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年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7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641500
- 上传时间:2022-12-30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48.12KB
0711年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7Word下载.docx
《0711年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7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11年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7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3:
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对自然世界的认识,都改变了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B正确。
3.(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22题)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A.日心说B.量子论C.相对论D.经典力学
【答案】C
【点拨】本题以《泰晤士报》文章标题作为切入点,通过现代世界的科学技术——相对论考查学生对近代世界科技的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分析历史概念的能力,体现了高考对文化史的高度重视和基础知识对解决历史问题的重要性,难度不大。
审题扣住关键词,由“牛顿观念的破产”可知该理论解决了牛顿经典力学的危机,为现代科学革命的两大支柱:
相对论和量子论,故排除A、C。
由“宇宙新理论”可知为相对论,光线在通过强引力场附近时会发生弯曲,相对论主要是宏观领域的理论,而量子论主要是微观领域的理论。
总之,由关键时间信息1919年和“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可以判断为爱因斯坦提出于1915年的相对论。
故选D项。
4.(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21题)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
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
【点拨】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是来自原子弹而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A项偷换概念;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在于反法斯同盟的建立而非原子弹的使用,排除B项;
科技是双刃剑,本身不会带来灾难,关键在于人的作为,排除C项;
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比如原子科技、航天科技的发展与二战中的原子弹、导弹有密切关系,故选D项。
5.(2010高考广东文综21题)《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
“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17世纪初期B.18世纪中期C.19世纪中期D.20世纪初期
【点拨】题眼:
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学说)。
考点:
马克思主义学说与达尔文进化论
解析:
阐述“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的两个学说分别是1859年《物种起源》和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因此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19世纪中期。
6.(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5题)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
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工具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点拨】从材料中梁启超措辞“猖獗”来看,梁启超对科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持否定态度,否定“科学万能说”,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游历欧洲的梁启超目睹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而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从而得出此结论。
注意时间:
1920年。
一战期间,飞机、坦克、大炮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成果应用于军事之中,体现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一战结束后;
著作《欧游心影录》,关注点是欧洲;
观点则是对针科学的一定程度的批判,指责科学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杀人的工具,从而否定“科学万能说”。
7.(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19题)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
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答案】A
【点拨】“地球中心说”是中世纪神学基础。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提出,是对中世纪的“地球中心说”的挑战。
故选A
8.(2008年江苏高考15题)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
“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
”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点拨】A项伽利略是自制望远镜,观测到一些肉眼看不见的行星,证明了“日心说”的正确性,并没有说明行星的运动和图像。
C项爱因斯坦主要贡献是相对论,打破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但他不是第一个。
D项普朗克主要是提出了“量子假说”。
B项牛顿提出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用科学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打破了基督教之前所宣扬的“神的力量”。
应选B项。
9.(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16题)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点拨】蒸汽机发明以后,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动力问题,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
此题考查的是对工业革命的理解。
根据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
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0.(2009年广东高考21题)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
“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A.日心说B.相对论C.量子假说D.万有引力定律
【点拨】普朗克的观点主要是高度评价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日心说是哥白尼的学说,量子假说是普朗克首先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经典力学的组成部分。
爱因斯坦的主要学说是相对论,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把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普朗克高度评价爱因斯坦主要是基于此。
11.(2008年上海高考A10题)“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
”说这句话的科学家是()
A.牛顿B.波义耳C.拉瓦锡D.哥白尼
【点拨】从题干的材料可以看出,此科学家是研究天文的,而且运用了万有引力的知识,选项中的波义耳和拉瓦锡均属于化学家,可以排除掉;
而哥白尼时代还没有发明万有引力定律,因此也可排除。
所以正确答案为牛顿。
材料中的话体现的是万有引力定律,提出的是牛顿,选A项。
12.(2011年海南高考10题)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
这一现象说明
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
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点拨】注意关键词“普遍接受”“常识”等关键词,可以判定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故选D。
从关键句“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可见不仅是从“实用角度”,排除A。
科学素养作用还很小不能等同于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排除B。
C错误明显,排除。
13.(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20题)图9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涉笔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
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
A.“超越时空的梦想”
B.“探索与发现:
海王星”
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
D.“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
【点拨】此题对图片信息的解读要求较高,第一层信息月亮受地球引力影响绕着地球转,第二层信息月亮运行同时还受其它星体引力的影响,科学家们正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和计算才发现了海王星的,故选B。
此题用排除法也比较容易选出B。
14.(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6题)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点拨】“君权神授说”是宣扬君主的权力是来自神的,所以众人应该服从于他的统治,这种思想是服务于君主专制的。
“社会契约论”则宣扬人民有反抗暴君专制的权力的。
二者是相矛盾的。
智者学派思想属于古希腊哲学派别,智者学派的出现标志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故A符合题意;
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也可看得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B也符合题意;
“君权神授”是说皇权是上帝授予的,不是人民授予的,人民不得反抗,而“社会签约论”是说国家是按社会契约形成了,谁违背民意,阻碍国家的发展,侵犯人民的权力,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由此可以看出二者观点相反,不具有继承和发展关系,符合题意。
