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平原农区城镇化问题研究以山东菏泽为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634482
- 上传时间:2022-12-30
- 格式:DOCX
- 页数:67
- 大小:1.31MB
欠发达平原农区城镇化问题研究以山东菏泽为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欠发达平原农区城镇化问题研究以山东菏泽为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欠发达平原农区城镇化问题研究以山东菏泽为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alsorealizethemodernizationandthekeylinkintheintegrationofurbanandruralareas.BasedonthewideofUndevelopedAgriculturalPlainArea,thispaperwillselectstheHezecityinShandongprovinceforexampletoresearch,thepaperwilltakeonbeginningwiththespecifictheoreticalbasis,derivedtheempiricalresearchandconclusion.
Thepaperhavedividedintofourmainparts,consistsofsevenchapters.Thefirstchapterofpaper'
sintroduction,whichisthemaincontentsoftheresearchsignificance,thebackground,mainmethodsandresearchcontent,thepurposeistoestablishstructureofthewholetextoftheanalyticalperspective.Thesecondchapteristhetheoreticalofurbanization,inthischaptermainlydiscussiontheurbanizationoftheoryrelatedconcepts,stagesdivision,theoreticalstudyandresearchreviewoftheanalysis,isthetheoreticalbasisofempiricalstudies.Thethirdpartstudiesareincludingthethird,fourth,fivthandsixthchapters,thispartsisthemostimportantpartsofthepaper.ChoosingtheHezecityasastudyarea,accordingtotheerelevantproblemsofurbanizationdevelopmentoftheoryanalysisoftheWorldBankdevelopmentreport,toanalysisofthebasicconditionofurbanizationofHezecity,foundouttheurbanizationdevelopmentprocessproblemofHezecity,andacrosstakingthedensity,distance,divisionfromtheperspectiveofthecarnysplitreasontoanalysis.basedontheactualsituation,Hezecityurbanizationrunningfromimprovingdensity,shortenthedistanceandeliminatedivisionthreeaspectsoftheurbanizationdevelopmentputforwardthestrategyofnewcountermeasures.Thefourthpartsistheconclusionofpaper,namelytheseventhchapter.Onthebasisoffrontsystemresearch,Fromthedensity,distance,divisionfactorstoconcludedtheslowdevelopmentofUndevelopedAgriculturalPlainAreaandputsforward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Finallyhastheinnovationpointsanddefectsofexplanationofthispaper.
Keywords:
UndevelopedAgriculturalPlainArea;
Urbanization;
HezeCity;
Density,DistanceandDivision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1绪论1
1.1选题背景与研究要旨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意义2
1.1.3研究目的2
1.2研究区域简析3
1.2.1对“欠发达平原农区”认识3
1.2.2案例区域选取5
1.3研究方法7
1.4研究框架8
2城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10
2.1城镇化相关概念厘定10
2.1.1城镇化涵义10
2.1.2农村城镇化、县域城镇化和不完全城镇化11
2.2城镇化阶段划分11
2.3城镇化相关理论13
2.4城镇化问题研究综述15
2.4.1国内外城镇化问题研究综述16
2.4.2最新研究动态16
2.4.3欠发达平原农区城镇化问题研究综述17
3菏泽市城镇化发展的条件分析20
3.1菏泽市概况20
3.2城镇发展条件22
3.2.1城镇发育历史悠久22
3.2.2区位优越,交通便捷22
3.2.3资源充足,农业和劳动力资源尤为丰富24
3.2.4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26
3.2.5区域合作与竞争并存28
3.3发展条件评述30
3.3.1优势与机遇30
3.3.2劣势与挑战30
4菏泽市城镇化发展的问题分析32
4.1城镇化整体水平偏低,县域城镇化水平差异不明显32
4.2城镇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镇化质量不高34
4.3城镇规模偏小,城镇体系不完善36
4.4小城镇职能单一,缺乏产业支撑38
5从3D视角剖析菏泽城镇化问题的原因40
5.1“密度”解析40
5.1.1基本含义40
5.1.2低密度:
集聚力量薄弱41
5.2“距离”解析43
5.2.1基本含义43
5.2.2远距离:
提高了运输成本,迟滞了要素流动44
5.3“分割”解析48
5.3.1基本含义48
5.3.2分割严重:
区域封闭,产品和要素流动的省际边界及城乡限制49
6菏泽市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对策52
6.1提高密度:
推进人口、经济活动进一步集中,实现规模经济52
6.1.1明确主体功能区,探索节约集约用地的新型城镇化模式52
6.1.2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构建合理的城镇发展格局53
6.1.3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54
6.1.4引导产业集中布局,培育产业集群55
6.2缩短距离:
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要素流动成本56
6.2.1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联系,主动接受辐射56
6.2.2加强空间连接性基础设施建设,缩小相互间的时空距离56
6.2.3加大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减少迁移城市的成本57
6.3消除分割:
减少各种壁垒,推进区域、城乡、制度和文化的一体化58
6.3.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区域形象58
6.3.2寻求跨省区域的合作,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59
6.3.3增加农民收入,推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59
6.3.4改革土地、户籍制度,破除人口流动障碍60
7结语61
7.1主要结论61
7.2创新点和不足之处62
7.2.1可能的创新点62
7.2.2不足之处62
参考文献63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67
致谢68
图表目录
图1.1传统平原农业区的空间范围图4
图1.2本文研究区域区位图7
图1.3本文的结构框架图9
图2.1城镇化发展的S型曲线12
图2.2世界银行对城镇化阶段划分13
图2.3“T”字形战略布局图14
图2.4“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14
图3.1菏泽市行政区划图21
图3.2菏泽市交通图23
图3.3菏泽市剩余劳动力就业途径25
图3.4山东省17地市GDP和人均GDP水平27
