时1O分钟,最后要给这个故事设计一个结局。
(这个游戏看似与主题无关,但其实是一个投射游戏,孩子们在讲故事的时候会把自己的部分经历投射进去。
考虑到这个团辅的针对性,最好限定第一句话为与地震相关的情景,以免偏离主题,例如“那天我在教室里,突然,大地开始晃动”,再由孩子们往下接。
这个游戏一方面可以活跃团队气氛,另一方面能通过孩子的讲述和对他们的观察,发现需要重点辅导的儿童。
3.活动“谈谈你的故事”。
(1)在上一轮中发现需要重点关注的孩子,比如亲人丧失、目睹惨状、明显情绪不安等等,请他们来发言,讲述自己的故事。
(2)对不善言辞的孩子,主讲人可以通过多提问来引导他说。
对于亲人丧失的孩子,请他(她)回忆与亲人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
(3)鼓励孩子们宣泄自己的情绪,给他们创造流泪的机会。
如果说不出来,也不能流泪,可以使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
(4)说出自己的故事后,其他孩子要给予支持鼓励。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儿童进一步宣泄自己的情绪,在“故事接龙”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其中引导他说出与亲人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目的在于重新建构他与亲人之间的心理联结。
4.简单的放松训练和此时此地技术。
进行放松的基本步骤是:
播放放松训练的专用音乐,让他们选一个最舒服的姿势坐好,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一个鸟语花香的森林中,天上挂着美丽的彩虹,有阳光照在自己身上,小鸟在身边唱着歌,小松鼠在脚边睡着了,远处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然后依次放松自己的头部、肩部、手臂、手指、背部、腰部、大腿、小腿、双脚,感觉自己越来越沉重,每一个部位都沉重下来,都放松下来。
多重复几次。
配合着有规律的呼吸,慢慢地吸气,吸满,腹部鼓起来,再全部呼出去……一起一伏,一起一伏。
(指导语和具体步骤可以查阅放松训练的相关专业资料)
(这个活动的意图在于控制孩子们的情绪不要过分外溢。
在上面的环节中给予孩子们宣泄情感的机会,但是如果不加控制、过度宣泄,可能会造成二次创伤。
通过使用放松的方法,让孩子们的情绪平复下来。
然后主讲人进行引导,回到此时此地。
大家一起讨论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如何帮助别人等。
5.小游戏“信任行走”。
先选择一条线路,然后使用高低不同的凳子椅子在路上设置障碍物,也可以让团队中的小朋友来扮演障碍物,他们可以做出各种姿势固定不动,也可以手拉手形成~扇小门或一座小桥。
然后一个小朋友被布条或帽子蒙住眼睛,另一个小朋友扶着他跨越所有的障碍物,走完全程到达终点才算胜利。
带路的小朋友只能用语言来引导,不能拉着他走。
到达终点后,全体队员欢呼鼓掌以示鼓励。
活动时要注意安全性,障碍难度不能设置太高。
每一个孩子都要体验当“盲人”和“指路人”的感觉,游戏结束后请每个人谈一下感受。
主讲人总结发言,强调“信任”的重要性,并希望团队中的小朋友能够成为朋友,在困难的时候互帮互助,互相支持鼓励。
让他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度过生命中的每一次难关。
(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培养信任感,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在困难的时候能够相信别人的帮助和集体的力量,也愿意帮助他人,从而减少孤单感、无助感。
方案设计三
6—12岁,人数在8—12人。
经历此次大地震,因为地震而失去了父母成为孤儿;
或者与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内的许多亲人失去了联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团体 心理 危机 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