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有解析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626604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0.98KB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有解析Word格式.docx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有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有解析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但因曾就学于翰林院,世人对不能留馆之庶吉士也以翰林视之。
自此,“非进士不入翰林”。
而自明太祖废丞相之后,成祖设内阁,置大学士,与丞相相类。
大学士均出自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翰林院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
③清代科举,沿袭一甲进士直入翰林之成法,二三甲进士则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翰林,称为朝考。
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合格者由皇帝亲笔勾定,称“钦点翰林”。
为了防止冒滥现象,还在会试与殿试间增设复试,复试合格者方准参加殿试。
另外,对已经跻身翰林者,创立大考制度加以监督和激励。
制度之严格、措施之细密可见一斑。
④前人阐述明清科举制度,多囿于成说,只谈秀才、举人、进士三级结构,以考中进士为科举制度的终结。
其实,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由进士馆选而庶常,庶常而留馆,加之清朝特创的翰林大考、考差,无不是科举制度的延伸和发展,悄然又于三级结构之上多出一个层次——翰林。
所以明清科举制度实为四级人才结构。
(选自2014年《百科知识》第11期)
1.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对“翰林院与翰林”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翰林院是随着科举制的发展而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
B.明代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自此,开始了“非进士不入翰林”时代。
C.翰林是明清科举制度的人才结构中最高级别的。
D.在新科进士中再行选拔的庶吉士,要在翰林院学习三年后再考试,考试合格者被称为翰林,不合格者不能称之为翰林。
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隋朝,是在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的情况下产生的,也是在当时条件下一项公正的选才制度。
B.科举制度既给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进入统治阶层提供了可靠的阶梯,又让统治者提高了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
C.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就创立了“非翰林不入内阁”制度,翰林院也就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
D.清代,所有的进士只有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翰林,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举制度既为统治者选拔了大量的知识精英,又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满,可谓一箭双雕。
B.在明代,只要先考上进士,再进入翰林院学习,成为翰林之后就能进入内阁。
C.在清代,考中进士后,就可以参加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朝考,合格者由皇帝亲笔勾定,称“钦点翰林”。
D.科举制度不止秀才、举人、进士三级结构,也不是以考中进士为科举制度的终结,而是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四级结构,考中翰林才是科举制度的终结。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
黄权,字公衡,巴西阆中人也。
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
时别驾张松建议,宜迎先主,使伐张鲁。
权谏曰:
“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
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
可但闭境,以待河清。
”璋不听,竟遣使迎先主,出权为广汉长,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分下郡县。
郡县望风景附,权闭城坚守,须刘璋稽服,乃诣降先主。
先主假权偏将军。
及曹公破张鲁,鲁走入巴中,权进曰:
“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
”于是先主以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鲁已还南郑,北降曹公。
然卒破杜濩、朴胡,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
先主为汉中王,犹领益州牧,以权为治中从事,及称尊号,将东伐吴,权谏曰:
“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当寇,陛下宜为后镇。
”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
先主自在江南。
及吴将军陆议乘流断围,南军败绩,先主引退。
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
有司执法,白收权妻子。
先主曰:
“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
”待之如初。
魏文帝谓权曰:
“君舍逆效顺,欲追踪陈、韩邪?
”权对曰:
“臣过受刘主殊遇,降吴不可。
还蜀无路,是以归命。
且败军之将,免死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
”文帝善之,拜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之陪乘。
蜀降人或云诛权妻子,权知其虚言,未便发丧,后得审问,果如所言。
及先主薨问至,魏群臣咸贺而权独否。
后领益州刺史,徙占河南。
大将军司马宣王深器之,问权曰:
“蜀中有卿辈几人?
”权笑而答曰:
“不图明公见顾之重也!
”宣王与诸葛亮书曰:
“黄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
”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权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明年卒,谥曰景候。
(选自《三国志·
有删节》)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县望风景附
景:
通“影”
B.先主假权偏将军
假:
借助
C.先主引退
引:
率领
D.司马宣王深器之
器:
器重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请为先驱以当寇
故率将所领降于魏
A.
B.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苟全性命于乱世
何古人之可慕也
魏群臣咸贺而权独否
C.
D.