图4.1菏泽、山东与全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比较33
图4.2非农人口比重与真实城镇化水平差距34
图4.3菏泽各区县城镇化率34
图4.4什集镇沿路集市图35
图4.5菏泽城镇体系图38
图5.1菏泽市集聚情况42
图5.2经济区域中心的空间扩散图45
图5.3菏泽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向47
图6.1菏泽城镇空间结构53
表2.1各学科对城镇化的定义10
表3.1菏泽各县区基本情况21
表3.2菏泽市农业和畜牧业产量25
表3.3“突破菏泽”战略实施以来菏泽市主要经济指标变化26
表3.4苏鲁豫皖交接处各市主要协作形式28
表3.5省内与省际区域合作29
表4.1菏泽市城镇人口增长情况33
表4.22009年菏泽城镇基础设施与环境水平36
表4.3菏泽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分布37
表4.4菏泽市特色产业镇情况39
表5.1菏泽到各经济核心区的距离45
表5.2菏泽周边主要城市经济实力比较45
1绪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要旨
1.1.1研究背景
城市(镇)是伴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来,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城镇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人类走上城镇化之路,无疑是因为城市(镇)比乡村更具有优势,成为人类更美好生活的提供者和承载体。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可谓紧扣时代脉搏。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2008年世界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宣示着人类从此进入了城市时代。
2010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指出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中国城镇化水平快速上升,从1980年的19%跃升至2010年的47%,成为世界上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并预计今后10到20年内,中国将有5亿至6亿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这将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与地理变迁之一。
同时还指出“中国的城镇化是缺乏质量、不协调、不和谐的城镇化”。
面对刺激经济增长的压力和政府政绩的竞争,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被加速。
2010年城镇化成为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关键词,出现了农民“被上楼”、“被城镇化”等现象和撤村圈地的“乡村社区”等景观,以及“宜黄血拆”等暴力手段城镇化的趋势,更出现了“没有拆迁就没有新中国”等荒谬的言论和“扛着锄头上五楼,阳台上面把猪养”等自嘲话语。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笼罩着“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
出口受阻、经济增速放缓,维持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的动力何在?
城镇化就成为拉动中国内需关键之所在。
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城镇化的发展问题,十七大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就是符合中国实际、符合各区域实际情况的城镇化道路。
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同时“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的落户条件”。
其后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和2010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和“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可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新一轮城镇化过程中,经济不发达、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丰富和城镇规模偏小的欠发达平原农区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将明显加快,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菏泽市作为欠发达地区,在国家政策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实施的“突破菏泽”发展战略以及加快鲁南城市带发展的背景下,其城镇化进程碰上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1.1.2研究意义
城镇化问题决定着中国的未来,也决定着欠发达平原农区的未来前途。
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对于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从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有利于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从而把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地区快速发展的双驱动力。
城镇化有利于扩大内需、提供就业岗位和调整农村产业布局,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欠发达平原农区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地区,从区位、资源、文化传统上看,它与珠三角、长三角或者温州、苏南地区都形成巨大的反差,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道路上,起点低、起步晚,更像中西部广大地区。
对于以农业为主,城镇化水平较低,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很难达到的农区,城镇化有其独特的进程和特点,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欠发达平原农区的城镇化也成为了破解“平原农区现象”难题的主要途径,可使农区尽快摆脱贫穷与落后状况,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研究欠发达平原农区的城镇化对于促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类似的中西部地区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也对丰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有着理论意义。
1.1.3研究目的
进入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和成功经验,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中国地域辽阔,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
既有东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城镇密集区,也存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非密集地带。
欠发达平原农区正处在东部向中西部过渡地带,具有鲜明的农村人口比重高,城乡差距大,城镇体系发育不成熟等特征。
即与沿海地区外需或工业驱动的城镇化不同,也与中西部人口少、资源丰富地区的资源驱动城镇化不同,有其独特的城镇化进程和驱动力。
城镇化过程必然要占用大量土地,而欠发达平原农区大部分是农业用地或农田基本保护区,这就进一步缩减了用以生产全民所需粮食的基地规模,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怎样解决农业、工业与城镇建设用地矛盾,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
在这样区域如何进行城镇化?
