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乙己》的艺术技巧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637722
- 上传时间:2022-12-30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36KB
浅析《孔乙己》的艺术技巧文档格式.docx
《浅析《孔乙己》的艺术技巧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孔乙己》的艺术技巧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孔乙己》虽是一篇不足3000字的小说,但是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同时小说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这与鲁迅在小说的构思、塑造人物等方面有着高超的艺术技巧密不可分。
小说写得简练精粹,是一篇艺术精品。
关键词:
艺术技巧构思描写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为数不多但却质量很高的小说之一,作品仅用了不到两千八百字的短小篇幅,就为世界文学画廊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性格鲜明、内涵丰富的艺术典型——孔乙己。
高行健认为,“一部好作品的出现、不是仅仅找到了一个良好的赤裸裸的主题,同时也还因为作品在艺术上,也就是说在塑造人物、安排情节、作品的结构和叙述语言上,出色地体现了这个主题。
”《孔乙己》的构思、塑造人物的方法、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历来也是被人们称道的。
我现在就以《孔乙己》的艺术技巧浅谈以下几点。
一、精巧含蓄的构思
(一)多重的叙述视角
“从文体写法上看,《呐喊》、《彷徨》中的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有的是第一人称回顾(《伤逝》、《故乡》)、有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错使用(《祝福》、《孔乙己》)……”《孔乙己》在表层叙事时采用第一人称,且叙事简洁工美。
但小说直接叙事的第一人称“我”,有点以边缘身份讲述故事的味道。
这样的“第一人称”,一方面是作者采取的一种叙事策略,另一方面是为了形成小说叙述一种回忆的情调。
少年伙计的第一人称首先形成比较温和客观的“我”和孔乙己之间的人物关系,其次造成“我”第一人称叙述的固定视角,回忆的直叙加上意叙,以便形成小说“我”以“第一人称”回忆讲述孔乙己“故事”的表层叙事结构。
但“孔乙己”和孔乙己的“故事”不是“我”一个人的叙述完成的。
整个“故事”好像是以“我”的所见所闻呈现的,但是“孔乙己”来到咸亨酒店的情景和听闻孔乙己的事,却有不同的隐含眼光在推动着叙述的进程。
也就是说孔乙己出现在咸亨酒店的时候,不论是描写情景的交代文字还是那些简洁有力的对话,其实都已经超越了少年伙计的视角限制和“回忆”可能。
第一人称的人物视角和内在转换的多重叙述,形成聚焦中心人物的多重眼光:
“我”——瞧不起孔乙己的咸亨酒店的小伙计;
惦记孔乙己的掌柜;
没有直接出现但是存在的、坐在里面喝酒的穿长衫的主顾们;
公开嘲笑孔乙己的短衣帮;
显隐在更远的背景上的何家和丁举人。
《孔乙己》的聚焦孔乙己的描写有着高超的叙事追求。
如果你从聚焦人物孔乙己身上把眼光回转过来,你会发现鲁迅在不动声色中,给我们勾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人物构成了我们的生活,也是孔乙己悲剧演绎发生的生活真实与存在真实。
从鲁迅先生的勾画中我们认识到,孔乙己只是个人物,而小说本身是一个多重的完整的结构,意义在结构的深层丰盈和彰显。
(二)多样的叙述方法
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之一,隶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记叙文中常见的叙述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等几种,它们在《孔乙己》这篇小说里均有很好的体现。
从全文看,它运用了倒叙的方法,体现的语句是“所以至今还记得”,“记得”的内容就是下文对孔乙己两次到店的具体回忆。
可见,倒叙标志明显,总领纲目清楚,给人造成悬念,并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
从正文写孔乙己的悲惨命运看,它又运用了顺叙的方法。
从第一次到店写到第二次到店,从好腿写到断腿,具体展示了孔乙己的悲惨一生,小说的行文顺序与人物的命运发展同步行进,吻合一致,前后内容不能颠倒错置。
这样,既符合人物命运发展的客观事理,又使行文脉络清晰。
从回忆孔乙己的前半生看,它又运用了插叙的方法。
其标志是: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进入插叙,“孔乙己喝过半碗酒”结束插叙。
这段文字,补充交代了孔乙己前半生的生活道路:
读过书——没有进学——好喝懒做——偶尔偷窃——不拖酒钱。
