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661346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3.73KB
人类学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人类学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学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是为了反思本文化,推进本文化向好的方向发展。
代表:
玛格丽特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做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
反思了当时美国社会文化对美国青年青春期问题产生的关键性作用,并进而提出对美国教育
制度改造的设想。
理论流派
历史建构论
一.古典进化论
是最早用科学的、人本主义的方法研究人类文化的一个文化人类学学派。
泰勒、摩尔根
主要观点:
(1)认为所有社会的文化都遵循着同样的路线向前进化,由“蒙昧”、“野蛮”发展到“文明”。
(2)社会文化发展的一致性是由人类心智的一致性决定的。
文化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文
化发展进化的速度不同导致。
泰勒
《原始文化》,人类学之父。
主要观点
(1)给文化下了经典性的定义。
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
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2)认为文化是进化的,经历蒙昧——野蛮——文明三个阶段。
(3)在方法论方面,泰勒提出了文化残存法和比较研究法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文化残存是指某些文化现象虽已失去其原有的功能和意义,但仍旧以一种残余物的形式存
在于现实社会。
摩尔根
论证了社会进化
(1)生产技术进化论
(2)社会政治组织进化论(3)婚姻家庭进化论
(1)生产技术进化论
①设想与构建了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序列:
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
②创造性地将生产技术的发明和发现作为划分的标准。
其中,
a.蒙昧时代
蒙昧低级阶段:
以野果和坚果为食物
蒙昧中级阶段:
食用鱼类和使用火
蒙昧高级阶段:
发明弓箭
b.野蛮时代
野蛮低级阶段:
陶器制作技术
野蛮中级阶段:
动物的驯养(东半球);
用灌溉法种植玉米和使用土坯、石头来建造房屋(西半球)
野蛮高级阶段:
使用铁器
c.文明时代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2)婚姻家庭进化论
血缘家庭——群婚家庭——偶婚制家庭——夫权(母权)制家庭——专偶制家庭
(3)社会政治组织进化论
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
二.历史特殊论(20c初)
是一种以历史特殊论为理论核心,以文化区为研究方法,以文化相对主义为研究态度的人类
学理论。
弗兰兹·
博厄斯
《种族、语言和文化》、《原始艺术》,美国民族学之父。
理论核心:
(1)人类的各种文化是特定社会的独特产物;
(2)强调微观的实证研究;
(3)人类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具体民族的文化发展史。
研究方法-文化区
文化区是指有相似文化特质的地理区域。
文化区分文化中心和文化边缘。
研究态度和立场-文化相对主义
每个文化都是自成一体的,有其自身形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
所以应该从整体与结构的高度
去研究人类文化的动态发展过程。
文化现象是复杂的,是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各种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研究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必须将其置于该社会的大环境中全面考察,
才能发现其本质特征和内在逻辑。
——博厄斯
鲁思·
本尼迪克特
《文化模式》、《菊与刀》
文化模式
(1)相对于个体而言,人类的行为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一种人群只能选择其中的一部分,
并演化成对自身社会有价值的风俗、礼仪、生产、生活方式,而这一系列的选择便结合成这
一族群的文化模式。
(2)不同的民族、社会具有不同的文化模式,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主旋律、主导价值取向
和行为规范。
(3)任何文化模式都具有塑造作用,使特定社会大多数成员形成趋向一致的个性,即群体
个性或民族性格。
三.新进化论
主要是从人类生产活动与其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看文化的进化问题。
莱斯利·
怀特、朱安利·
斯图尔德
怀特
《文化的进化》
(1)文化进化的标志是人类对能源的获取。
人类文化的进化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依靠自身能源;
②把太阳能转化为体能,获取畜力;
③燃料能源;
核能
(2)技术的发展是文化进化的基础。
①C=ET(文化发展水平=人均年利用能力*开发能源的工具与技术的效率)
②文化分为三个亚系统:
技术系统(基础地位)、社会系统(中间)、思想系统(上层)
(3)文化是发明与革新的原因
《南美印第安人手册》、《文化变迁论》
(1)多线进化论
在类似的环境下,相似的利用资源及技术,导致平行发展的社会结构。
(对文化史的研究有三种解释:
单线论、文化相对主义、多线论)
(2)文化生态学
①文化是适应周围生态环境的产物;
②文化生态学的研究就是考察文化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
③关键词:
文化核心;
文化类型;
社会文化整合水平
文化核心与生产及经济活动最有关联的各项特质之集合,实际证明与经济活动有密切关联
的社会、政治、宗教模式皆包括在内
次要特征其他与文化核心没有紧密关系的特质,可能有较大的变异,如历史因素、随机的
创新和传播
社会文化整合水平:
①文化类型的三个层次:
家庭、群落和国家;
②对复杂程度不同的文化分类
思考新进化论与古典进化论的区别?