2014201417
蚓无爪牙之利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权不赞同张松的建议,认为如果接纳刘备,会使主上尴尬且有危险。
他认为应该关闭边境,等待天下太平。
B.黄权归顺刘备后,被委以重任,于是决定打攻吴国,并向刘备提出相关建议,却未被采纳。
蜀国战败,自己被迫降魏。
C.黄权降魏后,有人说他的妻子儿女在蜀国被杀,黄权不相信刘备会这样做,后来证明他的判断的正确的。
D.黄权为人处事的态度,在大将军司马宣王致诸葛亮信中得到赞誉,这表明他是一个心直口快光明磊落而有气度的人。
7.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权闭城坚守,须刘璋稽服,乃诣降先主。
(4分)
译文:
2臣过受刘主殊遇,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
(2)请用“/”给文中画“
”的句子断句。
(2分)
黄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夏日三首(其一)
北宋•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8.具体说明一下这首诗突出运用了哪种手法来表现环境的“清”的。
(5分)
答:
9.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4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选做三题,共6分)
2014.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千古江山,
。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2)采菊东篱下,
,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
(范仲淹《岳阳楼记》)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七里香花开
刘彦林
①当我站在庭院里,眺望着春天的油彩渐渐将山野涂出五彩斑斓的色彩时,常常被那种热烈而浓郁的芬芳围绕、浸润,直至陶醉在无边无际的春景里……这一幕,是我童年记忆的剪接式回放。
如今,身陷闹市,整日穿行于水泥丛林,太多的时光被通俗影视占据。
特别是融暖的阳光在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上呈现春天的葱郁的日子,觉得空虚难奈,而每夜的梦中也回放着七里香花开遍山野的迷人丽景。
②提及七里香,内心往往被芬芳填满。
我视其为童年生活的灿烂霞光,映照得懵懂的记忆一片艳丽,更像生活的周遭激荡着浓重的花香,连空气中都布满新鲜的蜜味,身心如沐浴在用各种鲜花精配的浴池里那样心神飘然。
当推开回忆的门扉,逼入眼帘的是起落的山脉、纵横交错的沟壑和苍翠浸泡的碧野,然后跳入视线的是熟悉的村落——二十多座房舍镶嵌在七里香围绕的山窝里,一缕缕炊烟袅袅腾升着,静态的山水有了灵动的意味,还有那条淙淙不息的小溪,便构成了童年生活的朴素花园。
③那年月,每当田埂边的水桃花、杏花、苹果花、梨花赛事式地开罢后,春阳的目光钟情于苍翠的山野。
在初夏的边沿,那刺藤上的七里香便被风儿唤醒或是被鸟儿喊醒了,渐渐钻出绿叶的包裹,将洁白的嘴唇轻轻张开,一朵接着一朵次第绽放。
清晨出门,山野会给你一个惊喜,仿佛一夜之间,那神奇的嘴唇满山皆是,都笑盈盈的,哈着特有的香气,或许每一张小巧的嘴里倾诉着对春光的赞美吧!
一朵朵组成串,一串串聚成簇,一簇簇围成堆,一架挨着一架,一坡望着另一坡,整个山上成了洁白的海洋。
雪白的波浪随风涌动,芳香如潮,把山村装扮得宛如头上插满头饰、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让人打心眼里怜爱。
这时清风徐徐,香气侵入肺腑,你不沉醉那能由你?
④我记忆最深的是——七里香花被剪的情景。
每当七里香开满山野的时候,村里人乘农活不忙,全家老少全部出动,背着背篓,提着竹篮,拿着镰刀、剪刀,围在一架架七里香下。
他们先用镰刀割下花朵繁茂的藤,然后用剪刀一朵朵剪到篮子里,剪满一篮后倒入背篓,如果手快,一上午可以剪满一背篓七里香花。
乡亲们满脸笑容,像背着一背篓一背篓幸福欣喜而归。
次日,就可以去卖了。
那十多天里,满山都能听到人们欢快的笑语和剪刀快速的咔嚓声。
七里香被剪得遍体鳞伤,但绝对不会抱怨乡亲们的残酷,到了第二年,她又会捧献出更多的花朵!
每年,七里香给每家可增加上百元的收入,因此,男孩子才能穿上了新买的短袖、短裤,女孩子才可以穿上好看的花裙子。
⑤转瞬间十多年的时光不觉而逝,当回过头来瞧望门前的山坡时,山上却再也找不到花开如白蝴蝶飞舞般的情景,也嗅不到那种浓郁的芬芳了。
虽然,可以找到七里香花,但稀疏的令人顿生遗憾和怜悯。
究其原因,或许当初镰刀和剪刀肆意的伤害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无节制的开荒,使农田日益占据七里香的家园,将她们逼到远离视野的地步。
但这能埋怨被贫穷吓怕了的父老乡亲吗?
他们当初的作为,不也是为了赶走贫穷吗?
