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手册.docx
- 文档编号:1863557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9.51KB
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手册.docx
《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手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手册
关于修改《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治理暂行方法》的决定
中国银行业监督治理委员会令2011年第1号
银监会2011.1.5
中国银行业监督治理委员会决定对《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治理暂行方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条修改为:
“本方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都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汲取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依法设立的金融资产治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中国银行业监督治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衍生产品业务,适用本方法。
”
二、第四条修改为:
“本方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按照交易目的分为两类:
(一)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
即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发起,为规避自有资产、负债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或流淌性风险而进行的衍生产品交易。
此类交易需符合套期会计规定,并划入银行账户治理。
(二)非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
即除套期保值类以外的衍生产品交易。
包括由客户发起,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满足客户需求提供的代客交易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对冲前述交易相关风险而进行的交易;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承担做市义务持续提供市场买、卖双边价格,并按其报价与其他市场参与者进行的做市交易;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发起,运用自有资金,依照对市场走势的推断,以获利为目的进行的自营交易。
此类交易划入交易账户治理。
”
三、第四条与第五条之间增加一条:
“本方法所称客户是指除金融机构以外的个人客户和机构客户。
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客户销售的理财产品若具有衍生产品性质,其产品设计、交易、治理适用本方法,客户准入以及销售环节适用中国银监会关于理财业务的相关规定。
对个人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评估和销售环节适用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规定。
”
四、第五条修改为:
“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应当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同意中国银监会的监督与检查。
获得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从事与其自身风险治理能力相适应的业务活动。
”
五、第六条修改为:
“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与外汇、商品、能源和股权有关的衍生产品交易以及场内衍生产品交易,应当具有中国银监会批准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并遵守国家外汇治理及其他相关规定。
”
六、第六条与第七条之间增加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资格分为以下两类:
(一)基础类资格:
只能从事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
(二)一般类资格:
除基础类资格能够从事的衍生产品交易之外,还能够从事非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
依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治理能力,监管部门能够对其具体的业务模式、产品种类等实施差不化资格治理。
”
七、第七条修改为:
“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基础类资格,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健全的衍生产品交易风险治理制度和内部操纵制度;
(二)具有同意相关衍生产品交易技能专门培训半年以上、从事衍生产品或相关交易2年以上的交易人员至少2名,相关风险治理人员至少1名,风险模型研究人员或风险分析人员至少1名,熟悉套期会计操作程序和制度规范的人员至少1名,以上人员均需专岗专人,相互不得兼任,且无不良记录;
(三)有适当的交易场所和设备;
(四)具有处理法律事务和负责内控合规检查的专业部门及相关专业人员;
(五)满足中国银监会审慎监管指标要求;
(六)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
八、第七条与第八条之间增加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一般类资格,除具备上述基础类资格条件以外还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完善的衍生产品交易前、中、后台自动联接的业务处理系统和实时的风险治理系统;
(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主管人员应当具备5年以上直接参与衍生产品交易活动或风险治理的资历,且无不良记录;
(三)严格的业务分离制度,确保套期保值类业务与非套期保值类业务的市场信息、风险治理、损益核算有效隔离;
(四)完善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治理框架;
(五)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
九、第八条修改为:
“外资银行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应当向当地银监局提交由授权签字人签署的申请材料,经审查同意后,报中国银监会审批。
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应当由总行统一向当地银监局提交申请材料;外国银行拟在中国境内两家以上分行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应当由其在华治理行统一向当地监管机构提交申请材料,经审查同意后,报中国银监会审批。
外国银行分行申请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应当获得其总行(地区总部)的正式授权,且其母国应当具备对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进行监管的法律框架,其母国监管当局应当具备相应的监管能力。
申请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假如不具备第九条或第十条所列条件,其总行(地区总部)应当具备上述条件。
同时该分行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其总行(地区总部)对该分行从事衍生产品交易等方面的正式授权对交易品种和限额作出明确规定;
(二)除总行另有明确规定外,该分行的全部衍生产品交易通过对其授权的总行(地区总部)系统进行实时平盘,并由其总行(地区总部)统一进行平盘、敞口治理和风险操纵。
其他由属地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先向当地监管机构提交申请材料,经审查同意后,报中国银监会审批;其他由中国银监会直接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直接向中国银监会提交申请材料,报中国银监会审批。
”
十、第九条修改为:
“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应当向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送以下文件和资料(一式三份):
(一)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申请报告、可行性报告及业务打算书或展业打算;
(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内部治理规章制度;