功能主义理论
产生的标志-拉德克里夫布朗《安达曼岛民》、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
强调历时性研究不可靠,应该采取共时性研究方法
考察一种文化事项,是要看它有何功能
马林诺夫斯基-经验功能论
(1)文化具有满足人类需要的功能。
人类的需要分为:
生物性需要、制度的需要、整合的需要。
(2)提出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
特点:
①直接观察;
②重视民间生活和民间知识;
③亲自参与
布朗-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1)社会的首要功能在于维持社会;
(2)社会结构指在一个文化统一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包括人与人组合的各种群体以
及人在群体中的位置;
意义探求理论
象征人类学、解释人类学
人类学的主要任务:
理解各种不同社会的文化
概念:
符号象征、意义、解释
象征人类表达社会情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一种重要的符号方式
①两极性;
②多义性;
③统合性
公共符号指同一文化共同体内的人们赖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情感的交流媒
介,包括事物、关系、活动、仪式、时间等。
道格拉斯-象征人类学
《洁净与危险》
主要思想:
(1)对洁净与肮脏在社会秩序建构中的象征意义做了系统的分析。
基于肮脏就是失序,从而进一步将对洁净与肮脏的认知提升到社会性、文化性这个层次上来
讨论;
(2)两义性=禁忌
格尔兹-象征人类学
《文化的解释》
(1)文化的特点是符号性和解释性。
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它将传承的观念表现于象征形式之中。
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续,并发展出对人生的知识及对生命的
态度。
”
(2)民族志是深描。
深描揭示行动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由此解释行动背后的文化象征意义。
田野调查与民族志
田野调查人类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和进行理论研究的最主要基础,同时也是民
组织构架的源泉。
也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在较长时间内通过参与观察与居住体验等
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工作。
特征:
①学会当地语言;
②长期性;
③参与性;
④深入性
-入乡随俗要克服民俗偏见或民俗偏爱
研究取向
1.主位和客位
主位研究是站在被调查者的角度,用他们的观点去解释、理解他们的文化。
客位研究站在调查者的立场上,用调查者的观点研究、解释他者文化。
2.大传统和小传统
大传统即精英文化,指一个社会里上层的官僚、绅士、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
小传统即俗文化,指一般社会大众,特别是乡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
研究规模:
大规模社会-现代工业社会;
小规模社会-非工业社会
田野调查方法
一、访谈法
访谈法研究者用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流的方式来收集对方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优点:
①可自由发问;
②弹性大;
③可进一步追踪
缺点:
①不易量化;
②被访者主观性对访问者的蒙蔽;
③访问者的主观猜测与受访者不一样
主要类型:
结构性访谈(封闭型);
非结构性访谈(开放式)
结构性访谈的设计
①了解受访者的知识水平
②了解受访者的兴趣和禁忌
③用词、措辞及形式宜简不宜繁
④避免用太多的带有价值倾向的词汇
⑤尽量不问为什么
⑥问题尽可能具体化
非结构式访谈是一种非指导性的、非正式性的、自由提问和做出回答的访谈法
(1)重点集中法
(2)客观描述法:
即研究者鼓励受访人对自己的信仰、价值观、行为以及生活做一个客观
的讨论。
让受访者对自己或社会进行观察和批判,再客观地说出来,
(3)座谈法
(4)深度访谈法:
力求发现一些重要的资料信息和结论
深度访谈
准备工作
①事先心里有底
②围绕主题设计访问提纲(主要类型:
简明主题法;
剧本法)
③制作流程表
技巧:
①制作受访者名单、时间、次序
②自我介绍、说明研究计划、来访目的
③把握住访谈方向和主题:
少用是非题、要递进式提问
④不能直接发问的,改用间接
⑤语言简明通俗
⑥了解受访者历史背景,发现共同话题
二、参与观察法
观察的特征:
①有一定的研究目的;
②预先一定的理论准备和比较系统的观察计划;
