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639661
- 上传时间:2022-12-30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62.16KB
解析版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Word下载.docx
《解析版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朝末年实行奖励身制度,通过奖励方法来指定学生的出身。
这反映了当时
学堂种类
出身
第一级
分科大学(含通儒院)
进士
第二级
高等学堂、政法学堂、高等实业学堂、优级师范学堂
举人
第三级
中等实业学堂、初级师范学堂、中学堂等
贡生(优、拔、岁等)
第四级
高等小学堂
廪生、增生、附生
A.科举考试内容发生了变化
B.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
C.清朝教育学制的重大改变
D.近代教育改革的困境
5.阅读下表:
1927-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
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
类别
比重(%)
年平均增长率(%)
1927年
1936年
轻工业
44.1
30.7
5.46
重工业
54.6
62.9
9.94
A.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
B.国民政府对反侵略有所准备
C.官僚资本掌控了国家经济命脉
D.内战政策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解析】1936年和1927年相比,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增大,说明当时国民政府对于反侵略有所准备,B正确;
A中发生根本变化不符合材料主旨;
官僚资本表格不能体现,C错误;
内战对于经济破坏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6.中共中央在《关于1980、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中提出,1981年计划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6%,轻工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8%。
在《关于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1982年计划轻工业总产值比1981年增长7%,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4%。
这些决议旨在
A.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为对外开放做准备
D.改变原有工业布局
【答案】A
【解析】“1982年计划轻工业总产值比1981年增长7%,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4%”说明轻工业增长比例有所增加,说明政府对于传统经济比例结构进行调整,A正确;
B是1992年之后;
此时已经开始对外开放,C错误;
工业布局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工业比例,D错误。
7.《罗马法》规定:
“武力和畏惧完全与自原的同音背道而驰,而后有力诚实契约之根基;
容许任何此类行为都是悖逆道德的”。
又规定,“世代相传的习业文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由此可见罗马法
A.基于习俗之基础
B.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C.重视契约之规定
D.不保护传统习俗约定
【解析】“而后有力诚实契约之根基”“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说明契约作用的重要性,C正确;
习俗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
B中武力后盾不符合材料主旨;
罗马法保护习俗规定,D错误。
8.布克哈特说:
“16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已经达到了最高峰,但不可否认的是,意大利此时已经发现自己处于一种严重的道德危机中间,就是最好的人也逃脱不掉。
”这说明了当时
A.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走向衰落
B.全盘接收古希腊文化产生的弊端
C.人文思想使个人主义过渡泛滥
D.对基督教义的信仰出现了空前危机
【解析】“意大利此时已经发现自己处于一种严重的道德危机中间,就是最好的人也逃脱不掉”说明人文主义泛滥导致人主义过渡泛滥,C正确;
此时文艺复兴是高潮,A错误;
全盘接受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
西方一直信奉基督教,并不是受到危机,D错误。
9.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调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
这种制度变革主要影响是
A.拓宽了下层民众参加政治的通道
B.以新的不平等代替封建等级制
C.废除了封建贵族专制的等级制度
D.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
【解析】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的爆发都属于政治革命变革,这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正确;
A属于代议制改革的作用;
材料中措施有利于废除不平等,B错误;
贵都等级制并没有完全废除,C错误。
10.弗兰克曾说:
“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
……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他在此处强调的是
A.全面否定欧洲中心论观点
B.要从另一种角度看待欧洲发展
C.要以整体的观点看待历史
D.要以反殖民主义态度看待欧洲史
【解析】“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是从世界角度看待历史,显然是整体的历史观,C正确;
A中全面否定不符合材料主旨;
B中另一个角度说法不具体;
D中反殖民主义不是材料主旨。
欧洲中心论,是一种从欧洲的角度来看待整个世界的一种隐含的信念,自觉或下意识地感觉到欧洲对于世界的优越感。
欧洲中心论是资本主义凭借其经济的、政治的优势向全球扩张的产物,是西方资产阶级为自己主宰世界制造历史合法性的说教。
它出现于十八世纪中后期,在十九世纪得以发展,并且最终形成为一种人文科学领域的思想偏见。
11.下表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与欧洲之间贸易“经常项目”(商品和劳务项目)的变化情况。
这一现象
时间
1947年
1946年
美国顺差
77.79亿美元
59.22亿美元
A.与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有关
B.催生了欧洲复兴计划出台
C.说明欧洲经济正迅速恢复
D.促使西欧各国加快联合步伐
【解析】表格显示美国顺差出现,主要是导致美国对于欧洲贸易的减少,为此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以改变这一状况,B正确;
杜鲁门主义属于冷战政治方面,A错误;
欧洲经济复兴是马歇尔计划之后,C错误;
D是欧共体成立之后。