(三)衍生产品交易会计制度;
(四)主管人员和要紧交易人员名单、履历;
(五)衍生产品交易风险治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
风险敞口量化规则或风险限额授权治理制度;
(六)交易场所、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测试报告;
(七)中国银监会要求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外国银行分行申请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若不具备第九条或第十条所列条件,除报送其总行(地区总部)的上述文件和资料外,还应当向所在地银监局报送以下文件:
(一)其总行(地区总部)对该分行从事衍生产品交易品种和限额等方面的正式书面授权文件;
(二)除其总行另有明确规定外,其总行(地区总部)出具的确保该分行全部衍生产品交易通过总行(地区总部)交易系统进行实时平盘,并由其总行(地区总部)负责平盘、敞口治理和风险操纵的承诺函。
”
十一、第十一条修改为:
“银行业金融机构按本方法规定提交的交易场所、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测试报告,原则上应当由第三方独立做出。
”
十二、第十二条增加一项作为第二项:
“新业务、产品审批制度及流程。
”
十三、第十三条修改为:
“中国银监会自收到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本方法提交的完整申请资料之日起三个月内予以批复。
”
十四、第十五条修改为: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依照本机构的经营目标、资本实力、治理能力和衍生产品的风险特征,确定是否适合从事衍生产品交易及适合从事的衍生产品交易品种和规模。
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在开展新的业务品种、开拓新市场等创新前,应当书面咨询监管部门意见。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交易治理能力和风险治理水平,慎重涉足自身不具备定价能力的衍生产品交易。
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自主持有或向客户销售可能出现无限损失的裸卖空衍生产品,以及以衍生产品为基础资产或挂钩指标的再衍生产品。
”
十五、第十六条修改为: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按照第四条所列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分类,建立与所从事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善的、可靠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法律合规风险治理体系、内部操纵制度和业务处理系统,并配备履行上述风险治理、内部操纵和业务处理职责所需要的具备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人员。
”
十六、第十七条修改为:
“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会或其授权专业委员会应当定期对现行的衍生产品业务情况、风险治理政策和程序进行评价,确保其与机构的资本实力、治理水平相一致。
新产品推出频繁或系统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当相应增加评估频度。
”
十七、第十八条与第十九条之间增加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治理人员应当了解所从事的衍生产品交易风险;审核评估和批准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经营及其风险治理的原则、程序、组织、权限的综合治理框架;并能通过独立的风险治理部门和完善的检查报告系统,随时猎取有关衍生产品交易风险状况的信息,进行相应的监督与指导。
在此基础上,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每年对其自身衍生产品业务情况进行评估,并将上一年度评估报告一式两份于每年一月底之前报送监管机构。
”
十八、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与第二十九条合并修改为: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依照本机构的整体实力、自有资本、盈利能力、业务经营方针、衍生产品交易目的及对市场走向的预测选择与本机构业务相适应的测算衍生产品交易风险敞口的指标和方法。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授权和止损制度,制定并定期审查和更新各类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敞口限额、止损限额、应急打算和压力测试的制度和指标,制定限额监控和超限额处理程序。
在进行衍生产品交易时,必须严格执行分级授权和敞口风险治理制度,任何重大交易或新的衍生产品业务都应当经董事会或其授权的专业委员会或高级治理层审批。
在因市场变化或决策失误出现账面浮亏时,应当严格执行止损制度。
对在交易活动中有越权或违规行为的交易员及其主管,要实行严格问责和惩处。
”
十九、第十九条与第二十条之间增加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分支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授权治理。
关于衍生产品经营能力较弱、风险防范及治理水平较低的分支机构,应当适当上收其衍生产品的交易权限。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相应的风险治理制度中明确重大交易风险的类不特征,并规定取消交易权限的程序。
关于发生重大衍生产品交易风险的分支机构,应当及时取消其衍生产品交易权限。
”
二十、第二十条修改为:
“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风险计量、监测和操纵的工作人员必须与从事衍生产品交易或营销的人员分开,不得相互兼任;风险计量、监测或操纵人员能够直接向高级治理层报告风险状况。
依照本方法第四条所列的分类标准,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从事套期保值类与非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的交易人员不得相互兼任。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确保其所从事的上述不同类不衍生产品交易的相关信息相互隔离。
”
二十一、第二十三条修改为: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制定评估交易对手适当性的相关政策:
包括评估交易对手是否充分了解合约的条款以及履行合约的责任,识不拟进行的衍生交易是否符合交易对手本身从事衍生交易的目的。
在履行本条要求时,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依照老实信用原则合理地依靠交易对手提供的正式书面文件。
”
二十二、第二十四条修改为: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以清晰易明白、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向客户提供衍生产品介绍和风险揭示的书面资料,相关披露以单独章节、明白清晰的方式呈现,不得以页边、页底、脚注或小字体等方式讲明,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产品结构及差不多交易条款的完整介绍和该产品的完整法律文本;
(二)与产品挂钩的指数、收益率或其他参数的讲明;
(三)与交易相关的要紧风险披露;
(四)产品现金流分析、压力测试、在一定假设和置信度之下最差可能情况的模拟情景分析与最大现金流亏损以及该假设和置信度的合理性分析;
(五)应当向客户充分揭示的其他信息。
”
二十三、第二十五条修改为: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制定完善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治理制度,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模型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风险缓释措施。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向交易对手明示相关的信用风险缓释措施可能对其产生的阻碍。
”
二十四、第二十六条与第二十七条之间增加三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应当由资产负债治理部门依照本机构的真实需求背景决定发起交易和进行交易决策。
”
“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非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应当计提交易敞口的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机构 衍生 产品 交易 业务 管理 暂行 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