③有较为系统的观察记录或测量记录;
④观察结果可以被重复验证
①有目的有计划;
②有理论指导;
③常借助于观察手段;
④观察对象为正在发生的、
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
⑤以外显的、感性的形象获取观察对象的信息和资料
①直接性;
②情景法;
③特别适合不能够、不愿意、不需要语言交流的社会事物的调
查;
④简便易做、灵活、弹性大;
⑤可补充其他方法的缺陷
①受时空限制;
②概括性差;
③受观察者本身限制;
④受观察对象的限制
观察的分类
观察的场所不同:
实验室观察、实地观察
观察者的角色不同:
局外观察和参与观察
观察的程度不同:
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观察的对象不同: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观察的步骤准备-实施-资料处理
准备阶段:
确定研究目标;
指定观察计划;
(观察的内容和范围、时间和地点);
做好理论准
备和物质准备
实施阶段:
与观察对象建立友好关系;
踏查;
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资料处理阶段:
整理分析观察记录,撰写调研报告
(踏查是对调查地区或区域进行全面概括了解的过程)
观察的技巧:
①不断总结;
②回应式互动策略;
③根据研究问题选择观察内容;
④给观察对
象提供帮助;
⑤尊重调查对象的风俗习惯
参与观察法也称为居住体验法,指在田野调查中主要依靠调查者参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活
动,对他们的各种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行直接观察,或调查者居住于当地社会之中,对当地
人的实际生活进行体验的一种方法。
分类:
深度的参与观察;
中度的;
浅度的
①对观察点的自然、人文环境的清晰认识;
②对当地的日常活动、生活礼仪、人际交
往做细致观察;
③采用多种形式
研究者的角色:
完全的参与者;
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
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
完全的观察者
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要有心态和情感体验的记录;
②打破刻板印象,符合当地人的预期;
③
持续不断的反思。
经济人类学
从整体论的观点出发,经济是人类社会与文化的一部分,不能把它与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其他
构成因素割裂开来孤立地予以看待,而应当将经济放到政治、亲属制度、宗教仪式等构成的
社会文化的整体中去考察分析。
西方经济模式仅仅是多种经济模式的一种,而非唯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民族经济形式
变迁有着不同的变迁路径。
交换类型:
互惠交换、再分配、市场交换
互惠交换指赠给别人某些东西,期望得到或者相似的东西,或者是其他利益的回报。
三种形式:
①概化(一般)互惠指不计算交换物品的价值,也不指明回报时间的互惠式交换。
最常发生在亲近的亲属,或者在其他方面有非常密切关系的人们当中。
②平衡互惠即在互惠交换过程中,直截了当地要求价值相当、报偿时间明确。
主要发生在有着相同的社会地位的、私交不深的人或是正式的贸易伙伴之间。
③负性互惠指期望从对方获得价值高于自己付出的物品或服务的交换。
通常发生在相距较远,关系不密切的群体间。
库拉交易是一种大范围的、具有跨部落性质的交换形式。
人类学意义:
(1)批判了“原始经济人”假说,凸显了土著部落经济交换的互惠和诚信;
(2)解释了土著人对待财富的心态:
希望通过财富的炫耀提高社会声望;
(3)“库拉圈”是一种“总体性的呈献”,对经济人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再分配指社会成员按义务将产品、货物等财富集中缴纳到一个社会中心或社会中心代理人
哪里,然后中心代理人把财富的一部分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配置的过程。
主要存在于等级制社会
例如:
夸富宴
市场交换指通过公认的货币这一标准的交换媒介按照供求关系而进行的物品或服务的交换。
主要存在于市场经济的社会
形式论与实质论之争
形式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理论对前工业社会经济活动的研究具有普适性。
实在主义经济学:
前工业社会中的经济活动与工业社会有着根本不同,西方经济学不适用于
对前者经济活动的解释。
卡尔波朗尼
人类经济学总结
(1)世界各民族的经济体制存在着差别。
是由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进而由于生产方式不
