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第1讲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659530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637.18KB
专题4第1讲Word文档格式.docx
《专题4第1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4第1讲Word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 第3题,根据图1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别计算出19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9300万,193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25亿,195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4亿,197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亿,199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5亿,20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3.08亿。
该国人口在持续增加,与图①曲线的特征相吻合。
故选A。
第4题,结合上题,该国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可以分别计算出来。
1910~193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3200万;
1930~195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2500万;
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6000万;
1970~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5000万。
比较可知,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
故选C。
高考题组二 城市与城市化
5.(2014·
广东文综)下图为某年许昌与周边部分城市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图,根据流量大小分为五个等级。
下列城市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处于同一等级的是( )
A.平顶山和新乡B.焦作和漯河
C.济源和开封D.郑州和洛阳
答案 C
解析 首先阅读图例,然后对照各城市与许昌之间的日均流量进行判断。
读图可知,许昌与郑州之间的日均流量等级最高,与平顶山、漯河、洛阳之间的日均流量等级依次降低,与济源、焦作、新乡、开封之间的日均流量等级最低。
许昌与平顶山、新乡之间,与焦作、漯河之间,与郑州、洛阳之间的日均流量等级都不相同,故不选A、B、D。
许昌与济源、开封之间的日均流量属于同一等级,故选C。
山东文综)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6~7题。
6.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7.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
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
答案 6.B 7.A
解析 组团式城市是在城市市区及近郊范围,组成城市功能整体的各部分,由三个及三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分散并相隔一定距离的集中功能区团块,通过便捷的交通连接形成的一个城市实体。
第6题,组团式城市各部分之间距离相对较远,增加了居民的出行距离,不利于各区之间的联系,故A、C错;
城市各部分内部主要功能区相对齐全,所以增加了基础设施投资,故D错;
各部分之间有林地相隔,避免了集中布局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故B对。
第7题,物流园区占地广,需要有较低地价的土地;
需要有便利的交通,利于物资的集散。
①处在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便利,交通条件优于②③④处。
化工园区对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水体污染与大气污染。
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市区地势总体是东南高、西北低,③处位于郊外,地势较市区低,且处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区污染小。
新课标全国文综Ⅱ)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
据此完成8~9题。
8.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9.“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
答案 8.D 9.B
解析 第8题,图中显示,该地的“握手楼”楼房密度很大,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是通过出租“握手楼”增加收入。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前来务工、经商,房屋出租市场广阔,故选D。
第9题,根据材料,“握手楼”分布在城市周边,布局拥挤,居住环境较差,但却吸引租房者租住,说明了该中心城市的城区房价昂贵,收入较低的外来务工经商者不得不到房价较低的郊区租房,故选B。
高考题组三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四川文综)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
A.700~900kmB.600~800km
C.500~700kmD.400~600km
11.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
A.高速公路B.普通铁路C.航空D.水路
答案 10.B 11.C
解析 第10题,在600~800km运距内,高速铁路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甲运输方式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其他距离段内变化较小。
故选B。
第11题,距离越长,甲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越高,说明距离越长,选择这种运输方式的人越多,符合航空运输“速度快、安全、舒适、适合远距离运输”等特点。
新课标全国文综Ⅰ)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12~14题。
12.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
13.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
14.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答案 12.D 13.B 14.B
解析 第12题,读图可知,兰新铁路与天山南麓的1000m等高线大致平行,且所经过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铁路的修建和建成后的行车安全;
铁路没有经过城镇,且该区域河流水量小,耕地很少,故聚落、河流、耕地都不是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
故选D。
第13题,由比例尺可以推知,兰新铁路在该区域距离城镇过远,使铁路促进城镇发展的作用大大减弱,这是其不合理之处。
第14题,兰新铁路并没有吸引城镇沿铁路线分布,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缺乏,而绿洲水资源相对丰富,是城镇分布最理想的地区。
15.(2014·
海南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巴拿马运河受宽度和水深的限制,目前仅可通航7.6万吨级以下的轮船,更大型轮船的货物则需分装、转运。
轮船通过运河的时间约9小时。
近期,哥伦比亚拟修建一条铁路,长约220千米,预计通过时间为3小时。
下图示意巴拿马和哥伦比亚拟建铁路的位置。
说明与巴拿马运河相比,哥伦比亚拟建铁路在运输方面的优缺点。
答案 优点:
适宜大宗货物运输,速度快,耗时少,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小。
缺点:
运费贵,运距长,(海洋运输连续性较差)对小宗货物运输缺乏吸引力。
解析 铁路运输的优点从运量大、速度快、耗时短、受天气影响较小等方面叙述。
缺点主要从运费高、运距长、连续性运输差等方面说明。
从考查内容看,主要包括: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构成、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分布特点、城市化特点与城市化问题;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重大交通运输工程的区位选择、交通条件变化产生的影响。
从考查形式看,多以选择题为主,近年综合题出现频率增多。
在复习过程中,应重点关注:
(1)以图表材料为载体,突出对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模式和重大工程建设引起的人口迁移和民工流动等生活实际的考查。
(2)结合城市规划、新区建设,以城市区域示意图、模式图为载体,考查城市功能区布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城市化进程、特点及其影响。
(3)以重大交通工程为切入点,考查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及其影响。
网络构建
名师点拨
本讲三大知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人口增长及其空间分布的不平衡,促进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交通既是人类相互联系的需要,也架起城市间相互联系的桥梁。