⑥这几年,我分明看到乡亲们富裕了——座座砖房拔地而起,电视、冰箱等家电拉近了和城市的差距,很令人欣喜。
而回顾四野,脉络依旧的山坡上很难找回童年记忆中的景象。
我曾无数次扪心自问:
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仅仅是喜悦吗?
每临七里香花开放的季节,我异常怀念满山洁白、香味扑鼻的七里香。
(选自2014年12期《散文百家》有删节
1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身陷闹市,无缘接近山乡,只好站在庭院中,眺望着春天的油彩渐渐将山野涂出五彩斑斓的色彩,算是一种对春天的补偿。
B.文章第三段在描写春末夏初七里香漫山遍野开放的时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七里香的美。
C.七里香不仅装饰了童年的记忆,又装点了山野,也给贫穷的乡亲们带来了生活上的实惠,所以文章对村里人剪七里香卖钱的做法,并没有过多的指责。
D.文章认为,现代文明没有给我们带来喜悦,反而感受到的是人与自然的疏离,环境的破坏,心中有深深的隐忧。
E.通观全文,对七里香花充满了爱恋,可以说是刻骨铭心,梦魂萦绕。
这既缘于儿童时的情结,也缘于对优美环境的喜爱。
12.文章以“七里香花开”为题,有何寓意?
(6分)
13.文章第一段写到童年时山野的记忆,这样写有何作用?
(6分)
14.第二段中说“提及七里香,内心往往被芬芳填满。
”请说说文中是从哪些角度来描绘这“芬芳”的?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80后作家”:
游走在消费时代
青年女作家步非烟宣称要“革掉金庸武侠的命”;
18岁的桂石被冠以“作家”头衔后说,“‘80后’的我们并不是离经叛道者”;
作家王朔接受杂志采访,对“80后作家”提出严厉批评……
日前,有关“80后作家”的话题再次泛起。
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青年作家,吸引力一度主要集中在他们的固定读者群——中学生中间。
但近年来,他们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不管是被批评,还是被追捧,都在引起更多的关注。
他们的写作,也已超出了单纯的文学事件,而形成了一个文化现象。
“80后作家”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他们作品的传播机制与“70后作家”不同。
“70后作家”的发表主要还是通过文学期刊,得到一定认可后,再出版成书,进入市场。
而“80后作家”作品很少通过文学期刊与读者见面,他们要么通过网络发表作品,要么直接出书面对市场。
他们与市场的关系更加直接,互动良好。
相对于“70后”以及此前的作家,“80后作家”拥有较为固定的读者群——中学生。
中学生是目前文化市场独特的消费群体,他们人数众多,“80后作家”的作品自然而然拥有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从一开始就直接面对读者、面对市场,使“80后作家”对商业有着天然的敏锐嗅觉。
“80后作家”普遍重视读者和市场对他们作品的反应。
他们中的不少人认为,读者的回应和市场的成绩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持续下去的动力和保障。
但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转而为市场写作的同时,另一部分人也在努力强调自己在文学上的坚持。
享有不俗的市场影响力,使“80后作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但他们在文学上的成绩,则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消费时代的市场影响力,不等同于文学成就。
“80后作家”的创作并未走出“成长”和“青春”的文学书写谱系。
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的创作,是建立在一定的阅读和社会经历基础上的,而在这两点上的欠缺,恰恰会对这些年轻作家的创作形成制约。
但不可否认,“80后作家”也确实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些新因素。
“80后作家”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解说青春期焦虑;
另一类就是奇幻小说。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奇幻小说中所表现的自由和想象是非常可贵的。
奇幻文学的存在和发展,恰恰是既往的中国文学中最欠缺的,因此这也可以看作是‘80后’写作为中国文学带来的一股新风。
”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和文化都是滞重的,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思想开始变得轻灵,这为奇幻文学提供了空间。
“80后作家”张悦然认为,“对于前辈作家来讲,现实是沉重的山,而‘80后’眼前没有山了,于是他们更喜欢‘往远处看,往玄处看’”。
同时她认为,奇幻小说的创作还有一个原因,“也许我们的物质生活比较充裕,现实对我们的刺激不那么激烈,远方让我们更敏感,更向往”。
不少批评家都指出,以往的作家都能拥有较为广泛的读者群,而“80后作家”的读者却只集中在中学生中,这反映出一些创作上的问题。
张颐武认为,年轻人写作,年轻人消费,是一种不健全的自我消化和自我循环,这样的创作很难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而这一群体自身,如被视为代表的韩寒、李傻傻、张悦然等,或表示对“80后”这一概念的不认同,或希望超越这一概念,在文学创作的路上走得更远。
李傻傻说,“80后作家”现在是一个被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文学概念,它所隐含的文学意义之外的商业性是值得警惕的。
张悦然表示,文学作品应该是内心体验的外化,而“80后作家”这一笼统的称谓是不足以涵盖作家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张悦然在采访中说,一部作品真正吸引读者的是其内在的精神魅力,只有作品在读者的内心唤起了精神和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得到读者和市场的肯定。
她强调,一味迎合市场的写作并不是聪明的选择,因为,读者和市场的趣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这种变化也是无法预期的。
(2007年1月26日《人民日报》)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80后作家”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已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B.“80后作家”的作品主要通过网络发表作品,或者直接出书面对市场。
C.“80后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缺乏一定的阅读和社会经历基础,这样对其创作会形成制约。
D.“80后作家”的奇幻小说中表现的自由和想象是非常可贵的,因为奇幻文学的存在和发展是中国文学中欠缺的。
E.专家认为,“80后作家”现在是一个被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文学概念,它所隐含的文学意义之外的商业性是值得警惕的。
16.文中说,“80后作家”也确实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些新因素。
这里的“新因素”主要指的是什么?