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区别和实质
(1)区别:
“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在政治方面的表现,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2)实质:
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12.下面是《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对于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国别
农业
制造业
第三产业
联邦德国
3%
48%
49%
美国
2%
36%
62%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农业发展缓慢,国家经济明显出现了严重滞涨
D.大力发展第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表格显示联邦德国和美国在第三产业的投入上比例上升,和农业和工业相比,体现出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D正确;
20世纪70年代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A错误;
社会福利政策表格没有体现,B错误;
国民经济并不是衰退,C错误。
第三产业包括: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行业。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
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
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
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
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嘹望世界的窗口,初步产生了真实而朦胧的世界观念,同时摒弃了“天朝大国”的守旧意识。
从19世纪7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后,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多渠道传播输导到中国,都是以西方近代国家理念为坐标,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无形中构成对君权至上的天朝意识的挑战。
在维新人士中,严复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译介给国人,用进化观念观察社会和国家问题。
梁启超热情传播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等理论。
孙中山也主张,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国家观形成的历史因素。
【答案】
(1)特点:
父权、皇权的专制统治;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家国同构;
利用乡村自治束缚农民;
重视伦理教化等。
原因:
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宗法制度及观念的影响;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儒家思想的影响。
(2)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及民主政治思想的冲击;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清政府统治腐朽,面临内忧外患局面;
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救国方案的努力。
【解析】
(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可以得出家国同构;
乡村自治的特点;
从“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得出强化父权、皇权专制的特点;
从“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可以得出重视伦理教化的特点。
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思想及与农村关系密切的宗法观念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答案。
(2)从材料中的“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瞭望世界的窗口”、甲午战后“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可以得出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的冲击;
从材料中的严复、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主张,可以得出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救国方案的努力。
再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外来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清政府统治面临内忧外患。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列大事年表简要反映了1791-1928年妇女解放的历程:
事件
1791年
法国女权主义者奥普兰发表《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
1792年
《女权辩》完成,被认为是英国女性运动的第一个宣言
1829年
在印度,妻子殉夫被禁止了
1848年
第一届女权会议召开
1857-1872年
《已婚女性财产法》允许英国女性在婚姻中拥有她们自己的财产
1866年
“美国平等权协会”成立
1868年
在英国曼彻斯特,女性选举权运动第一次公开会议举行
1869年
在英国,女性纳税人能参与地方政府选举
1890年
在中国,开始废除裹脚
1913年
“国际妇女和平大会”在荷兰举行
1914-1918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女性承担了在家庭以外工作的责任
1918年
英国年满30岁的家庭主妇获得了选举权
1919年
康斯坦斯·
德马尔凯维奇是英国第一位被选入议会的女性
1920年
《第19条完法修正案》给予美国妇女选举权
1928年
英国年满21岁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
——选编自【美】霍华德·
斯波德《世界史》,第577页
从表中提取世界各地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史实前后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
(略)
评分标准:
一等观点明确,紧扣图表信息;
史实相互关联,逻辑严密;
论从史出,结论科学,注意多角度论证,表达清楚。
二等能够结合图表信息,观点较为明确;
引用事实背景及评论角度单一;
论证较为完整,表达较为清楚。
三等偏离评论要求对象,观点不明确;