复习过程中着重把握三个重点:
人口增长和空间变化——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和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城市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化;
交通——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及其意义
核心点一 人口变化
主干精讲
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表现
①时间变化:
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②空间分布:
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人口分布呈现空间不均衡性。
(2)决定因素: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高高低模式)、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和现代型(低低低模式)。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社会因素也经常影响人口迁移。
③生态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水污染、气候变干等)、大型工程建设会导致环境移民。
④战争、国家政策(如我国西部开发、边境开放等)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排查纠错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
2.人口增长率高的时期人口规模大。
(×
)
3.人口老龄化是发达国家特有的社会现象,发展中国家不存在。
4.人口问题既有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也有人口增长缓慢的问题。
5.目前,社会经济因素替代自然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6.人口迁移对迁入区的影响是利弊共存。
预测演练
命题点一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预测题型:
选择题]
1.读我国X省人口部分资料,判断目前该省人口增长模式为( )
A.“高—高—极低”模式B.“高—高—较低”模式
C.“高—低—高”模式D.“低—低—低”模式
答案 D
解析 由该省人口统计资料知,该省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比较低,都不超过1%,为“低—低—低”模式。
方法技巧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
(1)根据地区判读:
发达国家以及韩国、新加坡、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低低低模式);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高低高模式);
个别经济极为落后的地区(原始部落)为原始型(高高低模式)。
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或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因素影响,人口再生产类型也有所不同。
(2)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判读:
通常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1%,人口再生产类型为传统型;
低于1%或为负值,为现代型。
(3)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判读: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形状为“下宽上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传统型;
“上宽下窄”则为现代型。
(4)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如农业社会及其以前是原始型;
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
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命题点二 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预测题型:
选择题或综合题]
2.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计算,201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
读“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平均预期寿命比较表”,回答问题。
我国平均预期寿命比较表(岁)
年份
2000年
2010年
全国
71.40
74.83
男性
69.63
72.38
女性
73.33
77.37
(1)据图分析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点。
(2)据图表推断我国现阶段的人口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
(3)2013年11月我国开始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即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
请说明我国实施这一政策的理由。
答案
(1)青少年人口比重下降(20岁以下下降最快);
中青年人口比重上升(35岁到59岁上升最快);
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2)问题:
人口老龄化,并有快速发展的趋势。
原因:
“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
人口寿命的延长。
(3)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可以增加新生人口,减缓老龄化;
丰富劳动力资源。
解析 第
(1)题,结合1982年和2009年人口金字塔进行说明。
第
(2)题,从图示可知,现阶段我国60岁及其以上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说明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
这与我国长期的控制人口增长政策及人口寿命延长有关。
第(3)题,“单独二孩”政策对于增加我国新生人口,减缓老龄化趋势,丰富劳动力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
读图技巧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与应用
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可直观地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进而可分析该地区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判读时,注意以下几点: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所占人口的比例,以及男女比例差异。
(2)定类型。
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①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甲图);
②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乙图);
③老年型(缩减型)——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上下窄、中间宽(丙图)。
(3)析变化
①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如上图)。
其变化主要是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现代型的不断转变而转变。
②异常变化
a.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变小(如丁图的①处)。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由于计划生育等原因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
二是由于重大灾害等原因导致死亡率上升;
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b.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增加(如丁图的②处)。
其变化可能是由于就业、升学等原因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c.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丁图的③处)。
可能是战争导致的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纺织工业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
命题点三 人口迁移的原因与特点[预测题型:
读“我国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人口移动方向,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水泛滥B.滑坡、泥石流
C.生态建设D.水利工程建设
4.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中青年为主且多跨省迁移
B.多为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
C.迁移距离较短且多省内迁移
D.自发迁移为主并待工程建成后返回