这种“新因素”是相对什么而言?
______________
17.认为“80后作家”及其作品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8.你认为,如何才能保持“80后作家”的健康发展?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在地方剧种普遍衰弱,在传统戏曲的生存状态江河日下的背景下,东北二人转的红火无疑成为了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B.几个月来,报纸上不少语焉不详却耸人听闻的报道刺激了人们的想象,集体的无意识的猜测则让经济恐慌大行其道,但是究竟严重到何种程度却无人深究。
C.娱乐圈女明星为了吸引眼球、迅速出名,有的重包装,有的玩“自曝”,有的靠走秀,手段不同,各有千秋。
D.北京奥运会不仅办成了体育竞技盛会,而且也办成了各国运动员欢聚一堂、多元文化异彩纷呈的人类文化庆典。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政府有关部门将今年物价涨幅的控制目标设在约4.8%左右,这个指标创下近五年来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的新高。
B.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有着150多年历史,为全球投资者的金融需求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的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已申请破产。
C.“三鹿奶粉”事件说明,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它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D.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
打击恐怖主义时,能不能以“人权大于主权”为由侵犯他国主权?
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的态度向来是肯定的。
21.把下列句子的序号填入下面横线处,使上下文衔接得当。
(3分)
“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通向西方的贸易通道,从西安出发,经新疆的南路和北路,到达中亚、西亚各国,再由这些国家转道至欧洲。
___________。
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陶瓷之路、香药之路。
①“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又一重要通道
②与茫茫沙海、驼铃叮当的陆上丝绸之路一样
③其路线是由广东、福建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国南海,至波斯湾、红海
④史料记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在中国秦汉时期便已出现,到唐宋时期最为鼎盛
⑤而欧洲商人则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象牙等异域珍品
⑥中国商人将中国丝绸、陶瓷、香料、茶叶、漆器等物产运往欧洲
22.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来说明网络积极的正面的作用。
要求所写句子的句式和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
(5分)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把裹挟风沙的尖刀,会刮蚀我们美丽的心田;
又是一道污浊的水流,会浸黑我们思想的堤岸。
同时,
23.在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回龙沟景区的大地震废墟旁,一个占地面积达到20140多亩的真人CS(一种娱乐游戏)基地已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此举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对此,你作何评价?
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不超过20140字)(6分)
观点:
理由:
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养心的方法叫放下,有一种处事的方法叫放弃,有一种办事的方法叫放置,有一种管理的方法叫放手,有一种用人的方法叫放心,有一种养生的方法叫放怀,有一种回归的方法叫放生…….“放”作为一种生存状态,是彷徨后的执着,是沮丧后的释然,是抱憾后的平和,是化繁为简后的睿智……
请以“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题目自拟。
银川一中第二次模拟语文参考答案
1.D(只要在翰林院学习过的翰林就被称为翰林)。
2.B(A.以偏概全,文中只是说“较为公正”;
C.弄错对象,“非翰林不入内阁”制度应是在明成祖设立内阁后才形成的;
D.混淆范围,不是所有进士,应是二三甲进士)。
3.A(B.弄错条件,应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应把“只要……就能”改为“只有……才可能”;
C.还要参加复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夏银川 一中 届高三 第二次 模拟考试 语文 解析