以致让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借鉴国内外城镇化相关理论与有益实践经验,考察欠发达平原农区城镇化进程并从中发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找到根源,并在遵循城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避免走弯路,探索一条适应欠发达平原农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是农区加快城镇化、逐步实现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必要环节,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1.2研究区域简析
1.2.1对“欠发达平原农区”认识
欠发达平原农区顾名思义“欠发达”是指经济总量、收入水平、城镇发展水平相对于其他区域较低;
“平原”是指地形以平原为主;
“农区”是指人口以农民为主、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林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耿明斋教授首先提出了“平原农业区”的概念(耿明斋,1996),其后对此作了进一步解释,并使用“欠发达平原农业区”一词,还对该区域进行了明确的空间界定和特征概述(耿明斋,2004)。
从自然地理位置上看,包括河北和河南境内太行山伏牛山以东、桐柏山大别山以北的地区;
大别山和长江以北、陇海铁路以南的苏北和淮北地区;
山东境内京沪铁路以西以及纵贯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内部的广大地区,实际上也就是东北、华北和黄淮三大平原的全部(耿明斋,2005);
刘东勋教授使用“内陆欠发达传统农业区”一词并对其特点进行了概述(刘东勋,2004);
赵亚东对“欠发达平原农业区”的河南省部分以县为单位进行了具体研究,对其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欠发达平原农业区是中原崛起的新突破点(赵亚东,2006);
陈玲对“传统农区”主要包括河南省的周口市、驻马店市,安徽省的阜阳市及山东省的菏泽市等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陈玲,2007);
李燕燕教授在《传统农区经济转型原始路径的一般分析》中也对传统农区的特征进行了概况(李燕燕,2007);
王理博士运用GIS技术,按照海拔50米以下、相对高差20米以下、坡度不超过7°
的标准,界定了“传统平原农业区”的空间具体范围(王理,2008),包含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5个省的260个行政县(市),其中不包括鲁中山区的县市以及地级市的市辖区(见图1.1);
王宇燕博士用“传统农区”的概念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概况(王宇燕,2009)。
综合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不管“内陆欠发达传统农业区”、“传统农区”还是“传统平原农业区”其与本文的“欠发达的平原农区”的内涵都没有实质区别。
图1.1传统平原农业区的空间范围图
来源:
王理.制度转型与传统平原农业区工业化路径研究[J].博士论文.2008,第21页.
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欠发达平原农区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1)地处内陆平原,既无资源优势又无区位优势
地处平原腹地,地势平坦,远离沿海经济发达和城镇密集区;
但是自然资源缺乏,出现“地上无山,地下无矿”无资源可利用的局面。
(2)农业气候资源较丰富,粮食生产条件较好
欠发达平原农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多种作物,是我国粮、棉、油、林、畜的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3)经济发展落后,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第二、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王宇燕,2009)
欠发达平原农区的无论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与全国和所在省份都有一定差距。
绝大多数县(市)都以劳动密集型的小农经济为主,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然偏高,工业化起步晚,基础差,工业化低于全国水平(王理,2008),非农产业十分薄弱。
(4)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欠发达平原农区处在平原人口极其稠密地区,人口基数大,加上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彻底,造成人多地少的局面。
由于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和机械化的应用,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他们大多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打工。
(5)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规模偏小
欠发达平原农区农业人口比重大,城镇化进程缓慢,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王理,2008)。
远离经济格局中心和省级经济中心,城镇体系发育不成熟,结构不合理,中心城市发展慢,小城镇特色不突出,产业雷同,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有限。
(6)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达 平原 城镇 问题 研究 山东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