同而产生的差异,这种差异亦导致经济类型的不同。
(2)以工业化和市场交换为特征的西方经济类型只是全人类众多经济类型和交换类型中的
一种,并不是全人类共同的类型。
(3)西方经济类型与非西方经济类型并置于当代世界范围内。
(4)在当代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非西方经济类型及交换类型无疑受到了很
大的影响,但非西方的经济模式并不会因此变成西方的经济模式。
(5)西方社会经济类型在与非西方社会经济类型的交流过程中,也从中有所汲取并发展了
现代的经济理论。
(6)在一个社会中,经济类型和交换类型是“多重文化时空叠合的”,多数社会都同时存在
多种经济类型和交换类型。
(7)人类学的视角需要纵观全部人类历史,也需要横扫全人类学各种社会,从而概括出真
正意义上的而不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一般规律。
小农社会与小农
小农指前工业社会的乡民、农人,出现于5000年前的古代精耕农业社会并一直延续到今
天。
小农社会指社会上以分散的农民为主要的生产者的社会。
①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本性
恰亚诺夫-小农经济理论
①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家庭成员的消费需求;
②生产劳动力来自家庭成员;
③小农的贫富分化依照农户的家庭人口周期而分化,即家庭结构决定家庭经济规模的大小;
所以小农经济不能以西方经济学说来解释。
斯科特-道义小农理论
《农民的道义经济:
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
农民在安全第一的生存伦理下所追求的不是经济收入的最大化,而是较低分配风险和较高的
生存保障之间的权衡。
舒尔兹、波普金-理性小农理论
小农的经济行为的选择是理性的,是权衡利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黄宗智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小农既是一个追求利益者,又是一个维持生计的生产者,更是受剥削的耕作者,不同阶层的
小农其经济行为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婚姻是一个男子(男人们)与一个女子(女人们)之间持久的、合法的性结合,这种关系
使每一方都对另一方享有性的和经济的权利,并赋予这种关系中产生的孩子以社会身份。
婚姻中的文化规则
乱伦禁忌禁止亲属之间发生性关系的文化准则。
乱伦禁忌的原因
(1)近亲繁殖理论近亲繁殖会导致发育障碍、智力障碍等疾病,并进而导致人类大脑和身
体的退化,由此直接威胁人类的繁衍和生存;
(2)本能畏惧论出于对亲密关系的反感的本能,而这种一般性的厌恶情感经过社会法律的
规定得到强化和内化,便形成了今天社会的常识;
(3)功能论有助于维持家庭的稳定和完整。
内婚制指个体必须从自己所属群体内部选择配偶。
外婚制指必须从自己所属群体之外选择配偶。
优先婚指社会规定在某一亲属范围内优先择偶的婚姻。
优先婚类型:
交表婚、平表婚、续嫁夫兄弟婚、妻姊妹婚
交表婚又称姑舅表婚,简称交表婚,姑舅表兄弟姐妹之间有优先婚配的权力的婚姻。
平表婚即平行表兄妹婚,指的是平表兄弟姐妹之间有优先婚配权利的婚姻。
原因:
①宗教;
②经济;
③婚姻家庭的稳定
续嫁夫兄弟婚即当女子的丈夫死后她必须嫁给亡夫的兄弟,而亡夫的兄弟也有娶寡妇的权
利和义务。
①原始社会群婚的残余形式;
②维持原有的亲属关系;
③保证财产在族内继承
妻姊妹婚男子在与某家长女结婚后,有娶妻子达到婚龄的妹妹们为妻的权利和义务。
②通过保护婚姻的持续性以维持两个家族联姻所建立起
来的经济政治利益关系
单偶婚一夫一妻制婚姻,指在婚姻当中一个独立个体只拥有一个配偶,即一个丈夫和一个
妻子的结合。
多偶婚它主要包括一夫多妻婚和一妻多夫婚。
一夫多妻婚原因:
②与男人的而财富和社会地位密切相关;
③繁衍后代、壮大家族规模
一妻多夫婚原因:
①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②经济的考虑
群婚
经济补偿
聘金是新郎及其家庭为了获得与新娘结婚的权利而支付给新娘家一定的补偿。
具有婚姻保
证金的作用。
新娘劳役要求作为新郎的男子在婚前或婚后为新娘家劳动一段时间。
可替代聘金。
嫁妆是新娘家向新娘本人、新郎家送的物品或金钱。
其本质是新娘身份地位的象征。
婚姻中的经济因素的意义:
经济补偿,使得新娘的亲属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
婚后居住方式
从夫居也称为从父居,指结婚后女方搬到男方家与男方父母或是男方家族一同居住。
从妻居也称为从母居,指结婚后男方搬到女方家与女方的父母或者家族共同居住。
从舅居指新婚夫妇与丈夫的母亲的兄弟一起居住。
两可居指新婚夫妇可以选择到父方家庭或母方家庭的任何一方生活的居住模式。
新居制指婚后夫妇离开父母重新建立一个家庭单独居住的居住方式。
为什么在不同的社会中,人们会选择不同的婚后居住模式?