故C为正确答案。
15.(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11题)20世纪初,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家是
A.普朗克B.麦克斯韦
C.玻尔D.爱因斯坦
【点拨】测量目标:
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
考试内容:
相对论和量子论。
分析:
知道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的贡献即可。
16.(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19题)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沦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变革。
它()
A.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
B.打破了绝对时空观
C.彻底解决了19世纪以来物理学面临的危机
D.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开始进入微观粒子世界
【点拨】爱因斯坦相对沦,提出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时间、空间、运动、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
17.(2008年广东高考21题)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
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
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伽利略
【点拨】本题可运用排除法。
A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和提出力学三大定律,引领人类进入科学时代。
B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对上帝造人说提出挑战;
D伽利略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的正确性,三者均动摇神学权威。
故选C符合题意。
18.(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9题)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日心说B.进化论
C.量子论D.相对论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内容,以及对它们的准确理解。
首先排除A项,日心说是西方教会的主张。
然后再排除C、D两项,量子论和相对论是20世纪出现的理论。
根据题意“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可知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被誉为“生物学界的牛顿”。
本题考查的是进化论思想的作用,属于容易题。
解题关键是对两段材料的理解,应为进化论思想的作用,特别是从严复可作出判断,故B项正确,ACD均错误。
19.(2011年江苏高考20题)菲利普·
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
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
平行线可以交叉。
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
【点拨】本题考查了对相对论知识的理解。
根据所学,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爱因斯坦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
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时间、空间、运动、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
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据此再联系材料中“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等信息,可理解到这位科学家就是爱因斯坦。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指的是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2。
“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说明时间是可变的,指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0.(2009年高考广东理基67题)英国思想家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他的思想最有可能借用了
A.相对论原理B.万有引力定律
C.进化论原理D.主权在民思想
【点拨】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他认为生物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1.(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2题)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
“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
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
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
我暂时不再贫穷了。
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这段材料表明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点拨】注意材料的内容的分析,不愿意让人看出自己是女工,是学徒的时候,别人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他们,可见陈述者扔未摆脱社会偏见。
22.(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31题)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A.蒸汽机车B.内燃机车
C.电力机车D.汽车
【点拨】蒸汽机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汽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23.(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20题)“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
”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问题引起的?
A.研究热辐射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点拨】“这一理论”指的是量子论,而这一理论主要是由研究热辐射理论引起的。
此题考查的是对20世纪物理学理论突破的理解。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著名的量子假说,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应该是A项。
24.(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25题)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下列选项中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A.电的发明和利用B.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
C.经典力学的发展D.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
【点拨】属于容易题。
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注意时间的限制。
电的发明和利用是在19世纪中期;
经典力学的发展是在17世纪末;
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是在20世纪四十年代。
只有量子理论的提出是在20世纪初,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
此题着重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
本题是新增内容,也是20世纪物理学的伟大发现,考生只要抓住“20世纪初”、“物理学”、“革命性”等关键信息就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了。
25.(2008年海南高考12题)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
“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
”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A.18世纪中后期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D.20世纪前期
【点拨】题干强调的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亦即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应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
26.(2010高考安徽文综35题)(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
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
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8分)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10分)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答案】
(1)实用性,继承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
农耕经济的需要。
(2)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科级成为引领经济、深沪发展的主要动力;
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经济危机。
(3)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
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点拨】
本题以科技为突破口,大跨度的考察中国古代科技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影响。
解答此题首先要审题,题目怎么问,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内容进行组织答案。
第一问,有两个小问古代科技的特点与古代成就的原因,从材料分析可以获得其特点,从所学内容分析可以获得其发展原因。
第二问,也有两问科技成果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世界为什么要加大科技投入,强调近代科技的成果,现代科技在社会发展的作用日趋重要,结合所学分析加大科技投入的原因。
第三问,同样也是两小问,如何理解动摇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潜在的危险。
这个从科技的负作用来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711 年高 考真题分 专题 汇编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