这样,既把笔触伸向了孔乙己的过去,又让人全面了解孔乙己的整个面貌,从而丰富了小说的厚度,增强了人物的立体感。
三种叙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文笔生动活泼,变化多姿,色彩纷呈,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三)“横切面”的结构方式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自学指导(修订版)》说道:
“《呐喊》、《彷徨》中的小说,大多采用截取横切面的写法,场面比较集中,情节比较单纯,故事性并不很强,打破了时空的顺序,按内容表现的需要去剪接场景和细节。
”从结构上看,《孔乙己》截取了了生活的横切面。
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
孔乙己那可怜而又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第一个生活场面:
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孩吃。
孔乙己把他用两文钱买来的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想从孩子们那里得到一点可怜的尊重,但在天真幼稚的孩子面前,他仍然不由自主地用“之乎者也”式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读书人身份,在茴香豆所剩无几时又用手罩住,这何尝不是表现出他的穷酸与迂腐。
第二个生活场面:
写了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里喝酒的情形。
在这个场面里,鲁迅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截取了生活中的典型细节,给读者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像。
第一个片段:
酒客奚落孔乙己没有“进学”。
当无聊麻木的短衣帮再一次故意嘲弄他:
“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
”他“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那种读书人自命清高的性格,跃然纸上。
而当短衣帮诘问“孔乙己,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时,孔乙己难以掩饰痛苦、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这是他追求功名没有结果的必然反映,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痛苦和羞辱。
第二个片段:
酒客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短衣帮嘲笑孔乙己的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
当短衣帮说“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并举出亲眼目睹的事实。
这时的孔乙己,在众人面前,好像被剥光了衣服,完全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他“睁大眼睛”、“涨红了脸”地辩解,那种恐慌、羞恼、死爱面子、自欺欺人、迂腐不堪的性格,维妙维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三个片段:
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孔乙己交小伙计“茴”字的四种写法,又暴露出孔乙己一旦参与现实就势必表现出“迂腐”,而支撑他的“迂腐”的是强固的文字信仰。
其实,文字由繁到简,是一条规律,“茴”字的各种异体写法是僵死而无用的知识,而孔乙己却视之为“宝贝”。
这种迂腐落后的思想行为势必不受人喜欢,难怪小伙计毫不热心,要“努着嘴走远”。
于是他“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由此可见他中封建教育的毒害之深。
第三个生活场面:
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形。
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享酒店喝酒,又遭到掌柜索要“十九个钱”,孔乙己“很颓唐”。
当掌柜的笑他又偷了人家的东西时,“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此时的孔乙己,已经身残气微,不复聊生,却依然麻木不仁,令人不忍卒读。
自然,这样的画面是暗淡的,可暗淡的画面忽然闪露了一丝的亮光:
“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样就衬托出孔乙己在小说里的突出地位,也预告他被当作小丑和社会渣滓那样悲惨的命运。
这种横切面的结构方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酒客的无聊,掌柜的无情,孔乙己的可笑、可怜,旧社会的可憎,让人的感觉是那么强烈!