答案 3.D 4.C
解析 第3题,结合图示知,图中人口移动为沿轴线向两侧后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轴线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造成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水利工程建设。
第4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涉及居民较少,迁移距离较短且多省内迁移。
答题模板
人口迁移的影响的分析
一方面是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分析时要全面考虑。
(1)对迁入地:
有利影响——为迁入地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尤其会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2)对迁出地:
有利影响——加强了迁出地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影响——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核心点二 城市与城市化
1.城市区位因素
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要分析其地理位置特点,其次分析影响它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具体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
2.城市内部功能分区
(1)主要功能区
商业区——多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和街角路口;
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
住宅区——占用面积最大,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
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工业区——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集聚成片。
(2)主要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通过影响地租水平影响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
3.城市化
(1)三个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
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最主要标志,也是计算城市化水平的依据。
(2)城市化进程——“一条曲线,三个阶段”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表现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如下图所示:
(3)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改善环境的措施:
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
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
拓展交通,形成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
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处理废水。
1.商业区中也会有住宅用地和行政用地等。
2.高级住宅区分布于市中心繁华地段,低级住宅区分布在城区外围。
3.由于工业会对城区造成污染,所有工业都不能布局在城区内。
4.市中心远离主干道的地区一般为住宅区。
5.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或地区,城市化速度一般较快。
6.逆城市化就是城市化的衰落。
命题点一 城市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预测题型:
下图为“某地1965年和2012年地理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可能是( )
A.水源充足、交通便利B.矿产资源丰富
C.优惠的政策D.劳动力素质高
2.随着当地煤炭和石油资源耗竭,城市的经济发展受影响最小的是( )
A.A城B.D城C.E城D.F城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由图示知,B地位于两河交汇处,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为城市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2题,D、F城都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兴起的,资源枯竭受影响必然较大;
A城是铁路枢纽城市,资源的耗竭必然使其交通地位下降,受影响也较大;
E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以旅游业为主,与资源耗竭关系不大,受影响最小。
命题点二 城市内部功能分区[预测题型: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如果要在该城布局火力发电厂,则最佳区位是城市的( )
A.东南郊B.东北郊C.西南郊D.西北郊
4.据等温线判断,图中M处最不可能的功能区是( )
A.绿地B.住宅区C.文化教育区D.重工业区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火电厂是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
结合图示中风向玫瑰图知应该布局在城市的东北部。
第4题,M处等温线向城区内部弯曲,说明此地温度相对周边地区较低。
重工业区消耗能源量大,排放废热多,如果布局在此,应该使等温线向外弯曲,最不可能。
总结归纳
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分析
(1)根据空间分布判断:
市中心、交通干道交会处为商业区;
城市外围为工业区;
中间道路两侧或市中心交通不便的位置形成住宅区。
(2)根据地租水平判断:
地租最高的位置为商业区,其次为住宅区,地租最低的位置为工业区。
(3)根据环境要求判断:
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
有水体污染的要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高级住宅区布局在远离工业区环境优美的位置。
命题点三 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措施[预测题型:
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区域城市发展过程依次是( )
A.①③④②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D.②①③④
6.该区域城市发展必然导致( )
①城市环境恶化 ②植被覆盖率减少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地表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⑤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⑥城郊间形成热力环流
A.①⑤B.②④
C.③⑥D.⑤⑥
答案 5.B 6.D
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第5题,城市化过程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城市数量逐渐增加,由此可推断四幅图的顺序是②④③①。
第6题,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该题强调城市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必然导致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郊间形成热力环
流。
城市环境质量可能有所下降,植被覆盖率可能减少,地下水位可能下降。
核心点三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2.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高速化、大型化(吨位)、专业化(大型集装箱等)、网络化(多种运输方式联合发展,形成交通网)。
3.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点、交通枢纽
4.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影响聚落形态:
水运发达区,聚落往往沿河或沿海分布、延伸;
陆路交通发达区,聚落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拓展;
综合运输区,聚落多方向发展。
(2)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和位置:
山区地势起伏大,运输线路稀少,运输方式单一,不利于区际商品流通,商业网点密度明显小于平原。
随着交通运输发展,传统中心商业区衰落,商业网点向城市外围布局。
1.铁路、汽车和飞机都属于基本的交通运输方式。
2.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都适于大宗、笨重货物的长途运输。
3.城市主干道布局在城市外围可解决市区环境污染问题。
4.影响“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5.目前,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命题点一 主要交通方式的特点及发展[预测题型:
读“美国各类交通运输方式里程增长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的运输方式是( )
A.①运河、②铁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