亲属关系就是社会文化中依据血缘、姻缘以及其他多种方式,确立的个体与其他人的一种
比一般的社会联系更为密切的关系。
是社会文化的构建和创造
血亲与自己有直接或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
姻亲由婚姻关系缔结而导致的亲属关系,包括配偶的血亲、配偶血亲的配偶、血亲的配偶
以及血亲配偶的血亲。
虚拟血亲通过血缘或姻缘关系之外的途径形成的亲属关系。
五服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亲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主,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
男性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五个世代。
在此范围内为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
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
亲属称谓指文化中用来表明亲属关系的一套称呼系统
摩尔根-两大类、三种形式
亲属称谓制度研究的开创者
类分式是指全部或部分地不分直系、旁系,只要辈分、性别相同,就用同一种称谓。
具体包括了马来亚式和图兰尼亚式,
叙述式清楚的表述了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
主要包括雅利安式。
默多克-六分法
爱斯基摩式、苏丹式、夏威夷式、克洛式、奥马哈式、易洛魁式
爱斯基摩式:
强调核心家庭成员的关系和作用
苏丹式:
①具有很高的描述性;
②重视核心家庭之外的亲属关系;
③反映了复杂的社会结构
中个人地位与机会的差异性。
夏威夷式:
①使用称谓数量最少、最简单;
②核心家庭的地位不显著,存在于双系制社会。
克洛式:
重视母系亲属,忽视或不重视父系亲属。
奥马哈式:
重视父系亲属,忽视或不重视母系亲属。
易洛魁式:
区分了交表与平表,且重视平表亲属关系。
为什么中国社会的亲属称谓制度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亲属称谓制度之一?
①中国整体上走的是一条由简单到复杂的路径;
②与以父系血缘为核心的大家族(宗族)的历史崛起密切相关;
③与中国特有避免对亲属直呼其名有关
继嗣指社会公认的某个个体与前辈亲属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父系或母系来追溯。
继嗣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文化传承。
继嗣法则是根据已知或假设或推测的共同祖先把个人与特定的亲属群体联系在一起的法则。
类型:
①单系继嗣法则;
②非单系继嗣法则
父系继嗣是通过男性把个人与两性亲属联系起来的继嗣法则。
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单系继嗣
的形式。
母系继嗣是通过女性把个人与两性亲属联系起来的继嗣法则。
父系继嗣、母系继嗣与妇女的社会地位?
双系继嗣个体同时通过父方和母方来确定其亲属关系的继嗣规则
两可系继嗣指个体即可通过父方也可通过母方来追溯与其前辈关系的一种继嗣法则。
族群与族群认同
族群在较大的社会文化体系中,由于客观上具有共同的渊源和文化,因此在主观上自我认
同并被其他群体所区分的一群人。
民族是一个带有家园情感与拥有政治权利的族群。
家园则是他们拥有独占权的地理区域。
族群与民族的区别
从性质,族群强调文化性,民族强调政治性;
从社会效果,显现学术性-法律性;
从使用范围上看,概念使用宽泛-狭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类学 知识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