二、巧妙地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一)以肖像描写刻画人物个性
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身材、年龄、服饰、姿态、气质等方面的描写。
也叫外貌描写。
描写人物的外貌,不但能够把人物的外部形态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还可以以形来传神,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由表及里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因此在写人时,恰当地进行人物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人物的思想品质更加突出,文章的主题更加明确。
下面我从“孔乙己”的肖像描写来谈以下二点。
1、通过对人物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征
《孔乙己》中有七次写到了孔乙己的神情变化,这些神情描写,对揭示人物的灵魂,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写孔乙己的神情是当人们揭发他偷书时,他脸色“涨红”,“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这“涨红了脸”的描写,是鲁迅通过孔乙己的神态描写刻画了他精神和心理上的病苦。
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他内心的羞愧与气愤,刻画了孔乙己死爱面子、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
第二次当人们说他捞不到半个秀才时,他“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表现了他内心的隐痛和悲凉的心态,显示了他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所产生的头脑僵化、迂腐不堪的习性。
第三次写孔乙己的神情是当他问小伙计茴香豆的“茴”是怎样写的,小伙计认为孔乙己不配“考”他,把脸别了过去。
“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
……我教给你,记着!
’”孔乙己的态度是很耐心的,他显出很“恳切”的样子,反映了他诚恳善良的本质。
第四次当小伙计懒懒地说出“茴”字的写法时,他又“显出极高兴的样子”,突出了他知识被承认后的喜悦。
第五次当“我”努着嘴走远时,见此情景,孔乙己不是生气,而是“叹一口气”,显露出来的不是不高兴,而是“极惋惜的样子”。
这些描写,都表现了孔乙己帮助他人的热心。
第六次写孔乙己的神情,孔乙己虽然穷,但还舍得把自己可数的几粒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尽管每人只有一颗,但也足以表现出他的善良。
当然,即使在这样的时候,孔乙己也是愚腐可笑、酸气十足的。
“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在这里,当孩子们望着他碟子里的茴香豆时,他立刻显出十分“慌”乱的样子,说明了他的自私和窘迫。
最后一次写孔乙己的神情是当人们取笑他断腿时,他又露出了“恳求”的神情,揭示了他畏缩、害怕、绝望无告的心境。
同时刻画了孔乙己死要面子,迂腐的性格。
这里,鲁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牺牲者的血淋淋的悲惨画面。
孔乙己并不是一个没有知觉的痴呆人,对于周围人们给他的种种奚落和取笑,他也是动之以情而露之于外的。
作者通过对人物这些神情变化的描写,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特点,形象地刻画了孔乙己迂腐而麻木的特点。
2、刻画人物外部形态,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
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
只此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衣服都不肯动手。
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
孔乙己的长衫描写,作为塑造形象揭示性格的点睛之笔,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确实,如果鲁迅先生只写孔乙己站着喝酒而不写其穿着长衫,就很难简明地揭示出主人公思想意识和其所处的经济地位之间的矛盾,奇峰般地凸现出他迂腐寒酸的性格。
这长衫是人物灵魂的标签,是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广告。
(二)极富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表现出人物的鲜明性格
《孔乙己》一文中,主人公孔乙己所说的话并不多,然而几乎句句都是个性化、性格化的语言。
当酒客们看他居然“排出”大钱来买酒而不理睬众人时,就加强攻势故意高声嚷道:
“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
”先前说“你脸上又添了新伤疤”只是含沙射影,现在是单刀直入,而且故意高声叫嚷。
这回孔乙己不能再以无声战有声了,于是睁大眼睛说:
“你怎么污人清白?
”不说冤枉好人,而说“污人清白”,这是孔乙己独有的语言,可惜的是由于他并不“清白”,所以语言虽雅,却缺乏力量。
当对手拿出真凭实据:
“什么清白?
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死要面子的孔乙己在真凭实据面前,还要争辩,说什么“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孔乙己那迂腐的性格。
在他看来,像偷窃这样的丑事,一旦和读书人发生联系,便不再是一种不光彩的事,不能和一般的偷窃相提并论,这种强词夺理、自我解嘲式的语言也是孔乙己所独有的。
此外,象“君子固穷”,“多乎哉?