引用史实不合理或未结合史实评论,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达不清楚,结论不科学。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信息提取观点,然后结合所学进行论证,本题表格信息主要是涉及女性地位变化,依据表格信息“在中国,开始废除裹脚”“英国年满30岁的家庭主妇获得了选举权”“英国年满21岁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的信息提取中西妇女地位提高观点;
第二小问论证结合所学从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和西方代议制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后周初年,沿用旧的法律,律、令、格、敕很多,积至一百五六十卷,律、令文词简单而意义难明,格、敕条目繁多,容易发生疑误。
各级官吏更是利用这一点滥用律令陷害人民以谋取私利。
于是后周皇帝命御史和杂事张堤等对五代相沿之律令格敕进行删节、注释和评议,再由兵部尚书张昭等编订成《大周刑统》21卷。
周世宗下诏颁行天下,要求各级官吏严格依照法律行事,限制刑讯逼供等不法行为,规定各级官吏必须按时审理刑狱,不得故意拖延稽留等,有力地加强了法制建设。
周世宗所制定的《大周刑统》结束。
了五代以来天下无法的时代,对后世影响很大。
宋代的法律《宋刑统》就是在此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
——摘编自《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周世宗制定《大周刑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大周刑统》作简要评价。
(1)原因:
原有法律繁多;
官吏滥用律令;
周世宗力图稳定统治。
(2)评价:
精简了法律;
缓解了社会矛盾;
影响后世的法律制定。
【解析】第
(1)问,“原因”由材料“后周初年,沿用旧的法律,律、令、格、敕很多,积至一百五六十卷,律、令文词简单而意义难明,格、敕条目繁多,容易发生疑误。
周世宗即位以后,意识到依法治国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意义”概括得出原有法律繁多、官吏滥用律令、周世宗力图稳定统治等。
第
(2)问,“评价”,由材料信息“再由兵部尚书张昭等编订成《大周刑统》21卷。
……有力地加强了法制建设。
周世宗所制定的《大周刑统》结束了五代以来天下无法的时代,对后世影响很大”概括得出精简了法律、缓解社会矛盾、影响后世的法律制定等。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2年2月,蒋介石一行访问印度。
在十余天的访问中,蒋介石希望印英当局允许印度取得自治领地位,并保证其战后独立;
希望国大党暂缓提出独立要求,放弃不合作政策。
由于英印双方立场严重对立,蒋介石此行未能取得成果。
1942年8月,国大党号召民众展开不服从运动。
印英当局随即逮捕了甘地等国大党领袖。
蒋介石急电罗斯福,希望美国出面干预印度局势。
同时,蒋会见英国驻华大使,对冲突加剧表示关切,希望能和平解决。
丘吉尔反对盟国介入印度问题。
……开罗会议时,中方在提案中曾主张“中、美、英、苏联合发表宣言,保证印度于战后立即获得自治领地位,并于战后若干年内获得独立,其时期于战后会商决定”。
但开罗会议未能接受中方的主张。
反对殖民主义并非仅仅针对英国。
主张在战后终结殖民地制度,是中国社会舆论的主流意见,也是国民政府在战时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坚持……影响了盟国战后对殖民地的处置。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民国卷》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围绕英印事务所采取的策略。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介入英印事务产生的历史影响。
(1)建议英印双方妥协;
呼吁美国干预;
借助国际会议推动。
(2)加强了中印对日作战方面的联系与合作,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内部的团结;
反对殖民主义,对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发挥大国作用,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依据材料“希望国大党暂缓提出独立要求,放弃不合作政策”“希望美国出面干预印度局势”“其时期于战后会商决定”的信息归纳回答。
(2)依据材料中“是中国社会舆论的主流意见,也是国民政府在战时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坚持……影响了盟国战后对殖民地的处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中印之间合作、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内部的团结以及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回答。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民国时期,乡村问题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广泛关注。
许多知识分子提出:
只有解决了乡村的衰败,才能挽救国势的衰败。
他们深入农村,积极探索农村变革之路,……卢作孚1927年出任重庆北碚区峡防团务局局长,开始在当地探索乡村建设,提出“乡村现代化”主张,通过招商引资将众多工厂企业引入北碚,并修路疏河,通邮通电,创办各类各级学校,建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院,建立农业银行、消费合作社,向农民传授各种知识、技能,并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北碚原本盗匪横行、贫穷闭塞,到30年代末,竞成为“世外桃源”般的西部科研中心,是全国乡村建设的典范区。
卢作孚希望通过北碚的“乡村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华民国现代化的参考”,最终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概括卢作乎践行“乡村现代化”的主要做法。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广受知识分子关注的原因。
(1)经济上,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工业和农村金融业等;
文化上,办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院等;
社会生活上,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向农民传授知识技能。
(照抄原文减半给分)
(2)民族危机加深;
农村经济衰败,各种社会问题复杂;
中国现代化在城乡间发展不平衡;
为中国的现代化寻求新的道路。
(1)依据材料“并修路疏河,通邮通电,创办各类各级学校,建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院,建立农业银行、消费合作社,向农民传授各种知识、技能,并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从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卢作孚生活时代“到30年代末”的信息从民族危机加深、农村经济衰败,各种社会问题复杂、中国现代化在城乡间发展不平衡等角度思考回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析 河南省 濮阳市 届高三 第三次 模拟考试 文综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