不多也”,这些陈腐的语言都表现出他受封建文化教育毒害之深,迂腐可笑与穷酸十足。
(三)以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孔乙己的动作描写最精彩的是两次亲手交钱买酒的动作。
第一次: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
‘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他不回答,对掌拒说: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这里既说“又”就不止一次;
既说“新伤疤”必有旧伤疤。
说明他经常被人殴打。
然而孔乙己并不理睬,而是以“排出九文大钱”要酒要菜来表示他的不可轻侮的“尊严”,是对挑逗者无声的回击。
“排”字写的是动作,表现的却不止是动作,还有动作的神态。
当他把九文大钱放在手心,用拇指一个一个的将钱用力推出,摁在柜台上时,可以想见他心里、脸上是十分得意的。
这时的孔乙己也算得“阔绰”,但好景不长,果然他最后一次去买酒,境遇大不如前。
文中写道:
“一天下午……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又说道,‘温一碗酒。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真是一幅多么凄惨的图画啊!
作者不仅从他的衣着来表现他经济地位的跌落,而且更为传神的是,用“排出九文大钱”的一个“排”字带着自赏自傲;
而“摸出四文大钱”的“摸”字则显得沮丧悲苦,穷愁潦倒。
而且在数目上,前次是“九文”,这次只是“四文”,还是乞求酒店给温一碗酒。
这两个动作围绕着一个“钱”字,不仅写出孔乙己经济地位每况日下,而且突出了他的穷酸迂腐,好逸恶劳,麻木不仁的个性特征。
而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
“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孔乙己虽善良,却又经济拮据而窘迫的恐慌无奈心情。
“站着喝酒”这一动作,深刻地提示了孔乙己经济拮据、穷困潦倒的窘迫。
这是孔乙己形象最重要而鲜明的特征。
“将两个长指甲敲着柜台”活画出孔乙己的迂腐不堪、卖弄“学问”的得意。
总而言之,每一处都很细致地表现了孔乙己不同的心理活动和复杂的思想感情,这以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群众)常去喝酒的地方也叫咸亨酒店。
鲁镇在鲁迅小说中,就像以其他地方名出现的背景如《故乡》中的故乡、《阿Q正传》的未庄。
这些地方都是象征旧中国社会。
鲁镇也好,故乡也好,只是一个大背景,鲁迅喜欢把旧中国的社会及其群众浓缩成一间酒店。
在《孔乙己》中,旧社会的各种症结都立体地通过咸亨酒店这个象征表现出来: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做工的人……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坐喝……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没有好声气……”文章通过对咸亨酒店格局的描写,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这个酒店的酒客,很清楚有两个不同的等级:
出卖劳动力为生的短衣帮和以地主、读书人、有钱人为主的长衫客两种。
短衣帮只能站在柜台外喝酒,长衫客则可走进屋里的雅座,叫酒叫菜,慢慢吃喝。
在这小小的酒店里,除了顾客与顾客之间的阶级差别,酒店职员也有极大的等级差别。
掌柜的严厉冷酷,对小伙计常摆出一副凶脸孔,嫌他“太傻”,不准他侍候长衫客,“幸亏荐头的情面大”,才没有被辞退。
顾客与掌柜、小伙计之间也不信任,因为掌柜唯利是图,卖酒要羼水以牟取利润。
咸亨酒店的掌柜对“短衣帮”与“长衫客”的不同态度,店内单调无聊、令人窒息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虚伪的关系,这些正是当时中国“病态社会”及其“不幸的人们”的象征。
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样的特殊身份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就注定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
由此看来,《孔乙己》真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
它的艺术特色渗透在全篇文章中,渗透在人物形象里,渗透在段落结构中。
它简直是一首深痛的叙事诗——为了哀悼,更重要的是为了控诉。
6
中外文参考资料目录
一、人教版初中课本第五册,第五单元(小说单元)中的第一课。
二、《孔乙己》中小伙计承载的隐匿意蕴----------《语文建设》2010年09期
三、《孔乙己》中的另一教育话题--------------------《写作》2009年03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孔乙己 浅析 艺术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